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扬州个园之个性。

扬州个园之个性。

题记一
情景交融,亦旅游的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的获得往往需要文化底蕴的相扶。
题记二
扬州,除了瘦西湖,个园不能不去,且值得一去再去。
----------------------------
2012年6月7日与钱君到扬州。
网上说,上海到扬州的最佳方法是在长途汽车客运总站乘坐大巴,四小时即到扬州。
据我们的体会,乘坐高铁到镇江,不出站,转入汽车客运站,购买到镇江的汽车票,一个小时不到,就到了扬州西站。极为方便,且比起乘坐大巴来,既安全,又舒适;既快捷,又便宜。
入住锦江之星(四望亭店)517室,便到锦江之星隔壁的“蒋家桥饺面馆”(百年老店)用午餐。别看这个名字怪怪的,在网上的扬州著名餐饮店的排名中,它竟然排名老六呢!当然,富春茶社排名第一。到过富春茶社几回了,感觉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因为饮了点酒,在517室午休近一个小时,居然“呼呼”,醒来还要想一想:我现在置身何处?
下午2时,与钱君来到个园。
未进大门,先见“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红漆阴文刻写在青石墙壁上。

这个“自诩”,根据何在?人未进门,心先存疑。
后话先说。
归来上网,输入“中国四大名园”,得如下信息: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这四个园林因此而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它们分别为:
1.拙政园 (江苏省苏州市)编号121-74
2.颐和园 (北京市海淀区)编号122-75
3.避暑山庄(河北省承德市)编号123-76
4.留园 (江苏省苏州市)编号124-77
不知个园的“四大名园之一”之说,出自哪一个版本的“依据”。不过,从内心言,觉得这个“自诩”,并不为过。既然姑苏的留园名列四大名园,个园跻身此列,并无不当。
这不?2008年5月和2010年1月,两次前来此园,今日又入个园。

个园,这个江南名园,由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818年)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之殚精竭虑,匠心独运。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且不说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居然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重重叠叠的假山,不仅叠出了四季之景,甚至还叠出了诗情画意!

-- 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 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
假山堆出四季,乃中国私家园林之“孤例”(陈从周语),但是,主人的最爱,并非假山,而是竹子。
-- 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是否园主人对此诗产生强烈共鸣?
-- 是啊。也许主人爱竹如命,也许为了向世人示其不俗。
-- 所以,你看园内遍植名竹、奇竹。
-- 园主黄至筠的名字里边也有一个竹字呢。
-- 到头来,索性把园子起名叫“个园”。
-- 奇思妙想哦!
-- “个”者,三片竹叶之形状也。
我和钱君,漫步个园,边走边聊,渐入佳境。
园内还有一个门中门 - 有一个写着“个园”二字的圆洞门。门外修竹繁茂,石笋参差而立。
-- 你看,这个石笋代表......?
-- 代表“春笋”呀!
-- 这里既有竹林,又有春笋,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了。
-- 别出新裁哦。

紧挨这个门中门,有一小屋,书画经营部,门楣上有一匾额,上书“觅句廊”,出售书籍、纸扇子之类,还供应冷饮。
遗憾,个园居然没有茶室!与钱君歇坐店外吃冷饮,忽见“觅句廊”下面的门柱上还有一副对联,上书:

月晴竹成千个字
霜高梅孕一身花

-- 绝了!
-- 对仗工整。“月”对“霜”,“晴”对“高”,“竹”对“梅”,“千”对“一”,“个”对“身”,“字”对“花”!
见我和钱君谈得开心,不相识的游客也加入进来。
-- 这个“个”字,跟“个园”也有关系吧?
-- 是啊,这副对联最精彩处就在三个字!
-- 哪三个字?
-- “千个字”呀。你看,“千个字”和“一身花”对仗。这仅仅是表层意思,实际上,这里的“个”字,并不是一个量词,“个”字,其实是个实词。月明风清夜,月光如水,照在竹子上,竹叶的影子映在白墙上,一片片竹叶,这时就像是在墙上写了无数“个”字!
-- 好对联,一定要切题,这副对联挪到别的园林就没意思了,只有在个园才精彩,
-- 好对联,不宜让游客一眼看穿,要让人嚼一嚼,能嚼出另一层含义,好像走过一道屏风,忽见新景。
-- 是啊,“千个字”就含歧义,第一眼的认识是“一千个字”,因为它跟“一身花”相对嘛。再细想,原来,它还有第二层意思,那就是“一千个‘个’字”!
-- 真没想到“千个字”还有两层含义,妙!
-- 不知道当年园主是否欣赏这幅对联,反正,我觉得这是个园第一联哦。
边吃冷饮,边嚼对联,钱君与我,还有陌生客们,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兴致勃勃。
趁机,我讲了一个“歧义”的故事。
-- 《三国演义》第四回写道,曹操行刺董卓未遂,仓促潜逃,后投宿吕伯奢家。曹隔墙听得吕与家人对话中的一句“缚而杀之,何如?”,顿时生疑,以为吕将杀他,曹先下手为强,一连杀了吕家八人,及至厨房,曹发现一头“缚而待杀”的肥猪,顿悟自己误杀了友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曹生性多疑,但同时我们也不妨对“缚而杀之”作一分析,其中的代词“之”实含歧义,吕家指的是“这头猪”,而曹则以为指他本人。
-- 哎哟哟,想不读歧义句还这么大有文章呢!(一位游客感慨)
-- 看来,旅游真的需要一点文化,白白走过了这副对联,有点儿可惜。
导游带着一群游客来了,面对园门,大讲“雨后春笋”,大讲“个园”之“个”,导游说得津津有味,游客听得全神贯注。
-- 若是导游转过身来,再联系到“觅句廊”下对联的“千个字”,岂不更加锦上添花?(我默默想)

对联之析,提振钱君与我之游兴,我们在“个园”园门留影,或单独,或合影。

穿过两个长长的砖砌甬道,来到了“清美堂”。
堂前的一幅对联,又引起我们的兴趣。它写道: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
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同样非常工整,读之有味,但是,味道不一样了。
觅句廊的对联,轻松写景,以巧取胜,品之,能取悦游客,亦为个园增姿添色。
清美堂上的这副对联,乃严肃之家训也。咀嚼一番,有别样的滋味。
黄至筠能够如此发迹,其人生颇含戏剧性。
黄至筠(1770-1838),原籍浙江。因为他的父亲在赵州做官,他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出生在赵州,也即今天河北赵县。黄至筠十几岁时,父亲去世,家产为人掠去。数年之后,潦倒的他,骑着一条瘦毛驴,独自进京,凭借父亲的朋友给他捎去的一封信,见到了在京的两淮盐政。两淮盐政是管辖扬州盐业的最高长官,他见黄至筠谈吐有才,又有心计,觉得他是个人才,就委任他到扬州去做两淮商总。
可见,黄至筠能富甲一方,堆金砌银,建造个园,绝非仅凭“耕与读”,绝非仅凭“勤与俭”。
但是,他发迹之后,希望其“富二代”能依靠“耕与读”,维持家业;依靠“勤与俭”,继续发家。清美堂的这幅对联真是传递了黄至筠之用心,用心可嘉兮。此种境界,就连今日之富豪,未必能与黄至筠相比!
黄至筠不算长命,卒于道光十八年(1838),享年六十八岁。黄至筠有四子:黄锡庆、黄锡麟、黄锡麒、黄锡禧。
对四个儿子的淳淳教导,苦心劝诫,跃然清美堂上的对联。家训归家训,事仍与愿违哦。
据说,唯长子争气,考取功名,走上仕途。其余三子,皆败家子也。偌大家业,并未在“耕与读”中传承多久;如画个园,并未在“勤与俭”中持续姓“黄”。
我与钱君闲坐清美堂隔壁的红木椅上,一边品茶,一边慢慢品味今日游个园之味道。
俗语说:人无三代穷,反之亦然,人无三代富。-- 当年的黄至筠当知此理也。
如果说,觅句廊的那副对联,让游客激赏遣字之机巧,品味个园的个性(歧义哦)的话,那么,清美堂的楹联则富含哲理,让后人品尝人世贫富转换之共性。

关于作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