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秋日的下午,又来到无锡太湖鼋头渚,和熙的阳光给湖面镀上了一层金黄。悄然而至的微风无息的吹落几片树叶,簌簌地落在青草地上,带来了一丝秋日的惆怅。
与无锡太湖鼋头渚总有着不尽的缘分,曾不止一次的游过这里:春日赏樱,夏日观荷,冬日探梅,而这一次专程赶来则是为了著名的“烟花”。
斜阳下,“太湖绝佳处”牌坊格外素雅。它始建于1931年,飞檐翘角斗拱连接的北式风格,又有点徽派建筑的气息,上书的“太湖佳绝处”是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的手迹。
这座临湖危立的灯塔建造于1924年,就在“鼋头”的上方,1982年又进行了彻底翻新,既能导航又点缀了景色,现在也成了鼋头渚标志性的一个建筑了。
“涌芬堂”,听这名字就仿佛嗅到到了花草的芳香,它立于碧水之间,有曲桥相连,静谧而风雅。
“荷花深处”在绽放着最后的秋日风采,虽已不见“映日荷花别样红”,但这一派碧绿的荷叶正应的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
夕阳下的“鼋渚春涛”显得更加沧桑,“包孕吴越”和“横云”历历在目,这是清末的无锡知县廖伦在临湖峭壁上题书的。
这是涵碧亭下的“明高忠宪公濯足处”的石刻,高忠宪公,即明末东林党领袖高攀龙,明万历二十二年他罢职回无锡,居住在太湖边。有人戏称他洗个脚的地方也成了名胜,其实这里并非他“濯足”之地,他写过“马鞍山上振衣,鼋头渚边濯足;一任闲往闲来,笑杀世人局促”的名句,所以以此取名。
此时的长春桥已“人满为患”,今年无锡鼋头渚烟花大会的热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一大批摄影爱好者从下午一点就开始占位,沿湖边支起了枪炮,更有甚者从上午就过来了,有的还携带了帐篷、座椅和快餐,边吃、边玩、边占、边等,这敬业精神自叹费如啊!
多年前曾经有人不理解的问我:你那么专心的拍摄照片为的是啥?我说就是为了玩,过去在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一发,大家能够共享美图,自己也有一种成就感,那时候还没有这个旅游体验市场,都是自费买胶片、买相纸买暗房设备,报刊杂志和网站给的一点稿费就是“杯水车薪”。这么多年也就坚持下来了,现在有旅游体验市场了,能经常参加免费的旅游体验了,我倒是十分钦佩这些真正的老摄影家们,他们和我当年一样,纯粹为了自己的爱好而忙碌。
见天色还早,我怕浪费时间也不急着占机位,乘游船到太湖仙岛再去看看吧。今天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蓝天白云下的太湖也格外蓝,湖中的小船升起了风帆,湖鸥追逐着游船翩跹,在浪花中寻觅着小鱼小虾。PS真是一个强大的修图软件,可以把蓝天碧湖修成夕阳西下的金黄效果。
穿仙岛牌坊,过会仙桥,登梯云之上,摘星亭里探玄妙。
既然到了仙岛,这里的街道当然也就是天街,两边的商铺里都是出售旅游纪念品和当地著名小吃。
凌霄宫是太湖仙岛上最高的建筑,高达42米共七层。里面供奉的是玉皇大帝的塑像,足有十八米高。
这是一个道观,常常会有游客到这里请道士占卜问签,据说还比较灵验。
西华殿就在灵霄宫的对面,这里是瑶池金母王母娘娘的居所,比起玉皇大帝来,她的道场小多了。都认为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夫妻,其实不是,两个神都是神话故事和儒家、道家杜撰出来的虚构故事,如果要认真的话,只能说王母娘娘是玉帝的辅佐神仙。
凌霄宫里的雕塑都是道家的人物和神仙,一尊尊雕塑描述着一个个道家故事。
沿湖而去到了大觉湾,这个“天开洞府”里供奉的是妈祖,她是海上的保护神,太湖行船风高浪急,也需要她的庇护。
大觉湾这一代以仿造国内的石窟雕塑艺术为长,为首的是这老子坐像,据说是全国最大的。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尊“释迦牟尼涅槃卧像”,它是仿造于重庆市大足石窟而造,描述的是释迦牟尼涅盘的情景。
这是仿造的洛阳龙门石窟的奉先寺石窟,它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名。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老子、孔子分属道家和儒家,到底谁更加睿智呢?这尊塑像为“问礼”,是根据《史记》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而塑造的。
日落西山,灯上桅杆。夜色渐浓,鼋头渚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横云山庄附近的建筑在灯饰的装点下显得更加委婉,平日里景区夜晚是不开放的,鼋头渚夜间不开放,平日里见很难见到鼋头渚的夜色,今天终于拨开了神秘的面纱。具区胜景旁拍一下这难得的夜景,打发等待烟花的时光。
烟花大会开始前还举办了“花好月鼋”文艺晚会,演员们表演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中秋主题节目。
此行只是自己单纯的拍摄与记录,没有任务也没有压力,比较轻松也没有着意去拼抢挤占机位,随机挑选了三个机位都相继被清场赶走,实在无奈,只好在树林间的空地上架起相机,拍不到烟花的起与落,只能拍“而今迈步从头越”了。
当呼啸的烟花腾空而起的时候,人群中发出了阵阵惊呼,那种穿越时空的震撼力令人心潮澎湃!
姹紫嫣红的烟花映射在天空上,照亮了整个太湖,时而翠绿耀眼,时而鲜红夺目,时而金光灿烂。鼋头渚沸腾了,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