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部分
江苏无锡,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殊不知无锡的风景名胜也是格外的多,不仅有旖旎的太湖风光、中央影视基地三国水浒城、佛教圣地灵山大佛,也有与江南许多地方一样的江南水乡惠山古镇,记得四五年前就去过惠山古镇,对古镇中的祠堂印象非常深刻。
这次去无锡惠山古镇游玩,算是一次深度游,基本走遍了惠山古镇景区的角角落落,领略了“江南第一山”惠山的风光、“天下第二泉”惠泉的甘美、千年古镇惠山的古朴、惠山寺的清净、寄畅园的秀美以及李公祠、范文正公祠建筑的精美,当然惠山古镇的美味小吃也是一度让我流连忘发。
说起惠山古镇,不得不提的就是康熙、乾隆两帝,两位帝王各六次南巡,每次必到惠山古镇,尤其是这里的寄畅园是两位地方最爱之处。深秋邂逅惠山古镇,确实给人的感觉格外惊艳,虽然天气状况不佳,但丝毫不会影响到我寻找曾经帝王足迹的心情。
惠山:江南第一山
惠山,位于无锡市西郊,为浙江天目山的支脉,其最高峰是三茅峰,海拔300多米,因山有九陇,被称之为“九龙山”。惠山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人气息的山脉,据传说舜帝曾在这座山上躬耕陇亩,后来西域高僧慧照曾在此居住,“慧”“惠”相通,而得名“惠山”。
如果有去过无锡惠山游玩的话,对于惠山泉水应该有所了解,惠山以名泉佳水著称天下,有“九龙十三泉”之称,尤其是这里的惠泉非常出名,有“天下第二泉”的美誉。惠山上古迹众多,在山上发现有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诗石、秦少游墓、明朝时期的水帘洞古迹等等,是到无锡旅游不错的去处。
惠山有“江南第一山”之称,这个就要从乾隆帝说起了,乾隆帝一生游历了江南地区的许多名山大川,七下江南巡游时十四次来到惠山,对于惠山可谓是情有独钟,乾隆帝曾这样评价惠山:“唯惠山幽雅娴静,江南第一山,非惠山莫属”,惠山“江南第一山”的名号也由此诞生,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来到惠山游玩,可以乘坐缆车上山游览,非常的方便,缆车的价格往返40元,也不是太贵,关键是可以以鸟瞰的视角领略惠山及无锡城市的美景,这在古时可是完全领略不到的。
惠山的缆车格外的有趣,途中经过锡惠公园,可以看到公园内走动着的人及公园内的一景一物, 全程大约15分钟即可到达惠山山顶。秋季的惠山上遍布红叶,让惠山增添了不少光彩。
目前山顶可游览的区域还比较小,下缆车后可看到一座山石,上面题有“一揽湖天”四个红色大字,不过我们去的那天由于能见度较低,未能远眺到远处的太湖风光,实在是有些可惜。
惠山古镇:人杰地灵之地
惠山古镇,距离市中心不足3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古镇内历史古迹、文化底蕴深厚,有“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之称,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整个古镇并不大,但所处位置独特,东依惠山,南靠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就物产丰富、名人辈出。
说起惠山古镇的历史古迹,上至新石器时代、下到近现代的文化遗存和历史古建筑随处可见,尤其是惠山古镇的宗祠建筑群分布非常密集,至今发现有118处祠堂以及重要的遗迹,其数量之多、保存只好在国内实数罕见,是无锡保存最完好的唯一一片历史街区,且不要门票。
到惠山古镇游玩,古镇内的宗祠是一定要去游览的,占地面积只有400多亩,却分布有118座古祠堂,大多为唐代至民国时期的祠堂,比如华孝子祠、钱武肃王祠、顾洞阳祠、陆宣公祠、尤文简公祠、淮湘昭忠祠、范文正公祠、杨藕芳祠等都被列入了全国文物保护重点祠堂建筑群,且纳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录名单之中,且非常有可能成为我国下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地。
也许会有人疑惑为何这里建有如此之多的祠堂?这就要从唐朝时期说起,最早的一座祠堂是“大王庙”,为纪念春申君疏浚古芙蓉湖而建,后来到了元明时期,这里的祠堂逐渐形成了规模,尤其是明清时期最为鼎盛,祠堂众多,古刹香火旺盛;到了民国时期,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关于工商业的祠堂也逐渐兴建了起来,不过后来大多毁于战火,幸存下来的祠堂也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修复。
除了祠堂外,在古镇中还有一座“人杰地灵”牌坊,为惠山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寄畅园邻虚阁与龙头河之间,这是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牌坊,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一座为纪念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而兴建的牌坊,当时邹迪光曾主持科举,且桃李满天下,因此这座牌坊又称为“千人报德坊”。
另外,在古街之上还有一座牌楼格外引人注目,为东岳行庙牌坊,即东岳大帝的行宫,整座牌楼飞檐翘角,非常的雄伟壮观,在牌楼两侧的墙壁上还题写有“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的字样。
如果来过惠山古镇,相信对于这里的泥塑一定有所知晓,惠山古镇当年泥塑盛行时,有“泥人一条街”之称享誉国内外,而且在这里的每一处祠堂基本都有一处泥人作坊,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如今在这里还建有一座“中国泥人博物馆”,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看看。
游览过古街后,古运河惠山浜水街那是一定要去走一走的,惠山浜是京杭大运河的支流,由惠山古镇中穿流而过,在河岸两侧古建林立,祠堂、茶铺遍布,慢悠悠地走在水街之上,感觉格外的悠闲惬意,也许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慢生活吧。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乾隆到江南巡游时,曾12次从眼前这条小河上经过并停靠在这里,慢悠悠的欣赏江南古镇的美景,这条河为龙头河,因此也有“御河”之称,全长1.4公里,在古时没办法陆路通达的古镇中,这条河流成为了去惠山寺、寄畅园的毕竟之处,地位可想而知。
如今,为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到当年乾隆帝当年从龙头河经过的场景,惠山古镇还安排了“乾隆巡游”,只见身着黄袍的“帝王及妃子们”站在乌篷船上,慢悠悠的行驶在龙头河上,欣赏着四周的水乡美景,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这里是惠山古镇最美的地方,最能体现江南水乡的风情韵味。
龙头河还有一处支流通往古镇其它方向,河流两岸皆布满了茶几和茶椅,是当地市民及游客喝茶休闲的好地方,邀上三五好友坐下来,喝茶聊天,也是十分的惬意,这般景象也成了有别与其它江南古镇的独特风景。
寄畅园:江南四大名园
每次提及江南古典园林,似乎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园林中的山与水、亭与阁、字与画,皆凝聚了古代能工巧匠和文人墨客的勤劳与智慧。
江南地区最著名的有四大园林,其中无锡占有一座,即寄畅园,江南四大园林中唯有无锡的寄畅园还未领略,这次也算是填补了其中的空白,寄畅园坐落在无锡市西郊的锡惠公园中,相比其余三处江南园林,寄畅园或许并不是最有名气的,但绝对是最有故事的一座江南园林。
说起寄畅园的历史也颇为波折,寄畅园建于明代,最初时是一旁惠山寺的僧舍,在明嘉靖初年为两京五部尚书秦金得之,秦金将之开辟为园林并命名为“凤谷行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秦金卒后,这座园林转给了其族侄秦瀚和其子秦梁,后在1560年重新对园林进行假山、水池的布局,并改名为“凤谷山庄”。
秦梁卒后,这座园林又到了秦梁的侄子秦燿手里,秦燿在官期间被贬,便回到了无锡这座庄园中,又对园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筑,自此寄情于园林山水之间,吟诗作赋,也让这座私家园林赋予了诗情画意的韵味,并改名为“寄畅园”,“寄畅”二字源自王羲之《答许椽》中的“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得益于寄畅园的山水之美、布景之精,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曾到此园游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康熙、乾隆二帝,两位皇帝12次游历江南,每次都会到寄畅园游览,对于这里的园林美景题写了众多诗篇及牌匾。
在走进寄畅园第一个庭院时,左侧的墙壁上可以看到“玉戛金枞”和“山色溪光”两块石匾额,分别是乾隆和康熙所御赐,至今保存非常完好,山色溪光一般都理解它的含义,而乾隆题写的“玉戛金枞”很多人却不知道是何意,“玉戛”指的是流泉,“金枞”指的假山,两块石匾额皆寓意寄畅园景色之美。
乾隆帝不仅流连于寄畅园的美景,还将之绘成图纸并带回了北京,并按照寄畅园的布局仿建了五处自认为最美的江南园林,其中一处取名为“惠山园”,也就是现在的“谐趣园”,位于颐和园中。假若真的要给江南古典园林进行排名,寄畅园一定位于前三,其景色完全不输著名的苏州拙政园。
寄畅园的第一座建筑为“凤谷行窝”,掩映于院落茂密的林木间,给人的感觉格外的古朴幽静,初闻“行窝”二字不免让人联想到帝王的“行宫”,这也是为了不冒犯帝王而取的名字,代表了当时这座园林是一处以山林野趣为主的私家园林。
去往后花园的道路格外别致,除了一小段景色为茂密的树林外,还要经过一小段“山间小道”,为八音涧,又叫三叠泉,这是一处用黄石堆砌的大型假山,总长36米,涧中怪石嶙峋、石路迂回,走在其中犹如置身于山间,脚下溪水潺潺,抬头是茂密的树林,如此幽静的景致确实让人难以忘怀。
寄畅园最著名的一景就是“知鱼槛”,为一座方形的亭式水榭,亭子三面临水,视野非常好,凭栏可看到整个后花园的景色。亭子前建有一座石桥为七星桥,横跨水池上将之一分为二,乾隆曾赞誉为“一桥飞架琉璃上”,七星桥对岸一树红枫点缀其中,格外的惊艳人。
走过七星桥,可看到一座圆形月洞门,门额之上题写有“清响”二字,另外一面题写有“寄畅园”三字,这个月洞门为当时乾隆来此游玩时经过的门,穿门而过有假山作屏,透过假山可看到惠山,一真一假两座山组合在一起恰好是一个“出”字,有“出人头地”的意思。
再往前走,可看到白墙灰瓦的房屋共有三间,为嘉树堂,在堂前设置有亭廊及廊桥,可通往碧亭,或坐在亭子中欣赏整个后花园的美景。虽然我去的那天天气阴天,但丝毫不影响到整个园林景观的风韵,白墙灰瓦与碧水绿树遥相呼应,不得不让人感慨:500年已过,这座园林依然挺立在今人面前。
在寄畅园东南角有一座楼阁,取名凌虚阁,楼阁之前有一个长方形水池,水池比不大,却有着一段与帝王相关的故事,这段故事与池子边立着的一块石头有关系,这块石头最初因造型如婀娜多姿的少女而得名“美人石”,在1747年,乾隆第二次到寄畅园游历时,看到这块石头,认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气魄,于是更名为“介如峰”。
寄畅园虽然并不大,占地还不足3亩,却拥有众多别具韵味的景致,历史沧桑500年从未易姓。徜徉其中,寄畅园自身所蕴含的故事性、趣味性及秀美的风景,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也难怪乾隆、康熙12次巡游江南,每次都会到寄畅园游玩。
惠山泉:天下第二泉
到惠山游玩,“天下第二泉”是必去的景点,惠山以名泉著称,最负盛名的就是“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惠山泉与寄畅园也有着一定的关联,寄畅园的园林景观以山池为中心,将“二泉”引入其中,形成了“二泉映月”的独特景观,在众多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
“天下第二泉”开凿于公元766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到宋代的时候在最初泉池下方开辟了一座方形大池,明代著名雕刻家在水池池壁上雕刻了一个螭首,造型比较奇怪,似龙非龙,因此被称为“石龙头”,上方的泉水通过龙头注入到这座水池之中,终年不断。
水池中的泉水水质非常好,水色透明,甘冽可口,据传唐代茶圣陆羽曾亲自品尝这里的泉水,并把这里的泉水称为“天下第二”,因此惠山泉也被称之为“陆子泉”,后乾隆也曾品尝这里的泉水,并御封为“天下第二泉”,可见惠山泉是真正的“天下第二泉”,宋徽宗年间惠山泉水还一度成宫廷贡品。
在泉池后方可以看到一座亭子,亭内墙壁上有元代时期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亲自为惠山泉题写的“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至今依然完好保存。
天下第二泉不仅泉水甘甜可口,也在此孕育而出了蜚声海内外的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二泉映月》以惠山泉为素材,节奏明快鲜明,旋律清越动人,听后令人不由得深思起来。如今,在天下第二泉泉池旁边也有二胡演奏,到这里游玩的时候不妨驻足聆听片刻。
说到泉,不得不提的就是茶,与“天下第二泉”一墙之隔有一处品茶的好去处,布满爬山虎的白墙灰瓦墙体中间开有一月洞门,透过月洞门可看到对面院落中火红的枫叶,整个景观看起来也是极具古典风韵。
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的惠山泉都非常有名,元代时期去往惠山泉汲水和品茗的人格外的多,当地为了限制人数便在惠山泉外围设卡收税,到明代时依然有非常多的游人、品茶人来到这里;清乾隆帝在南巡时不仅到惠山泉品水饮茗,还留下了许多赞誉惠山泉的诗篇;直至今日,惠山泉依然是游客热衷的地方。
我们到时,院落中已经坐了不少前来喝茶的人,有常来的当地人,也有远道慕名而来的游人。院落中的红枫树格外的引人注目,今年很多地方的枫叶都不比往年的美,但这棵枫树似乎与之不同,此时已是满树红色的枫叶,茶桌就放置在枫树之下,抬头即是景。
找一空暇的位子坐下来,点一杯上好的碧螺春,不多久服务员就将茶水端来,并拎着一只热水瓶,说实话已经很久没有如此清闲了。一阵风吹来,凋零的枫叶缓缓落下,跌落在杯子旁,火红的枫叶与茶水完全不同的色调,却又如此的和谐。
之前也曾领略过不少地方的枫叶,但大多处于山林之间,没想到白墙灰瓦掩映在枫叶间的画面竟然是如此的美,这种美是古典的美、充满意境的美,尤其是坐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对面院落中的“天下第二泉”,惠山的美景似乎在这里都可以全部领略到。
也难怪当年许多文人墨客及帝王会流连忘返于惠山的景色,若此处只有泉而没有景,或许也不会被盛赞为“天下第二泉”吧,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映衬的,当然,这里的泉水之甘美也是无可否认的。
除了惠山泉外,四周的景色也非常值得一揽,尤其是通往后山的那条石阶,石阶旁的那面白墙灰瓦的墙格外引人注目,一般来说墙体都是平整的,而这处则不同,蜿蜒曲折延伸向深处,犹如一条巨龙一般,因此也被称之为“龙墙”。
墙体一共分为灰、白两层,白色为墙体,灰色则是一条犹如匍匐在墙体上的巨龙,只见其身不见其首,不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且在墙的另外一面,还有一棵满树金黄的银杏树,透过白墙灰瓦看过去,格外的好看,非常的仙。
沿着石阶往上走,来到一处平台,往反方向看去,原来龙头在这个位置,这样看来似乎整条龙将整个山坡上的建筑盘踞了起来,而龙身之下就是惠山泉,足可见这里风水宝地,惠山“九龙十三泉”果然名不虚传。
转身来到了另外一个院落,院中那棵数百年树龄的银杏树,此时已是满树金黄, 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一般而言,风水佳地基本上都会看到银杏树的身影,尤其是寺院附近,而这里就处于惠山寺周边,相比惠山寺门前那棵银杏树这棵要逊色不少。
龙墙与银杏叶在一起的画面,也是充满了古朴幽静的美感。另外可以发现,虽然是一堵墙,但两面的颜色有着明显的区别,一面光洁白净,这一面就比较斑驳了,至于为何并不知晓,也不打算追问。
在银杏树旁边还有一座亭廊,站在上面可一揽整个院落的景色。这是我第一次认真游览锡惠公园,比我想象中的要美许多、古朴典雅许多,随处可见的亭廊、碑刻等景观,用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来形容非常的合适。
惠山古镇一绝:古祠堂
惠山古镇除了拥有江南古镇大多拥有的小桥流水、白墙灰瓦外,古祠堂是惠山古镇一绝,在古镇中发现有从唐代至民国时期的祠堂建筑多达118处,涉及80多个姓氏及180多位历史名人,其数量之多、密集程度之高堪称国内之最,目前已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录名单中。
惠山古镇内的祠堂建筑群一共分为6个区域,分别是惠山寺周边祠堂群、横街祠堂群、直街祠堂群、上河塘祠堂群、下河塘祠堂群和惠山浜祠堂群,其中以惠山寺和直街古祠堂数量最多。
李公祠,其主人为淮军将领李鹤章(大学士李鸿章三弟),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80年),距今已有140年历史之久,后在1929年李公祠改建为“惠山公园”,后来由于经历了战争炮火的洗礼,祠堂内的建筑几乎被毁,如今我们看到的李公祠是在2008年从安徽移建“四水归堂”式徽派建筑复建而来,占地8亩多。
走进李公祠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天井两侧为长廊,长廊墙壁上贴有碑刻,记录着李公祠的百年历史。在院落中庭摆放有两门铸铁火炮,据传说其中一个小的火炮是太平天国所制作,大的火炮是当年著名的红衣大炮。
关于李鹤章,很多人并不熟悉,李鹤章为安徽合肥人,在咸丰年间(1861)年,因屡有战功而升任知县,并被赐予花翎,1862年从李鸿章在江苏进击太平军,次年李鹤章率兵攻克江阴、常熟、江阴等地,战功卓越而荣升知府,后又攻克常州,被赐予黄马褂,升至甘肃甘凉道,但因身体生病未赴任。
穿过天井走向大厅,在大厅正中间可看到悬挂着的牌匾“戎马纵横”四个金字,牌匾下柱子上还有一幅对联:“名山绵俎豆万家水火拯当年,仗策靖峰烟百战勋华光信史”,为李鹤章一生的真实写照。
穿过大厅便来到了著名的惠山园,惠山园是李公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李公祠的后花园,始建于光绪初年,鼎盛时期的惠山园颇具规模,是当地著名的私家园林,置身其中,亭台、楼阁、假山、曲水、回廊、石舫、名木一应俱全,不过这些都毁于后期的战火之中,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在2008年按照其历史风貌复建而来。
惠山园,享有“无锡第二公园”的美誉,园内建筑主要围绕一处池塘而建,池塘中还建有一座石舫舫,岸边绿树成荫、亭台楼阁、假山众多,颇具古风,犹如一座缩小版般的江南园林,令人流连忘返。
相比惠山古镇街道之上,这里要安静许多,几乎少有游人游览到此处,也让这座园林多了一份清静与闲适,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闹中取静、休闲散心的好去处,而且此时园中的几棵枫树满树火红,让这座公园增添了不少光彩。
而且这里的白墙灰瓦建筑相比其他古祠堂,多了一份雅致,整体建筑群看起来格外的古朴且不会让人感觉到呆板庄严,或坐在岸边凭栏眺望、或漫步曲径长廊,这才是游玩古镇该有的心境。
在惠山古镇众多古祠堂之中,这座祠堂是我认为最美的一座,尤其是这里园林的布局,一池塘水让这里多了些灵性与柔情,将白墙灰瓦、亭台楼榭全部倒映在水池之中,如此美的画面,却少有人问津,确实有些可惜。
范文正公祠,坐落于惠山古镇横街之上,从门额上的题字也可看出这是为纪念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范仲淹而建的祠堂,公祠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在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如今所看到的这座祠堂为民国初年修葺而来。
整个范文正公祠一共三进及一个后花园,穿门而过来到第二进为“敦叙堂”,透过门窗可看到正中悬挂着的“范仲淹画像”,不免让人想起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
一直很好奇这处宅子的主人是谁,但只听得是范仲淹的后人,具体是谁不得而知。整个宅院还是蛮大的,处处透漏着浓郁的书卷气质,在敦叙堂后为“后乐堂”,正中有文征明手书岳阳楼记,两座祠堂之间由石桥相连,不愧为江南水乡的私家院落,随处可见小桥流水的画面。
穿过后乐堂,方知院之大!没错,在院落的最后面竟然还私藏了一座小型的江南园林,水榭花园、假山池塘、亭台楼阁,是典型的江南园林格局,给人的感觉格外小巧精致,后花园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幽静,几乎看不到游客的身影。
在水池之上还建有一条长廊,长廊墙壁上题写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行书砖雕,长廊与报本堂相连。如果只是走在惠山古镇老街之上,除了人群的喧嚣声,根本感受不到这里的独特之处,唯有身临祠堂之中,细细品味。
长廊转折处有一座亭子,为“先忧亭”,与“后乐堂”一样都是取自范仲淹著名《岳阳楼记》中的经典语句,如今再细细品味这两句话,似乎一切的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
在报本堂的东侧还有一座亭子,为“浚泉亭”,在旁边还有一口古井,既然亭子取名为“浚泉亭”,古井内应该是泉水,毕竟惠山多名泉,有“九龙十三泉”之称。
从报本堂出来后是惠山古镇的小街,隔街向往即可看到“顾可久祠”,始建于1569年,其建造者为顾洞阳的学生,后于清康熙年间毁于火灾,之后经历了多次重修。顾可久祠一共有前后两个院落,在前院墙边有一座四面牌坊及一棵500多年的古银杏,格外引人注目。
祠堂与祠堂之间由月洞门相连,也有类似于这种形状的门洞,在众多古镇之中我仅在这里看到过,给人的感觉格外的别致。
惠山古镇的古祠堂基本上都是以白墙灰瓦建筑为主,当然也不乏个例,在龙头河畔的水街旁就有这样一座古祠堂建筑,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为惠山古镇唯一的一处西洋建筑古祠堂,白墙灰瓦的祠堂建筑见得多了,但西洋风格的祠堂却是非常少见。
这座西洋风格的祠堂就是“杨藕芳祠”,建于1911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其主人为杨宗瀚,是无锡当地著名的实业家。杨藕芳祠位于水街边,与周边的白墙灰瓦建筑有着明显的不一样,有着明显的西洋风格,有点类似于用砖石砌成的石库门。
说起杨宗瀚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杨宗瀚是武侠下塘人,在1863年在李鸿章幕府供职,期间受到李鸿章赏识荣升道员并赏戴花翎,在1882年到台北并创建兴台公司;后在光绪十六年,杨宗瀚奉命来到了上海机器织布局担任总办,在他的带领下,织布局实现了每日夜已能织布600匹,畅销海内外;之后又在无锡开办纱厂,生意风生水起,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
杨藕芳祠修建于民国时期,当时的惠山古镇从唐代起就开始修建祠堂,直至民国时期的祠堂已经融合了民国风、西洋风,成为镇子上独特的古祠堂,且是唯一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古祠堂,这座建筑也是那个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一个时代的见证。
整座建筑墙体通体灰白色,且是独立的砖柱垒砌而成,无论看向建筑的哪处,均是轮廓清晰,而且每一处门及窗皆为弧形斗拱,看起来格外的优雅美观,也让整座建筑显得更为端庄典雅,虽然与周边的白墙灰瓦建筑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却又给人一种另类的美感。
如果你之前有看过《京城81号》,对这座建筑一定有着深刻的印象,《京城81号》大部分镜头就是在惠山古镇及这座祠堂中拍摄,杨藕芳祠就是剧中的“阴宅”,由此还引来了不少人来到惠山古镇,开启了一场“探险”游。
走进大厅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浓郁的西式装修风格,吊灯、廊柱、吊顶等等,当然也有中式装修蕴含其中,比如那两根圆木柱及一扇扇木门,当然还有民国元素藏在其中,在惠山古镇逛了许多的祠堂,走到这里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令人流连忘返。
大厅两侧的墙壁上贴有杨氏家族的历史,尤其以杨氏创办企业的历程为主,无锡不仅是江南名城,还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十九世纪末的无锡纱厂格外著名,相继涌现出了杨宗翰、荣宗敬等一大批的实业家,当地的无锡的经历格外的发达,有“小上海”的美誉,当然现在无锡的经济依然非常发达。
惠山寺:千年古刹
惠山寺,是一座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千年古刹,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其前身为南朝时期的“历山草堂”,后在宋景平元年改建为僧舍称为“华山精舍”,百余年后又改为“惠山寺”。历史上的惠山寺僧人众多,香火非常旺盛,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最为鼎盛,拥有僧舍数千间,惠山也因惠山寺而繁荣,时至今日,惠山寺依然是无锡最著名的古刹。
千百年来风风雨雨,惠山寺也曾经历了不少灾难,五次遭劫,五次重建。由于惠山寺所处位置为名胜之地,周边有天下第二泉,是文人墨客及帝王所热衷游历之地,在历史上也有众多的骚人墨客及帝王将相来到惠山寺,其中乾隆六次来到惠山寺,还特地为“惠山寺”题写匾额并留下了许多诗篇。
至今,惠山寺中依然保留着众多的历史古迹,穿过山门即可看到一片水池及一座石桥,即金莲池和金莲桥,其中金莲桥为目前无锡市保存最为古老的石桥,始建于宋朝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整座石桥为三孔石梁桥,长10余米,造型格外古朴。金莲桥与惠山寺一样也是经历了多次重修,但结构基本未变,最初修建石桥的石料还留下桥上,只是所剩无几,非常的珍贵。
走过金莲桥,便来到了御碑亭,又称为“皇亭”,这是一座造型独特且庄严的重檐歇山建筑,在亭子的四壁之上开有12个圆形的窗洞,其中墙壁前后各2个、左右各4个,有四通八达之意,这种亭子之上开圆形孔洞的建筑缺少非常少见。
御碑亭中间竖立着一块石碑,高3.4米,宽1.1米,在碑帽和石碑底座的位置上皆雕刻着精美的云龙花纹,彰显着整块石碑的地位。在这块石碑之上刻有清乾隆帝六下江南巡游江南来到无锡惠山时留下的御书诗篇。
穿过御碑亭,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映入眼帘,就位于大同殿下,这是一棵雌雄异株银杏树,高20多米,相传是在明洪武初年惠山寺内的僧人所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每到深秋季节,也是这棵银杏树最美的时候,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我们一早就来到了惠山寺,只为寻觅到人少安静时的场景,一早的惠山寺游人并不多,多了一份安静,但时不时也有三三两两的信徒从古银杏树前经过,直奔大雄宝殿而去。
古银杏树下的地面早已被金黄的树叶所覆盖,从进入最佳观赏期时这里的地面就不会再被打扫,任由落叶将地面覆盖。摆好茶桌、香炉,烧上一杯茶,似乎这样的场景品茶最合适不过了,有好茶、有美景,禅意的生活就是如此的惬意舒心。
茶罢,缓步沿着台阶走向大雄宝殿,此时游人渐多。大雄宝殿这座建筑采用的江南比较常见的小青瓦双檐屋顶,看起来给人的感觉不仅庄重,还有一丝神秘蕴含其中,最上方摆放有“大雄宝殿”四字,牌匾下方是历代皇帝及文人墨客亲笔所书的匾额,“梵宇慈云”即乾隆帝王皆悬挂于此,彰显处惠山寺的历史悠久及地位之高。
中国杜鹃园:私藏的赏枫地
锡惠公园的赏秋地并不像苏州天平山、南京栖霞山那般集中,而是分布于不同地方,就比如位于锡惠公园中的中国杜鹃园,在秋天的时候就是一处不错的赏枫佳地,当然这主要是一处观赏无锡市花杜鹃花的小众景点,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我国首个以杜鹃花欣赏为主题的公园,也难怪会被称之为“中国杜鹃园”,而非无锡杜鹃园。
中国杜鹃园占地面积并不大,大约30亩,但公园内的景色却格外的精美,“春杜鹃,秋枫叶”是这座公园的核心,且四季皆有景,处处能入画,是游玩无锡必去的公园之一。满园春色关不住,即使现在不是杜鹃花盛开的季节,浓郁的秋色依然让人心醉,5元的门票价格也是非常值。
从惠山古镇走向中国杜鹃园,原本喧嚣嘈杂的声音转瞬消失不见,这也是吸引我前去的原因之一,来这里的游客并不多,与人潮涌动的惠山古镇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杜鹃园给人的感觉更山野,充满了野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闹中取静吧。
杜鹃园的设计非常精致巧妙,巧借小径及茂密的植株引人入胜,在一些转折点又设置有照影亭、绣霞轩、月洞门、云锦堂、枕流亭、廊桥等风景建筑供游人休息,虽建于现代却深得江南园林的神韵,让这座公园的整体观赏价值进一步提升,为我国少见的江南园林式人工杜鹃园观赏公园。眼前这座照影亭为景区核心的景观之一,来到这里的游客无不在此拍照打卡。
就连这里的墙壁之上都爬满了植物,绿的、红色,交错在一起,古朴而又韵味十足。细心游览的人也许会发现,这里的小景小品格外的多,即便是一面墙,也是一处十分上相的古朴小品,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种植的红枫并不是太多,大多集中于公园的深处,去往深处的道路蜿蜒曲折,且辅以曲径长廊,大有曲径通幽之意。虽然,此时杜鹃花尚未开放,但似乎已经感受到了满园杜鹃花的芬芳,信步其中,怡然自乐。
一般而言,待赏杜鹃花的季节,游客都会直奔醉红坡而来,不过此时是满眼绿色的景象,游客也是匆匆由此经过前往后面的枫叶观赏区。驻足在醉红坡前,心里突然有一个想法,如果在这里种植大片大片的枫叶,岂不更好?即使不是杜鹃花开的季节,深秋的红枫依然可配得上这三字。
在公园中有几处非常特别的景点,其实原本是几条排水用的疏水沟,两侧的护坡都是用山石垒砌而成,在护坡边种植了大面积的杜鹃花及枫树,若是没有水流的话游客可沿着疏水沟徜徉其中,眼前的景色格外的别致。
深秋的中国杜鹃园,美的难以用语言来形容,随处可见层林尽染的枫叶,不由得让人想起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前这里的杜鹃花盛开时的场景也曾看过,但似乎并没有如今枫叶的景色美,而且给人的感觉更为深刻,特别容易让人借景抒情。
枫叶是秋天的最美的景色,哪怕是一棵孤独的枫树,但凡一树火红的枫叶,人从树前经过皆会驻足停留,欣赏这秋天的信使,一个背影,一树枫叶,就是这个秋天最美的风景。
在杜鹃园中还有一个湖泊,湖泊并不大,但却给人的感觉格外的美,近处的白墙灰瓦、一棵棵树木,以及远处的翠山皆倒映在湖中,如此湖光山色,怎能不令人陶醉呢。当然,杜鹃园中还有许多的景致值得一一品味,虽然它是小众、少有人知的,却私藏了如此精致的秋景。
旅行小贴士:★★★★★
惠山古镇特色美食
游玩古镇,除了欣赏这里的白墙灰瓦的建筑及江特有的南风韵外,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感受当地的生活气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还不贵。说起惠山古镇的美味小吃,也许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小笼馒头、油酥饼、豆腐花、酱排骨、面筋塞肉、三鲜馄饨、金刚肚脐等等,都是值得品尝的美味小吃,尤其是这家“惠山油酥饼店”非常的推荐!
惠山古镇有许多制作无锡传统名小吃的店, 作为吃货的我,一早就开始惠山古镇寻味之旅,首先从一碗早面吃起。说起无锡早面,其实也是近些年火起来的,最初时一早都是吃馄饨为主,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形成了现在的早面文化,曾经那些追着馄饨扁担的孩童们也成了如今吃早面的老人。
提起惠山古镇的油酥饼,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油酥饼发源于惠山,早在明末清初年间在惠山就已经开始制作,据说最初制作这些油酥饼的人是由皇宫的厨师制作,当时为了避难逃到江南并隐居在惠山。惠山油酥饼是无锡众多小吃中我最爱吃的一道,吃的时候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上面的芝麻、油酥就纷纷往下落,所以吃油酥饼的吃相也是比较狼狈的。
油酥还有一种造型小巧的,最初的名字叫“重油烧饼”,但后来因油酥的外形与四大金刚的肚脐特别的像,于是还被称之为“金刚肚脐”,其主要材料是上等的面粉加上豆油搅拌,再加上椒盐馅心,最后撒上芝麻,吃起来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香、酥、素、甜。
小笼包也是无锡的传统名小吃,又称为“小笼馒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现在在江南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当然最正宗的还要属无锡小笼馒头。小笼包的皮薄厚恰到好处,用筷子夹起来不会破,随后咬出一个小口来,一吮满口卤,味道美极了,关键还不腻。
去惠山古镇如果不吃一碗这里的“豆腐花”,绝对是一种遗憾,豆腐花一直是我的最爱,入口即化的豆腐搭配上葱花、小虾皮、秘制酱油、紫菜、榨菜等等,搭配小笼包或油酥饼吃都非常适合,当然如果有油条也不错,我之前也会搭配油条一起吃。
无锡酱排骨,又称为“无锡肉骨头”,是无锡当地名闻天下的民间美食,其历史也是非常悠久,始于清光绪初年的南长街,是当地人爱吃的一道美食。无锡酱排骨吃起来肥而不腻、骨酥肉烂且咸甜适中,是到无锡旅游必吃的一道美食。
除了这些小吃外,在古镇中还有一家老菜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即“二泉园老菜馆”,是古镇中人气比较旺的一家店,专注于地道无锡味,深受当地人及游客的喜爱。
我们一行人点了满满一大桌,有佛门素鸭、老式酱鸭、响油鳝糊、惠山油酥饼、咸鸡、老汁酱牛肉、秘制太湖熏鱼、梁溪脆鳝等等,秘制太湖熏鱼味道真的是美极了,是这些菜品中最爱的一道!
另外,如此众多的美食,若再有美酒助兴岂不美哉。这时,不得不提的就是这里的“甜米酒”,也就是糯米酒,吃着如此美味的当地小吃,再饮一口飘着芳香的陈酿甜米酒,即便不是吃货也一定非常的满足。
住进逸园的粉墙黛瓦里
之前古镇游玩,往往都会选择住宿在古镇中,这次却因“逸园”而放弃了古镇中,无锡逸园酒店在锡惠路附近,距离惠山古镇200多米,其实跟住在古镇中也差不多,多走几步路而已。
逸园酒店的大堂装修给人的感觉格外的古典优雅,禅意十足~
来到房间,房间的装修与我在大堂中想象的有一点出入,本以为是那种更为古朴的装修,但似乎现在并不是有太多人喜欢那种装修风格,而是喜欢这种古典与现代碰撞、融合的感觉。
房间内设施很齐全,且大多数电器设备都是智能化的,灯具提供多种情景模式,非常的人性化。
之所以住在逸园,其实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这里的“逸园小院”,来之前就听闻这里菜品非常赞,而去的那天又突然的降温,让逸园小院看起来格外的温暖。
一行人,点了满满一大桌子菜,皆是店里的招牌,
外面寒风凛冽,屋内暖意融融,这时也最适合小酌一杯了?
这里做的菜品大多为创意菜品,有在无锡本地菜基础上改良的,也有外地引进的,基本符合大众口味。
另外,在此必须要表扬下厨师师傅,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家啊,菜品的摆盘已经足够好了,还在一旁摆放了一个个造型唯美的“糖人”,与美食搭配起来,简直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