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是苏北小城,素以双黄咸鸭蛋而名闻天下。上百度搜索,方知其已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242年建城史,为江左名区、广陵首邑,又是江淮文明、邮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223年,秦始皇就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亦称秦邮。汉高祖六年分置高邮县,一直延续至今。宋代置军,清代设州,元末张士诚曾在此建都,国号大周,可谓是历史名城了。高邮虽为县级小城却拥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其文化底蕴足够深厚的了。仰慕其名,决定实地游览一番,领略高邮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说走就走,于是在携程网上预订了酒店,自驾上路了。
第一日,6月15日,星期六。早晨从家中出发,经G40沪陕高速上G15沈海高速再转S28启扬高速,约3个半小时已抵达高邮的镇国寺,这里的宝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国寺塔,又称西塔,建在京杭大运河中央的小岛上,说起位置还留下了一段故事:1956年大运河拓宽取直时,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让道保塔”,大运河在此拐了一个小弯,方留下了河心岛上的古塔。我们从运河大桥过桥后从高邮湖的东堤岸经廊桥进入小岛。
恢复重建后的镇国寺广场上有金色的观世音塑像,香客们点燃手臂粗的大香,虔诚拜佛。
穿过山门、大雄宝殿,走进后院,一座高大古朴的宝塔映入眼中,这是一座方形的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35.36米,塔顶有铜铸葫芦形塔刹,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
镇国寺塔始建于唐僖宗年间,据说是僖宗为其弟出家所建,虽历经几次修葺,但仍基本保留了唐骨明风的建筑特色。在全国的古塔中,四方形古塔仅有两座,一座是西安的大雁塔,另一座就是这里的镇国寺塔,所以也被人们誉为“南方的大雁塔”。塔后有假山石和水池,此处可观宝塔水中倒影。
而最佳观塔处当为运河东岸,隔河相望镇国寺塔,灰色的宝塔耸立、黄色的庙宇、绿色的树木加上流淌的河水和川流不息的船舶,动静有加,形成一幅立体的图画。
从镇国寺塔前往下一景点盂城驿很近,就是横跨运河而已,但驱车却绕了不少路才找到停车场。步行穿过近500米的馆驿巷,这片区域已经改造,民居的风格一致,都是青砖灰瓦平房,古朴雅致。
当看到一座高大的鼓楼时就抵达了盂城驿,
此处要买门票方可入内,30元/人。
盂是古代盛器,盂城是高邮的别称,取意于宋代词人秦少游描写家乡“吾乡如覆盂”的诗句。这里是中国邮驿的“活化石”,保存了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物。据记载,驿站鼎盛时期有厅房100多间、驿马65匹、驿船18条,马夫、水夫200多人。进入景点大门,先到达皇华厅,又称接官厅,为五开间的明代建筑。
往后走是驻节堂又称后厅,是接待宾客的地方。
再向东到马神庙,院子里有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塑像,康熙十年,其应孙蕙之邀来高邮担任盂城驿驿幕,著有《高邮驿站》呈文及多首反映高邮的诗篇。
再登上鼓楼,这是座十字脊重两层的古建筑,用于驿站值更守夜、站岗望哨、传鼓报信,是驿站的制高点,也是盂城驿的形象标志物。
从盂城驿出来西行几十米就到运河大堤了,此处建有秦邮亭。
盂城驿东边辟有中国集邮家博物馆。从馆驿巷走入时,路边还有“驿印流年”景观,为6方印章状石柱,上刻印文:高邮亭、迎华驿、高邮驿、秦邮驿、盂城驿、秦邮公馆,为不同时期的驿站名称。在古代驿站传递中,驿印封泥,是权力和凭证的信物。
离开盂城驿已是中午时分,天气炎热难耐,遂驱车前往预订的皇华国际大酒店,就在高邮城东边盐河边上,风景颇佳。办理好入住手续后,步行到附近小餐馆享用了高邮的鱼汤肉丝面,非常可口。据老板介绍,用高邮湖的杂鱼熬上几个小时才成汤,过滤后加入煮好的面条中,洒上胡椒粉,原汁原味,鲜美无比。
在酒店午休后,下午2点半又顶着烈日驱车前往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距离约40公里,在高邮的界首镇,与宝应交界处。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水域面积780平方公里。而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是建在原芦苇种植区域内,总面积为3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7平方公里。芦苇种植区为原轻工业部的造纸原料基地,下放地方后由个人承保经营建成了湿地公园。
驱车沿京杭大运河边的237省道一路向北,越过运河后就抵达码头了,湿地公园在湖中,需乘船前往。有一棚子是卖票的,门票含往返船票60元/人。今天人少,仅我们一行4人就乘坐快艇前往,驾驶员一路上把小艇开得飞快,还不时左转右挪,让快艇的一侧倾向水中,给人一种刺激感,非常过瘾。抵达的公园是一小岛,简单的大门上书“芦苇荡湿地公园”,字迹也不甚美观。
进入后有导游图,我们直奔芦苇荡迷宫码头,要步行近千米。乘坐小船进入迷宫收费50元/人。船是小木船,上有遮阳顶蓬,用蓄电池驱动,倒是很环保。因无游客,船工们都休息去了,工作人员打电话才找回来开船。船工很健谈,一路上向我们介绍了芦苇荡的情况,并说最好的旅游季节是春天和秋天,特别是深秋时芦苇黄了芦花白了,景色才叫迷人,不过现在来也可以观鸟。
于是我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天空了,果然看到了白鹭苍鹭野鸭的身影,时而擦过青青的芦苇飞向天空,时而又猛然冲入水中。
经过一个港汊时,看到前方有几只白鹭踱着方步在水中觅食,用华为P30pro的长焦功能拍下了这个场景。
小船缓慢地驶入浅水的小港汊,两旁的芦苇杆不时在船边擦过,发出沙沙的声音。船工用脚跺着船板,惊得水中的鱼儿纷纷跳出水面。船工一边跺脚一边说,如果鱼跳到船舱就免费送你了。于是我们也用力跺着脚,发出阵阵咚咚声。突然一条银白色的大鱼从船头跃上甲板,折腾着滚入船舱,我们手忙脚乱地去抓鱼,用手按住不让它动弹,捧起一看是条约4斤重的白鲢。
船工说你们运气真好,很少有鱼跳到船上的,这条鱼就归你们了。但天气炎热,我们还要去另外的景点,而且也没办法加工制作,于是就将鱼放回了水中。
倒是身上背囊上全部沾满了鱼的粘液,腥味十足。抓鱼这段插曲,让我们的游玩增添了不少的乐趣,觉得今天虽然天气炎热芦苇荡景色也一般,但能遇上鱼跃且抓鱼的机会也就不虚此行了。
离开芦苇荡湿地公园已是下午4点半了,下个景点是龙虬庄新石器人类遗址,车程要半小时,赶紧上路,在5时前赶到。保安拦住我们说下班了,经我们说明是从外地专程赶来后,才同意放我们进去,并让我们半小时后就要出来。这个遗址公园是今年4月份才建成开放的,门票30元/人。
进入景区大门后有毛竹搭建的一段长廊,
出长廊是一男一女两个原始人的雕塑,
道路的另一边有一巨大的陶片复制品,上面刻有文字符号,这就是这里出土的陶文,要比甲骨文还要早1000年左右。
前行有遗址文化陈列室,
内有各种展品实物模型等,最珍贵的是古文字陶片和碳化稻米,陶片只有5厘米见方左右,文字刻划符号非常细小,要通过放大镜才能看清。
这里还有6000年前人类骨骼和墓葬品。这处人类遗址的发现也颇有戏剧性,是由上世纪七十年代下放此地劳动的南京博物院人员张正祥、纪仲庆两人发现的,后经调查,确认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经1993年至1995年间的四次大规模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居住遗址4处,灰坑34个,墓葬402座,挖掘出土陶器、玉石器、骨角器等各类文化遗物2000余件。遗址内还保留了一处挖掘现场的探方,让游客实地感受考古发掘的神秘和神奇。另外还有一些原始人生活场景的雕塑和互动区,但总的感觉是人类文化遗址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展室太小,展品中实物太少,没有在宁夏水洞沟旧石器时期人类遗址参观时的神奇感和震撼感。
从龙虬庄遗址返回市区才9公里。晚上在酒店的中餐厅享用了一顿非常不错的晚餐,4个人五道菜加一瓶黄酒才196元,其中的高邮湖鱼头煲实在是美味:晶莹剔透的高邮湖大鲢鱼头座在砂锅中,四周是似乳汤汁,漂着白白的鱼丸、红红的湖虾、黄黄的腐竹和绿绿的葱段,让人赏心悦目不忍下箸。服务员告诉我们,这个汤是先用高邮湖的小杂鱼熬了半天后再加入鱼头烩制而成,决不是加入牛奶才变白的。
第二日,6月16日,星期天。天气转阴,早晨不到6时就外出散步,一直走到净土寺塔广场,约有3公里。净土寺塔,又称东塔,是一座砖砌仿楼阁式七级八面塔,高47.46米,始建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清光绪年间曾大修过一次,1945年因战争被炮火损坏一角而修复,2005年高邮市政府又对净土寺塔进行了大修。
现在辟为净土寺塔广场,以塔为中心,增添了假山水塘,成为居民日常话动的场所。
皇华国际大酒店的早餐比较丰盛。早餐后8时许即退房驱车前往古文游台游览。
古文游台在高邮城北,其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据《高邮州志》载“宋苏轼过高邮,与寓贤王巩、郡人孙觉、秦观载酒论文于此。时郡守以群贤毕集,颜曰文游台”。入口处有一座四柱三门石牌坊,匾额上书“古文游台”四个苍劲潇洒大字,出自于清代诗人、书法家王士祯的手笔。
文游台正在维修,门票优惠至5元/人。大门上方匾额上有“淮堧名胜”四个大字,“堧”字不识,查百度方知读ruan,指河边的空地或田地。
进门后有秦观塑像一尊,秦观(公元1049年—1100年),江苏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北宋婉约词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一首临江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流唱至今,成为千古佳句。
在盍簪堂内陈列着不少石刻供人观摩。东院是汪曾褀纪念馆,
汪曾祺(公元1920年—1997年),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纪念馆分为北厅、南厅、东厅,依序以“我的家乡在高邮”、“大师风范”、“永远的汪曾祺”为展陈主题。说起汪曾祺,我马上想起耳熟能详的“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这是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的唱词,对仗工整、脍炙人口,就出自于汪老的手笔。高邮确实文化底蕴深厚,仅文豪就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
离开古文游台,又驱车前往同兴当铺,在城北的北门大街与人民路交界处,这两条路都是老街,宽不过数米,两旁店铺都是陈旧的低矮的,仿佛又回到40年前的光景。同兴当铺已修缮一新,均为一式的青砖风火墙。门口竖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当铺最早开设于清代中期,据载是乾隆皇帝宠臣和坤的私产,后几经易手,至清末民国初,曾任过江苏省代省长的绅士马士杰成为当铺的最大股东。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前后,当铺遭到军阀孙传芳部下的抢劫后歇业,建国后改作他用。当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格局为五排五进,原有房屋80多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代典当铺遗存。参观门票30元/人。进入后只觉得建筑物高大,巷道狭窄,给人逼仄感。
内有蜡像模仿当年当铺的高柜台典当状态,
还有号房首饰房等。院子内有晒场,还原了当年晾晒典当物品的场景。
另外还有婚房拜堂等高邮民俗的展览。这里比较奇特的是风火墙壁上有砖龛,供有财神、火神和号神,而号神居然是老鼠,恐以“耗”通假“号”字吧。
从同兴当铺出来,又驱车到城南的蝶园广场,此处现为市民广场,但广场的东南角保留了一段古城墙和奎楼。奎楼又称魁星阁,砖木结构,八面三级,高20米,建于城墙之上。高邮城是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由高邮军知军事高凝祐始筑,1972年城墙基本拆除,现在仅保留了东南122.7米的一段,城墙外有护城河和城河水关,是一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也是高邮古城仅存的标志了。
此时已是上午10点半了,驱车离开高邮城,前往邵伯古镇,距离约40公里,沿京杭大运河边的237省道一路南下,11时许抵达。邵伯古镇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2008年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2014年邵伯的明清运河古道、码头群、古堤、老船闸等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名录。邵伯的镇名的由来是有历史的,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于此筑埭造福于民,百姓把谢安比作西周时的召公,为纪念谢安而改原地名步邱为邵伯,古代“邵”和“召”是同音的。古镇景区是新建的,植被很好,沿南塘河一路向北,河对岸是新建成的梵行寺,高大雄伟的佛殿,金色的观音塑像隔河清晰可见。
梵行寺又称西寺,始建于晋宁康三年(公元383年),原址在邵伯湖畔。沿河有荷塘月色景点,河中有一片荷花亭亭玉立,河畔立有朱自清坐像一尊,朱自清幼年曾在邵伯生活过两年。
走过木栈桥,桥下睡莲叶上有一只水鸡,黑色的羽毛上有一抹白色,红色的喙分外醒目,轻盈地站在小小的睡莲叶上左右顾盼,大家纷纷拍照。
河岸大堤上是邵伯保卫战纪念馆,但大门紧锁,纪念馆西侧就是京杭大运河了。
再沿南塘河前行到滚水坝,在滚水坝上向东行走就到了建于康熙年间的古街。
古街南北走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条石铺就的街道宽不足2.5米,长倒有1.5公里。
街上较大的建筑物是影剧院,但已破败不堪早不使用。还有新修复的巡检司衙门,为当年维护治安的机构。
游览完古镇驱车到邵伯镇上吃午餐,下午1时许即踏上返程,沿237省道南行5公里就到S28启扬高速入口。高速公路上车辆不多,通行顺畅,下午4点就到家了,结束了两日的自驾游行程。此行收获颇丰,一是感受到苏北经济发展较快,高邮市区高楼林立,市区范围很大。二是见识到高邮悠久的历史文化,增长了不少知识。三是享受到高邮美食,也联想到当年高邮的富庶,可以做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个鱼头都能做到那么的精致。(2019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