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眼中的赤山湖与记忆的龙潭火车站。

眼中的赤山湖与记忆的龙潭火车站。

行走方式:自驾

行走时间:2019.11

行程:

10:00-15:00 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16:00-17:00 龙潭货运站

第一站:

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地址:江苏省句容市西南部

上周去朋友家玩,朋友家的所在地实际上是句容市了。现在我们都处于孩子大了,周末不用陪着孩子奔波于各种培训班,有了自己的周末时光。她提议什么时候相约出游句容的赤山湖。虽然句容离南京很近,句容的旅游开发也很红火,比如茅山,宝华山都是句容响当当的生态旅游地,但赤山湖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是不是有点孤陋寡闻了?一看各自的时间表当即定下了时间。赶在深秋去看看秋景吧!

从马群走宁杭公路,一条S122快速路,过汤山,过句容,没有过桥过路费,五十分钟左右到达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西南部的赤山湖停车场。这栋尖顶小楼就是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里的杉木装饰很有田园风格。

车停在停车场,步行进入景区,景区现在不需要门票。景区门口有小火车和出租的自行车,我们只是选择了步行。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步行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自由。

马路修缮的很漂亮,中间的绿道上大片的蒲苇,绿色的细长的叶托起蒲苇花穗长而美丽随风飘荡。

蒲苇摇曳,如仙女翩翩起舞。

蒲苇花穗长而美丽,如仙女长长的袖摆。

一朵傲娇的紫色小花

除了笔直的大道,芦苇丛中还有一条乱石铺就的蜿蜒小路带领我们深入大自然的怀抱。

高低不一的芦苇,芦苇的品种很多,不能一一叫的起名字,在这里只能统称为芦苇了。

湖边的水生植被还是碧绿碧绿的,它们与已经枯败的荷叶交织构成一幅典型的秋季景象。

弯弯的小道,泛黄的芦苇,暖暖的阳光下我们漫步……

乱草横生中一幅凄美的画面。

小火车静静地等待

一派秋景

秦淮源大桥

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其发源地有两处,赤山湖即为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源头之一。

站在桥中看风景

倚在桥上看风景

秋季,树叶黄了,或黄绿相间,黄与绿的丛中这边的枫叶红了,一派缤纷的世界。

可还有坚强的植被依旧保持着她的一身绿装。

只要画面定格,红叶配上这黄叶、绿植,还有远处那白墙红瓦的屋,秋季的赤山湖是一张色彩斑斓的画卷。

年轻的情侣踩着脚踏车飞奔,年轻的活力瞬间就能感染我们。

赤山湖占地面积很大,四周环河。这里水网纵横交织,有狭长的河流,广阔的湖泊,或缠绕或分离。

长长的堤坝将水域分割成不同的区域,既有实际的功效又显得很美观。

清澈的水质能看见河中摇曳的水草

再看看更强烈的秋季色彩吧!绿黄红在调色板上各负其职。加上湖水清澈见底,湖面倒映了岸边的彩色植被后散发出奇幻的光芒。

桥头一大片的杉树此时是火红火红的色彩,像一团团火焰蔓延在翠绿的森林中。

这么多的色彩让我无法一一分辨,一一道来。

一片小森林,不仅植被品种丰富,色彩更为丰富。

桥的南端一个大大的广场上一块巨石横卧,上书“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几个醒目的大字。

巨石呈大大的V字型,另一块石碑上是赤山湖及周边的地图示意图,看了这张平面图你就会对整个地理位置有了更形象的认识了。

广场里金黄色的芦草小道中几朵小花争奇斗艳。

广场上标志性的雕塑。

黄色的芦苇,绿色的蒲苇夹道引领我们前行。

芦苇中的一丛蒲苇高高地昂起它妙曼的身姿。

一条L型的展板布置,上面是关于赤山湖的人文地理,历史人物的介绍。

简单的指示牌告诉我们方向

一条简陋的水泥马路通往湖泊的中心码头。

在道坝上看湖景,平静浩渺的湖面,动感的芦苇,动静相宜的美感。

湖畔密集的芦苇坚韧的挺立,它们昂首挺胸,笑傲湖海。

赤山湖畔,芦苇荡前,秋天一蓬蓬芦花飘荡,是赤杉苇白最美的季节!

回望文化广场,亲水平台,观景平台,山岗上的雕塑,层层叠叠。水中水草,临水的芦苇,山岗上的绿柳,层层叠叠。两种层叠相互掩映,无比的生动。

有湖必有船,湖的静穆与船的静泊让这里更显宁静。

公园很大,很安静,我们行走其间就在道坝上遇到一家三口的本地人在这里呼吸新鲜的空气。我还和他们聊了几句。年轻的妻子认为这有啥好玩的,而年轻的丈夫认为这里多好啊,安静,空气又好。想一想,现在常常是女人更向往外面喧闹的世界。

景象纵横交错的湖畔延绵而长。湖畔集群而生,黄绿交汇的芦苇,好似一片浩瀚无边的林海延绵而长。已经被浸染成红褐色的水杉林也如一排训练有数的卫士排成一列。整幅画面层层叠叠构成了辽阔、狭长、流线型的姿态。

黄色的秆,黄色的叶子,还有伫立枝头的长长絮花,使芦苇变得更加成熟健壮。

湖水那么清,那么静,岸边五彩的变幻,岸边没有人家,没有工厂,只有野鸭,野鸟偶尔划过水面的声响,让心中掀起激荡。

深入湖中的道坝上一块石碑显现了这里的身份——赤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这里是长江南岸、秦淮上游,是句容境内难得的水网地带,也是百里秦淮的重要源头和水利文化节点。

一排垂柳环陆地而居

清风拂过杨柳,柳枝展开腰身,轻触水面,宛若美丽的姑娘们在水边玩闹。

黄绿相间的湖泊,黄绿相间的芦苇丛中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秋季的主色调中特别的鲜艳。

石子小路带着我们在原野中穿行。原野中的秋季之景在这幅画面中呈现的是一半苍凉,一半生机。

小路一侧湖泊边还有绿意犹存。

高高的芦苇们成了一跺坚硬的“城墙”,成了一座保卫湖海的“长城”,也成了湖畔边的一道风景线。

小路另一侧的山野风光,大片黄色的茅草如草原,一片红色的杉树与偶尔出现的绿叶尚存的绿点缀其间,宁静美丽的景色。

近湖畔处就是藻泽之地,踩在上面软软地,湿润的。

从湖畔的这一侧看我们刚刚游荡的深入湖中的道坝。

为了更近的与湖泊接触,我们继续在小道上行走。山林里,最精彩的莫过于那一棵棵树。它们似乎懂得自己在第二年会换上新装,把一片片黄绿色、红色,甚至干枯的树叶“空降”到大地上,让它们接受泥土的洗礼。但他们也如孩子,性子急的早早的换了装,也有性子慢的还穿着夏日里的绿衣,大地因此成了一件彩色的外套。踩着脚下的树叶,沙沙的足音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孩子背着干粮,面露困难之色。好吧,我们就安营扎寨,把带的干粮解决一下,再轻装上阵吧!
我们没有返回大路,只是在小道上找一处略显平坦之地安营扎寨。挺丰富吧?我带来了咖啡压壶,直接在郊外就可以来一杯暖暖的咖啡。配上蛋糕,心情都美了。

餐毕,我们爬上小山岗上的大路。事实证明,小路继续延展有一段没有通,还是要返回山岗的。

抬起头,密密麻麻的苇将天空覆盖,一缕缕阳光从缝隙中倾泻。

走上公园正规的大路,柏油路上一马平川的感觉吧?秋天的杉树像一大片红色的锦锻,像红红的火苗点燃了一角。

绿色白字的路标在秋色背景中很是醒目。

秋季的黄色芦草如草原

草原上两棵垂柳还挥舞着绿色的衣袖。

芦苇抽穗,一阵秋风吹来,繁茂的芦苇随着风儿摇曳,芦花浪滚滚,这里成了一个芦苇海。

饱满的芦苇穗蓬蓬松松白花花的一片。微风乍起,细长的苇杆在风中摇曳,芦絮则随风在天空悠悠然地飘飞,在赤山湖畔演绎着令人心醉的\"芦花飞雪\"。

赤山湖的步道独具特色,色彩丰富,有绛红色,湖蓝色,草绿色,与山湖相呼应,与绿树黄苇相映衬,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还有的成一幅绘画铺在大地秋色之上。

在这样的画卷中或骑行,或漫步,享受着或蓝,微澜荡漾,或绿,碧绿映水,享受着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享受着蔓延的秋色风光。

那一片万竿修竹四季青翠。

走进翠竹林,呼吸着带有竹叶清香的空气,微风吹拂,倾听翠竹的簌簌低语。

低矮的红枫点缀在苍凉的原野上,美丽极了。

葱绿的树、枯藤、小鸟、红叶染红了秋色,一路上都是那么美好清新,处处能听见小鸟划破天空的歌喉。

这里不是热闹的旅游景点,这里是如此的安静,前后步道上只有我们一行。在这里只能听到山林的声音,鸟鸣的声音,细细听就如一个轻乐团演奏时所发出的声音。

在一片绿海中包裹着几簇亮黄,就像天边升起了一抹霞光。

草以春抽,木以秋零。这蒲苇一点也看不出秋季的凋零,反而有种成熟繁盛的欣喜。

走在蜿蜒的步道上看湖面,有一凸起物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好奇心。湖中的那是什么?顺着步道急行,想更近的,更真切的看清楚。

沿着漂亮的步道一路来到东湖码头

绿色茎叶的蒲苇显得生机勃勃。

沿着楼梯直抵码头。

码头处是木质的亲水平台让我们可以如此的亲近湖水。

平台上几把茅草的阳伞可供休息。

坐在这里看看湖面的浩渺和宁静。秦淮河水流经这一山一水之处,便孕育出江南史前的湖熟文化,难怪赤山湖也被誉为\"秦淮第一湖\"。

在亲水平台上看湖中的那建筑,近了一些。瞅了半天确定那是一座断桥。断桥为什么会矗立在湖中央?桥前无来路,桥后无归路。桥面婆娑绿荫,斑驳青苔,桥上一丛丛黑色的垂挂。这时候恨不得有一望远镜能让我们看真切那到底是啥?还是孩子的眼神好,告诉我们桥上那一团团的黑色是鸟儿。哦,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处人工搭建的鸟儿栖息地。正在此时一阵扑腾声,只见湖面划过一道流线,打破水面的宁静,一转眼飞停在断桥之上。静止的桥和相互竞逐的鸟儿,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与湖相邻的湿地,湿地的物种也是如此的丰富。

现实与倒影交相辉映,若不是鱼儿在水中游动,真的是难辨虚实。

午后阳光收回,缺少阳光的赤山湖是一幅淡雅的画面。

离开湖边沿台阶继续返回步道

一株身形细长的银杏树就这样孤芳自赏。

一侧的稻田已经收割完毕,留下了一缕缕的痕迹,就是这简单的留痕在我的眼中也是如此的美丽。生活有时候真的是很简单,心里有美,眼中有美。

沿着步道我们一直行走到湖面的东北角,从这个角度看断桥。早晨就很温柔的太阳此时早已没有了踪影。如果阳光好的话这里的夕阳一定是极美的。

河岸边的芦苇荡拥抱着宽广的湖面。茎和叶淹没在湖水之中,硕大松软的芦花,肆无忌惮地开放在着。

其实今天因为步行,时间上和体能上我们都决定不再继续,原路返回了。其实沿着步道,沿着湖继续可以游览湖的东侧,这个计划留待来年的春天吧!美丽的地方是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的欣赏的。

原路返回眼中又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林中,每一棵草,每一片叶都为秋天的山林增添一抹亮色。  

田野上长着一望无际的芦苇,它们或高或矮,临风摇曳,婀娜多姿,显示出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丛林中静候的小火车与森林的意境如此吻合。

此时一辆满载着游客的小火车出现了,咋一看这么多人让我们有些欢喜,几个小时在公园中第一次看到成群结队的游客,一下子被打破的宁静有了生活的普通感。

赤山湖全景图

又来到桥头,又见这一片森林。水杉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历经千万年岁月的沧桑,坚韧挺拔地矗立着。水杉要说最好最美的时节就是现在,层林浸染霜红。

色彩浓烈,婀娜多姿,浓烈的色彩以气势磅礴取胜。点缀着黄绿相间的不知名的树叶,恬静而不失华美。

视野宽阔,昂首走向大桥,走向明天。

桥面上开阔的视野。草木秋零。临水而居的芦苇如城墙一字排开,片片葱郁的五彩的水杉林静静地伴着。赤山湖环山而卧,山水相依,静动为宜,呈现了山水互拥的绝美景致。

这里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少有现代工业化的工业设施,有的是错落有致的村庄、河湖环绕相伴,草本沼泽、鱼塘、水稻田等多样的湿地类型孕育了这里丰富的自然湿地植被。

自然的植被又吸引着鱼鸟相生。赤山湖成为南京周边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过冬鸟类有290多种,同时还是大天鹅过冬中转站。

旅者

车者,都在不甘寂寞的行走中

赤山湖的秋,我深深地记着你

停车场边的一大片空地成了晒谷场,现在晒谷子都用上了机械车了。

第二站:

龙潭火车站

历史:建于1908年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堆子山街

一天的相聚大家觉得还不太过瘾,想着再找一站玩一玩,吃完晚饭再散场。于是孩子选择了去龙潭站,我们出发。中途将近五十公里的路程,天空阴暗,突降暴雨。在这段行程中要走一条西部干线,我第一次走这条路,漂亮的路面驾驶的感觉超好。跟着导航转弯抹角的停在龙潭站门前的停车场。一栋两层楼的站房,站房的小雨棚上“龙潭站”几个字标明了小站的名字。站虽小,可是车站的历史不同反响。龙潭站位于沪宁线的中端。沪宁铁路于1908年(光绪34年)4月1日全线通车,当时线路全长311公里,由上海北站至南京下关站,沿途共设车站37个,龙潭站建成,时属沪宁铁路管理局。1928年,沪宁铁路改称为\"京沪铁路\",这是因为当时国民政府完成北伐后,是以南京市为中国首都,故名\"京沪铁路\"。1949年4月、5月,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同年7月1日,中断了12年的上海至北平直达旅客列车恢复开行。因龙潭镇因为天然的资源,境内有较多的工矿企业和长江码头,龙潭站客货业务始终较为繁忙,有多趟直通快车在龙潭站停靠,是沪宁线上重要的客运、货运中转站。如今,随着铁路历次提速和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龙潭站终止了客运业务。

所有的通道都是关闭的,无法进入站台一看究竟。把相机的镜头伸进一处空隙拍下了站内的场景。

发现站房有一楼梯可以上二楼,二楼的卫生间向北,可以看到车站内部的情景。

如今龙潭站,月台空空,一列货列静静地等待在铁轨之上。

离开站房,在站前广场上转悠。一栋青灰砖墙的建筑是龙潭火车站的民国建筑。

曾经的家属区用房

曾经风流倜傥,风华正茂的火车站因为时代的发展逐步的落败为如今的模样。

高高的水塔依旧昂着它骄傲的身姿。

站前广场一侧的车站旅社是车站的标配之一。

再看一眼,曾经人来人往,繁华的车站随着岁月的流逝,褪尽繁华。风雨中的车站悄悄地诉说曾经的百转千回。这里是很多人的记忆。这里也是追铁人必经的旅程。

一天的周末小时光愉快的收场,下次再聚!

关于作者: huochexia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