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必晴。19号上午坐在去往歙县的高铁上,阳光终于露了一小会脸,人的心情也跟着灿亮起来。为了搭配此次出行,我特意选了一本林文月译的樋口一叶的《十三夜》带着,高铁上的四个多小时,就靠它打发了。
中国目前保存较好的四大古城,分别是:平遥、大理、徽州和阆中。平遥古城在七年前的国庆已经去过了,大理正在计划之中,阆中排在第四位。与平遥古城的大、方、正相比,徽州古城可谓小、精、简。城墙依山势而建,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古城既是州府所在地,也是县城所在地。
我们此行就住在紧邻“府衙”和“许国石坊”的“九月徽州客栈”里,房子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典型的徽派建筑,保存尚算完好。客栈所在的这条街叫“打箍井街“,短短不足百米,却有好几处人文景点。店主人是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士,歙县本地人,姓汪(汪姓是歙县城里的大姓)。汪姐费尽心思,用多年来从附近乡村搜寻来的各种旧物件装饰店面和房间,大到柜台堂屋,小到摆设装饰,无不古朴素雅,灵秀井然,完美地呈现了古徽州文化的精髓。
拉开半合的木质百叶门扉,轻拽住被磨得锃亮的铜环,推开客栈的雕花大木门,一股烤红薯的香甜气息扑面而来,两只大肥猫在店堂里上窜下跳,甚是可爱。堂屋中央用炭火正烘烤着店长自制的红薯干,汪姐掀开竹制的斗笠形盖子让我们品尝,又赶紧给我们各自倒了一杯热茶,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立刻“秒爱”上了这里。
办好入住,放下行李,我和老公就开始在古城里逛圈。此时暮色四合,静谧安详,归家的学生、下班的大人、散步的老人,嬉闹的孩童,全然没有现代都市人的行色匆匆、熙来攘往。我们从东逛到西,又从西折到北,沿路分吃了一个韭菜粉条粿和一个梅干菜馅饼,味道都不错。慢慢转回到府衙,本想上城墙看看夜景,无奈城楼上的门已上了锁,期待明天吧!反正紧挨着城墙住,近水楼台。
回到客栈,堂屋后面是间清吧,老公要了一瓶啤酒,我回屋拿了自带的炒花生和南瓜子,在清吧里小坐休憩。对于古城来说,圣诞节前的这大半个月,是旅游的淡季,客栈里似乎只有我们这两位客人,虽然听店长说其他客人有的出去逛街有的出去吃饭了,但我进进出出就没碰到过其他客人。人少清静,正符合我们此行的目的。
古城的夜真是寂静。晚上十点过后,万籁俱寂,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的乡居生活。一夜少梦,第二天早上依然早醒,看着木制的窗户上渐渐透出光亮,起来收拾洗漱后,在隔壁的小食店吃了简单的早餐,我们就出发前往徽州的呈坎八卦村。
徽州一带的公共交通非常便捷。我们今天的行程是:歙县到岩寺到呈坎再到西溪南,最后回到古城。出行选择公交,一来可跟普通百姓零距离接触,借由他们的一言一行,粗略了解市井日常生活;二来可沿途慢慢折折观景,而不是直奔目的地。路途中的经历和见闻,一直都是我爱好旅行的一部分原因,我非常喜欢跟当地人交谈。到达呈坎,实际也只花了个把小时,看到的、收获的,远比包车或打的要多得多。
紧邻歙县的岩寺镇,现在的行政区划叫“黄山市徽州区”,当地人把岩寺读成“岩渍”的音,很过了一会我才弄明白。西溪南也是如此,他们都说“西期南”,我上网百度才发现是“西溪南”,有点意思。徽州话听起来有点像江浙音,“凄凄切切”的,不像武汉话那么直白、通俗易懂。不过,今天所有有缘遇到的当地人都很热情,即使我们没有问他或她,他们都会在一旁“搭白”,让我们完全没有异乡人的感觉,好像就是来此地“走亲戚”似的。
刚到呈坎,一下车,就有一位大姐走过来跟我们说,她可以带我们进村,官方门票107元,我们只用付她40元就行了。我不太相信,更不想被人查到没买票,那多丢人啊!还是坚持买票。大姐说她可以让当地客栈的人代买,只要95元,我们同意了。买了票,大姐又说她可以给我们当导游,只要20元,本来我是想自己清清静静地转游的,老公不好意思,说,那你就带我们参观吧!
呈坎的居民主要是罗氏家族的后裔,村中有个很大的罗氏祠堂,里面只能凭票进去(幸好买了票,这才是呈坎最值得看的地方)。祠堂里最有名的是四根金丝楠木的大柱子,据说一根价值三亿,四根就是十二亿,着实让人惊叹。除了祠堂,另外还有几间有名的老宅子,有的是明朝以前的,有的是明清时期的,有的已成了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有的老宅子里甚至还有人居住。
古徽州人认为:水能聚财。村子里的前街后街,全由不足半米宽的水沟联串,水沟里的水向前流就是前街,向后流就是后街。老宅子的防火和防盗的设施,更是使人惊异叫绝。听着大姐细微的讲解,我们也算涨了点知识,不得不由衷佩服古徽州人的智慧。这一带千百年来,人才辈出,文风颇盛,商儒并重,忠孝节烈,挂在罗氏祠堂里的那些遗留下来的牌匾,就是最好的证明。
雨中的呈坎,黑白分明,如梦似幻。池塘里的荷叶早已凋敝,几只大白鹅追逐嬉戏,晒秋的棚架兀自静立在雨中期待着晴日,远处青山如黛,烟雾缭绕,整个看上去就像是一大幅水墨画卷。
游览完了村子,大姐又带我们去她弟弟开的饭店吃饭,点了一锅鲜美的杂鱼炖豆腐,老公要了半杯杨梅酒,我俩饱餐了一顿。吃完继续转公交到西溪南,这是早餐店的大姐极力推荐的不收门票的村子。
西溪南有好多家民宿,多数挨着溪边街。那里有一个类似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叫“雷hui”(没办法打出那个字,只能用音标注,就是一个土字旁加个葛字)。宽阔的丰乐河边有一片古老的枫杨林,完完全全的自然风光,没有丝毫人工粉饰的痕迹。老公说,如果是春天或者夏天,这里一定非常静美,要不怎么会建有那么多民宿呢?而且老宅子还在不断地被改建成民宿。此地离黄山北高铁站只有几站公交的路程,估计节假日会有很多周边城市的人来此休闲度假。
整个村子逡巡了大半,书院文院都看过了,老公说想买点蜂蜜带回去,因为早餐店的大姐告诉我们,这里养蜂的人家多,蜂蜜也很好。最后我们在一家有营业执照的蜂厂,买了十几斤洋槐蜜和枇杷蜜,价格也很公道,我们打算以后喝的蜂蜜就从他家采购得了。
冬至时节的白昼最短。一路公交辗转,回到古城已是掌灯时分,尽管才五点过一点。今天步行了两万五千多步,加上我穿的是皮靴,腿脚实在疲累不堪,晚上不能再逛圈了。去客栈对面的小吃店吃了碗水饺,回来就只好躺在床上,整理照片,写写日志,交上作业,休养生息了。
当晚客栈里来了一拨年轻的客人,晚上在楼下清吧里聚餐吃火锅,上上下下的,冷清的客栈里顿时热闹起来。店长一个人忙里忙外,待我们第二天早上快八点要出门时,大门依然紧闭,我们只能勉为其难地打电话叫他起来开门。
吃完早餐后,我们沿着练江边的公园,径直往下游的渔梁古镇而去。古镇入口的售票处无人售票,我们就直接走了进去。过去古徽州地区交通不便,水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渔梁镇是重要的码头商埠,中央的渔梁街就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尽管而今码头早已荒废,踪迹难寻,但走在蜿蜒曲折的古街上,看着百年前木制的吊脚楼、残破的木板房、逼仄的亲睦巷、长满厚厚青苔的低矮围墙,仿佛依稀可以听闻数百年前的人声鼎沸,贩夫走卒,庶民商贾,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古镇上多是老人居住,老旧的生活气息颇浓。街上有家房子在维修,木匠在里面做活,刨花的香味从敞开的大门里飘散出来;迎面走来的老奶奶手提着烤火的瓦罐;街边有位老人在一个破旧的铁锅里生炭火;一位大姐刚从河边涮完马桶回来......这些活生生的景象,让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走了一会,忽闻轰轰的流水声,循声走下石阶,渔梁坝赫然在目。我们下到坝上,有居民在此洗菜捣衣,看来水质应是不错的。上到岸来,刚来时还大门紧闭的渔梁坝博物馆,已经有三个位男士在里参观了。看完了博物馆,我们继续沿路返回。雨中的渔梁古街,宁静安详,古老与现代并存。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当是随和素朴的吧!一如那古老的石坝,静静锁立,任流水冲刷,任时光悄逝。
回到徽州古城,我们从西门进去,沿主轴线中和街转到了著名的斗山街。斗山街背山而建,是富家大户云集之地。这里宅院深深,高墙耸立,一看就知不是普通人家的住处。徽州人多爱养花,尤其菊花,无论乡村城镇,几乎家家门口可见。菊花是当地的特产,老公在此买了一罐野菊花,回到客栈吃完饭,想想又去买了两罐才作罢。
趁老公去买菊花的间隙,我顺便参观了与客栈数步之遥的徽剧博物馆和黄宾虹故居,这些是我感兴趣的地方。本来还想进府衙瞧瞧的,无奈问询门票居然要一百元,可能是几个景点打包的价格,其他景点我们都免费看过了,再花一百元看个府衙,实在没必要了。
古城里的民居,除了富家大户外,多是窄小的门脸,偶尔有敞开的大门,无意往里面一瞥,竟发现是庭院深深、别有洞天。有的进大门就是堂屋,长条形案桌、雕花木椅、大方桌这几大物件必不可少,案桌上摆放着花瓶或楹联等古物,正面墙上挂有古雅的字画,这是典型的皖南民居特色;有的进大门仍是曲折的一条小径,路旁摆放着各类花卉和盆景,一侧纵深向里才是房屋。我想,环住在这样的宅子里的人,当是福寿安康的吧!
入住的客栈旁边是一家小食店,只经营浇头面、馄饨和水饺,这里是我们吃早餐的地方(入住的客栈不提供早餐)。店主是一个比我稍微年长的大姐,说话柔声细语,一边利索地做活,一边细心地给我们推荐景点、讲解行程。这间宅子是她夫家祖上传下来的,屋里稍显破旧,但只用作经营早点,街对面的那间装饰较新的宅子,才是他们生活起居的地方。夫妻俩守着这么两处宅子,做点小本生意,日子过得轻松自在,实在让人羡慕。
打箍井街的末端是一家徽州特色的快餐店,店面不大,只有四张小桌,楼上有个包间,旁边是尚在修建中的“徽州博物馆”。店主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哥,他说他家在城里共开了三间店,他自己打理这间,老婆和儿子另外各有一家店铺,说话时的语气中透着满满的自足感。我们犹豫着不知吃什么好,大哥给我们推荐了一道时令菜:土猪肉炖豆腐白菜。大半年没吃过猪肉的我,硬是把一锅瘦肉给吃完了(其实肉片不多,大概十来块,肥的部分已被我自行剔掉,确实是真正的土猪的味道),老公看着我吃得津津有味,还有点担心我的体重会“前功尽弃”呢!
最后,总结一下此次徽州之行。景点方面:徽州古城、呈坎、西溪南、渔梁古镇,都值得走走看看,看过了这几个景点,徽商大宅院、棠樾牌坊群、许村、鲍家花园,这些都可舍弃了,几乎大同小异。小吃方面:梅干菜烧饼、石头粿煎饼、韭菜豆腐馅水饺,豆干丝浇头面,味道都不错。交通方面:歙县北高铁站到徽州古城,坐公交半个小时,只需一元钱;歙县到周边的其他景点,皆可坐公交到达,非常方便快捷。物价方面:相比江浙沿海一带,除了景点门票较贵(即使淡季也不打折降价),这里相对平和低廉,公交一元居多,两个人一顿饭,百元左右即可解决。人文方面:徽州人普遍素质较高,轻言细语中透着丝丝暖人的友善,让人有如家的舒服和惬意。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真希望还能有机会再来小住几天,还我几日清静,让积压的心绪沉淀,让疲惫的身体舒展,重温年少旧梦,留住所有美好。
后记:
从梦之徽州回来已有两天了,对于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似乎还有些念念不忘,余韵缠绕。在此,小做记录整理,以免天长日久,被时间冲淡了那些美好而清新的记忆。
原计划是想到婺源一类的乡村去走走的,因为想到路途近些,高铁的车次也多些,反正也只是想随意走走、散散心的。老公听后,说这个时节去婺源不太适合,春天油菜花开,才是婺源最美的季节;想看徽派老建筑,不妨选择歙县,那才是古徽州的精华所在地。我欣然接受了老公的建议,于是徽州之行得以实现。
相比我的老家——荆州古城而言,徽州古城虽小巧却精致。此行唯一的遗憾,是没能登上城墙纵观古城之全貌,所以我想,日后有机会,还要再去徽州,一定要上到城墙,了却夙愿。
一路看景,一路观人,走到哪里,聊到哪里,这就是我的旅行哲学。本篇抄借沈从文大师的“湘行散记”之名,实则徽州地区历史优厚、民风素朴、文商通盛、古今并存,让人爱屋及乌,痴情向往,于是记之,以作后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