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形容的或许就是大家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与渴望。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江南农村的夏末秋初时节,乌村麦田餐厅外青碧色的稻子正在抽穗,地里的甘蔗节节拔高,洼地里的芋头块茎即将成熟正在等待收获。
乌村
翻滚的热浪里充满着瓜果蔬菜成熟的气息。
乌村
如此丰饶的田园景象,任是谁看到了都会觉得自己像“豁然开朗”的武陵渔夫,寻到了一处人间的“桃花源”。
乌村
纷扰的世事中,钢铁铸成的都市丛林,有多少人午夜梦回,期望来到一处宁静乡村小院,踏上温软的泥土,仿佛回到了母亲的子宫里,全身被温暖包裹,创伤被抚平,心灵的空虚被填满。
乌村
现代人寻找”桃花源“,盼望回归理想生活。几块地,一片池塘,一间小屋,一只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暇时坐在果棚架下喝一壶清茶,慢思光阴流转。
回归田园,回归自然,做一回自给自足的农人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江南传统村落——乌村,距离乌镇西栅景区仅500米,村外京杭大运河奔流北上,村内水网密布、农田丰茂,地理位置和资源得天独厚。2016年它从一座即将消失的村落,改建成为了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
乌村
我们希望它能保留着中国南方传统农村的居住生产为一体的稻文化的基因
乌村
如今乌村仍保有着传统的耕种模式,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村里人延续着祖辈传承的口诀,辛勤地打理着村里的粮食,在田地里见缝插针地种植木耳菜、葫芦、茄子、南瓜等等的蔬菜,养着走地鸡和池鱼,他们用朴素的智慧将乌村打造成了一个几乎自给自足的小世界。
乌村
农居前就是菜地,村里人随时随地都能吃到最鲜美的蔬菜。你在这里还可以感受到亲手种下的秧苗生根发芽、成长、收获的喜悦。在与土壤、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动植物们散发出的原始的生命力,让微风拂过面庞,聚拢于双肩,放松在都市高压的坏境下紧绷的神经,享受心灵的片刻宁静。
乌村
当生活与美食相遇
乡村的美景与美食同样能安定人焦躁与不安的心情。
乌村
改建后的乌村,仍旧留有江南村落的风貌,村内散落着十几户上世纪六十七年代的民居,民居门前有桃树,东边有竹林,一年四季竹叶青青…..
乌村
乌村
两三户民居为一组团,乌村分别有磨坊、桃园、渔家、竹屋、酒巷、米仓、知青年代七个组团,外部是土黄色的农家小院,石墙、篱笆、草地样貌如昨,但内里却别有洞天,每个组团都按照各自的主题装修得别具一格。
乌村
乌村桃园组团,门前有片桃林,组团内以桃粉色为主调,粉色的墙壁、窗帘,抱枕…..浪漫温馨的粉色空间,一进门彷如进入了落英缤纷的桃源。
桃园内有一家甜品店,无限量供应着桃胶鸡头米、南瓜团子、青团、定胜糕等江南传统小吃。
乌村
村委会斜对面是磨坊,在磨坊的商铺里村民们可以尝试最传统的研磨工艺,手持磨盘,将浸泡一夜的黄豆磨成浓稠的豆浆。
乌村
磨坊的小吃铺内不仅提供原汁原味的豆花,还有咸鲜的面条、馄饨,滋养食客的肠胃。
乌村
乌村的米仓组团是以江南大米稻田文化为主题的组团,内有乌村的深夜食堂,从下午五点至午夜,为村里的夜猫子供应煲仔粥、饭。
乌村
不管多晚来到乌村,村内总有一盏灯点亮,总有一碗热粥温暖归家的游子。
乌村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那些温暖的人情记忆
乌村孩子是快乐的,他们在田埂上随意奔跑,在童玩馆内玩乐高、搭积木、探索绿野淘气堡、和父母进行亲子阅读;还跟着老师学做烘焙,做手工。
乌村
乌村的老人是闲适的,早起晨练打打太极,下午来到茶室与老友喝茶下棋。
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大家庭
在乌村,就像是回到了爷爷家,或者更早前的岁月。你依然可以在这里找到人与人之间的那份融洽与和谐。
乌村
你来到乌村这个大家庭,你会遇见地里给秧苗浇水除虫的大叔,村头茶室和果蔬摊的阿姨......村内人热情爽朗,你可以站在田埂上与他们攀谈,在茶室喝上一碗茶与他们聊聊最近村里的新鲜事。
乌村
乌村
若是遇到了问题找CCO(热枕的文化创意者)总是没有错的,他们多才多艺又热心,是父母们的好帮手。
乌村
乌村
乌村不像今天人情味越来越淡薄的都市,你在一栋楼里住上几年,都没有认全楼里的人家,大家下班各自回家,门一关与这个世界隔离。
乌村
充满着人情味烟火气的乌村,是回得去的美丽乡村,你来......看看是否这就是你心中的那片“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