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南京人看南京——去熙南里溜达一圈。

南京人看南京——去熙南里溜达一圈。

行走时间:2021.4

行走方式:地铁一号线三山街

地址:熙南里历史街区

行走路线:评事街——泥马巷——熙南里——甘熙宅第

在升州路上的一家发型店打理了一下头发,剩下的时间很富足就想着去附近的甘熙宅第看看。步行导航,从升州路穿进评事街。评事街是南京城一条千年历史的老街,曾是南京历史上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现在狭狭长长的评事街与其说是街不如说是巷。就是这样一条在现在看来简陋的评事街以其深厚的底蕴,在南京文化地理历史上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街中多以二层老式木房为主,很多地方都在围挡修建拆除中。还有不少简陋的平房。

别小看这些平房,很多都是老南京的古民居。评事街25号民居

建于清代的评事街136号民居

评事街所在的七家湾是居住在南京的回族同胞相对集中的区域,由回民李荣兴制作的\"四绝\"之一牛肉汤,以及干切牛肉、牛肉面、锅贴等,都是味正可口的金陵美食,流传至今。位于南京美食金字塔顶端的李记清真馆就坐落在评事街上。本来想着尝尝这里的老南京味,但看看这架势,我这个本对吃就不讲究,也不算爱好的人放弃排队的念头。

看看这排到拐弯的队伍,很是好奇这些排队人的心情。为了一碗牛肉面,一两锅贴就这样在太阳底下排几十分钟,我实在理解不了。

南北走向的评事街相交的有很多小巷,我需要穿过小巷往东去往甘熙宅第。这条小巷有个有趣的名字——泥马巷。巷口有关于小巷的历史介绍。泥马巷明代即用此名。相传这里是\"泥马渡康王\"的遗址。清代道光《金陵揽胜诗考》称:\"泥马巷,宋高宗南渡避难,骑马渡江至此,始知为泥马。”现在小巷口有一炸爆米花的伙计,这样的场景是我儿时的记忆了。

据说当年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的后人也住在一条叫泥马巷内。除了泥马巷,这里还有秦仓巷,绫庄巷,干章巷,打钉巷......这些小巷与评事街连成一片,纵横交错,成了老南京的一道独特风景。

因为有着目的地,没有在其他的小巷中转悠,而是直接向着目的地出发。

来到绫庄巷3号民居

与绫庄巷交汇的这条是大板巷,我曾在游记《南京人看南京——大板巷走马观花》https://you.ctrip.com/travels/nanjing9/3987048.html中有介绍,今天我就没有在大板巷继续。

在大板巷与绫庄巷交汇处的一家豆花店补充了能量,稍稍休息,继续往东进入南捕厅。

南捕厅口有一个熙南里的平面示意图。图示清晰的呈现了熙南里地处中山南路、升州路交汇处。它依托南京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私人住宅\"甘熙故居\"为核心,搭配精致高端的休闲零售、风尚餐饮、专属服务,形成了具有独特金陵历史风貌的城市风尚商业区。

南捕厅,因为清代南捕厅设于此而得名。南捕厅前身是清顺治三年设立的江南盐法道衙署。甘熙宅第就位于南捕厅巷子南面,巷子北面曾有民国钟英中学,民国大律师王炳钧宅。

南捕厅15号、17号、19号和大板巷42号,都是甘家的地盘,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因规模大,有着“九十九间半”的俗称。

宅第在南捕厅一侧的门边有身份证悬挂,但门都没有开放。

巷子一侧是甘家大院,一侧是甘熙宅第,长长的白墙青瓦的围墙将它们环绕在院内,从巷子的深度就能感知这里有多大。

熙南里街区就是因这号称“九十九间半”的甘熙故居而建。

街区以甘熙故居为文脉传承的载体,以“金陵历史文化风尚街区”为功能定位“熙南里”街区引进适合项目整体定位的各类休闲、零售商家、餐饮类以及雅致茶馆、高档会所、清雅音乐吧等,具有异域风情的酒吧,颇具特色的古玩店、生活馆.......成为城南的一个特色街区。

这里有着“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江南民居的娟秀雅致。

一直走到南捕厅的东侧也没有找到进入宅第的大门。

继续找,深入街区,来到甘熙宅第的南门。也许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吧,整个大宅只能通过这个门进出了。

南京民俗博物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都身居其中,依托这个大宅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南京故事。大宅的内容很丰富,我用了另外的游记篇幅来介绍。从大宅回到街区走一走!

街区内餐饮配套很丰富,有各种形式,各种规格与档次的餐馆。一家瓶子菜馆不知道口味如何,但光从装修细节看就很有南京味道。

一面墙挂满了灯笼,浓浓的秦淮味道。

拐角一栋砖混结构的民国建筑,主体三层,局部单层。小青瓦的坡面,清水青砖的外立面墙体。

熙南里除了白墙青瓦的马头墙,还有很多假山翠竹,亭台楼阁水榭布置起来的园林景观。在这里行走就犹如行走在江南园林之中。

在熙南里经常会看到汉服爱好者,他们穿着汉服行走在这里寻找穿越的感觉。

参观了大宅甘熙宅第,也没有目的在街区里逛了,就向着地铁的方向前行。街区东侧偶遇了一家书店。书店外有一个木制平台,平台周边绿植相拥。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用闲余的时间看书,做学问吧!一家名为“三余书社”的书店。

书店宽敞,有若干的分区。暖黄色的灯光让心为之柔软。

这里还是“雷锋爱心驿站”

偌大的空间通过书架进行功能区域的分割。

灯光慵懒地洒在书脊上,大块状的木制元素的应用让这里显得优雅而本色。在原木色的安抚下读者浮躁的内心也会宁静下来。

长长的书架并不是传统的封闭状,而是采用了中间开窗的设计。窗台上还用了软包,让读者可以依靠在此捧一本书放松的阅读。

除了实用,这个窗还有别致的取景效果。

窗台上打着瞌睡的小熊陪伴着书桌别阅读的小姐姐,画面感很温馨。

书店还有举办小沙龙的区域

书店现在是一种多元化的载体。这里还有各种包装的咖啡和菜叶,还有可爱的容器可以选择。

不经意间就有一盆绿植,一瓶小花映入眼中。

小细节温暖而可爱

走出书店,街区的东南角就是地铁一号线的入口。来这里很方便哦。

关于作者: huochexia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