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在乌镇戏剧节,有人比我们活得更勇敢真诚​。

在乌镇戏剧节,有人比我们活得更勇敢真诚​。

写这篇开头的时候,我思考了很久:乌镇戏剧节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戏剧节的古镇上,文艺爱好者们和拖家带口的游客穿梭在大街小巷,成名或未成名的剧组和明星混迹一堂。有人从早上8点就来排队,希望能拿到一张戏剧的门票;有人从午后到午夜都将自己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谈论戏剧;有人在剧本朗读,有人在喝酒泡吧,有人旅游打卡……看戏的、旅游的、拍照的、追星的,人们各取所需。亢奋、惊喜、无聊、失落、吐槽……每一种情绪混杂在一起,都是最真实的感受。

毫无疑问,乌镇戏剧节是一个成功的人造乌托邦。戏剧节本身也是一场10天24小时不间断的大戏,它微妙地让每个出现在乌镇的人都成为这场大戏的一部分,它是无数人生命中的一个小小连接点。

事实上,这场大戏从1个月前就开始了。9月16日,乌镇戏剧节正式开票,不到30秒就全部售罄。大家在手机和电脑上的几轮手忙脚乱地迅速点击后,发现几家欢喜几家愁。多辗转几个转票群,突然觉得有些好笑: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买票是盲目的。想看的剧买不到票,大家都只好乱抢一气,如开盲盒一般,先买到了再说。

其实,买不到票也没关系。戏剧节期间,古镇上各处都有免费的演出,他们有个共同的名称,叫作“古镇嘉年华”。每天从早到晚,音乐、巡游、曲艺、街头戏剧等各种表演形式的艺术创作在乌镇的角角落落里上演。水岸边的亭台楼阁可能是有杜丽娘在吟唱身世,木心美术馆素净的建筑也许是舞蹈表演最好的背景。与其拿着导览按图索骥寻找演出,不如在镇子上随意走走,也许下个转角,惊喜呼之欲出。

古镇嘉年华的演员大多来自大学社团和青年艺术团体。他们经过层层报名、选拔、筛选来到这里,只为了表达。很多次,我被这些还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打动。他们的表演也许稚嫩,场地或许简陋,但他们的信念感和对戏剧单纯的热爱没有受空间限制,简直要满溢出来。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街头小巷遍地开花的艺术,还有对戏剧如痴如醉的人们,戏剧节才会如此如梦似幻。

许多人还是羡慕那些抢到票的戏剧爱好者们,体现在剧场外永远都是排得人山人海的队伍。看青年竞演的时候,黄磊最后放进来的观众就坐在我旁边。她今年没有抢到什么票,早晨8点就来排这场下午2点半才开始的决赛演出。她的想法很直白:“住在景区里,不就为了可以早点来排队吗?”

青年竞演是我体验过最好的观剧环境,表演的是青年,来看剧的也大多是年轻人。黄磊在多年前的采访中提过,做乌镇戏剧节的初心,就是希望能给更多戏剧新人有一个舞台表演的机会。在青演现场,你能感受到现场的所有人都是专注的,台上专注的表演,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台下屏住呼吸安静观看,连手机震动的声响都不曾有过。进不了门的人们席地而坐,就在场外看着大屏幕上的转播。

戏剧爱好者们是认真的,也是苛刻的。有人为一场好剧不断回味,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也有人毫不留情面地吐槽骂街。比如在豆瓣上口碑两极化的《女女胞胎》,我看完首演场后也是一脸莫名。一场根本不能算剧的剧,可能演员们自己也知道有多烂,开场前用脱口秀来弥补,演完后连谢幕都很潦草,匆忙就逃跑不见。看到大家也在豆瓣上狂轰烂炸《女女》时,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

抵达乌镇的第一天下午,我们赶上了《杂拌、折罗或沙拉》。三个独立的小故事其实是在反复描述一种“被困”的情境:女人被困在对丈夫死亡真相的挖掘中,不断追究一段往事;小偷被困在电单车和打工人的不自由中,他说自己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了;还有人被困在机器监视和系统里,这台机器可以追踪在场每个人14天内的生活轨迹,包括你想过什么。每个人都在苦苦破局,不断挣扎

三段故事很精彩,看完真的感觉像是吃了一盘色拉。出其不意的巧思让这部剧格外生动,我不想纠结放了多少配料和佐料,也不会强行思考如何将三个小单元连接起来。但它给我的乌镇戏剧节开了一个好头,让我迅速地进入到对戏剧节的氛围中。

《春逝》更像是一部学院派的作品,长得像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霸,故事饱满,讲述清晰,把周围好多人看哭。70分钟的故事让人沉浸其中,那些遥远的,高高在上的学术前辈也会为生活小事烦恼。在嬉笑间,他们讨论了学术功利性、内忧外患的时局、女性平权的难度等主题。人物不多,但独立又鲜活,故事也令人回味。

赖声川老师的《曾经如是》毫无疑问也是热议的话题,朋友戏称我是去参加了一场“文化苦旅”。整个结构,叙事宏大,层层铺垫递进,看完之后会觉得是好看的,但是参与其中时,感觉格外艰辛。七个小时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多年前参加的禅修,观剧当中第五、第六个小时最难熬。明明台上的人才在上班,而我却觉得时间过得真慢。恕我尚未达到此艺术欣赏境界,我对自己又多了一分了解。

btw,我真是太爱郝蕾了!

我在乌镇戏剧节上一共看了6部剧,每一场都遇上了黄磊。他自称是剧场管理员,每场都像大家长般絮絮叨叨,提醒大家手机关机,不要拍照,看剧时不要找坐在后方的明星拍照,打扰其他观众。他说,剧场不要用来社交,要用心灵进行社交。他说,也许对你来说只是两小时,但对演员来说可能是一生的心血

在乌镇戏剧节上,遇见明星是很容易的事儿。易立竞会对认出她的我点点头,杨天真给姑娘们都签了名,孟京辉老师和赖声川老师就坐在你旁边,场场都能听到李诞标志性的笑声……这可能是明星最平易近人的时候,但没有人会为了一张签名或合照打扰台上的演员。这似乎是额外生出的一个平行空间,没有名人明星和普通人的身份区别,此时此刻大家都是剧场里的观众。

能让人如此简单地,没有功利地享受眼前的戏剧,也许这就是戏剧节的魅力。生活有时候是可以很纯粹的,在乌镇戏剧节上,你只需要享受所谓的”虚度光阴”,可以放下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可以想到远方还有更形而上的精神需求。没有人会讨论戏剧有什么用。戏剧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人们在戏剧中表达真诚、善良、自由和爱。这已足够。

看完《春逝》的那天下午,出了乌镇大剧院,阳光还是很好。我和张女士一路小跑,出景区,打车,赶高铁,回上海,一气呵成。路上群里开始更新大家对剧的讨论,突然有人开始感谢这场剧给了自己戏剧节一个完满的收尾。他说:“戏剧给了人在生活中喘息的机会,希望明年还能见到你们。”

或许来年秋天,混杂着桂花香气的乌镇戏剧节上,还能看到熟悉的人儿,熟悉的故事还会再度发生。那些被我放了鸽子的人,希望下次还能在镇子上喝上酒呢~

明年见!

😃

图文/麦麦

大部分图片来源于乌镇戏剧节、上剧场、笑果文化官方账号,侵删

旅行|展览|美食|读书笔记

最重要的还是思考和观察

争取周更|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敢

欢迎关注

关于作者: 麦田笔记麦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