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山东威海荣成石岛,首先参观的是赤山景区一座千年古刹-赤山法华院,据说这里我国唯一的一处连结中、日、韩三国友谊的寺院。依稀记得二十年前听当地人提起过这个名字,这次有机会亲自拜访,心里还有点小小的激动。
走进大门,首先看到两颗银杏树一雌一雄,对称地竖立在两边,树叶已是一片金黄,善男信女们在树上挂着许愿带,加上红叶绿叶的映衬,满院色彩斑斓,一派浓郁的秋色。
在院落东边,赫然矗立着一座石碑,这便是张保皋功绩碑。碑体由三部分组成,上方是象征中国的二龙戏珠,中间是韩国的张保皋,下方的乌龟则是日本的吉祥物,整个功绩碑将法华院“一寺连三国,情传中韩日”的特点充分显现出来。
大雄宝殿是法华院的主体建筑,它依山面南而座,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因他大智大勇,无敌于邪恶,故人们尊称其为“大雄”。“大雄宝殿”四个大字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
史料记载法华院始建于公元824年(唐穆宗四年),原新罗人(今韩国人)张保皋所建,是唐代胶东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
张保皋少年时期喜欢舞枪弄棍,善水性,性格粗犷豪放。80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他与好友郑年入唐,同年9月参加了武宁(江苏徐州)军,因其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屡建战功,于819年(元和十三年)擢迁至武宁军小将。
张保皋在唐军转战十几年,所见“遍中国以新罗人为奴婢”,这让张保皋忿然不平,决心回国荡平海盗,禁绝买卖人口现象。824年(唐穆宗四年),张保皋毅然辞掉武宁军小将之职并决定回新罗,同年张保皋返回赤山浦(今荣成石岛湾)。
当时的赤山浦一些村庄里有很多新罗人居住,他们几乎人人信仰佛教。为了让家乡的人能有个精神依托,张保皋征得唐王朝同意,在赤山浦建立禅院。因此山周围山石皆为红色,相传有赤山神保佑当地众生,又因建院时请来诵经的首批僧人属天台宗派,读诵《法华经》,故此院取名为“赤山法华院” 。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张保皋回到新罗,奏请兴德王在海上要冲自己的家乡莞岛设清海镇,充任大使,兴德王拨给他一万兵镇守海防开始荡除海盗。张保皋在平定海盗后又以清海镇为大本营开辟了新罗、中国和日本三国之间的海上通道,建立海上贸易网络,成为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韩国电视剧《海神》就是以张保皋的事迹为原型改编而成的。
圆仁(793—864)——日本佛教天台宗山门派创始人,日本国僧。唐开成四年(839年)六月,圆仁法师入唐求法,留唐近十年。他广泛寻师求法,曾到五台山巡礼,足迹遍及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诸省,留居长安近五年,曾客居赤山法华院2年9个月。唐武宗灭佛时期,携佛教典籍559卷归国。于比睿山弘密教及天台教法,倡净土法门。
至今在日本京都市区的东北方向,比叡山西南延历寺内,尊有由第四代天台座主安慧按照圆仁法师遗愿创建的赤山禅院,主奉赤山大明神即是从大唐赤山请来。864年圆仁大师圆寂,享年71岁,后被追谥为慈觉大师。
圆仁法师归国后用汉文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唐代历史的宝贵资料,与我国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意大利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又称《马可波罗游记》)并称为世界三大旅行记。其中对赤山法华院作了详细的描写,使赤山法华院名扬海内外。
赤山法华院毁于公元845年,即唐武宗灭佛时期的会昌法难。自20世纪20年代起,日本方面多次寻找未果。
1987年,荣成市有关人员依照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赤山法华院的描述——“南北有岩岭,水流庭院,从西而东流,西南北方连峰作壁,东方望海远开。”几经周折,终于考证了赤山法华院的遗址,当时在中、日、韩三国引起了轰动。
1988年11月20日,“赤山法华院址”碑揭幕式举行,日本赤山禅院主持战睿觉照率徒弟二人,在“院址”碑前进行了长时间的诵经,缅怀圆仁大师对中日佛教做出的无量功德。现在的赤山法华院,是在其遗址上重新修建的,1989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我国唯一的一处连结中、日、韩三国友谊的寺院。
跟随法师的脚步拾级而上,走向坐落在山坡上的三佛宝殿,法师转过身来向我身后指示,回头一看,只见远处一尊仰面佛安详地躺在山坡上。
“罕见天成仰面佛”即从赤山法华院三佛宝殿殿前向正南方目测到的浑然天成仰面佛像(又说大明神像的形象也是因此而来)。罕见天成仰面佛神态俨然,见证一般岿然仰卧赤山南麓,与端坐的锻铜大明神首背相对。形成于哪个年代已无从考证,大概荣成市东南沿海赤山、铁槎山山脉远古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
走到殿前,法师告诉我们今天的法事即将开始,带着几分新奇,几分敬仰我们跟随法师和信众们一起聆听。
大殿门口,我们肃立静听,木鱼声,铃声,声声入耳,伴随着法师的吟诵,顿觉一种超脱凡尘的心境。燃一柱青烟,飘去心头烦恼事。听一曲梵音,自有菩提在心间。
大殿外,一位法师凭栏静立,凝视远方,若有所思,也许是正在参禅悟道。大师的身影摄入我们的镜头,也在我们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法华院前有迎山,后有靠山,中间有玉带水穿过,依山临海,人杰地灵,是一处风水宝地。在这里清修,想必会有不凡的觉悟。
走进大殿,近距离体会法事活动。这是一项需要多人配合完成的活动,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角色。在这里静静地看,用心的听。就能体会到他们的虔诚的信仰和严谨认真的态度。这里的诵经都是僧人们的真唱,一唱就是一整天,可见众僧修行的刻苦诚心。
《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法华塔中现保存《法华经》一部,逢佛教重大节日示现。
在这里的信众们也带着无限的虔诚,跟随着僧人们的节奏,每一个动作,每一句经文,都一丝不苟。这里是寄托心灵的场所,是洗涤灵魂的圣地。
伫立佛前,聆听梵音,声声入耳,句句入心。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再次心生震撼。这里充满哲学内涵,更具人生智慧。因果轮回,爱恨冤孽,尘世繁杂,花花世界。唯有包容,才能相伴共生。唯有放下,方可不忘初心。
参观法会,已经超出了宗教仪式,升华为一场心灵的洗礼。佛,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向往,是一种参照,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心的归属。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在每一本经卷中,在每一件法器下,在一颦一簇的眉宇之间,在一字一句的诵读之里。
耳畔始终环绕着诵经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这一天的赤山之行。一日行程,一场体验,一次领悟,一段佛缘。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度脱苦海梦中人”,这是大雄宝殿两侧的对联,也是佛学现实意义的充分体现。这次探访,不仅触摸到了1200多年前的历史,还亲眼目睹了僧众们的法事,有机会一窥佛学的智慧。对于佛教,我知之甚少,却一直抱着敬重的态度。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化,是传承了两千多年,由亿万僧众信徒智慧凝结而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法华院,我更看到了这文化具有跨越国界、穿越时空的力量。
吸纳并发展了包括佛教在内的众多外来文化的智慧精华,一次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融合变革中重获新生,才成就了传承数千年未曾中断,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是全世界人类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所有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