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等,建城于公元前486年。当时,它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而非市。扬州市以《禹贡》九州之一的“扬州”得名,取“州界多水,水波扬也”之意。六朝以前各种典籍上所说古时古扬州地域内,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隋朝后的扬州(今扬州),但和隋朝后那个繁华的扬州城(今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三国时魏吴战乱,广陵成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北周时,广陵更名为“ 吴州 ”。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隋文帝改“ 吴州 ”为“ 扬州 ”。
当年,诗仙《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为扬州千年来最著名的广告词;而释宗杲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则令我们在千年之后可透过文字领略到古扬州城的繁华。所谓“成也运河,败也运河”。历史上的扬州城,经历了汉、隋唐和明清三个繁华时期后,在清康雍乾达到鼎盛时期后,终因河道淤堵等原因,在嘉庆年间已然出现“楼台倾毁,花木凋零“的景象,最终在清末快速衰败,成为历史记忆中的一抹灿烂。
也许你记住了它曾经商贾云集的繁华,却忘记了三百多年前“扬州十日”时屠城80万民众后血流成河的凄惨;也许你记得它莺莺燕燕诗情画意般的生活过往,却忘记了他曾经经历的金戈铁马,不知晓当年史可法抗清的壮烈情形。但也许这就是扬州,这就是世人记得的扬州。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了多少中国人心目中三月向往的圣地。即然无法在心中最美的时节去往诗境中的烟雨古城,那就在严冬腊月中,体验游客寥寥的广陵吧。
扬州泰州机场,距离市区有40余公里的路途,且航班极少,因此,去扬州,多数人不会首选泰州机场。南京距离扬州100公里左右,动车两个小时可到达。南京禄口机场门口即可搭乘直达扬州的长途大巴,时间也是两个小时不到。因此最方便的便是在禄口机场中转。
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路途,汽车停在了终点——扬州新世纪酒店停车场,门口转计程车达到住所。沿途可见市区内车少,行人也不多,一座仍保持着古老气息的古城呈现在眼前。纵然路况甚好,没有堵车也没有太多的红绿灯等待,司机却车速不快,古城人民的慢节奏生活一下就让你浮躁的心灵
订的住所是家民宿,老房子装修而成,独立三层小楼,位于广储门小区,闹中取静,步行四十米左右便可达国庆路,沿国庆路南行200余米,便是关东街入口。
十二月中旬,这座古城已进入严冬季节,多雨潮湿的长江流域,在低气温时愈感寒冷。在南京机场内已换上羽绒服,而到扬州下车后,烟雨中的古城,刺骨寒冷,加上围巾和帽子仍感不够温暖,此时已近下午两点,舟车劳顿后稍作停留便出门觅食了。
关东街对面的蒋家饺面馆甚是有名,由于已过饭点,里面的食客并不多,和同学两人点了虾子馄饨、大排面和蟹黄汤包,分量十足,热腾腾的汤下肚后,终于觉得不冷了。这里的汤似乎都是加了酱油的,味道有点不适应,且略偏咸,以为这里的面会和苏州的奥灶面相似,但其实不是,这里的面是扁的,吃起来也没有奥灶面的脆感。蟹黄汤包,味道中规中矩,点的是小小的,普通款。
虾子馄饨。虾子很多,虾子香味十足
大排面
蒋家饺面馆对面就是关东街入口。关东街扬州城里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西至国庆路,全长1120米,为手工业集中地,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各种老字号商家林立,例如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等。个园、逸圃、汪氏小苑,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和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等都在这里。
淫雨霏霏中的扬州寒冬季节,愈发令人感到冷得刺骨,早已过了旅游旺季的时节,路上行人很少,打着伞,感受江北古城的气息。虽说如今的关东街早已沦为商业街,但步行当游人不多时,步行其中,却也能时时地将你思绪带向遥远故去的时空。现在的扬州市并不大,旅游景点也不多,且大都是名人故居或园林之类的。因此一开始便已想好,不去游览太多园林故居,而只选择著名的个园。
个园,位于关东街内,占地2.3公顷,因园中广植青竹而得名(国画中竹叶的画法中的三叶法撇叶似“个”字),当年是清代盐商的私家园林,园中因借山石、植物创造出四季景色而出名。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花费8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年江苏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拓建为住宅园林,后几易其主,并于解放后变为办公场所,直至1982年恢复开放游览。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园林。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2005年,个园被誉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全国二十家重点公园之一。2016年个园成为首批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之一。
个园门外照壁
自南门而进
“火巷”,是一个两面青砖建成的夹墙过道,它是南方昔遍使用的街巷通名,始于宋盛于元,亦称“避火巷”、“风火巷”。火巷作为比“街”低一等的道路,后也流传到北方其他城市。扬州当年砌房子都是乱砖砌墙比较多,乱砖砌墙叫财不外露,一来可以节约,二来也不显得那么招摇。
西火墙巷南宽北窄,南墙设有水井,紧邻住房双面面门楼排房,便于住宅平时取水用。若发生火灾是亦能及时取水灭火。旁边墙上砌成拱形,以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之用。
西火墙巷
厨房灶台,烧火口在后方,前面的龛室里可放水壶保暖。
个园以竹而命名,因竹而闻名,园中遍植各种竹子最多时达到60余个品种,目前存活的有45个品种,步入后园便能随处见到各种竹子。
位于假山旁的抱山楼在全园中处于统领地位,长七开间,体量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之冠。楼东西为秋、夏二山,南面为春、冬两山,楼前长廊环绕两山于胸前,故名抱山楼。上有楹联,横批为“壶天自春”,引自清刘凤浩《个园记》之“以其目营心构之所得,不出户而壶天自春”。下方配以上下联分别为“淮左古名都,记十里珠帘二分明月”“园林今胜地,看千竿寒翠四面烟岚”,横批和对联均为当代作品。在抱山楼长廊上可共赏夏秋两景,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抱山楼据说当时为宴请宾客之用,楼前有一平地,用作戏台。
抱山楼
抱山楼前有一六角小亭,名曰“清漪亭”。清漪亭的周围,似乎漫不经心的布置了许多太湖石,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弯绿水所环抱,清漪亭在这重重拱卫之下,由一个普通的建筑而凭添了无限的美感。旧时主人在宴请宾客之后,宾主登山之馀,温步到此,环顾四周,全园风光尽在眼中。
清漪亭
夏山
秋山
虽说个园以竹而闻名天下,但园中的多品种枫树也是亮点之一。秋山附近种植了多棵枫树,由于品种不同,无论你在何时来到个园,都能看到火红的枫叶。都道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但那时的扬州绝对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如果你能到扬州来赏秋,即可避开游客高峰,又可见到十里红枫绕广陵,满城银杏尽黄染的美景,不亦美哉!但可惜,此次去得迟了些,又遇阴雨绵绵,多棵枫树早已枯叶满枝,唯有四季枫尚有残留,却也飘零满地,满满的凄凉之美,唯一旁的腊梅,凌寒独开,暗自飘香。
每次看到腊梅,都会想起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知足斋里个园模型
垃圾桶,有点意思。
\"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清惺庵居士《望江南》
淮扬菜,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也是国宴的首选,因发源于扬州、淮安而得名,有“东南第一佳味”之称。其选料严谨,讲究做工精细,擅长炖、焖、烧、烤,重视调汤,讲究原汁原味,并精于造型。淮扬细点,造型美观,口味繁多,制作精巧。 代表菜有:清炖狮子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水晶肴蹄、三丁包子、翡翠烧卖、蟹黄汤包、千层油糕等。
在扬州,有几家有名的经营淮扬菜的酒家。这家口碑不错的扬州狮子楼(东关街店),距离住的地方不过几百米距离,于是成为晚饭的首选。由于只有两个人,饭量有限,点菜不易,但点菜前早已想好,一定要尝尝著名的水晶肴肉。据说当年开国大典四味冷碟,周恩来总理亲定镇江肴肉,足见肴肉的美味和名声。
小小狮子楼,口味环境都不错。
狮子头,原名“葵花斩肉”。一次,唐郇国公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并伴以山珍海味,水陆奇珍,令座中宾客们叹为观止。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乘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郇国公高兴的 举 杯一饮而尽,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名\"狮子头\"。一呼百诺,从此,扬州就添了\"狮子头\"这道名菜,红烧,清蒸,脍炙人口。到了扬州,不得不尝狮子头。
清炖狮子头,汤鲜美,狮子头炖至软烂,不柴不腻。既然扬州是淮扬菜的发源地,此地的狮子头,便不是其他地方可比的。第三天晚上,品尝了另一家店——食为天(据说也是名店),味道相距甚远,足可见,还是要找对店家啊!
清炖狮子头
文思豆腐,一道考验厨师刀工的菜肴,系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僧人文思和尚所创制,因此得名。其味道清淡,发丝般的豆腐软嫩清醇,入口即化,在这严冬里,一碗下肚,立即温暖全身。
文思豆腐。黑陶的钵型容器里升着细如发丝的豆腐羹,立即切入此菜的由来。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扬州炒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吃过的,源于隋代杨素钟爱的碎金饭。
扬州炒饭
水晶肴肉,绝对的下酒菜,精选猪前蹄为主料,经特殊的工艺加硝腌制后加工而成,制成后的肉质成。 据说当年开国大典四味冷碟,周恩来总理亲定镇江肴肉,足见肴肉的美味和名声。
水晶肴肉
水晶河虾仁,虾仁晶莹剔透,清脆爽口,但是略咸。
水晶河虾仁
大煮干丝,淮扬菜的看家菜,源于清乾隆六下江南时扬州地方官员呈献的“九丝汤”。鸡汤中混合火腿和开洋的鲜味渗入到极细的豆腐干丝中,丝丝入扣,然而不见一滴油花,鲜美异常,没有一毫豆腥,乃是脍不厌细的代表作。不过,其汤底虽然鲜美,但因此菜并非喝汤之用,所以,汤底偏咸。
大煮干丝
三丁包子,花园茶楼的味道会更好些。
三丁包子
招牌狮子头,扬州狮子楼的看家菜品之一,成品直径15cm左右,净重一斤六两,内藏两颗咸蛋黄。据说如此大的狮子头,并非所有厨师都能做得出来的,但也由于分量极大,一望便知两个人是吃不完的,只远观,未曾品尝,待下次有机会再尝试。
盗图
严冬的雨夜里,气温逼近零度,寒冷异常,不便多逛,穿过关东街景区,回住所泡茶聊天。
淮扬菜的细点,自然在其著名的早茶中淋漓显现,来到扬州,必然绕不过吃早茶这个话题,正所谓早上的“皮包水”。
传统扬州早茶中最著名的有趣园、富春、冶春、花园等,花园茶楼美食成了此次扬州早餐的第一餐。
创建于1995年的花园茶楼,装修简朴,感觉是扬州当地人较多的选择地,和其他茶楼相比,味道鲜美之余价格亲民。店里的豆腐皮包子和三丁包子,更是早餐佳品,可惜没尝到青菜包,离开时带买的油糕带回家给老妈吃,倒也赞不绝口,不过,我不喜欢甜食,所以未曾品尝。
绿杨春,一杯5元。
烫干丝,乃扬州和泰州一带传统的地方小吃,早茶名点之一,色泽素雅,软嫩异常,鲜美隽永。不说两地的烫干丝略有不同,就是扬州本地不同店做的味道也不尽相同。
烫干丝
而由于城市的建设,随早已有多条水道被覆盖,但沿途仍可见许多水道,著名的富春茶楼就在河岸边建立一家分店,想来风光不错。
早餐后步行往扬州标志之一——扬州瘦西湖。
瘦西湖地处扬州西北角,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50多公顷,水上面积700亩,因水面瘦长而得名,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保障湖。原是隋唐时期,由蜀岗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涧水流入运河的一段水道。自隋唐开始,景区陆续建园,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园内有长堤、徐园、小金山、吹台、月观、五亭桥、凫庄、白塔等名胜。其湖面迂回曲折,迤逦伸展,清康熙、乾隆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当地的豪绅争相建园,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此四次接驾。乾隆十八年(1753),清乾隆南巡时,在天宁寺西园建行宫,乾隆在此登舟游湖之处,故称\"御码头\"。
大虹桥初建于明末,原是木桥,因桥上的红色栏杆而称红桥。乾隆元年(1736)将木桥改为石拱桥,因桥形似彩虹卧波,遂将“红桥”改为“虹桥”。1973年大虹桥重建时由单孔扩为三孔,中孔直径8米,边孔各4米,以中孔通画舫、游船,全长44.36米,宽7.6米,栏杆仍用“一字栏杆”,以存古韵,桥面用芦席纹的花岗石铺就。2016年由于发现桥身拱圈上有不少结构性裂缝,被专业机构评定为危桥,并于2017年启动修缮工程。修缮过程中,在桥南侧桥腹发现有块石头有些特别,文物部门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后发现这是一块残破的石碑,长约七八十厘米,宽约五十厘米。这块石碑的正文仅剩末尾三个字:“公后尘”,在碑文的落款处刻有“康熙五十一年岁在壬辰四月,江宁织造通政使司盐漕察院曹寅题”的字样。下部有两方印章,一枚印文为“曹寅之印”,另一枚印文略显模糊,印文似为“荔草轩”。
大虹桥。它是石桥,石桥,而且上面能够行驶机动车,位于瘦西湖大门外。
据史载,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设立扬州诗局,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五十年(1711年),曹寅再度在两淮盐漕察院设立扬州书局,刊刻《佩文韵府》。
石碑严重残破,无法获取更多信息。
过大虹桥,便能看到瘦西湖南门,自南门而入,门口售票处可扫码租借自助讲解机。
瘦西湖南门
徒步游览瘦西湖,需要相当的体力,如果能选择乘船游览,自然是上好的选择,但严冬时节的瘦西湖,游客不多,乘船的更少,每艘小舟需凑足至少6~8人方能成行,由于我们只有两个人,只好放弃计划。
红线所示为本次游览路线
进南门后,长堤柳丝拂水,柔情万种,所谓\"多情最是扬州柳\"。堤中临水建有一亭,隐于柳荫中。柳丛中点缀红白桃花。至春季,有桃红柳绿,倒影入水,自是宛若天境。
长堤杨柳。柳叶以黄,与杨柳相伴的桃树尚未有花蕾,略像枯枝。
盗两张春季图片对比下
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延长堤前行,便到徐园。徐园构建于\"桃花坞\"旧址,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韩园桃花坞故址,是由南门进入瘦西湖景区后的第一个座建筑。为纪念参加辛亥革命的军长,后被袁世凯派人炸死的徐宝山所重建,院落工整而又具变幻。园中有黄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内有池塘,池水与湖水相通。过池是馆轩,取名“听鹂馆”,由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而来。听鹂馆前陈列铁镬两具,相传为南朝箫梁时镇水之物,并立有《铁镬记》碑文,相传是南朝梁时期的遗物,每只重约3吨,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徐园占地仅0.6公顷,但结构得体,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内有听鹂馆、春草池塘吟榭、疏峰馆等景。
腊梅叶尚未完全脱落,能见到花叶合一的腊梅树,自感甚兴
绕过徐园,经过小红桥,前方便是小金山,至此,湖面陡然放开。
小金山又称长春岭,位于瘦西湖\"L\"形狭长河道的顶点上,是眺景最佳处。与杭州西湖的白堤相似,均是由挖湖后的泥堆积成。登高极目,全湖景色可尽收眼底。当年乾隆帝下江南,为使其能坐船直抵平山堂,便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出泥土堆积而成小金山。据说那时满岭遍植梅花,香气四溢,故曰\"梅岭春深\"。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复建。
小金山(盗图)
小金山内关帝殿前有一形状怪异的奇石,据说是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用船编号记数,十船为一纲。用船运送花和石头,就被称为“花石纲”。北宋徽宗赵佶特别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际,决定在京城开封府建造一座万寿山。各地官员纷纷朝贡,广西官员贡上这块岩洞滴水形成的钟乳石。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恰好碰上方腊的农民起义,故而被遗落扬州。
这块钟乳石的奇特之处在于整体如长盆横卧,宝船起航,背面钟乳累累,珠瘤暗结,鬼斧神工。它的中间有几处是凹下去的,并且南低北高,四周渐渐高起,远看石头凹槽里沟壑万千,山峦起伏,曲折绵延,起伏有致,远胜自然山水。内植两株精巧的圆柏及四时应景花草,极似苍山莽莽,林木森森。雨后相互沟通的几处凹槽里就盈满了水,沟通互联的几个湖塘则反映出峰峦倒影,又活像一幅瘦西湖碧波荡漾的浓缩图,峰峦映水,碧波粼粼,山水青秀,花木葱茏,美丽致极,这块钟乳石简直就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山水盆景。
这也是目前扬州最大的一块钟乳石,这块钟乳石原来在扬州东圈门壶园里,解放初移至这里,如今这块花石纲已经成了小金山里的大宝贝,成了瘦西湖公园的镇园之宝了。
1952年,扬州唐朝石塔附近的千年银杏遭雷电劈打,劈断的枯木和枯枝舍不得扔弃,被移栽到此处,1956年,园艺师韦金笙在枯木边种上凌霄,花藤攀木而上,一个高大挺拔、木纹流畅,却无生机,每当春末夏初,花红叶茂,一枯一荣,恰似枯木逢春,故名“枯木逢春”。
季节不对,只见枯木,未见逢春
沿途腊梅开得正旺,飘香数米。
吹台建于长渚之端。相传乾隆曾在此垂钓,故亦称钓鱼台,此处是远观五亭桥和白塔的好地方。
说起瘦西湖,人们首先想起的logo应该是五亭桥和白塔了。
五亭桥原名莲花桥,因其状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称莲花桥。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共十五个不同的卷洞联系,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
盗图,果然是时节不对啊
若经过五亭桥,左边是凫庄,前方便是白塔,过藕香桥可达四桥烟雨。
瘦西湖白塔建于辽统和年间,辽清宁四年(1058)重建,并在明嘉靖
、隆庆、万历和清乾隆年间重修。白塔通高30.6米,砖石结构。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须弥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硕大的率堵波和顶部的十三天相轮组成。
《清朝野史大观》中\"一夜造白塔\"的故事在今天的扬州仍广为流传。据说,乾隆在瘦西湖游览时,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虽说这只是个故事演绎,但亦足可见当时盐商经济实力之雄厚。
李白云“烟花三月下扬州”,农历三月,暮春时节的扬州自是莺歌燕语,桃红柳绿的好时节,游人如织,除一般的景色之外,更多的人是为观赏琼花而来。
琼花,又称聚八仙、蝴蝶花,牛耳抱珠,每年4、5月间开花,花期极短,仅20天左右。其花大如盘,洁白如玉,为扬州市花,被誉为昆山三宝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名贵花种。但其实,著名的古琼花在宋灭亡后早已绝迹,如今人们所见之“琼花”,实为聚八仙。
据说,唐朝年间,隋炀帝听说扬州有盛开的琼花,很多人都慕名而去,所以隋炀帝为了能够一睹琼花的美丽,御驾亲征去扬州看琼花,但是路途遥远艰辛,所以为了早日看到琼花,隋炀帝就下令开凿了大运河,通过大运河很快到了扬州,而大运河又开通了扬州的交通,所以经济也发展起来了。
琼花在宋朝年间,因为金兵侵略,将扬州的琼花都拔了根,铲平埋了。但是过了一年,被铲根的琼花又发出了新芽,加上人的精心养护,慢慢恢复了原来美丽旺盛的样子。人们以为琼花就此会如以前一样再生长,令人惊讶的是,到了宋朝亡国那天,扬州的琼花都突然死去,就这样天下无双的扬州琼花就成了稀世珍宝,再也难见其面容。
路边琼花树已结花蕊
此时非琼花盛开之时,盗图感受下琼花怒放时的美色。
石壁流淙
千年前的诗人杜牧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景区颇为著名,由玲珑花界、熙春台、单孔石拱桥及望春楼四部分组成。其中,石拱桥呈玉带状,长24米,宽2.4米,24根玉石栏杆围以两侧。关于二十四桥一直流传有两种说法,
其一,据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唐时扬州城内水道纵横,有茶园桥、大明桥、九曲桥等二十四座桥,后水道逐渐淤没,现今仅有开明桥、通泗桥的地名,桥已不存在。其二说,桥名\"二十四\",或称二十四桥。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录十五:\"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吴家砖桥在扬州西郊。如今这一新建景区是采用桥名\"二十四\"之说。
搜张自认为是绝美二十四桥的图片观赏下
沿途喜鹊甚多
继续北行,有多个展区。扬州盆景艺术始于唐代,盛于明清,为我国树桩盆景的五大流派之一。瘦西湖北边,有《扬派盆景博物馆》和《水系微缩园》。
扬派盆景
微缩的五亭桥
靠近北门,远远就能看到矗立的
看到栖灵塔便知离北门不远了。
栖灵塔
自北门而出,此时已是下午两点时分,饥肠辘辘,出门后左手边是著名的冶春茶社。位于瘦西湖北门外的这家冶春茶楼(平山堂店),环境不错,点了几道茶点下肚。
冶春茶楼、富春茶社、趣园茶社,都算得上是扬州的老牌茶楼了,这次不曾去过富春,但冶春确实味道一般,价格也不是特别实惠(相对于花园茶楼)。
蟹黄汤包,皮略厚,味道一般。
冶春蒸饺,味道不错。扬州的蒸饺和烧麦个头都很大。
茶社外是鉴真广场。鉴真原姓淳于,原籍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14岁时在扬州大明寺出家。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六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前五次由于种种原因均东渡失败,并于第五次东渡后身染重病,双目失明,回到扬州。公元753年, 由于唐玄宗信奉道教,意欲派遣道士东渡日本,却为日本所拒便禁止鉴真出海。而后鉴真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在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东渡苑内),转搭遣唐使大船。11月16日,船队扬帆出海,12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鉴真广场雕像
出门过马路,沿石阶而上便是著名的大明寺。
大明寺的出名,源于鉴真和尚曾在此讲律传戒
。开元元年(713)鉴真成为了精通佛教律宗学说的有名的和尚回到扬州,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并以这里为中心,开始了他此后三十年在淮南地区广泛的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清乾隆帝1765年到扬州时,因忌讳“大明”两字,,亲自提笔将其改成“敕题法净寺”。这一名称延续了两百多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要砸烂寺庙内。总理紧急电谕,命令坚决保护大明寺古迹。及时封闭了寺庙,使古刹幸免于难。1979年,寺庙全面维修,佛像贴金,大明寺焕然一新。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回国巡展,复名\"大明寺\"。
现在的大明寺,也同样是商业化严重,进门后天王殿里有免费讲解,但感觉也比较靠近商业推销。
山门上的牌匾,篆书“栖灵遗址”
天王殿
穿过天王殿,拾阶而上,便是大雄宝殿,其西侧是平山堂。
平山堂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由时任扬州知府
,被誉为“文章太守”的欧阳修
修建。当时欧阳修调到东南重镇扬州任知州,到扬州之后,秉承他一贯的治政宽简之风,在扬州城的制高点蜀冈上建了一座堂,因为伫立堂前,可以眺望江南诸山,故取名\"平山堂\"。平山堂上很多对联、匾额,都记录着当年欧阳修在此举行诗文酒会、与民同乐的故事。“天下第五泉”亦在此处。而后,苏轼在扬州为官期间,为纪念其师欧阳修,在平山堂南修建了“谷林堂”。
“风流宛在”四字由光绪年间,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所题,其“流”字少了一点,“在”字缺又多了一点,仿若因风流动所致,别寓情趣。
由于平山堂地势较高,据说当年平山堂大厅外远眺,可看到几十里外的镇江市,如今早已高楼林立,不见踪迹。站在那里,突然觉得,兴许千百年前立于此地远眺镇江,是否会有当年黄公望绘《富春山居图》时的感觉。
平山堂大厅外的“欧公柳”,相传为欧阳修所植。
欧阳祠西南侧有一四角亭状的圆门通往西园,上嵌石雕刻“真赏”,为清书法家邓石如篆。此时的大明寺,多处因在修葺中而不得进。
欧阳祠内匾额,“贤守清风”为康熙御题。
清光绪五年(1879年)九月,欧阳修嫡孙江苏候补道欧阳炳,按照临摹与滁州醉翁亭之清宫内府藏本欧公石刻像所刻而成。此石刻像运用光线折射原理,胡须远看为白色,近看为黑色,且无论从何角度看,石刻像的脸、眼、足始终正对观者。
欧阳修像。胡子是黑色的,所以我这张照片是近距离拍摄的。
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纪念碑
鼓楼
栖灵塔位于大明寺大雄宝殿东侧,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于大明寺内建栖灵塔, 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谓之佛祖即在此处。本焚僧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化为焦土。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探亲\",谷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选址重建栖灵塔并立奠基石。端祥法师圆寂后,能修法师主持大明寺工作,于1993年8月27日开机钻探。
现在的栖灵塔,内设电梯,登塔需另付电梯费,顶层供有佛骨舍利,在八层处可尽览瘦西湖全景。
栖灵塔上望瘦西湖
游完大明寺 已是下午 四点多,晚餐继续在住宿附近的“小小狮子楼”就餐。扬州腊月里的雨夜,无论街头抑或商场都人迹罕见,令人身心放松,却又无比的寒冷。夜色中的古城,有着一份独特的静谧气息,似乎默默地在那里独自追忆过往的钟灵毓秀,曾经的繁华喧嚣,还有那些凄惨的战火屠城。
东门遗址,自唐代开始建设,经五代和北宋年间的不断修葺,作为南宋时期的前线重镇,该时期的东门,修建地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精心得多,如今所见城门,基本属于南宋时期。
东门
古运河孕育了古代扬州的繁华与文明,其渡口之一的关东古渡现已开发成扬州古运河的一个著名景点,这条北起瘦西湖,南达瓜洲古渡,沿途停靠了瓜洲景区、高旻寺、文峰塔、龙首关、普哈丁木墓园、双翁城、古茱萸湾等景点的水上游览线,最终至于此处的关东古渡。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都,吴山点点愁”,当年白居易的一阙《长相思》瓜州古渡闻名于世,走到此处,脑子闪现的也正是此词。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甘肃酒泉,也有个瓜州,音同字不同,常令许多世人迷糊。遥远的瓜州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与这里的瓜洲遥遥相望。
东关古渡
四望亭,原名文奎楼,曾更名为魁星阁,为江都县学的组成部分。其建筑为砖木结构,三层八面,攒尖式瓦顶,因底层四面皆有拱门与十字街道相通,故有“过街亭”之称。每层亭檐各有八个飞角,并皆有风铃,每当风过,铃响悠扬。据说,这里古时候四面皆为水路,亭子就是联通桥梁用的。
四望亭
位于汶河路和文昌路交叉处的文昌阁,被称为扬州当之无愧的地标建筑。其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属于扬州府学建筑群。旧时阁上悬有“邗上文枢”的匾额。当年的扬州府学建筑群已陆续毁坏,现仅存此阁。
文昌阁
第三天早上,去感受了著名的趣园茶社,此时正处旅游淡季,故食客不多,据说在春夏时节,早上六点便已开始排队。我们到这里时已是早上八点多,但根本不用排队,尚余有许多空座。
位于瘦西湖边,迎宾馆内的趣园茶社,原为盐商府邸,当年乾隆帝六下扬州时,曾四次来此游览,而“趣园”二字也是乾隆钦赐,现在还能看到保留下来的半块“趣园”残碑。
“趣园”残碑
趣园茶社的景色,毋庸置疑是扬州所有茶楼里最好的,点心的味道确实也很好,价格比花园茶楼要高一些,和冶春茶楼的差不多,但感觉味道要冶春茶楼的好得多。千层油糕和翡翠烧麦被称为扬州点心双绝,因不喜甜食,故未曾品尝千层油糕,而且,扬州点心的个头都很大,那个千层油糕一块下肚,估计胃都快要满了。
大厅内循环播放关于趣园茶社的宣传片
铜茶壶和青瓷茶杯很有感觉
烫干丝。这里的烫干丝味道和花园茶楼的差的有点多,有兴趣的可以品尝下。
扬州传统小笼
蟹黄汤包,江苏名吃,南京、靖江、镇江、泰兴、淮安皆有著名的品牌汤包,估计最有名的是靖江的吧。当年在南京吃过两次,味道确实不错。去苏州时也曾想尝尝,但苏州并无此物,据说原产于长江以北地区。这次到扬州,自然也得尝尝,吃过之后,感觉比南京的好吃。
蟹黄汤包,味道不错,比冶春茶楼的好的很多,感觉旁边的麦管很多余,吃汤包就应该开窗之后慢慢吸。
翡翠烧麦,其中的翡翠其实是青菜泥馅,味道确实很好
趣园茶社内景色,这些建筑都属于趣园茶社。
边上的水就是瘦西湖了。
早餐后出来在茶社和迎宾馆内四处逛逛,空气清新,鸟鸣不断,虽是残花败柳,却也别有意境。这里看到的水,皆为瘦西湖的一部分。
在扬州,四处可见这种饮料杯(一次性的)。外形应该是乾隆的模样吧,但我感觉,如果使用隋炀帝的样子会更好些。毕竟在我的意识里,满人的政权不能代表中国,而且隋炀帝对于扬州的贡献要等多。
扬州双博馆,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雕版印刷术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不过,这个博物馆真的很一般。
扬州博物馆内的镇馆之宝是一个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其高43.5cm,口径5.5cm,最大腹径25cm,底径14cm,是现存三件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中器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另外两个分别收藏在北京颐和园和巴黎吉美博物馆。
博物馆内扬州三把刀泥塑。
被某些人称为扬州四大美食餐厅的“食为天”成为我们这天晚餐的去处,但吃过后失望更多,和狮子楼差太多,无论环境或是味道。
清炖狮子头。味道口感都比狮子楼的差
芦蒿抄香干
淮安软兜。非常油,偏咸
必须说一下扬州老鹅,确实挺好吃的,由于住在关东街附近,便买了入口处的“谢记”,比街对面的“鹅村长”要强。
要离开扬州了,第四天早上,吃的是蒋家桥饺面馆的锅贴和雪菜面,面一般,但锅贴味道不错。
然后偷瞄到隔壁桌人的早餐,哇,胃口真好啊,一个人能吃这么多!
路途上再次回味古老的城市,飘香的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