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2010年华东五市考察(三)苏州枫桥风景名胜区。

2010年华东五市考察(三)苏州枫桥风景名胜区。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阴 上午

2010年单位组织华东五市考察(三)

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故事发生地──枫桥景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千古绝唱的诗是1600多年前的唐朝张继夜泊这里而留下的。枫桥景区便是小学语文课中读过的著名古诗《枫桥夜泊》的故事发生地。

千百年来,无数游子来到枫桥寻觅这美妙的诗境,唐宋明清的著名文人都曾经来追寻过,他们续写了数百首枫桥诗词。如唐代的白居易、刘禹锡,宋代的范成大、陆游,明代的唐伯虎、王宠,清代的沈德潜、吴伟业,还有乾隆皇帝等等都写过枫桥的诗,于是枫桥的月光照耀了神州大地,钟声响彻在五湖四海。

枫桥旧时叫枫江、枫溪、枫桥塘、枫里星河,南接胥江、越来溪等,是苏州古城和太湖的另一条北上水道。南宋范成大《吴郡志》曰“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末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水上航运繁忙,两岸枫树遍野。暮秋时节,枫叶艳如烈火,风吹树摇,犹如美女舞裙飞洒山间,蔚成“越中奇观”。明人骆问礼有诗赞之:“车马填衢江满帆,旌旗动处酒俱酣;临岐莫唱阳关曲,千古声歌在枫溪”。


枫桥这儿自然风光秀丽, 昔日还有“九里红枫,十里梅园,有山皆绿,无水不清。村前溪水游鱼可数,村后林木郁郁葱葱”的“田园情趣”,但由于建国后几次大的政治运动(特别是“破四旧”运动和“大跃进”运动以及“文化D革命),美丽的自然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如唐代的大石桥、后晋正觉讲寺、宋代紫阳宫、明代牛头山、永枫庵与永枫塔以及枫溪江畔的著名自然景观三矶石都遭人为毁坏,现在已是旧迹难寻了。

枫桥的闻名还因为它是一个历史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景区,素有“五古”之称,那就是古运河、江枫古桥、寒山古寺、铁铃古关和枫桥古镇。

有关枫桥“桥”的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相传越王勾践之父允常最早曾建都于此,三国时商贸发达,人烟稠密,号称“绿野”。史载有,唐时大将尉迟恭在枫溪渡口架桥建驿站,称之为枫桥和枫桥驿,枫桥地名即由此来,此桥为双孔石拱桥,桥身嵌有石雕蛟龙,拱圈距水七米,外观雄伟壮丽,历经数百年山洪冲击,而巍然无损。桥东有驿舍,桥西为市肆(市场、店铺等),桥下设船埠,登桥可俯视枫桥全镇及周遍美景。清代,施沧涛有诗吟之:“枫桥西望近黄昏,灵气迂回散彩痕;漫讶群山清丽绝,沼吴人在苎萝村”。唐代,绍兴郡称越州,金华郡又称婺州,枫桥镇刚好处在“婺越驿道”隘口,桥埠为枫溪江航运起点,婺、越山货土产,如金华火腿、绍兴香糕等均在此集散,故而一向有“婺越通衢”之称。

枫桥是一座横跨于古运河上的单孔石拱桥。以其优美古朴的造型、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苏州众多的古桥中独树一帜,与寒山寺前的江村桥遥相呼应。1867年(清同治六年)重建枫桥,桥长近40米,宽5米多点,跨度10米,其东堍与铁铃关相连,成为苏州城西的重要水陆军事要塞。明代高启曾有诗云“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反映出枫桥自古以来就是声名远扬。

1945年(民国34年),国民党军李默庵部进驻枫桥,以“枫桥有碍交通”为由,下令拆毁了石桥。

1954年当地政府为了避免大运河嘈杂的船声对寒山寺的影响,古运河向西改道后,将其围成了一小岛,改名为江枫洲。江枫州可分三个部分,北部为古镇街市,中部反映民俗风情,南部以生态植物造景,成了苏州大门和古运河上一道亮丽地风景线。江枫洲历史上是枫桥古镇著名的西塘,有法华庵、听钟桥等古迹,枫桥现在得到了重建。将古镇、谯楼、客船、近树、霜华、啼乌、钟声交织在一起,展示亲水理念,再现“枫桥夜泊”的景致,将传统艺术和现代旅游的自然交融,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姑苏风俗图画。对于那些爱好古代文学及古诗词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值得来了解一下。景区内横卧古运河上的江村桥、枫桥等,造型古朴典雅,登桥遥望,姑苏城外山水、风光尽收眼底,气象万千。




我们要游的是枫桥景区,枫桥景区不包括寒山寺。枫桥景区位于寒山寺以西,距寒山寺山门只有几十米之遥,仅一河之隔,两个景区分别卖票。由于来的比较早,还没有其他游客。我到售票处看了一下,门票价25元,还算能接受。但我始终有那么一点点的疑惑,我也去过国内很多名胜遗迹,都要收钱,而且还不便宜。

江枫洲风景区,占地3.5公顷,大可分为三段区域,即南部的生态植物,中部的民俗风情,北部的古镇街市。有三门可入,即南部从何山桥东北堍入,中部过江村桥而入,北部由枫桥进入。



记得小时候听老人们讲过,在他(她)们年轻的那个年代,他(她)们也去过一些景点古迹,都是些不收门票不收钱的,因为那是老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老百姓可随便进去烧香敬佛拜菩萨请观音。后来,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经过一系列运动后,景区和文物遭到了严重的毁坏,运动结束后,特别是经过”改、开、搞”后,这些遭受严重破坏的古迹文物经过多年的模拟恢复和重建后又重新开张接客了,但这一开张并是雁过拔毛,而是严重的拔皮,收费高的离谱。像这样的景区,那些年代一心一意搞破坏,现在为了钱,又想起了张继,便打起了张继主意,在他“枫桥夜泊”发生地又重新新建了主打古运河文化的人造景观。

本人初次到来,但看得出这里的景色是原始的,景区的所有文物和古迹都是近年来想象复修和微缩新建的,包括如今枫桥和江村桥的“桥”也不是原来的古桥了。一看,总觉得好像缩短了很多,起码近一半吧,能享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不错了。但风景还可以,享受了省级风景区待遇。


我们的游览从还在新建当中的寒山别院开始,寒山别院是1993年修建的,是以绿化造景为主的绿地公园。园内,满园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苍松、翠竹、桂花、樱花、腊梅、草坪与一条逶迤的卵石路将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桥、听钟坪、觅诗廊等景物、景点串连起来,交相晖映。站在园中北眺,江村古桥、古寺钟楼、普明宝塔历历在目,相依相伴,聆听寒山钟声随风而来,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别院高处,有座雅致的松茂亭,亭内有一立于1993年由我国革命先驱李大钊书于1919年30岁时用行草书写的的《枫桥夜泊》诗碑。1956年,他的女儿李星华将这幅原作捐献给国家,现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寒山寺内还珍藏着宋代、明代、清代、民国年间以及现代文人学者写的枫桥夜泊诗碑。





“梵音阁”(钟楼)、“华夏第一诗碑”和“塔影钟声诗韵”位于寒山寺南大约200-300米处,寒山别院已陆陆续续建设多年时间了,现在工程现已基本完工,还没有正式接待游客,但游客可以自行进去看一看。

寒山寺内本有钟楼,但因规模比较小,撞钟时呆不下几个人,每年元旦来听钟声者成百上千,根本无立足之地,在寒山别院内新造“梵音阁钟楼”一座,此楼完工后,新年的撞钟就在此楼进行了。

梵音阁钟楼建成于2008年12月,阁高50余米,阁楼、台为各三层,三檐六角,纯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500余平方米。台用汉白玉基座,阁身内外木结构均采用红木,红白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庄重肃穆之大气。屋脊结构采用弧形朴素装饰,每个檐角挂有铜铃,整座楼阁雄浑之中透着精致,富于华贵韵味和美感。一层有回廊,廊内挂“寒山寺钟楼”牌匾,顶层檐下高挂“梵音阁”风字匾。南北两侧挂“有唐遗音”、“梵音遍传”、“法音无凝”、“霜钟天籁”等匾额。屋脊结构采用弧形朴素装饰,每个檐角挂有铜铃,内外木结构均采用红木,占地汉白玉基座与红木阁身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庄重肃穆。整座楼阁雄浑之中透着精致,富于华贵韵味和美感。







阁内挂有“华夏第一法钟”。大钟裙边上铸有九幅精美的飞天图及花纹。整口大钟造型浩大、厚重、秀美,是一件反映当代中华梵钟文化的艺术珍品。不过,命名钟名为“古寒山寺”其中的古子大家以为有画蛇添足之嫌,寒山寺历朝历代遗留下不少古钟,加“古”字仅此一钟。




《枫桥夜泊》诗碑号称“华夏第一诗碑(2009年放大版)”,碑正面镌刻唐朝诗人张继著名的《枫桥夜泊》诗全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原碑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巡抚陈夔龙(筱石)重建寒山寺时,因文征明书碑残损不全,故请俞樾重书张继一诗刊石。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清末著名学者、朴学大师,著有《春在堂全集》五百卷。他崇尚古拙风骨,厌恶媚俗,工书法,尤擅篆、隶。用笔厚重遵劲,圆润稳健。他曾寓居苏州多年,晚年经常为慕名而来的人们撰写志状、题跋、书写碑文、石刻,为园林建筑、古迹题词书额,留下大量墨迹。

书写张继《枫桥夜泊》诗碑时,俞樾已86岁高龄,书成后三个月,即病逝苏州寓宅曲园。俞樾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行草书,上下无一字相连,但粗细疾涩,浑然一体。俞樾书碑,连额高1.72米、宽0.7米、厚2米,后有跋文:“寒山寺旧有文待诏所书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岁久漫漶。光锗丙午,筱石中丞于寺中新葺数楹,属余补书刻石。”俞樾。碑阴有俞樾的一段文字和一首诗,阐述自己对《枫桥夜泊》诗中“江枫”和“江村”异文的观点: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惟次句“江枫渔火”,颇有可疑。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作“江村渔火”,宋人旧籍可宝也。此诗,宋王郇公曾写以刻石,今不可见。明文待诏所书,亦漫漶,“江”下一字不可辨。筱石中丞属余补书,姑从今本,然“江村”本,不可没也。俞樾作一诗附刻,以告观者:“郇公旧墨久无存,待诏残碑不可扪。幸有《中吴纪闻》在,千金一字是江村。”该碑侧刻有江苏巡抚陈夔龙跋文中指出:“《中吴纪闻》载此诗作‘江村渔火’,宋人旧籍,足可依据。曲园太史作诗以证明之。”张继原作《枫桥夜泊》中是“江村”,还是“江枫”成为千古之谜。

有人认为《中吴纪闻》成书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把“江枫”作“江村”,仅是唐诗流传中的异文。据唐中叶高仲武选编《中兴间气集》、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吴曾《能改斋漫录》、范成大《吴郡志》、郑虎臣《吴郡文粹》、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续编》等唐宋古籍,都作“江枫”。为此,俞樾的见解仅是一家之说。


“华夏第一诗碑”背面镌刻有乾隆皇帝手抄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共289个字。《心经》全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原碑原竖于寒山寺内,因日本军人对此碑情有独钟,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伪御用文人江亢虎为讨好日军,于1939年3月将寒山寺原碑在此复制。现新碑重达390吨,其中碑身重206吨,碑帽108吨及碑座86吨,其总高度为16.9米、宽6.5米、厚1.3米。

诗碑之后是一巨大照壁(墙),上书“塔影钟声诗韵”六个鎏金大字,寒山绝景尽在其中。照壁(墙)与诗碑、梵音阁(钟楼)和寒山寺内的普明塔四点在同一轴线上。





跨过渔隐桥,南码头设于洲头。于“涛声依旧”水驿长廊可近观何山桥,乃至远眺狮山桥、索山桥、石湖大桥,以及运河中船只来回穿梭之景象。北侧有高6米,重6吨的唐灯,寓意六六大顺。沿枫江依水而筑,可见“报春轩”以及清人段玉裁隐居宅所“一枝园”,“江枫草堂”等景点。

渔隐桥是一座新建跨原古运河(现为大运河的一分支流)上的现代式的亭桥,桥中央矗立着重檐古亭,以不凡的风姿和体量成为江枫洲南部主要景观。东侧清代原是袁延寿的渔隐小圃,园中由山水、厅台楼阁组成洗砚池、五砚楼、枫江草堂,吟晖亭、稻香廊、汉学居、红蕙山房等十八景,园景之胜和当时的“乐圃、南园”并美,是苏州名流、远方贤士经常造访和雅集的地方。所以为桥取名“渔隐桥”。站在桥上,如同乘上停泊在水上的客船中,面对江枫两座古代石拱桥,可以细细体会当年张继的“月落乌啼、江枫愁眠”那悠远的惆怅。


过渔隐桥往左是南码头,位于江枫洲南端,紧邻水驿长廊。偌大的南码头广场,可供游人在此上下游船,或徜徉赏景。码头上,围以坐凳式石栏,古朴雅致。石栏凹处,有台阶伸入水中。岸上设置圆柱形系缆桩,可停舟泊船。码头广场一侧,有一条临水长廊。长廊黛瓦圆柱,曲折有致。凭栏可赏古运河水景。

“唐灯”为佛教法物,象征破除黑暗,带来光明,这正是佛教的宗旨。这座铜唐灯完全按照唐灯实样制造,此巨灯用六吨紫铜浇铸而成,灯的下面是莲花座,上部为六角形灯柱,刻如意花纹、民间崇拜之兽麒麟,顶部鎏金,显示出大唐雍容华贵和典雅庄重的风格,成为江枫洲的标志性景观,和唐钟、唐塔、唐诗时空相系,丰富了景区的古文化。高达六米, 暗示了六六大顺。彰显雍容华贵和典雅庄重,是风桥景区“江枫洲”的标志。枫桥有古老的寒山寺,江枫洲上原有法华庵,是著名的佛教胜地。





紧挨着唐灯并顺大运河河边有一条基本贯穿南北的长廊是“水驿长廊”,匾题“涛声依旧”,水驿长廊南端的尽头,也是整个江枫洲的最南端。

唐灯西北方位是景区的南部生态植物区,种植一百多种数千棵植物,以红枫为主,点缀水驿长廊、报春轩建筑,诣在营造水上绿洲的浪漫情调,秋季泛红的枫叶,营造《枫桥夜泊》的诗情画意。







唐灯往北沿古运河边,有一条不长的古纤道,是后来恢复重建的。走过古纤道,古运河边有“报春轩”一座,四面开敞,在南部生态植物区内。


沿古运河继续往北几步有一个小院落,叫“一枝园”。这里是再现文人雅集的场所,园中假山流水,自然幽雅,十分安静。“一枝园”原来是段玉裁在枫桥寄居的宅园。段玉裁是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乾隆举人、江苏金坛人,曾官为四川巫山县知县。园中经韵楼是他的书房,他在这里完成了许多文学著作,最有名的就是《说文解字注》,是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许多文章都收录在《经韵楼集》中。



一枝园以湖石、小池互相依傍建成小园,临水筑轩,取张继诗意名“愁眠”。

一枝园主厅中高挂文征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书写的“江枫草堂”四个饱满而秀雅的大字,厅堂内布置了一堂竹节家具,有琴桌、棋桌、酒桌。中国传统文人认为竹子正直,有气节,凌寒不屈,是他们崇尚的精神象征。竹节家具雕刻非常讲究,是富有浓厚中国情节和传统工艺的家具。南侧是一个小书房,里面布置了一堂明代书斋家具,有画桌、文椅、书柜、平头案、条几等。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明代家具流畅的线条,简洁的风格,明代家具是了中国家具发展到最高艺术成就时期的代表。

枫桥的繁荣不仅吸引了许多商人,同时还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这里白天热闹非凡,信息通达,生活方便,能充分满足人的社会欲;夜晚安详宁静,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将它的空灵与深沉挥洒得淋漓尽致,有彻人心扉的震撼力,使人的心灵的到洗练。在这里隐居,似乎有中国禅宗的最高境界“大隐隐于市”。因此历代都有名人名园集中于枫桥一带。如文征明,王宠结吟的凝翠楼,殷斐促的松鹤堂,戈载、戈宙襄的广居,惠磐卿的冷香别馆,段玉裁的一枝园,顾广圻的思适斋,袁延寿的渔隐小圃,赵宦光的寒山别业等等。

枫桥还是文人经常造访、雅集的地方,中国传统文人是最懂得生活的一族,他们聚在一起吟诗作画,听琴饮酒,下棋品茗,可谓潇洒而又高雅,所以有许多枫桥、寒山寺的诗。本人查阅一些历史资料,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王渔洋夜雨题古寺”的故事。王渔洋原名王士祯,清代顺治年间进士,著名诗人,创立诗歌“神韵”说,喜欢游山玩水、吟风颂月,因喜欢太湖边的渔洋山,而自称“渔洋山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一个春天,王渔洋舟泊枫桥,夜已昏黑,风雨杂沓。他不能像张继那样欣赏天上的星星、月亮,一时兴来,他却穿上屐履,撩起衣袍,掌着灯火,兴冲冲冒雨登岸,在寒山寺门上题诗二首,题曰《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寄托对远方两位弟兄的思念之情。

 诗一: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枫桥第几桥?

 诗二: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诗一释:诗人前两句写景,天已黑了,东塘正在落潮,诗人当时来到苏州,夜泊枫桥,形单影只,在一只船上,听外面潇潇雨声。后两句抒情,当时的寒山寺早已在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的兵火中灰飞烟灭,寒山寺的钟声千古出名,美丽的寒山寺钟声,留给人们多少甜蜜的联想。而今天,明末的战火,早已把寒山寺打得破烂,诗人不禁想起唐朝诗人张继笔下的枫桥来了。作为清初诗人,王士祯发思古之幽情,纯属人之常情。这里面,有多少的家国之思啊!清朝与唐朝,通过枫桥钟声,拉在了一起,而此间,又寄予了诗人多少的感触!

诗二释:经过兵火的枫桥,经过兵火的寒山寺,早已是今非昔比。枫桥是寂寞的,是萧条的,而水边的客店,透露了多少的冷清和寂寥,往来旅客的稀少,反映了此时的枫桥的寂寥和孤独,反映了历经战火之后的寒山寺的萧条。诗人千里迢迢来到苏州,与远方的朋友,有着不一样的惆怅和无奈!十年在江南,诗人的梦想是:独自一人,在寂寞的晚上,独自倾听夜半的钟声,独自享受唐朝张继听到的钟声——而今天,诗人来到苏州,听到的钟声,却是如此不同,心境是这样的状态,不禁感慨万千!

这两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又写出了世态沧桑之后的万千思绪。感染力较强,情感冲击力较为强大。

第二天早上,和尚开门,一看两首诗,知道著名诗人王渔洋昨夜造访过,一时传遍了苏州城。可见古代文人的放浪不羁和性情豪放。

往北行在东面这座横跨在古运河上石砌单孔拱桥,位于寒山寺照壁前偏南,与枫桥遥相呼应,从唐代以来一直和枫桥对愁眠着,取名江村桥,该桥始年代不详。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由当地人程文焕发起募捐重建,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1984年政府又拨款整修,并列有《重修江村桥记》。






江村桥西岸桥头边有一枫桥苑,是一座古典庭园式建筑,陈列展示了枫桥景区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枫桥胜迹》立体微缩景观,全长20米,以枫桥镇、寒山寺、枫桥、江村桥、古运河、铁铃关这枫桥“五古”为主题,艺术地再现了明末清初姑苏城外阊门至枫桥一带的秀丽地风景、繁华的商市、淳朴的民俗和古老的文化。

画卷随江南运河展开,自镇江、常州、无锡经浒墅关,十里亭、三里亭进入枫桥地区,可见这一带,市廛鳞列、商贾云集、货物如山积,行人如水流,其间亭台楼阁、深宅大院、门面店铺,各类建筑二千多幢;士农工商、男女老少二千多人;枫、桔、柳、竹各类花木近千株。从枫桥往南,过横塘、驿亭、江南运河从宝带桥折流向吴江、杭州。

在该画卷的阊门处,城头上建有飞檐楼阁,吊桥外热闹非凡,列肆招牌,灿若云锦,沿河街市人群川流不息。米行、绸庄、银楼、杂货铺等或面河而设,或夹岸遍衢。南北川货、东西杂品在此会聚交流,穿过上津桥、下津桥、来凤桥蜿蜒直至模型中心枫桥镇。

画卷上充分说明了在古时的枫桥这里便是商贸中心地,这里水路四通八达,船只往来如梭,有四乡的农船,河港的渔船,外地的货船和游春玩景的楼船画舫。街巷道路修筑整齐,房屋粉墙黛瓦,曲槛回廊,临街傍水,错落有致。房屋内的桌椅床榻及门帘窗惟都安当时民俗布置,洋溢着浓郁的姑苏水乡风味。如果细看,可一一辨认出粥店、米行、书铺、茶馆、酒楼、裱画作、绸缎庄等商行店铺。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反映。其中江村草堂,来凤堂茶馆、蝈蝈行、三星堂中药铺、王家祠堂等,地方志书上都有过记载。有名的枫桥大面店招风接客,糕团店陈列各式香糕,还有小吃担沿街兜售,这里一群人正在围观江湖艺人的杂技表演。人物虽仅盈寸,全是浙江青田玉石所雕,神态各异、细腻逼真,饮酒、买货、挑水、洗衣、垂钓、作画、洗马桶、撑船、购物、抬轿,各式人物神态逼真,组成了一幅市井风情图。

其中一大户人家张灯结彩,披红扎绿,正准备迎亲拜堂,大街上迎亲的队伍使百姓沿途驻足观赏,大红灯笼开刀,花轿后面,有手捧拜盒的,有肩挑盘匣的,有扛箱提篮的,一路上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画卷中的寒山寺位于枫桥的中心,寺内有大雄宝殿,罗汉堂、藏经楼、寒拾殿、霜钟阁、枫江楼,钟楼等,按寒山寺现状来布置,寺内楼阁巍峨,回廊幽深,古木葱郁、香烟缭绕,一派“佛地圣境”面貌。

画卷中枫桥到横塘这一段是水乡风貌,远处山峦毓秀,水风清佳;近处郁郁葱葱,稻苗茁壮,不禁使人联想起宋黛名人范成大的诗句:“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在模型的设计制作钟,艺术家们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汇了雕、塑、绘、堆等各种传统工艺技巧,使图卷中山脉、河流、城垣、街道、桥梁、寺院、牌坊、商行、宅地、园林等等,都清晰可辨,制作极为精细,整幅模型采用中国画的的散点透视,而每一组建筑则采用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构成规模宏大的的工艺美术立体模型,斜立面的模型上,房屋层层向上渐远渐小,与蔚蓝色天穹相接,意境深远,加上现代灯光和音响效果,白天、傍晚、深夜各有不同的景观展现在游客面前。每当夜晚,星光闪烁,钟声悠扬、枫叶如丹,万籁俱寂,使人沉静在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的意境中。

中部江枫广场正前方为器宇轩昂的“吴门古韵”戏台,与寒山寺照壁隔河相望,其后有“碧薇轩”。透过“碧薇轩”看到的就是流淌千年的古运河。南侧为钟韵楼,北侧设“漕运展示馆”,以四十多只船模和图文,并利用先进的光影技术,介绍和展示了漕运历史文化。临水向北,依次为过街楼式的“半砚巷”,乡村风光的“渔隐村”,廊式“听钟桥”,唐寅《枫桥有感》诗碑,古色古香的愁眠轩等。





座落在庭院中唐代诗人张继的青铜像,神态端庄,仿佛正在凝神计数使人摆脱烦恼的寒山寺108下钟声。庭院后集字恢复的宋代宰相王《枫桥夜泊》诗碑,为“张继诗第一石”,极具欣赏价值。






“江枫画院”广场东边的有条沿河仿古街,由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过街楼等组成,取名“半砚巷”。名字的来历还有个故事。原来枫桥西部有个叫吴岑渚的文人,居住在一个非常简陋的居室中,读书的斋室只有几步之大,除了放一些书籍、笔墨纸砚之外,没有其它任何物品,书房虽简陋,却是门临溪流,朝晖夕阴,云烟变幻。正所谓“室雅何许大,花香不在多。”有一天,吴先生不小心将砚台打破,仍然用半只砚台写字,最后成为书画诗皆能的文人,索性就以“半砚”作斋名。现在将“半砚”用于文化街,由苏州几个著名的中青年书画家在此创立了“江枫画院”,决意将中国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外貌素朴简陋的风格传承下去。

枫桥史迹史料陈列馆建筑面积近1400平方米。该陈列馆以我国漕运历史为背景,因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陈列馆共有三进四个展室。第一室主题:漕运的起源与形成。中间的展柜展示的是清末苏州有关漕运的文件,信函等。第二室主题:漕运与大运河。用走马灯的形式展示运河全途。第三室主题:漕运的交运过程,漕舫与运丁。中间是大型漕舫船模,两边展出古代运河中各种船只的模型。第四室主题:漕运与苏州。

过了陈列馆走不了几步,便看见不远处的河边树立着一块大石头,上写着:“江村愁眠”。在这块大石头边上立着一根竹竿,竹竿上挂着旗帜,微风过来把旗帜吹起,清楚楚地展现出“枫桥夜泊”四个字后,连同远处河面上的“枫桥”一起尽收眼里。因枫桥与寒山寺分属两个景区,只能在枫桥景区中眺望寒山寺。这里与东岸熙熙攘攘的寒山寺相比,这里冷清但令人舒爽。清晨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

江枫广场内的吴门古韵戏台是景区中部主建筑,以精致的雕镂为特色,顶部为龙凤雕刻棚顶,垂透雕花篮挂柱,门窗皆雕刻成 花窗。台上背景刻老书画家谢孝思的梅花图,后面是传统,两边出将、入相耳门雕一根藤挂落。是一个观赏性较强的江南民俗建筑。台上如演出江南古乐与歌舞,使古桥、古关、古寺、古河…交相辉映,升华出浓浓的古韵。

戏台又和寒山古寺互为对景,从寒山寺门前看过来,戏台高矗于江枫广场前,居高临远,气势恢弘。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老先生书写的吴门古韵匾额庄重大气,点出了景区的主题。从这里隔河看寒山寺,黄墙掩映在绿树丛中,唐塔高耸出林,能较完整地欣赏到古寺优美的全貌和幽深神秘的气氛。


中国人的隐居生活有四种,那就是耕(耕种农田),读(读书写字),渔(垂钓江湖),樵(上山砍柴),这四种生活是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但最简单的生活可以宁心静气,不劳神伤心,人的本来性情在平静的生活中得到修养,从而延年益寿。枫桥水多,最适合渔隐生活。这里的渔隐村不是真正的村庄,是一组简朴的临河而建的江南小木房建筑。并设平台挑出水面,展示了渔隐生活的氛围,在这里可以体会到宁静志远,淡泊明志的境界。该地方在清朝时,有渔隐小圃庄园。我们也在这儿休息了一会儿,体会一下宁静志远,淡泊明志的境界。


听钟桥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廊桥,上面是江南民俗建筑三间轩屋,和桥面组成了苏州传统的廊桥,它横卧于运河水湾,视野开阔,是观赏枫桥、铁铃关的最佳处;凉风习习,体现了江南小桥流水特点。沿用了历史上古桥的名字“听钟桥”。和渔隐桥一起丰富和发展了景区桥文化。晚上,在月光的照耀下,漫步桥上,会感觉到唐时的明月今日又还。故著名书画家吴 木为其书匾“心洲步月”。






过听钟桥就进入了北部的古镇街区,唐寅诗碑就在听钟桥北端右侧。唐伯虎是我们早已熟悉的明代大才子唐伯虎,29岁的乡试第一名,后得南京解元,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断送了仕途。于是潜心学艺,诗书画无所不精,民间传说他画的虾,往水里一丢,“毕剥毕剥”全活了。不顺的生活经历使他有点玩世不恭,年少才高又使他羁骜不驯,自刻一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因为“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而家喻户晓。

唐伯虎居住在阊门桃花坞,桃花坞在苏州古城的西门方位,是通往虎丘地方。阊门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类似盘门城楼。外城门靠吊桥,瓮城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城,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

喜欢游山玩水的他,枫桥是他常来的地方。也写了不少有关阊门枫桥的诗,都非常形象生动,他在这块生活的土地上是用了心思认真写的。

  前面介绍过他的《阊门即事》,其中一首《枫桥有感》:

  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月色迷烟雾。

  谯阁更残角韵悲,客船夜半钟声度。

  树色高低混有无,山光远近成模糊。

  霜华满天人怯冷,江城欲曙闻啼鸟。



这首诗描写出枫桥傍晚到深夜,不断变幻,朦胧迷人的景色。清末以来的荒芜,已失去了这样的诗意,江枫洲的建成,使唐寅这首诗的美妙诗境重又浮现在枫桥景区。

愁眠轩在听钟桥北面,枫桥的西面,紧邻大运河新开凿的河道,轩前用秀雅的湖石围住一泓碧波,形成一个小小的岛中池塘。轩为硬山式,平面呈长方形,选内清水方砖铺地,古朴雅致。八根圆柱间,缀以精美的挂落。上悬一块黑底白字横匾,书“愁眠轩”三字,字体为篆书,由姑苏著名书法家崔护所书。

轩之得名,从张继诗“江枫渔火对愁眠”中而来。小轩临池一侧设吴王靠,可坐憩。在此倚栏赏景,听古刹钟声上欸乃画舫,可领悟张继诗中“愁眠”韵味。

夜泊处就是当年张继夜晚停泊小船的地方,也就是产生《枫桥夜泊》这首诗灵感的地方。

张继,生卒年代没有记载。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86年)进士。曾仕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等官职。写过许多诗,集为《张祠部诗集》,多为纪行登临之作,以《枫桥夜泊》最为传名。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暴发,诗人张继避乱南下来到苏州,途经寒山寺时,当时江南也因为官军平定刘展判乱的战争,也是一遍荒芜凄凉,张继看到这一切,首先写下了《阊门即事》:“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夜晚孤舟停泊在枫桥前,寒冷中看着天上的霜月、水中渔火,听到凄凉的乌鸦叫声、沉重的寒山寺钟声,和心中的乡愁国忧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于是写下了一首羁旅诗《枫桥夜泊》的这首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在这首诗中,诗人张继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诗中的真情实感和那空灵而阔大的意境,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千百年来震撼了无数人,流传之久、之广,遥遥领先于浩浩荡荡的唐诗。童叟皆能诵,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不仅中国人会背,东南亚一带的人也都会背,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日本将它收录在小学教科书上后,每一个日本人都知道中国有个苏州,苏州城外有江枫两座古桥,桥畔有个寒山古寺。都认为元旦凌晨(0点钟)前听寒山寺敲响的108记钟声,来年就没有烦恼,平安幸福。因此,每年元旦都会有许多日本人从日本专程来到寒山寺听钟声,寒山寺也因此诗的广为传诵而成为游览胜地。




大家都知道张继的《枫桥夜泊》,鲜为人知的是,张继后来又来过枫桥,并且还写了一首《枫桥再泊》:“白发重来旧梦中,青山不该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

枫桥古镇唐宋至明清一直是全国著名的商贸集镇,因这里商品丰富、信息通达,而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从而沉积了浓厚的吴地民俗民风和各种民间艺术。现在在江枫洲上恢复了一条明清筑风格的古街叫“苏艺名人坊”,大家通叫枫桥北街或枫桥古街。这里重建了渡口、驿站、米行、当铺等景观,邀请了一些颇有造诣的苏州各种民间艺术大师来操作表演,展示作品。如苏绣、玉雕、石雕、灯彩、剪纸、文房四宝等。这些民间艺术大师心甘寂寞和清贫,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守护着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江枫洲名人名艺坊的建成,给了他们一个舞台,向中外游客集中展示吴地民间工艺,可以较深刻的了解苏州。



缂丝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氏缂丝”世家也期望着这项工艺能有更好的未来,他们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一起建立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苏州基地,进行缂丝工艺的保护研究工作。王氏缂丝世家也在苏州著名的枫桥景区开设了一家门店,出售缂丝制品。当地政府也经常推荐和帮助王氏缂丝参加博览会和展销会,拓展更多的商业机会以支持缂丝工艺的研究、传承和保护。



攒尖小园亭是移杨瓒故宅内亭名“水月亭”,是一处纪念名人名居的景点。

“珍当铺”位于紧挨着水月亭,二开间门面,取名“珍宝当”。所谓当铺,就是按照老百姓通用的定义就是:收取动产或不动产作为抵押品,向对方放债的机构。起源于南北朝,延续了1500余年,1949年后取消。近年来又逐步恢复起来了。“珍宝当”柜台比较高,有铁栅栏(现代当铺差不多做成银行柜台模样)。




在“槽运”时代,枫桥镇乃江南重要的大米中转站,南来北往商贾云集,货商一时半会资金周转不灵,用随身金银首饰等物品在此融资也能解决燃眉之急。

大业年间,隋炀帝将江南运河与大运河连通,枫桥镇地跨江南运河,成为水陆两驿道的要塞,旧设驿站,接待来往官吏,传播政令,飞报军情,运送使客和物资,为信使换马或换船,办理交替手续等。漕运,驿站,来来往往的人多了,开店铺做生意的人也多了,当铺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水马驿”是一座三开间坐北朝南厅堂式房屋,门楣上有四个大字“驿传逆旅”。“逆旅”在古语中为迎接旅人之意,引申之意即为旅店。早先的枫桥驿站应该为水驿,枫桥“梦诗亭”的石柱上,有副对联很能说明问题:“水驿邮程游子梦,霜钟渔火古人诗。”古人诗就是指张继的《枫桥夜泊》。明清以降,驿路要道马运增多,故增改成水马驿。

走进水马驿,院子里冷冷清清,只看到孤零零的马槽,还有清风会吴石牌坊孤独地耸立在河边。联想起枫桥驿当年集市贩贸、旅人来往、物资运送、官员接待的繁华场景,不由得一阵唏嘘。


明代民间高士赵宦光,将他的父亲葬在在枫桥附近的支硎山南面,就和夫人陆卿子开山凿石,种植花木,造园隐居住于此守坟。名“寒山别业”,因为园依山而建,所以既有山林野趣,又有人工之美,有“千尺雪、云中庐、惊鸿渡、绿云楼、飞鱼峡、弛烟驿、清辉楼。”等十几景,赵氏夫妇和他们的友人,写了许多咏园诗,如“松风二十里,花店野棠村。已是山深处,无嫌客到门”;“树色千重碧,溪声万壑流。乌啼花坞暖,枫落石门秋”等等,从中可以看到园景的优美。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次临幸,并赐诗三十余首。


江枫洲的最北端是惊鸿渡便是寒山别业中的一景。将它沿用于江枫洲古运河码头渡口,让人回味,古代这里人潮如流,盈浪喧天的情景,惊破了天上的彩虹,惊扰了仙界的宁静。重檐飞戗的渡口建筑高耸于枫桥北街端处,是江枫洲北部景观的高潮。




“惊虹渡”三个大字是著名书法家谭以文书写的,潇洒豪放,确有惊天的气魄。牌坊对联“云霞流丽东西映,天水空明上下鲜”是乾隆皇帝南巡时所赐,现由著名书法家费之雄重书。码头两边的石狮子雕刻精到、威武凛凛,是江枫洲北端镇洲守护神。

枫桥的“桥”始建年代不详。从《寒山寺志》的记载中,可以知道“枫桥”的建造时间早于寒山寺(南朝梁代天监年间)。枫桥经过这么多年,当然历经沧桑。可能是人们太喜欢张继的这首诗了,所以历代都设法保护好它。唐代的桥一直传到今天,实属罕见。枫桥有记载可考的修建有明崇祯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同治六年(1867),最后一次整修是1985年。被国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枫桥”,旧称“封桥”,因为这座桥晚上要关上木栅门封掉。宋代王郇公寄居在苏州时,将张继诗书刻在石碑上,也是《枫桥夜泊》最早的石碑,把“封”字改成了“枫”,大家觉得桥名更有诗意了,从此就叫它枫桥,一直沿用到今天。现在大家看到的枫桥为单孔石拱桥,长39.6米,宽5.27米,跨度10米,南、北坡各有12级引桥。北面桥柱中间联刻:“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两旁对联为:“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恼人语恶视恶行恶三年天必降之祸“南面中间联:“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都是劝人为善的佛教精神。

枫桥的有名,一是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另一就是从张继诗里名声鹊起,尔后南来北往的文人都喜欢停泊在这里,体会《枫桥夜泊》的诗境;继尔,步张继后尘,作诗题咏。

如唐代张祜:“惟有别时因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北宋程师孟:“晚泊枫桥寺,迎风坐一轩。”

南宋俞桂:“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旁边系小船。”

元代释英:“晚泊枫桥寺,冥搜忆旧游。”

明代徐源:“寒山钟尽便开船,来往枫桥共几年。”

明代文肇祉:“此夜维舟不成寐,寒山依旧起钟声。”

清代沈德潜:“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

清代李绳:“寺钟渔火枫桥泊,已是思家第一程。”

今天我们来到了这里,若有同伴也诗兴大发的话,吟它一两句也是可以的。



连接“枫桥”的另一端就是“铁铃古关”。高达十米,石础坚实,构筑牢固的铁铃关。其控枫桥,扼运河,乃苏州城西的重要屏障,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旧时枫桥官道“三关”中唯一幸存的关隘,也是苏州目前仅存的抗击倭寇的敌楼之一。登关远望,四下风光尽收眼底。铁铃关是古驿道和古运河进入苏州城的水陆交通要塞。桥关相连,是江南古关隘的典型,至今已很少见。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巡按御史尚维持为抗御倭寇窜扰苏州城,创建关楼三处,分布在自枫桥至阊门的十里官道上,白虎关、青龙关和这座铁铃关。这三个关楼连在一条线上,三关三道防线。三关的共同特点是都建在桥堍,关门正对桥面。敌寇入侵,桥是必经之地,便于集中火力打击敌人。它们都是嘉靖年间为了抗击倭寇(日本强盗)而建的,是苏州人民抗击倭寇留下的惟一较为完好的遗迹,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一在枫桥即铁铃关,现仅存铁铃关一处了。另,关二为白虎关,在下津桥东侧南堍,建筑形式和铁铃关相仿,取“白虎”为名,因为虎是“百兽之长”,是威武勇猛的象征,希望守关战士像猛虎一样击败来犯之敌。关三是青龙关,在普安桥东堍,取“青龙”为名,主要是和“白虎”相对。在古代,我国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四方之神,并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关二、关三都年久失修和各运动的严重毁坏,有倒塌的危险,并已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且又妨碍交通和安全原因,都拆除了。


明朝郑若曾的《枫桥险要说》中记载:“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苏州财货莫盛于阊门。倭寇垂涎,往事可鉴。”实际上,当年苏州城郊和周边地区为抗倭而建立的敌楼、关堡、土寨大大小小有十多处,现在只剩下铁铃关这一处抗倭遗迹了。

铁铃关是古驿道和古运河进入苏州城的水陆交通要塞。桥关相连,是江南古关隘的典型,至今已很少见。铁铃关关台占地90平方米,由关台关楼等组成。铁铃关当初“下垒石为基,中为三层、上覆以瓦,旁置多孔”,与关前的古运河、枫桥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为扼守苏州城西的重要关隘。

登关远眺,枫桥古镇傍水而筑,蜿蜓曲折,粉墙黛瓦,错落有致。俯视运河,客船渔火,舟楫往来,古镇风貌尽现眼前:小桥流水相依,古塔石桥相映,酒肆茶楼相倚,吴歌丝竹相闻。

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次年江苏巡抚陶澍倡导文运,将上层改建为文星阁。此后,年久失修,阁楼颓毁,雉堞、女墙、射孔等都已倾圮无存。惟有拱门上的“铁铃关”三个字还依稀可见。1949年4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85、86师击溃了枫桥、铁铃关一线的守敌后,由此进入苏州城。1963年铁铃关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曾维修小修加固。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我们看到的铁铃关,是1986年至1987年大修时加固关台拱门,重砌雉堞,并建单檐歇山顶单层楼阁三间于关台上。大体恢复到清代的规模。关台以条石为基,城砖砌墙,底平面作长方形,关台正面宽15米,纵深10.2米,高7米。正中辟拱门,门洞上刻“铁铃关”三字。关楼西跨枫桥东端,东接枫桥大街。关门内南北壁面均辟大小拱门各一,内砌登关砖级,并有藏兵和存储武器的空间。关门外即为枫桥和大运河。关楼上高悬的“御寇安民”匾额由书法家吴进贤老先生书写;柱联:“雄关通浒墅,古寺对寒山”谭以文书。重新制作的“铁铃关”金字朱匾高悬于关楼上。关楼内陈列着苏州地区抗倭的文物史料,正中塑造了抗倭名将任环的戎装蜡像,供人们缅怀纪念。


枫桥书场就坐落在紧靠铁铃关的一边,这里既有水乡民俗古朴、文化气息浓厚的寒山寺,也有被称之为具有古香古韵“五古”的枫桥古镇历史古迹。这儿风貌古朴,环境典雅,被誉为“评弹之乡”,评弹艺术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徐丽仙的出生地就在枫桥。游客可在枫桥书场品茗休憩,听一曲吴侬软语的弹词开篇,叮叮咚咚的弦索之声,使你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而今,下午去“泡书场”已成为这一带老百姓的“保留节目”。若可能的话,我也可以进去“泡一下”。



游完江枫洲及枫桥景区,对枫桥的了解也就意味着对苏州有了初步的了解。苏州是个水城,以桥多著称,明代诗人高启说“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我们不仅走过了苏州最古老、最有名的枫桥、江村桥,还走过了一座亭桥(渔隐桥)、一座廊桥(听钟桥),两古两新一共四座桥,它寓意着我们今后考察能事事如意,这也是我们美好的愿望,预祝我们在接下来的苏州以及华东其他市地州的考察一路顺利。

关于作者: 今年去哪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