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早些年间,我对于日本的艺术收藏凭空就有些莫名其妙的看不起:它既非亚洲文化发源地也非欧洲文化发源地,猜想博物馆除了浮世绘、日本瓷器、日本刀之类想必没啥看头吧。所以第一次去东京,碰巧遇上达·芬奇的《受胎告知》特展时,我简直惊讶极了:为什么那么珍贵的名画会借展到这种文化沙漠似的国家呢?后来跟着北大考古系的教授们参观了东京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学习过程中才知道自己是有多无知。
马未都老师曾经说过:到大阪绝对不能错过的地方就是: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一大早,我就跟着GPS的指引找了过来。
1982年,为了住友集团捐赠给大阪市的近千件“安宅藏品”,(包括144件中国瓷器和793件高丽瓷器),大阪市政府拨款在市中心美丽的中之岛公园内修建了这座美术馆。安宅藏品举世闻名,其中有成为镇馆之宝的2件日本国宝(国家一级文物)和12件日本国家重要文化财(国家二级文物)。其后又获得李秉昌藏品(高丽瓷器)、入江正信藏品等以及各种专项收藏,如灯具、酒具、鼻烟壶等等的捐赠。
鼻烟壶展厅
顺路第一间小小的展厅是冲正一郎藏品的鼻烟壶展。虽说是周末,美术馆里人非常少,太喜欢这样可以安安静静看东西的感觉。
银质阴刻花卉纹四连鼻烟壶
黄瓜上的小虫子很萌哦
东亚各国古代瓷窑分布图
走过这张分布图,就进入了安宅藏品的高丽瓷展厅。
文中涉及陶瓷方面的说明,大部分来自馆内的说明看板和自己作为业余爱好者的一些浅见,加之我的翻译水平有限,谬误之处见谅。
高丽时代(918-1391)朝鲜半岛最盛行的便是青瓷,还有极少量的白瓷。当时的高丽人学习了中国越州窑制青瓷的技艺,不断努力之下终于做出了闪耀着翡翠光泽的“翡色青瓷”(此处的翡色不是汉语里的粉红色,而是应理解成透亮的青色,玻璃釉的感觉)。
十二世纪中叶,高丽工匠们发明创造出高丽所独有的“象嵌青瓷”技法:在素胎上刻画图案,并填入黑白色着色土料(也有说白色和赭色的),先素烧一遍,其后再上青瓷釉覆烧。而后,象嵌的技法不断翻新,呈现出更丰富多彩的青瓷制品。
这对高丽青瓷“轮花钵”是仿的我国汝窑青瓷莲花温碗。图右上为高丽“”翡色青瓷”的小钵,应该体现了所追求的透亮光泽。右下(网络借图)中国收藏的汝窑青瓷莲花温碗,我看到实物的颜色没这么浅,色雅釉腴极为温润。
高丽 青瓷象嵌 重要文化财(国家二级文物)
青瓷雕刻童女童子水滴
非常喜欢的一对精巧的青瓷水滴(文房具,高11CM)。童女水滴的注水口要摘掉莲花苞的头饰才看到,出水口在她怀中的瓶口。童男水滴的注水口在下面,出水口是怀中小鸟的嘴巴。两件小物不仅在人物眉眼和发髻上点了褐彩,衣服上也有非常精致的刻花图案装饰,应属高丽青瓷中的精品。
进入到朝鲜时代(1392-1910亦称李朝),青瓷渐渐式微,此时盛行的是“粉妆灰青砂器”,简称粉青。此粉青并非中国瓷器的粉青釉色,日本统称之为”三岛瓷“。采用富含铁分的胎土成形,青瓷釉下满涂白色着色泥料,并在其上创作纹饰。含铁的瓷胎容易造成天然胎里带的棕眼,使用粗硬的毛刷涂抹白泥便留下的自然划扫痕迹(日本称为”刷毛目“的装饰手法),再加上器型的多样变化,使得趋向自然古拙的李朝粉青与精致华美的高丽青瓷彻底分道扬镳。
粉青粉引瓶中的极品之一
虽然浓浓高古风,但即便作为现代艺术品也毫无违和感。
李朝瓷器中一直延续下来的就是白瓷了,尤其到了世宗时期,出现了端正器形纯白釉的白瓷作为宫廷御用瓷的明确记载。于1460年宫廷专门设立官窑——司饔院,开始烧造象征王权的青花白瓷。官窑器的绘画是由宫廷御用画家担当,故此留下不少跨界合作的艺术精品。后期,由于青花的回青料缺少,匠人们改用铁砂和红色的”辰砂“代替,逐步脱离了中国瓷器的影响,建立了独特的制瓷工艺体系和审美风格,开创出李朝瓷器的美丽新世界。
有故事的大白罐子
在韩国如此大体量的李朝白瓷罐非常少见,是被称为“满月罐”的珍贵之物。起初我倒是没看出它有什么稀罕,却从介绍里知道了它的故事:当年大罐子的收藏者日本文豪志贺直哉(被称为“日本小说之神”)将其赠送给东大寺,并被装饰在观音院里(见照片中的人物和白罐)。1995年小偷光顾时将白瓷罐摔得粉碎,后经过认真修补(日本人对文物的珍视可见一斑),终于恢复成原来的模样。
铁砂虎鹭纹罐和铁砂虎鹿纹罐
据介绍,李朝瓷器中带老虎图样的铁砂罐,传世仅存这两只。单看这忽闪着长睫毛、龇着大虎牙的满满动漫风就喜欢得不行了。
其实馆内还有非常多的高丽瓷器、日本瓷器和特展的灯具展,限于篇幅就不多介绍了,重点的还得是安宅藏品里的中国瓷器。
后汉 绿釉楼阁
唐 加彩妇女俑&加彩宫女俑
唐 巩义窑 三面贴花,极其华美。
唐 三彩 挠痒痒的小狮子
北宋 定窑 重要文化财(国家二级文物)胎薄刻花处可透光
北宋 耀州窑 重要文化财(国家二级文物)
南宋-元 哥窑
金 磁州窑 重要文化财(国家二级文物)
明 钧窑
我是有多不喜欢钧窑器啊,回来才发现居然一张照片都没拍(捂脸),上个网图凑数。
南宋 吉州窑 重要文化财(国家二级文物)
据说日本人最早是从浙江天目山得到的建窑黑釉茶盏,所以他们把吉州窑和建窑等的黑釉瓷统称为“天目”。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桑树叶通禅,而木叶盏则是当时讲求“禅茶一味”茶道礼仪的禅宗僧人所专属的。木叶盏的烧造工艺极其高难度,自古便传下了“一窑死,一窑生”说法。如此费尽心力地把浴火而生的枯叶永远地封印在小小的茶盏中,这一叶一菩提的禅修应该是制作的匠人们最先体悟的吧。
宋 汝窑
进入到一个特别的展厅,只展了几件瓷品,主要是宋瓷。应该说安宅英一先生的观点相当独到,他认为宋瓷是中国瓷器中的巅峰,而明之后的瓷器就再也入不了他的“安宅藏品”了。
更加特别的是,这是一个自然采光展厅。据说有一个自古传下来的关于欣赏青瓷最佳光线的定义:晴朗的秋日上午10点来钟,朝北的房间里只隔着一层窗帘,阳光透射进室内的亮度……而这间展厅就是严格照此修建,在全世界展馆界首创完全利用自然光线展示展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展柜的玻璃也使用了不含铁质的无色白板玻璃,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反射光,这些设施完美提供了欣赏瓷器的最佳条件,也充分表达了对于经典收藏品最大的敬意!非常可惜的是,我选对了季节,赶上了时辰,却碰到了大阴天,所以照片有些黑黑的。(本文自摄照片均没有经过调色等处理)
上图这一件则是被我国无数瓷器爱好者心向往之的汝窑青瓷水仙盆,存世仅五件。
上为大阪的“安宅藏品” , 下(网络借图)中国的传世收藏品
大阪的这只和图下方那只一样,都有铜鎏金的扣边,都比其他三只没边儿的水仙盆矮上一点点。专家们说这是因为原器物的口沿儿处破损,被人打磨掉一部分之后用扣边修补掩盖而已。另外大阪这只盆口有块黑褐色的棕眼缩釉似的小残缺,身为官窑器皇家用品的它居然能在破损后躲过被砸碎(也是太漂亮,搁谁也舍不得),埋入黄土的厄运,奇迹般地作为商品流落民间,应该也是有故事的小盆子了。我猜可能也是因为这个瑕疵,它才连日本国家第三级文物都没被选上。
PS:这汝窑青瓷水仙盆也不都是放水仙花的,清廷档案和皇帝御诗中都记载了此物亦名“猧(WO)食器”,就是皇帝家狗狗的饭盆子,啧啧,真壕……
南宋 龙泉窑 重要文化财(国家二级文物)
南宋 官窑
这件是与汝窑青瓷非常相似的官窑青瓷,果然是紫口铁足,我也是第一次在国外见到这么漂亮的官窑传世器。
元 龙泉窑 日本国宝(国家一级文物)
日本人把龙泉窑中带有釉上褐铁斑的点彩青瓷称为“飞青瓷”,是茶道中人的最爱。在中国,这种器形叫“玉壶春”,多半是当酒瓶子用的。但在日本则是多置于茶室几案之上,作为茶道的标配——插花使用,取其让花继续生长之意,叫“花生”。
南宋 建窑 日本国宝(国家一级文物)
在自然的光线下,建盏上密密蔓延的小油滴幽幽地闪耀着金、银、蓝紫渐变的炫彩,令人不得不叹服造化之美。
自元代把茶叶泡水技艺推广以来,浅色白色茶盏查看汤色成为刚需,所以跟着宋代茶道(点茶)一起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适合于欣赏白色茶汤以及白色泡沫(茶筅击拂茶汤所产生)的建盏和吉州窑等黑釉茶盏。但是承袭了唐宋风的日本茶道却仍然热爱黑釉瓷盏,传世最精品的几个建盏都在日本博物馆做国宝和重点文物了。
虽然不谙古代茶道的诸多讲究,我却非常喜欢自然古朴又神奇的建窑茶盏,当年还跟着北大考古系的活动课堂到福建一带的水吉等古窑址做过专门的实地考察学习呢!
元 景德镇窑 重要文化财(国家二级文物)
下一个展厅展示的是元明为主的瓷器,景德镇窑是主角,几乎一水的青花。
明 洪武 景德镇窑
釉下彩的铜染料呈现出淡淡红灰的色彩,反而让这釉里红大盘有种素雅的高级感了。
明 永乐 景德镇窑 (国家二级文物)
明 永乐 景德镇窑
直接表明身份的带内府铭文的永乐甜白梅瓶。
明 法花 重要文化财(国家二级文物)
法花瓷器又称“法华、珐华”等,创于元、盛于明,最早是在山西南部高平、晋城一带烧制的。和琉璃工艺差不多,却在颜色上更加丰富多彩。我也是第一次关注到这种低温釉陶瓷,这个罐子图案十分精美,有种像油画那种被厚颜料堆叠的立体感。
明 宣德 景德镇窑 重要文化财(国家二级文物)
蓝色为主色调白色花饰的青花瓷器我们多称之为反青花,在中国非常少见此类藏品,马未都老师也说他见过最多反青花传世器收藏的地方,是在土耳其的托普卡帕皇宫。 这件是低温釉的琉璃釉瓷跟青花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只能算是仿反青花作。
明 成化 景德镇窑
一提明成化,俗人如我满脑子就是花里胡哨的斗彩鸡缸杯。这小碗是同一时期官窑造青花的完美产物。
明 万历 景德镇窑——大花洗脸盆
明 景德镇窑
“金襴手“是日本人对于五彩加金的器物和青花红地描金等精细工艺的称呼,这件瓷器的中国名字应该是:五彩描金八棱葫芦瓶,上面还隐约能看出”风调雨顺“等字样的痕迹。
元 景德镇窑——青花宝相华唐草纹盘
这也是非常喜欢的一件元青花,有点儿伊斯兰风,也带点儿反青花的意思呢。
兴高采烈地看完展,才发现我已经走走停停的差不多有将近四个小时了,不但腿脚开始酸痛,连肚子也唱起了”空城计“。用手机搜索一下,被推荐了附近的一家鳗鱼饭老字号小馆——本家柴藤。
对于一只饿坏了的馋猫,没有什么是一大份特级鳗鱼饭(鳗鱼双层哦)所不能摆平的。吃饱的一瞬满血复活,向号称空中美术馆的大阪阿倍野Harukas美术馆出发!
在展厅前嘚瑟——俯瞰大阪——卡拉瓦乔展览广告——阿倍野的圣诞树
是所谓福祸相依,一场感冒竟替我争取了大半天的空闲时间,能在大阪多看一个展览。非常凑巧的是,我前不久刚刚系统地学习了关于拉斐尔前派的相关课程,也比较喜欢其中一些画作。而在这里就赶上了为了纪念约翰·罗斯金诞辰200周年,由英、美等N家美术馆、博物馆借展包括油画、素描、水彩画、家具等150件展品,协作举办的特展——拉斐尔前派的轨迹。
PS:据常年泡展的达人介绍,这个展上半年在东京的三菱一号馆美术馆已经举办过了,我赶上的这个应该是个日本国内巡回的合作展。
网络借图 左为罗斯金 右为罗塞蒂的自画像
在维多利亚时期最重要的艺术评论家之一的约翰·罗斯金的“绘画应该忠实于自然”的艺术理念指引下,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学生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但丁·加百列·罗塞蒂和威廉·霍尔曼·亨特于1848年,最初以兄弟会模式偷偷建立起拉斐尔前派,后来发展成七名主要成员。拉斐尔前派虽然存在时间并不长,其专注现实,回归自然的艺术风格主张,却对后世包括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新艺术运动等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
罗斯金不仅利用其文学作品制造宣传舆论,在资金上也给予了拉斐尔前派最大的支持。他的作品《透纳与拉斐尔前派》总结了自然主义是如何地一脉相承,使其又焕发出新的华彩。本次展览中居然包含有这位英国最著名的画家——透纳的几幅作品,也是令人万分惊喜的意外收获。
透纳《加来沙滩-退潮时的捕捞》(
善于描绘光线、空气和水雾氲氤的透纳,把落日的海滨、退潮赶海的人们真实地展现在面前。 我是第一次亲眼看到透纳的作品,真的不要太喜欢!
人物关系图
这张图是馆方给出的拉斐尔前派的人物关系图,我把主要人物名字做了翻译,其他部分通过日文汉字也不难猜测意思了。仔细看可以发现N多三角绯闻关系组,尤其是风流倜傥的画家兼诗人的罗塞蒂。难怪BBC都利用这个超级大IP,认真制作了6集的电视剧《情迷画色》。他们的故事实在太多,有兴趣去看电视剧吧。
我个人推荐另一部纪录片《情迷拉斐尔前派》,是由英国著名的作曲家、号称音乐剧教父的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同时也是收藏家),亲自担纲主持的。很可惜的是,他的那些拉斐尔前派的经典收藏并没有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PS:这次画展中只有少数画作可以拍照。
米莱斯 《瀑布》
这幅画作中的女性就是罗斯金的夫人艾菲,作品充分表达了年轻的天才画家米莱斯对她的无限爱慕。他们的爱情故事比较正能量:在艾菲的努力坚持之下,取得官方证明她的婚姻无实,离开罗斯金,勇敢地和心爱的米莱斯结婚了。不过,他们也同时失去了这位金主的支持。一连生了八个小孩,生活逐渐窘困的米莱斯,不得不通过创作更多画作和数量庞大的插画来维持生计。最终他脱离了拉斐尔前派,走到反方阵营,做了皇家美术学院的院长。
米莱斯《Wedding Cards:Jilted》
我翻译为《婚礼请柬——悔婚》,也比较倾向于馆方给出的画面故事解读:姑娘收到友人的婚礼邀请函,想到自己曾经被恋人悔婚(那个时代被悔婚是有损名誉的大事),无限感慨……
福特·马多克斯·布朗《等待——1854-55英国冬天的壁炉旁》
布朗不是拉斐尔前派的成员,而是他们的导师,他的艺术风格直接影响了那些年轻的学生们。
罗塞蒂 《Sibylla Palmifera》又名《灵魂的美丽》
在神秘东方色彩的背景中,身着异域风格装束的知性美女(模特艾丽克丝),手执象征胜利的棕榈枝,飞舞的蝴蝶象征灵魂,骷髅暗示着死亡,那被遮住眼睛的丘比特是代表盲目的爱情?被她的美丽与冷漠所吸引……
罗塞蒂《Venus Verticordia》又名《魔性的维纳斯》(网络借图)
有了上面那幅作品,就不得不提这一张本来在东京还有展出,到大阪就没再出现的著名画作。三菱馆展的海报用的就是这张,不会是借展到期归还了吧(难过脸)。罗塞蒂唯一一张裸体女性作品,还为此画跟金主罗斯金掀翻了友谊的小船船……罗斯金认为那些金银花的花朵太杂乱粗鄙,暗指过于诱惑,但罗塞蒂坚持没有做出修改。
一个是知性美一个是性感美,脸盲如我居然把这两幅的模特看成同一人(是画家的审美太过趋同,在我看来其他几位模特也很相似)。其实第二张的脸庞才是属于罗塞蒂的白月光——他的妻子同样也是画家的伊丽莎白(此画的身体模特是一位厨娘)。体弱多病的伊丽莎白最终因流产走上自杀的绝路,我认为始终无法完整得到罗塞蒂的爱情也是另一个原因吧。
罗塞蒂 《窗边》水彩画
这幅画作的模特是珍,罗塞蒂的红玫瑰。伊丽莎白的娇弱和珍的明艳让年轻的画家在感情漩涡中无法自拔。
罗塞蒂画作中的女性都有着丰腴的肢体、雪白的肌肤、浑圆的长颈、浓密的头发、鲜红的厚唇,与其充满诱惑的美丽相对的是她们硬朗的下颌线和淡漠疏离的表情,让人过目不忘,尤其得到了主张自信独立的女性们的追捧。
作为与拉斐尔前派画家们相关的女性们有的本身就是画家、诗人、作家,是那些男性画家们的风头太劲,才被世人只关注到她们美貌与情感纠葛的这一面,称她们为拉斐尔前派的“缪斯女神”。
罗塞蒂 《Mnemosyne》即希腊神话中的记忆女神,她手执的容器中盛着忘却之水。
罗塞蒂 《圣诞颂歌》
霍尔曼·亨特 《Honest Labour has a Comely Face》
画里可爱的小姑娘是画家亨特的妹妹。
霍尔曼·亨特 《夏洛特姑娘》
中世纪的骑士文学总是能得到拉斐尔前派画家们的偏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丁尼生的《夏洛特姑娘》就被他们多次展现在画作中。
作品中,夏洛特为了她所憧憬的爱情,试图摆脱纺线的纠缠,暗示着她与魔咒的抗争。用力拉扯的手指、被紧紧束缚的裙裾和向上飞扬的长发使得整个画面激荡着对峙的张力,表现非常鲜活。
阿瑟·休斯 《音乐会》(网络借图)
虽然没有罗塞蒂的烈焰红唇系列那么引人瞩目,我个人更喜欢阿瑟·休斯这位拉斐尔前派第二代代表画家的作品,这部分画作馆内不能拍照,还是搜了网图上来分享一下。
阿瑟·休斯 《A Christmas Carol at Bracken Dene-The Family of James Leathart》(网络借图
他的作品比较中世纪风,有点一板一眼的,但我喜欢他对于色彩的把控。小时候就在一本挂历上见过一张他的画作《四月之爱》,满满的蓝紫色和绿色美极了。挂历没看够,后来还特别给裁下来包了书皮,看了整整一个学期。但对于这位画家,我是直到之前上课时,才知道他也是拉斐尔前派的。这张画作的蓝绿色主调也是迷人,描绘可爱的小孩子更是他所擅长的。
弗雷德里克·莱顿 《母与子(樱桃)》 (网络借图
我猜可能因为是与拉斐尔前派属于同一时期(艺术二元论的对立面?)的存在,这里也展出了英国著名的唯美主义学院派代表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又译作洛德·莱顿)的作品,我也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该画家的画作,感觉又是赚到啦!估计这幅作品之所以被放到日本来展,还有一个原因是画面中的背景——一扇日本屏风。作品介绍中特别提到,当时是以1862年的伦敦万国博览会为契机,引领了日本装饰艺术在英国流行的风潮。
伯恩-琼斯《女性的头部》素描( 网络借图
这张完美无瑕的素描是拉斐尔前派第二代画家伯恩-琼斯的作品,琼斯一生中所涉及的表现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彩绘玻璃、瓷砖、家具、地毯、刺绣、书本插画以及一些装饰艺术的设计工作等等。
画展颠覆了我对英国画家们的认识,也许不远的将来,要筹划着去英国看看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