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扬州游记(5)——瘦西湖(中)。

扬州游记(5)——瘦西湖(中)。

据说隋炀帝开运河,河堤植柳,并赐柳姓杨,所以扬州多柳。这里正是瘦西湖24景中的“长堤春柳”。

杨柳岸上建有“晓烟亭”,外面看到的额题为“中流自在”。亭柱挂楹联:“佳气溢芳甸;宿云澹野川。”

此亭原为民国四年杨丙炎补筑“长堤春柳”时所建的“拂柳亭”,现在所见是1956年重修的。

前面出现了横跨与河道上的“春波桥”。此桥原来是“四桥烟雨”中的一景。可惜原桥已毁。先在所见的这座,是1991年重建的。桥身造型平直,了无趣味,似乎与“春波”两字毫不相干。

左岸是“徐园”,通过春波桥连接的右岸是“小金山”。这两个景点都准备步行游览的。先在水面眺望,也是一道前奏吧。

前面这道拱桥是“玉版桥”。桥身的拱形十分美丽,与春波桥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确实当得起“玉版”两字的形容。

左岸这座凉亭,是有名的“钓鱼台”。在水面观看,更有画面感。

看到了前方的“五亭桥”,这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绿水蓝天衬托下的五亭桥身,构成了一幅美如仙境的天然图画,真是令人陶醉!

五亭桥的正式名称是“莲花桥”。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两淮巡盐御史高恒为迎接乾隆第二次南巡,发动盐商集资,开挖通往平山堂的莲花埂新河,并请能工巧匠仿照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建造了这座莲花桥。

莲花桥桥长58米,三个桥孔,中孔跨径7.13米,小孔跨径3米。

咸丰五年(1856),五亭桥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民国二十一年,王柏龄发起集资,重建了五亭桥。王柏龄亲自撰写了《五亭桥记》,由陈含光楷书,王钝泉勒石立于桥上。如今,此碑刻已不复存在。

以后的莲花桥曾经过多次大修。现今的桥亭由二十八根红色圆柱支撑,桥中央为四角重檐攒尖亭,分列四角的四座翼亭四角单檐攒尖亭。桥身外侧设花岗岩石栏,栏柱头雕石狮,桥面铺设花岗岩粗条石。

游船在桥下通过,可以看到桥下列四翼,开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

这是“白塔晴云”景区中的“林香榭”。“林香”二字或来自唐朝王翰的诗句:“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楹联:“名园倚绿水;仙塔俪云庄”为集唐朝杜甫、马怀素诗句,由赖少其手书。

看到了前方的熙春台。\"熙春台\"是扬州盐商为乾隆皇帝祝寿而建造的,此景乃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

熙春台是瘦西湖中最壮观的建筑,从其金碧辉煌的装饰,可以看到扬州盐商的财力雄厚。

游船在熙春台码头靠岸。大家上岸,仰望宏伟的熙春台。

现在所见的“熙春台”,是最近大修过的。熙春台座西朝东,筑于三层台基之上。楼为两层三楹,两出檐歇山顶,飞檐翘角,上覆绿色琉璃瓦。堂前加抱厦,四面设回廊。上檐下挂“熙春台”横匾。“熙春”两字取自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下层檐下悬“春台祝寿”匾,为康殷所书。两边是启功先生书写的楹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在这里向北望去,横跨在水面的那座单孔拱桥,便是最著名的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由杜牧的一首《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闻名与天下。

我一直以为诗中的“二十四桥”乃是扬州的泛指。20年前来到这里,才知道二十四只是一座桥!

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因为唐代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

原来的廿四桥早已坍塌。现在所见是修复瘦西湖时重建的。桥为单孔白石拱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也许是新建时的谋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

其实古时并不采用米制,那些数字设计其实都是杜撰。

二十四桥虽然有名,其实也就是一座新建的石拱桥而已。离开这里还有一长段路。因为上次去过,这次不想走过去了。就在远处拍了几张照片了事。

二十四桥下的这座建筑,因为其平面呈十字形,所以叫做“十字阁”。

正面下檐下挂有横匾,题曰“二十四桥书坊”。

两边挂有横匾,是清代篆刻名家吴让之先生所书的楹联:“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

对岸有万花园景区。因为路远,而且核心景点都在此岸,所以也不想去了。

沿着河岸行走,奇石、花卉、小桥点缀着一路的观景。桥下的这座建筑是“晴云轩”餐厅。

然后望见了前面的五亭桥。

随着走进桥下,五亭桥不停地变幻着角度。展现了他美丽的每一个身姿。

到了桥下,看到了桥头的横匾“莲花桥”,这是嘉庆年间扬州知府伊秉绶的手迹。

桥下这个岛屿叫做“凫庄”。看去也是景色迷人,可惜也没有时间去了。

来到了五亭桥下的“白塔晴云”景区。

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座高大的白塔。这是藏传佛教的佛塔,在江浙一带大概是绝无仅有的。

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扬州。皇帝在瘦西湖乘坐游船。游船来到五亭桥前,指着前面的岛屿说,这里“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

本地的盐商听到后,立即请来工匠连夜赶工,在乾隆所指的岛屿上,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仿照北海的白塔。

第二天,皇帝看到突兀而起的白塔,龙颜大喜。连声感叹:“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乾隆走后,当地盐商正式集资,在乾隆四十九年建造了这座白塔。

这座白塔相比北海,低了一些,细了一些,所以更加显得挺拔秀美。

白塔基座立在高台之上,高台四周围以石栏,白石铺设石阶五十三级,象征善财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

高台正面镶嵌“白塔晴云”题刻。

白塔分为三个部分:

最下部分为基座,座上有承托塔身的覆莲座与金刚圈。

中层为龛室,南面设“眼光门”,内供白衣大士像。

最上层为塔刹。塔刹下层为十三层圆锥形相轮,中层为六角形的宝盖,角悬风铃,最上曾为铜质的葫芦塔顶。

(未完,待续)

关于作者: 青江水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