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雨中的宁波舟山自驾游记之宁波市区篇。

雨中的宁波舟山自驾游记之宁波市区篇。

下午2时许驱车前往宁波市区老外滩,距离约46公里,行驶时间1小时。入住开元曼居宁波老外滩店。宁波老外滩,坐落在三江口的北岸,是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汇流之地。当年这里是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在唐代就成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并成为鉴真东渡的起点,南宋时是中国三大港口之一,清代《南京条约》签订后,便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于1844年正式开埠。宁波老外滩于1992年后作为商业旅游项目开发,已经成为宁波的一个旅游景观。

在酒店稍事休息后步行去附近的来福士广场、银泰百货等处逛街,沿余姚江走了一圈,已是很累了。晚在附近的衢州土菜馆吃晚饭。饭后雨又大起来,就返回酒店早早休息,原定逛老外滩酒吧区的计划取消了。今天的行程够累的,手机上已显示走了3万多步,不过雨中观瀑是历次行程中没有的,别有一番情趣。恰逢雨季,水量充沛,瀑布流量也大,更加好看,今日观雪窦山瀑布首推千丈岩,其次当属中隐潭了。

7月5日,晨起冒着细雨在余姚江畔散步至解放桥再返回走到甬江桥,穿过酒吧区。

此时的酒吧区灯光已熄灭,街道上三三两两仍有搀扶离场的酒客,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酒气,还有一两家酒吧内音乐声不断,有人在声嘶力竭地嚎唱。门口有喝醉的女孩在哭泣倾诉,男友在一旁尽力劝解。

街道上环卫工已在冲洗街面,昨夜的狂欢已落下帷幕。

上午8点半打车去宁波博物馆,距离约8公里,9点不到抵达,在外边等待9点开馆。

宁波博物馆建成于2018年,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三层、局部五层。是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著名建筑师王澍先生的作品,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展品”。尤为著名的是外墙上使用了大量宁波老建筑上拆下来的旧砖瓦,有的墙面是倾斜的,仔细看还能发现砖瓦上当年烧制时留下的符号。

博物馆的外观被塑造成一座山的片断,外立面采用浙东地区瓦爿墙和竹纹理混凝土。主体二层以上的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变成抽象的山体,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从南面看,博物馆像是一个山谷,断口中有一阶梯通向第二层“山”,山上还有绿色的植物。

博物馆的入口在中部一个扁平的,跨度达30米的穿洞中,穿洞中有水池,人们从水池边的甬道走入博物馆,感觉非常新颖。

博物馆的外墙脚不是水泥的散水,而是堆放着大量的鹅卵石,似乎让人感觉这并不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物。

9点整博物馆开馆,需预先在网上预约,还要刷健康码测体温才可进入。进入展厅之后还是感觉与其它地方的博物馆不同,没有方方正正的大堂,而是从地面开始形成一种根茎状的迷宫结构,包含有步行阶梯和由电梯、自动扶梯组成的两条路线,自动扶梯只有上行的。

我们乘坐扶梯直接到二楼的主展区《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这里以宁波区域文化发展为基础,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通过“远古四明”、“拓地三江”、“州城确立”、“国际港城”、“海定波宁”、“东南都会”、“开埠通商”等七个篇章,图文并茂配以实物,向人们展示了宁波7000年文明史。

展品琳琅满目,展示手段先进,但是展品中珍品不多,毕竟是地市级的博物馆。比较珍贵的有唐代的越窑青瓷器、南宋的银佛器等。

从展览中知道了宁波地名的来历:宁波古称明州,到明代时为避讳,朱元璋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明州府为宁波府,遂沿用至今。

三楼有《“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由“宁波老字号”、“甬上婚俗‘十里红妆’”、“宁波老墙门”、“宁波岁时节俗”、“宁波民间工艺美术”、“宁波戏曲与宁波方言”等六部分组成,展示着“无宁不成市”的旧时老宁波。从博物馆三楼沿阶梯步行下楼,结束了参观。

从博物馆打车前往天一阁博物馆,距离也有8公里左右。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年—1566年),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来此参观的人很多,要在网上预约时间并买票,30元/人。我们从西大门进入,门口上方有“南国书城”的匾额,是潘天寿书写的,门柱上有两副楹联,一是“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藏书藏久尤难”,为顾庭龙撰写,另一副是郭沫若书写的“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

进入大门后先经过范钦的塑像,

再入内是东明草堂。这是座重檐歇顶式建筑,原为天一阁建成前范钦的藏书楼,

正门前有獬豸浮雕的影壁。

范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

再前行穿过月亮门后进入一院子,树丛中可见一重檐歇顶的3层小楼,这是尊经阁,建于光绪年间,原位于宁波府学内,1935年天一阁重建时迁入天一阁内,内藏御赐书籍和儒家经典。

尊经阁后边是明州碑林。尊经阁的东侧有千晋斋,收藏有数千枚古代宁波的铭文砖,是小说戏剧研究家宁波人马廉捐赠给天一阁的。

从尊经阁向南就是著名的天一阁宝书楼了,

这是座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门悬白底黑字的“天一阁”匾额,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阁前凿“天一池”连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粗一看,这幢房屋毫不起眼,不似想象中的图书馆模样。天一阁不对外开放,仅从门口可看到内有范钦的半身塑像,还可看到斑驳陆离的楼板。

又走到范氏故居,门上悬司马第匾额。

我们还观看了《天一阁发展史陈列展》,系统介绍了天一阁的历史。天一阁名字,源于于汉代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范钦为了藏书定下了严格的族规“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烟酒严禁入阁等等。如果子孙后代不遵守规定,将“罚与不祭”,以后不能参加祖宗的祭祀活动。天一阁藏书有两大神器,一是“芸草”用来防虫,一是“英石”用来防潮,而芸草就是七里香草,英石就是碳酸钙,类似于生石灰。

从天一阁向东走进入东园,这是座江南庭院式园林,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

此时雨仍不停,加之已近中午,遂从东园沿原路退出,未去游览后来加入的秦氏支祠、芙蓉洲、闻氏宗祠等景点。

从天一阁出来走到偃月街打车返回酒店,在附近餐馆用午餐后回酒店休息。午休后打车去南塘老街。

南塘老街位于宁波古城南门外,曾经是旧宁波商贸文化聚集地的“南门三市”,经修复后总长约900米,以祖关山路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北街以传统文化为主,有原汁原味的江南古街巷,各种老字号店铺。南街突出休闲的生活方式,有不少时尚小吃饮品的商铺。南塘老街的建筑物是对原物的维修改造,以明清的江南民居风格为主,零星穿插民国风格建筑,建有戏台、八角亭、风雨长廊等传统建筑小品。

在北街上有南宋“淳熙四先生”之一袁燮的故居,包括著名电影艺术家袁牧之的故居。

我们从位于中段的入口进入,

先向南逛了南街,再返回逛北街,看到“缸鸭狗”的招牌很是奇特,遂进店看了一下,原来这是家百年老店,专做宁波汤圆,这里的汤圆颗颗饱满,芝麻馅甜而不腻,入口爽滑,口感甚好。汤圆上还洒有桂花,清香扑鼻。而“缸鸭狗”的招牌则源自创始人江阿狗的名字,缸鸭狗是宁波话的江阿狗的谐音。

从北街的北端走出南塘老街,又打车去城隍庙步行街逛了一圈,这是个小商品市场,比较脏乱,

倒是商场的南侧的天封塔是个文物,去转了一圈,登塔要收费遂作罢。

从城隍庙步行街返回酒店。

晚饭后天气尚可,我们外出到三江口欣赏甬江夜景。只见甬江上的甬江大桥和外滩大桥,一是人字状的斜塔拉索桥,

一是门字形的直塔拉索桥,

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像两台竖琴一样优雅,尤其是根根白色的拉索仿佛是琴弦,在灯光照射下不时地颤动,就像在演奏一般。财富中心大厦矗立在外滩大桥旁,玉米状的楼体上灯光不断变幻,时而红色时而蓝色时而紫色,五彩缤纷,倒映在甬江的水面上份外漂亮。

江畔有座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的天主教堂,被灯光装扮得更加庄严,

水池中的喷泉在灯光照耀下,仿佛像白色的精灵,不断扭动着身躯。

老外滩酒吧区已是灯火辉煌,江畔有晚风夜市,一外国老者在拉着手风琴,优美的琴声在夜风中飘荡。

甬江大桥底下,卖唱的歌手已迫不及待地一展歌喉。

走进酒吧街,挂在上方的灯带非常醒目,

一串串远远望去形成一片暧昧的灯海。

吧男吧女们在外招揽酒客,酒吧内人虽不多,但音乐声却丝毫不低。酒吧街开始热身了,而高潮还要等到晚10点以后才会到来。

7月6日,早饭后约7时即驱车出发前往阿育王寺,距离23公里,用时40分钟。阿育王寺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宝幢太白山麓的华顶峰下,始建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已历经1700多年历史,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是佛教禅宗名寺,中国佛教“五山第五”。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及玲珑精致的舍利宝塔而闻名中外。

按照导航抵达后,四处寻找停车场,有标示的停车场关了,后来在公交车停车场内找到了寺庙的停车场。游览阿育王寺不用门票,测温验码后就可进入,此时还早,工作人员刚上班。

寺庙门口的广场很大,最南侧有4根高大的石柱,柱头仿印度贝拿勒斯城外鹿野苑的石柱形状,刻有四只背对背蹲踞的雄狮。柱子上分别镌刻着“佛光普照”4个金字。

广场的南边是高铁的高架桥,不时有列车轰隆驶过。进门处的匾额“阿育王寺”四字是江泽民书写的。

寺庙占地很大,从入口处要走上一段距离才能到寺庙的山门。寺庙本体的建筑物虽不恢宏,但很古朴。

与其它寺庙不同,这里的天王殿及大雄宝殿都是覆盖黑瓦的,唯有舍利殿是明黄色的琉璃瓦。山门的匾额“八吉祥地”是赵朴初的手笔。

大雄宝殿系清康熙年间重建,殿上有乾隆御笔“觉行俱圆”匾额。

舍利殿始建于公元1678年,重檐歇山顶建筑,高约13米,殿前的屏门浮雕绮丽,整幢建筑庄严肃穆。

檐间有方形匾额,上书“妙胜之殿”,是宋孝宗御制的。

可惜的是舍利殿正在维修不开放,著名的舍利塔及殿背后的唐代石雕均无缘一瞻。返回时看到元代宝塔,冒雨拍摄。

游览阿育王寺到上午9时就结束了。(未完待续,谢谢观赏!)

关于作者: 书海渔夫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