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山怪石
一、李白与胡珲
在中华所有姓氏中,大诗人李白为家族宗谱作序唯一就是《太平胡氏》。“李白访胡珲”的故事在黄山区家喻户晓。在黄山区(原太平县)县志也有记载。
黄山太平《城南胡氏》谱首位编撰人是唐代大学士胡珲,别看现代李白留芳千年。但当年,胡珲毫不比李白逊色。应该受到李白的仰视才对。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李白与胡珲的关系。
胡珲其人
据当时太平《胡氏宗谱》《万历丙午谱序》(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记载:“曰松(胡松)、曰学(胡学)。为常侍,剿反寇功不让单骑。”胡珲是始迁皖南胡姓始祖隋炀帝当朝时,工部尚书胡裕(名禄)的曾孙。高祖父胡乐陵是兵部郎中。从隋到唐,尽管朝代替更。但家族地位高居不下。特别是胡珲父亲胡松与婺源“清华胡氏”始祖胡学堂兄弟。均因功绩显赫,双双均被封为常侍官。这支胡氏出自官宦之门,簪缨门第。得益于出生豪门,胡珲顺利进入进翰林院成为大学士。李白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才入翰林院认识的胡珲。算起来胡珲该是李白的学长。他们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卓尔不群。他们情趣相投,一见如故,称为“翰林同事故友”是一对志同道合的挚友。
因李白被翰林学士张坦诽谤,在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三月被“赐金还山”,早先离开长安。他们相处只有短短的二年。
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55年-763年),由于爆发了安史之乱,长安失陷。唐玄宗出逃,朝廷大乱,胡珲借机告老还乡,离开长安,回家乡黄山碧山隐居。
泾县溪头都现存的《明版皖南胡氏总宗谱》关于李白璧山访胡珲的插图
尽管李白放浪形骸,与胡珲相处的二年友谊让他难以割舍。思友心切,为寻访故友胡珲。五十九岁的李白遭流放被赦后,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第三次来到黄山。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责令全国各地士族进呈谱牒,修订《氏族志》,胡珲是唐玄宗时的翰林院学士,此时告老还乡隐居在家乡碧山,无论从时间还是从学识方面来说,胡珲牵头修《胡氏统谱》责无旁贷。诗仙李白的访胡珲恰逢其时。胡珲请他为家谱作序,李白欣然应许。于是就有了《乾己亥谱序》。
二、乾元已亥谱序
为还原这次李白访胡珲的详情,我们先拜读读李白写的《乾己亥谱序》。
余在翰林,为同列者所谤,诏命散迹江湖。适采石而过黄山,访翰林同事故友胡公珲,退休养白鹇以自娱。主其家稍久。一日,以谱图示余,曰:“钦奉我太宗皇帝诏,高士廉岑文本,取天下谱牒,参诸传,作《氏族志》修,是以应诏。得余本,窃附己意,增新而遗诸后。敢请一言,以弁其首。”余受而观之,为之叹息不已。胡盖舜之后也,周封其裔孙胡公满于陈,子孙以谥为姓。世居咸阳,代有显人,曰刚,为汉大司农;曰贡,为交趾都尉;曰广,为太子太傅;曰福,为姑孰刺史;避乱歙之黄墩;曰裕,为尚书,福之弟也,因隋亡于唐,隐遁宣之黄山。传至邦公,迁宏潭。惟公家碧山。今作是谱,深得一本合族之道,此予所以观其图而叹息也。呜呼,世之氏族,孰非古帝王盛德之后哉!然历世浸远,支脉日分,盛衰隐显之迹,有不齐矣;死生患难、庆吊救恤之礼,不能以相及矣;同气相视如途人矣。是故无谱非贤子孙莫能修也,有谱非贤子孙莫能传也。珲,亦胡氏之贤子孙哉!自有虞至于今,上下数千百年,蝉联奕叶,而文献足征矣。《传》曰:“公侯之世,必复其始。”未有先世功德深厚而其子孙不能繁衍盛大者也,胡氏之族其可量也哉!故援笔序此,以复其请云。
峕(时)
乾元二年己亥秋七月初浣陇西李白太白书序。”
从落款可以看出,谱序是唐肃宗李亨称帝的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上旬而作。此年,五十九岁的李白在充军夜郎的路上遇赦,去采石,过黄山而专访碧山胡珲,且“主其家稍久”,对碧山也是一往情深,期间便作了世人熟知的《山中答问》: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诗仙随心趁口,便展现了一个让人向往的山中仙境。寥寥两句,道出的是千古绝唱。
胡氏一族居黄山峰下,稽古右文,修谱续牒。太平仙源《城南胡氏家谱》经胡珲首修后,历代谱序传承有序。
三、朱熹乾道辛卯谱作序《乾道辛卯谱序》
理学大家朱熹于孝宗乾道辛卯年(乾道七年,1171年)慕名来到碧山,专程为寻访考证李白访胡珲故地,期间,曾几度回新安省亲讲学。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在胡氏族人邀请下,为当时太平仙源《城南胡氏家谱》作序《乾道辛卯谱序》。该谱序对胡姓缘起,胡福、胡裕南迁繁衍,胡姓对社会的贡献都作了论述,族谱记载为:
“予,由新安适崇安,访师于衡山之下,见一藉溪先生,从游者不啻千余,遂以师事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从事于大学。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功。上接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思孟,道统之绪。于凡太师安国公之家传,伯师、致堂、五峰公之家之。互演义兴,及著集百家诸谱子之要言,一一考而详焉。优游岁月,盖亦有年。
一旦阅及家谱,备查胡氏根末,方知出自舜之后也。武王克商,寻舜后、而封胡公满于陈,以生齿渐繁、星居分野在先,多住咸阳,及福公、裕公南渡迁于徽宣之间碧山、清华乃其始迁也。复迁浙之龙泉、绍湖等处,闽之崇安等处。江广之西北庐陵等处,并池、太、南京等处。诸宗皆一脉流传者。故仕于汉者固多,刚公、广公其杰者出,实有名于当代。仕于唐者甚众,学公、珲公其最高者。一与李克用并功,一与李白友善,后访至其家,赠诗而作谱序。故胡氏修谱自此始矣。逮至太高祖皇帝以来,宗德隆盛,人才迭出。先胡公瑷定雅乐,谥安定公。后太师安国公作春秋胡传,帝置之座右,每日读一次。伯师、致堂、五峰公忤奸秦桧,屡贬而忠声大闻,庐陵公出,铨公连谏出谪。此固胡氏人才一时之盛况。父子兄弟四公,俱列真儒、传道统,虽三苏亦远莫及矣。且谱条支分根连,脉络贯通,千古人豪宛然在目。天下一家展卷可识胡氏家乘,特同国史于不朽。予盖后进门下,不敢僭妄。特寻谱之源,述谱之流,因以记其人之贤,以为简末之备览。仍敬书宗谱于卷首耳。”
朱熹对胡珲与李白的关系作了肯定,对胡珲的评价相当高,认为他是“仕于唐者”中的“其最高者”。朱熹对这支胡氏家族感叹不已,给出 “胡氏家乘,特同国史于不朽。” 的极高评价。
朱熹不仅为胡家作谱序,还在碧山的“太白书院”坐坛讲学。一时间,黄山峰下,书香飘溢,南宋文人学士云集。峰下的“太白书院”有联云:“贤才七二,名峰七二,夫子如何屈并列。门人三千,世界三千,教宗原自有渊源。”
黄山黄帝源景区属地就在胡珲故居罗村碧山,我有学生家在罗村邵家,家访、为学生拍婚庆视频曾到过这里2次,景区恢复重建了“太白书院”过“连心桥”、就是“太白书院”。
连心桥、太白书院
拍摄时是2004年寒假,当时在职,没有关注家族,写游记《黄山黄帝源》查阅资料得知:唐代这里就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大村落,胡裕后人胡珲与诗圣李白的关系密切。李白来黄山专访退休隐居在这里的胡珲。应胡珲要求给重修的胡氏宗谱写序。并写下《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流古的诗篇。尽管写入到游记,但由于当时没有介入胡氏文化研究,没有特别关注。后想很是后悔。这次机会我权当成补课,所以兴趣很浓。
四、碧山行
胡珲故居在现在的黄山区谭家桥镇长罗村碧山。2019年5月2日上午8时,“太平胡氏”微信群群主胡福宏开车来家接我,到芙蓉小区与楚伟清一行汇合后,开始了碧山之行。
经三口沿103省道到迄溪桥。迄溪桥地处黄山东大门的谭家桥镇长罗村,这里是村部所在地。
行前,楚伟清与长罗村村主任刘和满取得了联系,刘和满主任在村部等候我们到来。
在刘和满带领下,我们驶往罗村碧山,这里地处黄山东部,群山环绕、环境极佳,景色诱人。远眺黄山夫子峰就像是古村落的保护神,尽忠尽责守护这片圣地。
之所以说此地圣地,缘由这里曾演绎“诗圣李白访胡珲”的传奇故事。
我们分乘3部车,沿溪流而上,来到“碧山胡家” 。村口修建有停车场。
五、绿柳桥与问余亭
车刚停稳,远看绿柳桥与问余亭我急忙下车,顺新修建堤坝直奔而去。
“凤溪”纵贯村内,绿柳桥就建在“碧山胡家”村口,古人视水为财,同皖南地区大多数古村落一样,均注重水口建筑。进水口一般要大,广进财源,出水口建筑风格都是设置有桥之类建筑,寓意加上锁,锁住财源。
单拱的“绿柳桥”,红砂岩砌筑,桥长八米多,宽五米,高离溪沟约六米多。桥南北走向,横跨凤溪河。注意到桥中拱券石上,刻三个阳文楷体大字是“绿柳硚”,而不是“绿柳桥”。查阅资料得知,“硚”和“桥”尽管读音相同,词义还真不同,如同歙县的“歙”,黟县的“黟”“硚”是地名用字。指的是湖北武汉“硚口”,用在此处,猜想区别不同于木质建材,而是石质建材。真佩服古人用心。
“问余亭”建在石拱桥面,压在锁上,尽量让财源不外流。
亭与桥的组合,如同廊桥。既方便了交通,又可供行人休息、乘凉、观景。一举多得,珠联璧合。将功能发挥尽致。
“问余亭”砖木结构,下半部砖砌白墙,上部木质用材,桥门、过道南北走向,两侧设直棂木窗,依窗设置有仙人靠。门楣蓝底金字“问余亭”匾额高悬。
得名“问余”缘由有二。一是史料记载:李白当年到碧山访胡晖,就在此处下马问过“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沿着山边石径向胡珲家走去。二是李白曾在碧山作《答山中人》诗,首句为“问余何事栖碧山”。故“问余亭”属于纪念亭。让家族世世代代都要记住“李白访祖宗胡珲”这段历史。“李白访胡珲”的传奇,是家族的荣光。
亭内有两副楹联、其中的“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图画自天开。”相传为李白所作;另一幅“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 相传为胡珲所作。
千年古桥“绿柳桥”依存还是。“问余亭”是2014年冬黄山区政府重建的,恢复了旧貌,使承载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古迹得以重现。过亭,河对面亭旁两侧各竖有一块刻碑,下游一块则是黄山区区长方文辉书写的“重建问余亭记”。
上游立碑刻写的是李白访胡珲留下的诗篇《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参观完“绿柳桥”、“问余亭”,大家以“问余亭”为背景,合影留驻这次碧山访胡珲故地之行。(左前:谢其宁、武延康、邵丽霞、胡福宏;左后:楚伟清、章安庆、胡宁生)
离开绿柳桥,刘和满主任带我们去往胡珲故居。
田间道路,条石铺设,很是讲究。从石头风化程度看来,年代久远,承载千年历史,留驻胡珲、李白、朱熹足迹。
六、胡珲古宅
胡珲古宅不大,刘和满主任告诉我们,现在还有胡珲后人居住。
猜想历代得以维护修缮,古宅依存。而古宅前却是断壁残恒。
古宅前院子竖立有三块条石,刘和满主任告诉我们这就是胡珲、李白当年的拴马石。
感谢居住在祖籍胡珲的后代,正因为他们对祖先的崇敬,历代传人注重对祖基的保护,使1200多年来的历史今日仍然重现。安徽电视台曾在这里拍过纪录片。
老宅后院子保留有石井圈,查看痕迹,年代久远,刘和满主任介绍是胡珲时代的老物件,原来在老宅门前,由于修建道路,才移到这里的。
路上;刘和满主任指向石井圈原来的位置。
宅基正向前三米外,有一口“半月塘”,传说这里就是当年胡珲养白鹇的“玉潭”,李白在这里看到白鹇特别钟情。开口向胡珲讨要,而胡珲趁机提出要为他编撰的胡氏家谱作序。一心求白鹇的李白欣然应许,于是就有了李白写的《乾己亥谱序》。兴奋不已的李白不仅作序,还赋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并序》。流芳千年古诗佐证了这段传奇。
“闻安定世家有双白鹇鸡,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长无惊猜。以其名而呼之,皆能就掌取食。然此鸟其性耿介,尤难畜之,因余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与余,惟求一诗,余闻之,欣然适意,援笔答之。“解余双白碧,易君双白鹇。白鹇白于雪,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如今塘尚存,但找不到“影照玉潭里”的感觉。池塘对岸,据说原有一棵“琪树”由于年代久远,现在也不见有踪影。
七、寻找胡珲墓
此行。若能寻找到胡珲墓地就圆满了,行前,刘和满主任询问村民,村民均不知情,尽管漫无目的,但大家兴趣不减,在刘和满主任带领下我们进山去寻找胡珲墓地。
一路走一路打听。途径一座桥。刘和满主任介绍此桥叫“观音桥”。
桥侧的石壁叫“观音壁”。
石壁上溶洞叫“观音洞”刘和满主任介绍以前“观音洞”供奉有尊观音佛像,香火很旺。
“观音桥”侧有一块巨石,上面留有人工开筑的痕迹。
另一面劈石的痕迹,完整的保存了古人开山劈石的场景。古人架桥、铺路的石材就是这样一凿一凿开采出来的。
过桥有分叉路。刘和满主任告诉我们左边通向胡珲曾祖父胡氏始祖胡裕自咸阳首迁皖南的“尚书里”。我们直行奔往黄山夫子峰。山高林密,满目皆绿。
流经碧山的溪流“凤溪”源自黄山夫子峰,这里是进水口,“水口园林”是皖南古村落特色。进水口开敞,寓意“广集财源”。
不远处有一片树林,注重风水的古人,枝繁叶茂寓意家族繁衍,人丁兴旺。
通往山里的古道条石铺设。、
山道迂回,猜想不经常有行人了,年久失修。有些地段破损严重。
遇山修路,遇水架桥。
石桥是就地取材,且经久耐用。
看来古时碧山很是繁荣,来往行人很多。靠山边垒砌石墙。
山道旁溪流顺峡谷而下,谷底迂回,山势陡峭,落差大,时而喘急时而平缓。曲曲折折,跌跌撞撞、永不停歇。滋润这方土地。
自2010年12月,复旦大学18名驴友从这里上黄山遇险,营救中民警张宁海不慎坠亡,因此,黄山风景区加强了管理,设置了保护站。
保护站承担劝阻游客、火情瞭望、动植物保护等职责。
过保护站我们继续寻找,途中见到有弃之不用的取水管。刘和满主任告诉我们这里是温泉,开发中途停工了。
继续前行就没有路了,在丛林中摸索。好在刘和满主任熟悉,带我们来到一处古宅地遗址。
古宅采用全都是石质建材。从房基看来,原建筑都很袖珍。猜想一定是原居民的住所。尽管寻找胡珲墓地目的没有达到,但亲眼见到古宅地也有意外的收获。了解到胡珲或跟早时期黄山山民的生活状态。
回到保护站,这里黄山夫子峰一览无余。“夫子峰”三峰并列。两峰顶削如烛,一峰回浑似祭品盒罩。俗称\"夫子尖\"。
海拔七百七十米的“蜡烛峰”高耸,刘和满主任介绍峰腰有七个洞窟,峰下有流杯地、滴翠潭等秀水景观。
据说朱熹在峰东讲学期间,时常登山攀峰,有诗云:“后海云深不见山,天涯何处觅人间。一峰如笋冲霄汉,夫子当年几度攀。”得名“夫子”与朱熹有关。因朱夫子的寻访,后人称其为“夫子山”,峰也改为“夫子峰”了。
回程中刘和满主任指向“踏马岗”。相传胡珲常陪李白在此练马。据太平仙源《城南胡氏家谱》与《宁国府志》所记胡珲墓地 “在县南碧山。
回到保护站,大家商量一下,这次寻访胡珲墓地并没有头绪,待研究有了指向再来寻找。
于是。动身返回来处。
黄山山水给人太多的留恋。停驻观看。刘和满主任介绍这溪水生活有一种鱼,鲜美可口,遗憾这次没有口福。
这座古桥在所见的中是巨型的了。架桥用的这么大的石条可窥古人的伟岸。
善于发现的楚伟清指向石桥边的这颗古树,特殊的造型引发我的兴趣,为看一个究竟,我还付出代价,竟然没有注意,滑了一跤。好在缓缓滑下的,连疼痛感觉都没有。但我对这棵树印象特深。
八、碧山
刘和满主任告诉我那就是 “碧山”,出乎我的想象,“碧山”只是源于夫子峰龙山余脉延伸部分、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座山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李白的《山中问答》详尽描述碧山为:“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窨然去,别有天地在人见。”由于是名人,关于《山中问答》中的“碧山”现代存在争议很大,许多地方把山名叫“碧山”的都说是李白《山中问答》所指的“碧山”。
湖北安陆、安徽黟县等地都说《山中问答》描叙就是他们那里的。
“碧山”在李白诗中有多处表达,他在诗中的“碧山”多是指青碧秀美,清纯净洁之地。
在“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指的江西庐山;“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指的是四川峨眉山;“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指的陕西终南山;“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指的是江苏北固山。
这里要告诉大家:仅从“碧山”山名来确定《山中问答》指向是不负责任的。要从时间、历史事件诸多方面考证、佐证。
不妨重温李白在黄山碧山留下诗文《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解余双白璧,易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辄赠,笼寄野人还。”
再重温近年来,谭家桥罗村在修志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首从未见过的李白诗作《访胡公珲》:
“千重云水万重山,谁识胡公隐此间?饲得珍禽足娱老,白云如海任飞盘。”
黄山区(太平)就是一个典型的山城,看来不大,但特有文化底蕴,光说李白就与黄山有不解之缘。除“碧山”外,李白在这里的老太平县城仙源的“麻陂潭”、“麻川河”、谭家桥的“留杯荡”和“龙门”等地都留下踪迹。描述黄山经典诗篇还有《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韩侍御见招隐黄山》、《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别韦少府五古》、《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等。千年叫绝。
山南的古村落就是“碧山胡家”。
依依不舍结束“碧山”之行,这次专访遗留二个遗憾,一是没有实地看到胡珲墓;二是没有对“碧山胡家”展开全面的考察。
留有遗憾也好,下次来“碧山”要做好功课,商定行前要细致深入查阅宗谱,了解胡珲墓地确切位置。“碧山胡家”不光只顾考察“胡珲故居”,还要对“碧山胡家”古村落现状及胡珲后裔情况做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弥补此次的遗憾。
注:本文资料参阅:胡丰炘所作《李白访胡珲之钩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