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来寻豆蔻梢头梦。

来寻豆蔻梢头梦。

扬州, 曾经春风十里的“淮左名都”, 自古“华屋朱帘十万家,春风吹尽旧繁华。”

扬州,从来“形胜堪赏爱”, “纷容萧蔘,旖旎从风”,引来无数雅人韵士, 为之竞相折腰。

“烟花三月下扬州”已成古今共识: 扬州行, 最宜于芳春, 桃夭李艳, 砌红堆绿。然于初冬暖阳里,寻幽访胜, 亦无不影从云集; 流连光景, 更不乏旷性怡情。

庚子鼠年(2020), 才过立冬, 而晚秋气韵依旧, 理应“挥手自兹去”,未料“萧萧班马鸣”, 因而深秋沾粘浅冬, 缠缠绕绕, 一时难分难解。

扬州之胜, 瘦西湖占之以江山半壁; 瘦西湖之胜, 五亭桥与廿四桥亦是首当其冲。事隔经年, 不虞旧地重游,人非而物是, 不免感喟当年“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 而今“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瘦西湖依栖扬州之西北部, 廿顷占地中, 水域居近三分之一, 得天独厚。其原名为保障湖-隋唐以降之护城河及泄洪道, 旨在保障扬州城, 实至名归, 且通流大运河, 振古如兹。

而“瘦西湖”之称发轫于清初词人吴绮(1619-1694)《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山堂, 名瘦西湖, 本名保障湖”,却驰名于乾隆朝钱塘诗人汪沆(1704-1784)之诗:“垂杨不断接残芜, 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 故应唤作瘦西湖。”

名之以瘦西湖, 吴词人基于保障湖之褊狭与迂折, 以及其所处城中方位; 而汪诗人更是出于诠较杭州西湖之“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来寻豆蔻梢头梦,二十四桥明月。\"

普天率土,西湖不一而足,体态迥然,杭州西湖尤胜,而扬州城西保障湖,名之以瘦西湖, 缘于其窄长而纤巧。瘦者,伶仃也,又直喻其娇巧,天见犹怜。

如此既附骥名彰,且身显名扬,又道尽其十里春风, 一世繁华,尽在两岸带状景观之中,而景观纷呈隋唐五代及宋元明清等朝代,无缝缀接彼此,悠旷而缤纷,故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榜上有名, 亦是理之当然。

“吴中霜雪晚, 初冬正佳时, 丹枫未辞林, 黄菊犹残枝。”

瘦西湖,岸畔婉折, 缀以林木与花草,“略无阙处”; 湖面明镜止水, 通以画桥和轩榭, 错落有致, 因而“湖上园林”及“扬州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隽誉, 瘦西湖受之无愧。

访览瘦西湖, 最相宜之举,莫若于泛舟于湖上, 而登舟之处,非熙春台莫属,此既为如画如诗之所-廿四桥景区核心, 又具掇菁撷华之便-湖岸水面玄圃积玉。

熙春台与小金山各位于瘦西湖西、东折弯处, 衡宇相望, 而五亭桥间隔其间, 左右逢源。熙春台乃当年扬州盐商媚谀之作, 旨在为南巡乾隆祝寿而刻意兴筑, 并从老子(公元前571-471)《道德经》中的“众人熙熙, 如登春台”, 撷取“熙春”一词以名之,意指熙春台前呈现熙来攘往, 前来恭贺圣上添寿之场景,

故而于兹,皇家园林之英韵肆意流淌, 雄迈华丽, 奇伟磅礴;而朱色呈于户牖与楼柱, 绿色泛于琉璃屋瓦,无不昭示皇家的尊贵和华靡。

斛舟解缆, 船娘摇橹, 轻轻柔柔, 犁开如镜湖面, 惊起鱼儿“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回眸不经意间, 于熙春台之东北向, 廿四桥彰彰在目,“恬然无思, 澹然无虑。”

廿四桥声名鹊起,全赖唐代小杜之《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作, 其中“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令之一时风月无边,迄今亦然。

怎奈星霜屡移, 风雨剥蚀, 原桥已颓圮于荒烟衰草中, 无迹可寻, 而如今的廿四桥才逾卅年, 乃上世纪复古之作, 只是掺入了后人之臆想及诠释-桥之细部悉数对应廿四, 尽美尽善, 奕奕欲生, 亦不知原桥当年与否。

小李将军画本与望春楼实属江南格调之小筑, 白墙灰瓦, 娴静恬淡, 伫立于湖之弯角处, 隔湖斜望对岸之熙春台,“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小李将军画本实为一座亭阁, 临水而栖止, 名之以“小李将军画本”, 昭示方边左右之景致, 宛如小李将军-大唐宗室画家李思训(651-718)之子李昭道(675-758)的山水画, 表象不差累黍, 意境亦同符合契。

望春楼系一座两层楼阁襟带濒水厅堂, 名之以“望春”,意在期盼久违之春景-红情绿意,曲尽人之思春寄托-望眼欲穿。其肤寸之地又分列水院与山庭,欲引湖光与山色于室内,不仅园清居秀,更是缠绵蕴藉。

南岸玲珑花界亦是北岸望春楼凝瞩不转之所。春之声,可聆听于湖上凫鸭之嘎嘎鸣叫,毕竟“春江水暖鸭先知”;春之色,能驻目于水畔玲珑花界之姹紫千红,终究“日出江花红胜火。”
时值浅冬,花草淹冉枯黄,林木渐臻凋敝,玲珑花界不复春花烂漫之胜景, 而深秋丽影,虽“红凋岸蓼,翠减汀萍”,亦算是一道景致、一种况味,迤逦于孟冬伊始, 又用舍行藏,即里渐里,淡出大千世界, 更不失为一抹风度、一缕朗韵。

篷船缓行于碧水微澜中, 偶尔天鹅游弋前后, 不时野鸭凫水左右,

而半里之遥的五亭桥渐行渐近, 昭然在目。

兼得南秀北雄之妙的五亭桥, 营置于乾隆王朝,乃意在迎驾南巡、取悦圣上之作, 迄今年臻三百,矍铄依然。五亭桥怀拥五座凉亭于其上, 井然而端茂, 其顶盖之金色瓦片、诸处之朱漆梁柱、天花之彩绘藻井, 以及周边之汉白玉护栏,无不将纷华靡丽, 融入精雕细琢之中, 旨在炫耀扬州之埒陶白富, 亦迎合“十全老人”之好大喜功。

五亭桥“上建五亭, 下列四翼, 桥洞正侧凡十有五。\"月圆之夜,月衔于各孔, 倒挂于碧水一泓中,皎洁而明净; 碧水轻漾, 波皱圆月,又瞬间如初。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在天,乃为孤单月,独影阑珊,清清冷冷;于湖,却系水中月,凡十有五,似是而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彩云亦即云锦,穷工极态,斑斓若曦,方圆因之而明焕, 却彻雾散于须臾, 远逝于天际,化为如梦烟云, 踟蹰于远年近岁, 令人怅然若失。

轻棹微晃, 平流缓进, 悠然驶过五亭桥下, 一座端雅水榭, 灰瓦白墙, 宛如水鸟, 赫然凫泛于东边水清粼粼的湖面。此乃扬州望族陈臣朔(1892-1960)之别墅, 其行廊凭水而绕, 别饶风致, 可平眺五亭桥之雄秀; 能赏味水中鱼之逸乐。 百年之陈家寓所, 以“凫庄”名之,道尽别墅凫于水之胜妙,亦折射主人风雨后之散淡。

轻舟与凫庄擦肩而过,前方西侧约半百丈外,乃小金山西麓西切入湖面之窄堤,堤之尽处有亭翼然”临湖上者,吹台也。

吹台斗角黄墙, 四壁皆门, 三面凭水, 皆开满月洞门,于兹尽展园林“框景”之妙,功在框取风月, 以定格于霎那间, 因而西揽五亭桥之霞姿月韵, 南纳白塔之高出云表, 以景为画, 以月门为画框,历历在目, 又栩栩如生。

吹台,本乃文人雅士吹箫抚琴之所,宛然兀立,盈盈在目。因乾隆曾垂钓于兹, 两百余年后, 竟有好事者以此为由,名之以“钓鱼台”,且就手留下墨宝, 旨在上匾于台上, 辉映同侪, 并驱争先。

小金山-孤悬浮寄于水中之湖心岛,乃舍舟徐步岸上。湖心岛环绕以水, 状如镇江金山, 因其蕞尔弹丸, 故名之以“小金山”, 又山遍植以松柏, 郁郁青青于四季,又称之以“长春岭”。

西侧的滨湖院落-“湖上草堂”,其露庭中不乏近百年树木,沉雄古逸,而引人瞩目的当属“枯木逢春”-一株千余年的银杏树, 百多年前雷电劈之为两半, 后渐种植凌霄于其四周,令藤蔓缘其而上,盘盘绕绕, 缠缠绵绵。未料想, 竟呈枝叶扶疏于“林花谢了春红”之际,犹如“枯木逢春犹再发”,故名以“枯木逢春”, 恰如其分。

小金山顶巅之别致“风亭”, 可遐瞰瘦西湖之四季图景: 春绿、夏红、秋黄、冬白。时值浅冬正盈, 萧瑟处, 残剩枯萍败草, 而暮秋远去, 一路褪尽其橙黄橘绿, 虽不时反顾, 意犹不甘, 亦“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薄晚慵归去,”犹不胜情, 然去而之他, 势在必行, 故无奈间把臂徐去, 迟迟吾行。

2021.03.01.

关于作者: 玉文麟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