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每次读到这首诗,都会沉醉在扬州的灿烂春光里,梅红柳绿,孤帆远影,都让扬州有着挥之不去的意境。见识过3月的明媚,10月的扬州也丝毫不输,半黄半绿的叶,青石街巷与秋季的细雨微凉,最是绝配。任时光荏苒,将一段扬州小曲娓娓道来......
扬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腹地的苏中地区,虽地处江北,却依然被划在江南。除了古时的地理范围不同,扬州亦有着与江南神似的风情,《尔雅》索性就称“江南曰扬州”了。其灵动山水自古以来就惹得无数文人为之代言,入秋后,扬州秒穿越回广陵,美得诗意盎然。秋游扬州,游的便是这份“意”。
这次将顺着扬州的湖景、园林和古巷慢慢游弋,在秋日品读这座城市的古风遗韵,慢慢感受古人的诗意生活。
瘦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之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清初吴绮的《扬州鼓吹词序》,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得此名。
后乾隆元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美景后,赋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在诗人眼中,扬州与杭州一样,景致繁华,并将杭州西湖与之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十分形象。较之杭州西湖,这里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
初来扬州,游览瘦西湖风貌已是不成文的规定,而小金山脚下的钓鱼台,就是赏湖光秋景的绝佳之地。当小金山内的银杏增添了几分秋韵,红到惊艳的彼岸花多了一丝妩媚,来湖畔走走,万般诗情画意慢慢铺陈开来。
钓鱼台实际上是一处位于湖心长堤尽头的亭台,早先文人雅士在此吹箫抚琴,后因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又叫“钓鱼台”。其三面临水,通过园洞,将五亭桥、凫庄、小金山、白塔等框入画中,巧妙之极。伴着湖边树木的斑斓,与古典建筑相互映衬,自有一番格调。
此时再有一阵秋风拂面,湖水荡起涟漪,景物仿佛跟着缓缓“移动”,谁说这不是一幅“湖光秋色图”呢?
与钓鱼台恰似一对好姐妹的五亭桥,也有着不可多得的奇景,最令人津津乐道,莫过于可以观赏到16个月亮。天上1个,水中15个。当划船到五亭桥下,15个桥洞里都能见到一轮圆月,月韵四溢。
都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身处月亮城扬州,赏月之地自然不止五亭桥一处。登临瘦西湖边的熙春台望月,这里正是昔日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月色下的瘦西湖更窈窕迷人,如郁达夫当年所评:“二十四桥的明月是中国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
个园
记得《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乾隆嘉庆年间扬州的园林曾甲天下。虽然随着清末战争迭起,林园多被毁坏,名头也易主到苏州,但保存下来的少许园林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扬州园林的奇妙之处在于,既有北方皇家园林的恢宏气势,又有着江南园林的意境小品,作为南北园林的介体,以其独特风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凭借竹石情趣脱颖而出。随着秋季的到来,枝枝青竹氤氲在秋雾里,以别样的生机勃勃迎接着探秘的游人。
沿着热闹的东关街进入个园,踏入其中,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扑面而来的满园青翠润泽之气,五步一景,十步一画。掠过假山,可见抱山楼“壶天自春”牌匾,这座七楹长楼,巍然艮跨夏秋两山之间,犹如凌空飞架的天桥,走在廊中,不经意间就跨越了两个季节,秋山枫红霜白,夏山青翠欲滴,美不胜收。
在抱山楼凭栏赏景,楼下有一湾浅浅的池塘,池内锦鲤戏水,池岸梧桐蔽日,芭蕉亭亭玉立。远看秋山,仿佛群山峻岭,山外有山。楼下走廊的南墙上,镶嵌着清人刘凤浩撰写的《竹石记》刻石,专门留给想知晓个园来龙去脉者。
若说有竹如画,那么有石似诗。个园不大,精心打造的假山以独特的手法,留住了春夏秋冬的色彩。漫步在这座私家园林,看常绿植物与叠石辉映,仿佛不受自然轮转的束缚,依石而建的亭台,与嶙峋的黄石交融,傍晚时分被镀上一层金光,诗意盛境就此悄然入怀。
而藏在幽林竹径的红枫、深浅交织的树叶、湖面萦绕的云影,都在告诉你,扬州的秋天来了。拾一叶秋枫落墨,沉浸在个园的温婉无边时光里,真切体会畅意人生。
古巷
扬州曾有“巷城”之称,因其古街深巷多而密且狭长。蜿蜒曲折的幽深小巷盘绕在这座古老城市的每个细节,古朴气息从每块青砖条石中弥漫开来,老扬州的市井风情就藏匿于一条条古街深巷中。在清晨或傍晚,穿行于其间,不必刻意寻找,就能发现扬州老城最真实的生活画面。
以明清时期建筑为特色的彩衣街,是扬州老城传统风貌保持较为完好的街道之一。出东关街一路走到彩衣街,沿途小桥流水,邂逅一条名为“天宁门街”的窄巷,曾是乾隆走过的御道。沿着彩衣街走走,两侧分布着较多老字号商铺和历史建筑,如罗聘故居、旌德会馆、杨氏住宅等。
彩衣街上有大东门桥,沈复与爱妻芸娘曾在桥畔暂住,想必后来纸笔撰写《浮生六记》时一定会想起这段愉悦的时光吧。穿过桥下进入三街八巷之一的南讲经墩,小路上格外宁静,很想想象游人如织的东关街仅百米之遥。
老旧的民居整齐排列,老人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剥着秋日丰收的鸡头米和菱角,附近居民不紧不慢打着井水。一路前行,树影婆娑,花开正好。
被扬州居民称为老城区“鱼骨巷”的仁丰里,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小巧古桥、斑驳墙壁、杨柳依依,非常文艺。其南北走向,似鱼脊椎骨,东西向整齐排列着头巷、二巷、三巷......宛如根根鱼刺。而在这些鱼刺上又散落着数家雅致的民居古宅,等着游人们一一去探索。
当然,扬州的古街巷远不止这些,如刀剪铺子林立的得胜桥、串起扬州城史的广陵路、曾是盐商聚集地的丁家湾等值得细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