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1200余年历史的天下第二泉,来说说它的故事与传说(上)。

1200余年历史的天下第二泉,来说说它的故事与传说(上)。

到江苏无锡的惠山古镇旅行,景区内的“天下第二泉”景点,通常都是必去光顾的地方。“天下第二泉”位于惠山古镇中轴线的右手,可以从惠山寺门前穿过去,也能从中轴线旁的“愚公谷”,沿着华孝子祠的围墙,走进二泉的院子里。这座呈长方形的园中园,里面共有两口水井和一个水池,再叠加一些太湖山假山,数棵桂花树,构成一处精炼、僻静的小园林。园林内被称为“天下第二泉”的水井,大约开挖于唐代宗大历末年(公元779年),在其诞生之后,一直是一名“宠儿”,一诞生就被推举上“天下第二泉”的位置。想知道它的故事或传说,就慢慢读下去。

无锡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境内多河流和湖泊。最著名的河流就是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最富盛名的湖泊就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而境内最高的山脉,叫“惠山”,这座被清朝的乾隆皇帝封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位于无锡城的西面,距离市中心有不到3公里的路程。惠山的海拔有329米之多,其山脚下有一座诞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古寺——惠山寺,属于“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而天下第二泉,则诞生于惠山古寺旁。

唐大历末年(公元779)年,唐代的“安史之乱”已爆发四年有余,北方还处于混乱之中,而偏居太湖之滨的无锡,却依旧是一处安详之地。无锡,当时还叫“无锡县”,唐代时归属“江南东道”,而“江南东道”的临时治所在苏州。这一年,时任无锡县令的敬澄,突发奇想,要在县城西面的惠山寺旁,从山坡的岩石间开凿一眼山泉。唐朝时期的惠山寺,香火远比不上杭州灵隐寺、镇江金山寺等名气大,只能算得上是一处居于山野之地的清净寺庙。

说干就干,在惠山寺右手的山坡上,敬澄带领着一帮人开凿起井水来。传说在开挖的过程中,当年还名不见经传的书生陆羽,曾协助敬澄一起施工。这位陆羽,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据说是因为“安史之乱”,老家待不下去了,便随一众难民来江南的无锡躲避战乱的。陆羽在无锡没有家,只得寄宿于惠山寺内,立志当一名地理学家的陆羽,常常在惠山及其周边勘察地形,对惠山的山势有所了解,也帮了敬澄不少忙。山泉开凿成后,得名为“惠山石泉”,因为它是从山石中开挖出来的。

五年之后,陆羽喜欢上了江南的茶叶,他定居于浙江的湖州山里,考察茶叶的种植、采摘和炒茶工艺,然后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约7000余字。在这本在当年属于恢弘巨著的书中,陆羽第一次把天下易泡茶的泉水分成二十等,并指出庐山康王谷水帘水为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为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为第三。这也是“天下第二泉”名称的最早由来。

陆羽之后,大力推举惠山石泉的是唐代人张又新。张又新出生的年月晚于陆羽,但他是中国历史上17位连中“三元”的人物之一,公元814年,他一口气在科举考试中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人送外号“张三头”,三个“头一名”吗。张又新嗜茶,著有《煎茶水记》一卷,这本书也是继陆羽的《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张又新在这本书中,第一次把江南的名泉进行了横向评比,认为扬子江南零水(今江苏镇江金山以西的石弹山下的“中冷泉”)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三。这也是第二版本的“天下第二泉”。跟张又新关系甚好的唐代宰相李绅,也曾为惠山石泉做过广告:惠山书堂前,松竹之下,有泉甘爽,乃人间灵液,清鉴肌骨。漱开神虑,茶得此水,皆尽芳味也。这个评价文案,即便是放在今日,也是既有创意、又十分形象贴切的。

有不少人在介绍李绅时,把他说成为“无锡人”。其实李绅并非出生于无锡,他的祖籍为安徽亳州,出生地是在浙江的湖州。在他五岁那年,随母亲迁居到江南的镇江与无锡的两地生活。据惠山寺的资料介绍,在李绅15岁那年,他来到惠山读书,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已经是34岁的李绅考中了进士,他也是无锡历史上第一位进士。普通人十年寒窗功成名就,李绅在惠山苦读了二十年,真心不容易。其后李绅入朝为相,先后辅助过唐代的五朝皇帝,会昌六年(公元846年),74岁的李绅在扬州病逝。

李绅最著名的诗作便是那首《悯农二首》,其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人小孩都能背诵。一些介绍无锡惠山的文献里,把《悯农》这首诗理解成李绅在惠山写成的,并且现今惠山古镇的碧山吟社中,还有其诗作的手迹石刻,其实它只是李绅在回安徽亳州老家省亲时写成的。

当年敬澄开挖的惠山石泉,并非是今日人们见到的“天下第二泉”园林模样。当初它应该只是惠山寺旁一眼普通的泉井,只不过开挖的过程中,前后分别挖了两个十分临近的水井。后人为了区分,便把它们两口井以位置不同分为“上泉”和“中泉”。而离开中泉约有五六米距离的“下泉”,是在七百多年后的宋代再开挖出来的。

据《惠山记》书中记载,天下第二泉“活水细流,澄澈可爱”。它的上泉为八角形,中泉为正方形,两个泉井均是石底,用青石围出来的井栏。因为此泉眼来自无锡的最高峰泉水从山石间涌出来时,已经过滤了杂质,所以使得石泉的水质清澈,并带有一丝甘甜,深受人们的喜爱。《惠山记》一书,是由明代惠山寺的住僧觉性大师起草撰写的,历经多人之手才最终完稿,其描述天下第二泉的方面,可信度较高。

唐代时,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就是一日进两餐,上午和黄昏的时候是进餐时间,其余时段不吃饭,但可以喝茶。唐朝的喝茶之风很盛,人们喝茶的时候,还喜欢在茶水里加入胡椒、盐,甚至茱萸,就是王维诗中“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大概因为白天不吃饭,多喝些盐茶可以增强体力罢了。而让惠山石泉大出风头的,要数辅助过唐武宗的李德裕。李德裕,今河北石家庄市赞皇县人,公元840年,唐武宗李炎继任唐朝的第15位皇帝,李德裕入朝为相,执政五年,被史书称赞为君臣二人相知,是晚唐时期的“绝配”。

李德裕身为宰相,也十分喜欢喝茶,当他得知无锡的惠山石泉名声大,就下令无锡官府,为他用驿站快递运送惠山泉水。地方官先使用坛封装泉水,然后交与驿站,驿站派快马一站一站传递。从江南的太湖之滨运到千里迢迢的陕西,也不知跑死了多少匹马,终于把惠山二泉水送达京城。供他煎茶。为此晚唐的一位诗人皮日休,曾将李德裕用快马传送二泉水一事,与当年杨贵妃驿递荔枝之事相比照,并作诗讥讽:“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国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历史上的李德裕,曾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和张居正并列为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但政治家也需要喝茶吗。传说晚年时期的李德裕,曾找一位算命大师看相,大师说:你一生需要吃满一万只羊,现在才吃了9500只,所以不要着急。哪知才过半个月,一位官员一次性向李德裕赠送了500只羊,李德裕最后也客死于离京城数千里,当时还属荒凉之地的崖州(今海南)。后人便用“食万羊”一词,来形容一个人要听天由命,成事在天吗。

(未完待续)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关于作者: 陆建华摄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