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干货滑雪装备讲解——单板。

干货滑雪装备讲解——单板。

单板目前市面上见到切最常用的可以分为三类:

1. 全地形雪板(All mountain boards) 

如其名,适合各类雪况,综合性最强。

2. 自由式雪板(Freestyle boards) 

这类板可玩性更高,通常用来玩一些技巧性的滑行动作,例如道具滑行。

3. 自由滑行板(Freeride boards) 

更偏向于滑行而设计的班,擅长道外,野雪。

当然为了单板滑雪的可玩性以及功能性还孕育而生了(Powder surf board)和 (Spilt boards),前者让你在雪上体验冲浪的快感,后者则是专门为登上滑雪而设计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下详细的单板各项数据解析:

长度(Length)

误区!!!

提到购买一块滑雪板,你一定跟朋友说过这样的话“身高减去20厘米”,那么你大错特错了!错在哪里了?

同样175的人,可能体重不同,也可能脚码大小不同。所以单纯的身高减去20厘米来做为单板长度的选择条件话,显然很不科学。

中学物理告诉我们:接触到雪面的板底面积越大,雪面承受的压强则越小(Am I right?)这意味着,板子越长,你越能“浮”在雪面上,也就速度越快。当然,你追求的不会仅仅是速度,还有板子的操控性和灵活性。

体重越大的滑手,施加到雪板的压力越大,这就意味着你需要更多的板底来接触雪面,以获取足够的速度。记住,你的雪板永远不知道你有多高,但它知道你有多重。

从这个意义上讲,身高从来就不是选择板长的决定性因素。看你的身高来推荐雪板长度,这是懒人发明的办法

那么如何选择长度比较合适呢?

我们以这张图为例,显然,不同长度的单板会有对应的体重范围,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体重放进那个范围里面,这样你就会先筛选掉一批不符合你的体重的长度。

接下来,你需要在你筛选下来的几个长度内做进一步的选择。通常来说,略长一些的板滑行更稳定,短一些的板在做技巧动作的时候更灵活一点。但其实,哪些能符合你体重相对应的板的长度差别可能也就在3-5厘米,影响不是特别大。

通常来讲,越大的场面需要越长的雪板。比如在阿尔卑斯,或阿拉斯加的茫茫雪山驰骋,就需要一块相对较长的板子来对付各种雪况。单板公园则需要一块相对短一些的。大部分人都希望一块板子包打天下,这样你就需要折衷一下,选个居中的尺寸。

下面这张图是粗略的针对野雪板、全地形板以及公园板给出的相对应个人身高所适用的测量方法,仅供参考

宽度(Wide)

敏锐的小伙伴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在前面放出来的表格里面,雪板尺寸最后的一部分尺码数字后面有W的标注,那这个W是什么意思呢?

W——wide(加宽)

一般来说,鞋在板子上,是要稍微探出板子一点的,脚尖和脚跟都要伸出去一点,但是如果伸出去太多,那么就不合适了,所以最好带着你的鞋去店里,摆在板子装固定器的位置看看,大概前后各多出在2厘米内就应该没问题,注意,是不装固定器的情况。

所以如果你的脚码大于43码,那就有可能需要用到加宽的雪板了。

板型

这一部分我们会从轮廓形状和板底弯曲形状两部分来解释。

1、轮廓形状

形状一般常见有如下3种(其实叫法很多,大概意思差不多):

True Twin:就是板头板尾完全一样,这样你无论哪个脚在前,都可以一样滑。适合那些经常在滑行中换领先脚的人。

Directional Twin:板头板尾接近一样,但是板头会稍微比板尾大那么一点点,也就一点点。这样的板子适合经常用领先脚滑,而又偶尔用反脚滑的人。这类形状经常见到在全能板子上。

Directional:简单明了,板头比板尾大得多,或者形状差异很大。这类板子就是单纯一个方向滑行的。

形状的选择不是金科玉律,实际也是看你喜好了,但是大方向上差不多是上面那样,当然也有很多人干同一样事情却用着完全不同形状的板子。

当然市面上还有一种叫作非对称边刃,其实整体上来说,还是上面3种,只不过前后边刃形状不是对称的,增加前刃侧切半径,减少后刃侧切半径,从而抵消前后刃的滑行控制差异,增强控制感,提高回转效率。

2、板底弯曲形状

主要分为2种,camber拱形和rocker(reverse camber)反拱。

衍生的形状就多得多了,细分的话好多种,比如中间平的zero camber,不同位置的rocker和camber的组合hybird camber,或者jib rocker。

正向拱曲 (Positive Camber or Camber) 

Camber是一种中间向上拱起的板型,类似于拱桥的形状。它与Rocker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拱起的形状令其拥有了最大化的弹性积蓄量,让它在ollie、nollie等动作上表现相当优异,如果你可以熟练的ollie,那么你能明显的感受到Camber给你带来的巨大弹性。雪板两头时刻接触雪面,而我们双脚站在两个接触点中间,这意味着最大化的有效边刃长度,同时减少了板头板尾在切雪过程中的抖动,给我们带来较好的稳定性。

不过Camber明显的优势也带来了明显的不足,比如在粉雪时你会发现它更容易“沉底”。另外如果你是平花新手的话,用一块纯Camber板练习那就可能会面临卡刃卡到想哭的尴尬局面了,在做一些拉板头板尾的动作时,Camber也相对费力一些。

反向拱曲 (Rocker , reverse camber)

Rocker从外观上来看是整块雪板凹起来的形状,如果是纯粹的Rocker板型,放在平地上会呈现板中间着地,板头板尾都向上翘的效果。这种形状在粉雪中能够提供更大的浮力,另外也让两头的边刃离开雪面,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容错空间,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卡刃”的发生,做一些拉板头板尾的动作时也相对容易一些。

这种形状的设定虽然带来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也暴露了它的缺陷。了解它的缺陷之前希望各位先明白一点,我们的雪板的板型在加上我们的体重之后是会有变化的,形变使雪板积蓄了一定的弹性。Rocker在我们滑行时,固定器及中间位置会被我们的体重牢牢的按在雪面上,但是两侧仍会有一定翘起,这就导致了有效边刃相对较短,并且在高速滑行时,会产生相对更多的抖动,在滑行时稳定性会随之降低。同时它能够积蓄的弹性也相对较少。

无拱曲/平底(Flat , zero camber or no camber)

Flat板型顾名思义,就是一块大平板。对于Flat来说其实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性格特征,介于Camber和Rocker之间。如果你感觉Rocker弹性太小,Camber又太容易卡刃的话,倒是可以尝试一下Flat的感觉。

另外比较小众又不得不提的一点,如果你比较倾向于玩道具,Flat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能够紧贴道具,且相对来说不容易卡刃,比较容易出活儿,可能会是你进军道具大Pro行列的一枚利器。

其它类型的形状大部分提供主形状的特性,但是增加一些额外特性,具体可以看厂家的技术介绍。

硬度

硬度一般来说是说你板子可以弯曲的程度,也有文章把硬度和弹性一起说,其实这俩有时候是相辅相成的,单说一个也不合适,不过这里还是简单点用硬度说话吧。

一般板子的参数也会含有硬度的标注,有的喜欢用1-10的数字,数越小越软,数越大越硬;有的喜欢用图表,只是告诉你一个范围。

板底

目前市面上一般就只有两种板底结构压制板底和烧结板底,各有利弊

压制板底(Extruded Bases)

优点:购买便宜;维修更简单更便宜

缺点:速度慢,挂不住蜡

烧结板底(Sintered Bases)

优点:更快,更容易挂蜡

缺点:购买更贵,更难维修,维修成本高

最后针对这张表格做一下每一行数据的解释,基本上可以涵盖了很多单板的数据名词了。

第一栏 weight range (体重范围)

这个很好理解了,选取板长的时候,把自己的体重对应的范围里面套就行了

第二栏 running length (雪板平放时板底接触到雪面的长度)

其实就是,这个长度越长,对应的雪上的浮力就越大,(相同重量 面积越大 压强越小的道理)

第三栏 waist width(板腰宽)

板腰宽个人觉得最主要的是和对应的固定器以及鞋码呼应 

第四/五行 sidecut depth/sidecut radius(侧切深度/侧切半径)

两个数据是相对应的,基本都是通过公示计算出来的,数值越小意味着板灵活性更强,数值越大,浮力越大,越稳定

第六行 stance width (跨距)

官方提供的推荐跨距

第七/第八行 nose width/tailwidth (板头宽度/板尾宽度)

第九行 effective edge(有效边刃)

滑雪板边缘会有金属包边,切在雪中去控制雪板和转向。一个雪板的有效边刃指的是实际上接触到雪的边刃的长度(通常用厘米测量)。更长的有效边刃在高速下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容易在冰面雪坡上抓地滑行。更短的有效边刃使得雪板更容易转向和旋转。

第十行 stance location  (固定器螺丝孔之每格距离)

第十一行 binding size (官方推荐的固定器尺码)

-------------------------------------------------------------------------

以上就是关于单板的参数详解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另,初学或者只是尝试下滑雪,可以先去雪场租赁,等熟悉后再考虑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单板。

(From  Spaders黑桃户外)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