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海城
L君说今天的行程比较轻松,于是再去泡个澡、慢慢吃早餐,过了十点才离开酒店。连着两天游玩线路都要走回头路后,今天终于“顺路”(这个词在日本景点里经常看到)了,沿着海边向南,第一站“热海城”。L君说:不是什么古迹,就是当地为了旅游修的,登高能看看大海和热海整个的城市。
热海城
敢情中国的造假古董开发旅游也是跟日本人学的,细想想日本的好多景点都显得挺生硬挺刻意的,也许不能说只是为了吸引游客吧,能够那么精致地搞出仿制品,或者是当地人发自内心的向往古代本土的闪光点吧,或者是说着说着自己都信了。
热海市
藏在山林间的道路分了好几层
复杂的日本山路,要不是L君几乎信仰般地跟随着他的“宝马”导航,我都要放弃这个景点了,各种拐硬弯,各种山重水复,还真的进了景区。不是旅游旺季,又非周末,停车场没有几辆车,却有好几位停车场管理员,都是上了年纪的。L君和他们聊了好一阵(高速路收过路费也是年长者,也站在岗亭门口,和你聊一阵,挺家常的,不像中国总是表扬程序化的微笑和动作、表扬快捷和效率)后说:咱们还可以开到上面残疾人停车场,我跟他们说车上有老人还有腿不好的。
热海市
热海的海湾
热海市
云蒸霞蔚,山间那一大片建筑,据说是酒店,煞风景吧?
于是,我和妈坐车,妹妹妹夫去爬台阶。雨后攀上矗立在海边的热海城,倒不在意是不是很像画片上的大阪城,的确有被清新空气包围着的舒畅感,能够极目远眺,一侧是覆盖着乌云的大海,一侧是蒸腾着雾气的群山,没有晴天眩目的太阳,一切反而清晰起来。楼的底层都是小卖部,两尊神像在楼外的墙边,还在侧面,好像是惠比寿、大黑天什么的,可这位置实在有些奇怪。
热海城
门胁吊桥
一直贴着整个伊豆半岛的东侧向南,竟然花了一个小时,才到下一个景点——门胁吊桥,也叫城崎海岸,其特点是火山熔岩入海迅速冷却形成的黑色壁立涯岸。吊桥建在岸边一处被潮汐冲出的一个凹峡上,有资料说:吊桥全长48公尺,高23公尺,横跨“半四郎落”和“门胁崎”之间,这可能跟一些传说有关,比如“半四郎”跟有名电影里的人物津云半四郎有没有关系,而这个“落”字是不是当地人对大落差地貌的描述?“崎”,我想和“矶”大约是一样的意思,看来门胁吊桥的“门胁”也是个人名?
伊东市
停车场里依然没有多少车,一辆星星落落点缀着红叶的车很像是有意而为,吸引了不止我们一拨游客。景点内依然挺冷清,不过这里应该比热海城偏僻,没有做买卖的,不多的一些游客注意力都在大海和大海击打岩石爆出的浪花上,当然也在那座吊桥上。
门胁吊桥
桥头立着伊东市观光课的标牌,除了长48米,高23米,定员100人外,还有几个字“小锦关(一个简写的门字里面一个关字)26名分”,我直接的反应是:观光景点排名,“小锦关”或者是个地名,门胁吊桥是“小锦关”这个地区热度排名第26位的景点。然而,我想多了!L君打开手机,给出正确答案:小锦,史上最重的相扑运动员,他是在“关”这个级别时达到最重的,这句话跟在“定员100人”后面,是说,如果像小锦最重时那样的人只能承受得了26位。哈哈哈!查了一下小锦最重时的体重是263公斤,比普通人能重到四倍吗?
门胁吊桥
吊桥下有一条岩石的裂隙,潮涨潮落会一点点继续撕大它。
城崎海岸
水的动静确实挺大挺震撼
城崎海岸
除了地震,海水的拍打兴许也会加剧岩石的崩裂吧。
L君是海钓爱好者,隆重向我们介绍门胁灯塔,他说全世界每一座灯塔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光标准,以便海船给自己定位,电影里船长翻看的大厚书,那里面就有这些内容。“你买过?”我问。“买不起,就买相模湾一带的就好多美元呢,我就是海钓,有这一块的就行了。”L君说这个塔的“灯质”(灯光性质)是flw10s,fl即flashing闪光,w为white白色,10s是10秒间隔,合在一起的意思是:每隔10秒闪白光。
城崎海岸
白天灯塔不亮
午餐:和むら
由门胁吊桥出来,已经快一点了,鉴于头天中饭晚了,妈妈有点饿多吃了两口,晚上一点也吃不下,可惜一场会席,今天决定不到下一景点去吃午餐,就在吊桥附近找餐厅。L君打开手机搜附近,推荐了和むら。
伊东市
停车场望和むら
开车过去说是几分钟的路,但在丘陵间盘桓了好一段时间,果然到了一个停着四五辆车的小停车场,靠着一个种满了剪成馒头形状的篱笆树(冬青、女贞、小檗一类的植物)的小坡,坡上有两栋房子。停车场的尽头便是上坡的台阶,一个挂着店名和LOGO帘子的柴扉,一拨老老小小、男男女女的食客正走出来,很明显是一家人。
伊东市
和むら是一个园林式餐厅,各自独立的几栋餐室,分布山坡上下(忽然想起在广州去过的泮塘酒家,餐室分布在大大小小的湖之间),之间以石级相连,真服气上菜的服务员,给我上菜的是个接近老年的妇女,收拾旁边一桌的则是一个完全的老头了,日本人一定是在他们的榻榻米上练就了腿上功夫。
伊东市
和むら的庭院
伊东市
和むら的洗手钵
山是真山,水池是自家做的,但也很有些日子,池边的植物几乎完全是原生的模样。不知道是昨天之前一直下雨,还是海边总是这么湿漉漉的,整个和むら笼罩在好像一碰就能滴下水的空气中。小路边一个洗手钵(这地方叫“蹲踞”显得有点矫情吧,毕竟只是设个小景而已,非茶庭前的露地之必须),不是“唯吾知足”或“吾唯足知”的铜钱样式,而是在迎人的侧面刻有阴文,我看是“露结”二字,与千字文“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有关吗?
伊东市
从室内的窗户望向庭院中的蹬道
伊东市
和むら的包间通道
和むら的室内甚温暖,是普通餐厅的样式(单间应该是日式的),桌子不大,排布得挺满,菜单上来,大多是套餐,一人一份,米饭、主菜、小菜和汤,我们要了不同的三个套餐,有牛肉的、炸虾的、海鲜的,另点了三只炸蚝,不仅个头大,还炸得很嫩,大约只有新鲜才能做出这种风格。总共含税花了5735日元,妹妹一晒微信,引起一圈人惊叹便宜。
伊东市
和むら的“份儿饭”
伊东市
和むら的“大拌菜”
踊子之路:汤野福田家
下午一点四十结完账,在和むら的庭院里转了半个多小时,大约两点一刻离开,再次回到海边,不过十五分钟后,我们就到了河津,在这里与“腻歪”了三天的大海告别,转头西北,深入伊豆高原的腹心地带。是山路不好开车吗,地图上还没有和むら到河津远的距离,我们竟然走了小40分钟,没有任何景点的标志,应该是个小村子吧,L君把车停在看上去根本就不像是个停车场的路边空地。
河津町
静冈县贺茂郡河津町汤ケ野的福田家
顺着民宅边的夹道,开始下坡,渐渐接近溪边,路开始不再像普通的柏油路,更像是年代久远的驿道,在平坦的拱桥前路分两岔,L君指着桥对面的一栋破败建筑:那就是福田家。我在网上看到的福田家迎着桥是大幅的广告啊,怎么是如此的不起眼,难道广告布在旅游淡季被摘下来了?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极有名,而且太写实,于是伊豆中心区穿越天城山一路下来的旧山路便隔不远安个塑像、立个石碑,搞得这条“踊子步道”名噪天下,一个故事变成了真实的历史。这个福田家,其实是同名电影(山口百惠版)的拍摄地,从小说又转了一折,却因为再加上新晋明星的背书,更红得发紫,成为著名的旅游打卡地。
河津町
水边的故道很旅游化
河津町
过河的步道
河津町
上山的步道
双重的加持,湯ヶ野不把相关旅游做足仿佛天理不容了,于是步道整个完备,水边的、山间的,还包括溪岸和路边的护坡墙、为游客照明的灯,好在不是全新的,好几十年的时间,青苔满覆,真的很有意境。只是福田家外观很是潦草,是这条线路不那么红火了,还是有意造的气氛?周围除了我们四名游客+一名导游外,只看到一位当地的居民,她正在步道上遛狗,更显得有些沉郁和凄冷。
河津町
这里,就《伊豆舞女》的故事说,是高潮,就“踊子步道”(Odoriko Hiking Trail,Odoriko是踊子的日语读音吗,这个“踊”字总让人想起打鼓俑,为什么不是“打鼓踊”,那高抬的脚,用“踊”更合适呢)来说,是终点,桥前步道的栏杆上钉着牌子,左指:终点5分/0.3km;右指:天城峠220分/10.5km。步行是不可能的!
踊子之路:天城山隧道
顺到车上,去下个景点,这时时间已经到了下午的三点半,冬天、阴天,双重的昏暗渐渐涌上来,穿行山林间,雾越来越大……忽然前方开阔,呈环形的公路在眼前盘旋了几道,这什么呀?L君说大概山上的路不好修吧,所以架在山谷里。
伊豆
后来在网上查了一点相关信息:昭和56年(1981)完成的耗资43亿(应该是日元吧)的旋转道路桥。照片告诉我:15:26离开福田家,15:34过旋转路桥,15:53到天城山隧道。
半小时的车程,我们错了踊子步道上的什么?河津七泷(日文的写法是“滝”),这个高架的道路桥,会不会是为了保护河津七泷?从高架桥上下来,L君的车便离开等级公路,林子密了,路改为土质山道,倒也平坦,只是窄,还会因落叶而显得松软。失去柏油那迥异于自然环境的人工物的指示,会开车的妹妹有点抓狂:要不咱们回去吧。妈妈也挺忌惮这昏昏然的密林,开始打退堂鼓。L君很镇定地控制着有些摇晃的车:一会儿就到了。
说实话,这十几分钟的路,的确有点漫长,前后其它车辆,掉头也很困难,好在终于看到一片停着的车,果然景点到了,我想。L君靠边停车,隧道口就在眼前,而那一群人不是游客,正各自忙着收拾东西。L君看他们的车:“拍电影的。那个那个,看着挺眼熟。”他是指一个中年的男人。我们去拍照,L君去打听,回车里告诉我们:是拍电视剧的,但什么名字,人家不说,让过两个月看。L君说是挺有名的电视台,我没记住。
写游记的时候在网上找到一张踊子步道的详细旅游地图,图上绿色路为汽车道,红色路是步行的,估计在离开柏油路时,我们的车开进了步行道,这是可以的吗?幸亏这个季节没有那么多的徒步者。从旅游地图(左上角)看,“锅失”附近有两个由汽车道通向步行道的出口,“二阶滝”处有一个,我从L君开始有个路口犹豫了一下、从车子拐了几个硬弯、不好走的林下土路并没有很远等等感觉我们是从“二阶滝”进入步行道的。
网上找到的导览图,日本的旅游做得的确是细致,而且都上网。
一个布满绿苔、几乎与森林融为一体的隧道口,拱顶上写着“天城山隧道”,旅游地图上标明汽车道和步行道上分别有“新天城トンネル”(旧天城隧道)和“旧天城トンネル”(旧天城隧道),这个“旧”(为啥这个“旧”没有用繁体的“舊”呢?)实在是多此一举。
伊豆
天城山隧道
伊豆
天城山隧道
伊豆
天城山隧道的匾额,石刻仿木制,下面居然还做两个承托架。
网上有一篇台湾林文月的散文《步过天城隧道》,她从“水生地下”向天城峠走去,一路从川端康成想到松本清张,穿过1200步的隧道后:我慢慢抬眼看洞口上方古铜的字迹,明明白白写着“新天城隧道”。这未免教人颓丧。相对于“新”,应当有“旧”,然则,一甲子之前川端康成所走过的,恐怕是另一条旧的天城隧道了?恐怕二十多年前松本清张笔下那少年走过的,也不会是方才那条长共千二百步的新隧道吧。
伊豆
青苔好像是日本的特色,不止古迹中常常出现,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也少不了它。
伊豆
褐色的落叶与青苔,让天城山隧道口更有历史感了。
实地考察得知,根本没有“旧天城隧道”,林走过的是“新天城隧道”,而我们走过的是“天城山隧道”!不,我们不是走过的,而是“车过”,当时连L君都不确定是不是要原路返回到汽车道再去净莲瀑布,看着电视台的车直接开进了隧道,我们放心了:跟着走肯定没错。果然很快回到汽车道,交叉点就是“水生地下”(不过这是后来才知道的),从步道地图看,距离与去隧道的土路差不多。
伊豆
携程照片“输入拍摄地”竟然没有“天城山隧道”。从洞里向洞外拍剪影,导游说是此地打卡角度,电视台的一堆车正准备离开。
1970年“新天城隧道”建成,“天城山隧道”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旅游、健步,而这冠之以“旧”的隧道,开凿于1905年,也正是旧日本向世界开放、新日本开启航程的时代,400多米的穿过伊豆半岛最高峰的隧道,的确当得起令人自豪的象征物。
伊豆
我们跟着电视台的车,穿过天城山隧道。
伊豆
这些栏杆和台阶,应该是旅游设施。
踊子之路:汤岛净莲瀑布
离开天城山隧道,不到半小时,即进入净莲瀑布的停车场,事后大家一致认为,跟参加旅行团差不多,车拉到一个又一个景点,没有自由行那么脚踏实地,那么真切。不过日本的景点也明显是为汽车旅游而设计的:停车场、停车场边上的零售店、旅游标识、景点介绍、道路、花草,等等。
净莲瀑布
远望了一下净莲の滝
冬至前夕的下午四点半,L君说:还有好多台阶才能下到瀑布,奶奶和阿姨就别去了,远远望望,就在那儿。那个,我把车钥匙给你,太冷,你们就去车上等。然后领着另两位还算年轻力壮的同伴,一路小跑向树丛中的瀑布而去。
顺便说一句,临离开北京遇到降温,顾不得日本比北京暖和的劝告,把厚羽绒服穿上,于是一路上都是热,尽管L君说“这两天这儿也降温了”。无论在横须贺海滨、伊豆高原、富士山脚、东京都市,无论晴雨,厚羽绒服都用不上,有包车的话,穿着我的稀疏棒针毛衣下去景点转一圈;在东京乘地铁转,穿短小羽绒胆加风衣完全扛得住。虽然有冷的感觉,但始终不会感冒,这一点就说明“日本比北京暖和”。
净莲瀑布
著名的故事
最后的日光下,学生和踊子的深色塑像,怎么拍都跟逆光剪影似的,他们身后的树影下有一块不规则的石碑,额题是“怀德碑”三个篆字,正文已经模糊了,加上在一堆日文里找认识的汉字也有点麻烦,落款处看到“昭和五年”,1930年石碑上汉字已经减少了很多呢。幸亏边上有个白底墨字的说明牌,才明了这块碑是表彰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当地一位长者掏钱修了通向“浄蓮の滝”步道,之后访客增多,景点有名,才出现了川端的大作,落款为“浄蓮の滝观光施高管理运营委员会”,不知道“怀德碑”的落款是不是这个委员会。
净莲瀑布
怀德碑,这比庙里的“功德碑”好听,后世感恩强过功劳薄。
净莲瀑布
小庙,中国的景区里也新建了不少,而且也都说有啥啥啥的历史渊源。
进入步道,一侧是下去瀑布的崖壁,另一侧是商店的山墙,靠着墙角有弁财天的小庙,小庙的外侧,还有一块不规则的横卧碑,上写:
天清净 / 地清净 / 滝 / (几个草体字) / 昌子
净莲瀑布
俳句大会纪念碑
下面一个立柱碑:“第六回昭和之森俳句大会,昭和六十一年度最优秀作品东京石川昌子,*主宰岛村茂雄选。”这是1985年立的,竟然也这么老旧了。俳句不是“五七五”的句式吗?回家查一下百度,原来“五七五”指的是音而非字,也许日语读音“地”比“天”多两个字吧,那么“滝”有五个音,那太复杂了。
净莲瀑布
傍溪的山葵田
冲下去看瀑布的妹妹妹夫也没有拍到更好的瀑布,崖深林密更增添了夜晚的气氛,不过倒是近距离看到了驱车过来时L君示意我们关注的山葵田:净莲瀑布是日本最有名的种植山葵的地方。话说在车上的匆匆一瞥,只留下个青绿一片,待看到妹妹的照片,青绿一片,不要太青啊!猛地想起二十年前北方春节还没有多少青菜时在江西抚州的农家檐下看到的那一满篮子的青菜。这片挤满了青色的山葵田傍着山溪,还有竹管引进溪水,据说,山葵需要清澈的长流水,但又怕流量过快的水势冲掉沙质土层,所以要先打在石板上再进入田间。
净莲瀑布
注意一下山葵田浇水的细节
踊子之路:修善寺
从净莲瀑布回到车上,L君说:我想这样,今天最后一个景点在我们住宿的北边,现在已经很晚了,不如安排到明天早上第一站,明天的行程挺轻松的。于是投宿汤岛,当然不是川端康成的根据地“汤本馆”,肯定极贵,虽然是个连锁的度假村,但仍然有日本温泉酒店的一应安排。
伊豆
去往修善寺的路上
在横须贺阴了一天的天,在镰仓下了一天的雨,在伊豆又阴了一天的天,13号天放晴了!一路驱车在伊豆高原,平坦又不失曲折的路,清新又开始温暖的空气,上有闲逸白云,下有欢畅碧水,正是轻松旅游的好日子,去它的情调。
一个半小时后抵达修善寺,凡写到这里的游记都不能免俗地说一句:不只是寺庙而是一个地名。这里是《伊豆舞女》中男女主人公的初会之地,我们此行是倒行逆施,当下回到了起点。停车在镇子上的有料车场,管理员给了张地图,并把本停车场上画了个红圈,这个服务真是挺好,到了生地方,常会记不清车停在哪里。
L君最先介绍的是独钴汤,标准的旅游词是空海大师看到孩子在冷的河水中给长辈洗澡,心生恻隐,以降魔杵击石得温泉。但是到底是给母亲还是父亲洗澡却各版本不同。另外“独钴”是金刚杵的一种,而非降魔杵,其实这个“钴”是找个好词,就是“股”的意思,常见的有三股、五股,就是手握中心,两头有三股或五股的枝杈,独股只有一个杈,那不是像个锥子嘛,所以会被误为降魔杵,其实人家的“独股”只是象征“独一法界”而已。
修善寺
独钴之汤
冬天,河水浅,独钴汤被一堆高于水面乱石围在中间,上面还建了个亭子,有栈桥(很短)过去,伸手一摸果然温暖,不过这些天日日与温泉周旋,倒不令人惊讶。L君说可以泡脚,我们嫌麻烦,只有妹夫不愿放过机会,脱鞋坐下来。待我们回到岸边往前几步有一群游客坐在路边的长亭里泡脚,警觉起来:“独钴”正身处真的能泡吗?L君跑回去,一脸抱歉地说,还真有写不能泡。
修善寺
接着,顺桂川看几座特意修出诗意并取着小资情调的桥、收拾得清清爽爽的竹林,不过那指示牌写着某人墓若干公里之类的景点就不去了,大冬天里,看看虹桥翠竹,白茶花红枫叶,感觉就挺好了。返回修善寺,门口旅游品店很多,买了团子,见门边摊子上有一包包的桔子,大小不一,一看就是周围农家出产,决定买一袋,L君去交涉,售卖的妇女说了好多话,L君转译:今天早上刚收的,塑料袋上有眼儿,是为了散水汽的。
修善寺
修善寺,相当正规,从大门进去,便是四面围合的院子,正殿在前方,左右钟鼓楼,反而让我感觉没啥新鲜的期待了。好在正殿的侧旁有一空海像,让人想起这位去年因为《妖猫传》(还是“猫妖传”?)的历史人物,L君说这部电影在日本上演叫作《空海》。空海和尚到大唐取回的是密宗(当然是唐密,据说跟藏密不大一样),在日本发扬光大为“真言宗”,伊豆的修善寺便是他建的寺院之一,当时叫“桂谷山寺”(贴近地名吧),到镰仓时代,转归临济宗管理,才更名为“修善寺”。正殿额匾“修禅寺”,我怀疑又是日本发音不分“善”“禅”。
修善寺
正殿的屋顶
修善寺
旧构展示,好像日本的寺庙特别喜欢收集自己或者周边的建筑、雕像等遗存,大约是民族性使然吧。
修善寺
这里估计非常爱下雨,需要这么大的承水(兴许收集雨水煮茶吧)两侧的容器上分别写着:天水长不涸,一雨润千山。
修善寺
百度石和钟楼
横滨
横滨洲崎龙华寺的钟楼,跟修禅寺的比起来,像不像神社里的建筑?恰巧这龙华寺正好在洲崎神社边上。
横滨
龙华寺的正殿倒是很像中国的寺庙。
横滨
镰仓那么多寺,没有真言宗的;修善寺原是真言宗,又被鸠占鹊巢。非常意外的是,头一天在横滨的洲崎神社边见到了龙华寺,冷冷清清、没有人气,但庙的格局挺大,特别是与神社比,门前路开阔,山门前有纵深,毕竟在道路边上,需要根据空间高度寺院必备的建筑,但正殿气派,钟楼独特,特别是树阴下一个立柱,上面写着“古义真言宗龙华寺”,很让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