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溪村,将军石、五虎树在“护村”
这,有着源源不断的溪水的村,以自然形态陈述着,人类前行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从保家卫村护国,直至走进人类共同命运的天然法则……
2019年11月22日,到了婺源县因“红枫之乡”而闻名的长溪村,四面环山,是名副其实的深山古村,连接长溪村周围的古驿道,条条都是15华里。
由于交通不便,这里依旧留存着淳朴自然的气息,徽派建筑也还保存得完好。很多人(包括我)都会选择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过来,此时村庄前后的二百多株连片生长几百年的枫树一片火红。
进村子真有点难,大巴是进不去的,只有换成20座以下的小巴,邱表妹事先就提示我们如果晕车的要提前吃晕车药,果然小巴在七拐八弯的山路上被颠簸了半个钟,终于进村了。
村头一面墙上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有一行广告词:“中国最具人气的赏枫地,长溪村,红枫之乡”。
这条养育了千年村的河,叫长溪河,是婺源的四大水系之一,全长有37公里。看了河,再读村名,就知道长溪村村子名称的由来了。听说,长溪村在最初的时候是叫马源村,后来才改叫长溪村的。至于马源村是什么意思,就是族谱上也没有记载。沿着村口过去约1公里,就会看见一块巨石蹯踞在河中,至少有10吨以上,那是长溪村的石神,村里人称它是“将军石”,它在村口守卫着村里的安宁。与此相关的,就是村头五颗巨枫,相传是长溪村的始祖第一次来长溪看村基时载下的,村人称为“五虎”,所以,村里一直有“五虎守村头,将军把水口”的说法,村里人坚信,长溪村千年来兴旺平安,都是“五虎树”和”将军石”保卫。
长溪河环绕着村庄,可惜因为久旱无雨,河水浅显见底,清澈可见小鱼游历。
村姑蹲在河中央的石板上洗衣服。
村边、溪边、家门口的徽州贡菊、金丝黄菊还有红菊肆意生长。
长溪河上架着简易的木板桥,成为大师们拍照的背景,桥的那一头,沿河好几棵大树郁郁葱葱,在河里投下它们清晰的倒影,走过木板桥真需要有点胆量,那些在桥上拍照的女子们,有些走到桥中央再也不敢走回来,必须等同伴过去拉她回来。我胆小,也只敢走到桥的四分之一处,拍照后再慢慢走回来。
沿着河边走到尽头,跨过村中的宝石桥,拾阶而上,就到了明清时期徽商出入婺源的一段古驿道。无论是宝石桥,还是古驿道,铺就它们的青石都非常宽长,每条足有两三米长的四条青石,连接着宝石桥下的三座桥墩,显得格外古朴大气。
踩着泥土和石梯上山,两旁都是杂草和菜地,远远的看到前方已经有三脚架架起来了,好奇心使我加快了上山的脚步,在半山坡,站在摄影师的三脚架旁,透过树丛,看到了山脚下的一片白墙黑瓦,正午的阳光照耀下的长溪古村静谧安详,散发着柔美温馨的气质,长枪短炮们在这里静待落日,拍夕阳余晖的美景。
再往前走,大棵大棵两合抱粗的枫树挺立在石阶边,绕过一弯,五棵古枫特别养眼,一位老者说这是千年前最先到这里的村民种下的,为了决定是否能在这里安家生活,祖先种下枫树,如果能存活,就说明此地可以安居。所以这五棵古枫已历经千年,是长溪古村的镇村宝树。可惜因为今年好长时间没下雨,缺水的红叶没办法红艳艳,加之长溪村的枫叶落得比较早,我们来时大多已凋零,在别处枫叶最好的时节,长溪村的枫叶已开始落叶了,枝头只有稀稀疏疏的叶子,有点枯败的颜色,但古树参天,竹林茂密,弥补了红叶的缺失。
从高处俯瞰坐落在山谷中的长溪村,扩张成一张秋天田野的全景图,目光四处漫游,草黄、叶绿、枫红、水青、墙白,宛如一场秋天所有色彩的大型记录,它们层层叠叠,走过所有色彩的音阶,鳞次栉比青砖黛瓦的民居,则填补了这幕风景的缝隙,烟火人间。
下午2点半的太阳火辣辣当头照,我不是摄影师,没有等待夕阳的时间,拍了几张古树,拍了山下的村庄,归去。
下了山坡,细看这座很结实的石板桥,石桥上刻有“石宝,乾隆四十三建”的字样,历经百年风雨苍桑,没有丝毫变形,整个石桥用6块长7米、宽1.2米、厚0.35米长条青石筑成,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桥梁史上的奇观。人们至今也不知道那时没有机械化设备,这些巨石是从哪里运来,又是如何架设上去的。传说是这样的:石桥落成庆典那天,这几块大石桥面对村里再多人力,也想不出办法架上桥墩,这时,在村里修炼的吕洞宾感其村民风淳朴,就变作一外地客人,来到巨石边,稍用手一托,就把这六块石桥面全部放到了桥墩上,等人们醒悟过来有神仙帮忙时,吕洞宾早己不知去向。所以,村里一直在村桥头做了庙宇,以供神仙烟火,村人祈富求安,听说至今都是非常灵验。
石宝桥远看就像一张大板凳,所以也叫板凳桥。村民从板凳桥下挑水上来,一肩担着水,一手拄着木棍,看着都有点吃力。
本应该走进这座千年古村游荡一下,可是跟团游就是赶时间,只好做罢。
(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