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山游客中心码头》蒋忠军画
无数次遥想遐迩著闻的普陀山,也多次东海横渡踏上这个被誉为“海天佛国”的岛屿,心中念想和视线所获,均是独特奇景和超凡圣境。
一
常常遥想,必有来由。
天下有不计其数的岛屿,在海里、在湖中、在江上……仅舟山群岛就拥有1390个岛,何以千里万里不时地遥想普陀山?
因为,滋养心田的文化。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杭州湾南缘的普陀山,岛屿面积不过12.52平方千米,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相传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史书记载2000多年前,这里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后有传说梵僧来岛礼佛,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船到了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都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普陀山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经过历代兴建,普陀山寺院林立,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无数接触过“海天佛国,慈悲观音”宗教文化者,对其精神甚是敬重和接纳,视为心灵慰藉和人格升华的文化向往与途径,由此转化成心中的“奇景”,自然也就不时地对普陀山想之念之。
因为,无法忘记的回忆。遇见便成记忆,这是普陀山了不起的地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众人慕名而来,由于雄峙东海的壮观、由于积淀深厚的佛教文化、由于钟灵毓秀和生态清雅的环境,每位来者均留有深刻而永久的记忆。正是这些林林总总的记忆,使得太多的人在往后日子里,不管身在何处,都免不了回忆这个非同寻常的岛屿,品味着一次又一次令人愉悦的遥想。
因为,辗转流传的消息。平常的日子,每每会有关于普陀山的传闻:举办盛大的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香客如涌的中国普陀山观音香会节、极具吸引力的“普陀山之春”旅游节,还有关于她的受奖、法会活动、文化交流等。这些消息,搭载信息时代的快车传遍南北东西,勾起人们对她的遥想;在一个个遥远的地方,分享着普陀山繁密的盛事与荣耀。
二
我喜欢走近、走进普陀山。
走近,为了欣赏。青少年那会儿就很想去普陀山旅游,虽说家乡和普陀山同属一个省,但在那个交通十分不便的年代,去一趟还是极不容易的。终于有一天,带着好奇和年少激情,一路颠簸、几经船渡,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普陀山,而且一游便是两天。因为走近,可以真切地观赏到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的佛国风采;因为走近,可以饱览大海、金沙、奇石于一体的大美景观;因为走近,可以登山远眺极目千里的海天茫茫。我在欣赏,更为青春憧憬与畅想。为了重复这种至美又抒怀的欣赏,后来我曾多次走近普陀山。
走进,为了研习。进入普陀山圣境,能够感触到“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的真实存在。置身于佛殿经堂,在诵经礼佛和香烟燎绕的气氛中,学习到佛教文化神秘背后那份重视心灵和道德觉悟的含义;走到一处处摩崖石刻前,典雅隽永的诗文和一代代名家的题刻,让我接受了博大思想与精湛艺术的双重熏陶;触摸着岛上众多的传统建筑,从不同的建造形式中探秘它们与佛教文化、官文化、海岛在地文化之间的关联和渊源,收获的是传统建筑研学之旅的喜悦。
三
海天之中的普陀山,非同凡响的气度和不惧狂风巨浪的顽强,仿佛是对坚毅生命的诠释和象征;普陀山富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让我们有机会在旅途中启发、思考人生,唤起的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守候和等待;普陀山慈悲济物即观音的宗教文化,是学佛弟子修习福慧善根的引领,从而领悟清空心灵污垢,绽放生命笑容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遥想,还是走近、走进,普陀山之奇景圣境都是我们体悟生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