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歙县寻古,梦里徽州
清康熙六年(1667)设安徽行省时,取了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为省名。古徽州下辖一府六县,分别是徽州府、歙县、休宁、黟县、绩溪、祁门和婺源。没错,现属江西的婺源原属安徽,所以你游婺源时怎么看都觉得“徽派”呢。
徽州一府六县
历史上的徽州名字有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新安江发源于徽州休宁县境内,向东流入浙江,所以徽州人也以“新安”作为自己的称谓,徽文化也称新安文化。如祖籍徽州婺源的理学家朱熹,就自称“新安朱熹”。
歙县阳和门
歙县南醮楼
歙(shè,音涉)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置歙县,后来的郡、州、路治所也都设在歙县。宋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设州府,府县同城1400年,两千多年来歙县名始终未改过。
《新安志》载:“或曰歙者翕(xī,吸,合之意)也,谓山水翕聚也”。明清以来,徽州人“以商养文,以文入仕,以仕拓商”,到了清末孕育出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另为敦煌学、藏学),包含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商、徽剧、徽菜、徽建筑、徽雕等徽州文化。“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歙县便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授予的称号有“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中国徽剧(徽班)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
我们除了品尝徽派美食,观看徽剧表演,看到最多的是徽州古建三绝中的古民居、古牌坊、古祠堂,这些徽派古建筑分布在城镇和乡村数以千计。
许国牌坊
坐落在县城主街,古城中心的功名坊,又名大学士坊,当地人称八脚牌楼,建于明万历十二年,为旌表科第、德政、功勋以及忠孝节义的明朝三朝元老许国衣锦还乡时所立。许国(1527~1596年)歙县人,官居次辅,是皇帝的顾问和太子的老师,功高苦劳,皇帝恩准他告老还乡立坊显荣,故称许国牌坊。
石坊东、西二面作四柱三楼冲天柱式,每一方石柱、每一道梁坊、每一块匾额、每一处斗拱和雀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柱脚共十二只石狮镇坐石础之上,形态各异。石坊上的题字都出自当朝大书画家董其昌之手,有“徽州第一坊”之称,全国独一无二。建八柱牌坊有僭越之嫌,有关传说你可以自己去看。县城内有许国故居。
徽州府衙设在歙县。原府衙建于元末明初,现在的建筑是2009年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重建的仿明代府衙。我去的时候还在建,现在应该建好了。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说的是徽州人从小就外出闯荡历练,最终形成明清第一商帮。徽商有了钱除了建房建祠堂,造桥修路,徽州人还特别重视教育。哪怕最苦的百姓家也爱读书,有“穷不丢书,富不丢猪”,“三代不读书,就象一窝猪”之俗语。所以徽州名人辈出,近现代如黄宾虹、陶行知、胡适,中国第一条铁路修建者詹天佑,前GJ领导人江Z民、胡锦T(祖籍)都是徽州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歙县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位于县城中心的崇一学堂旧址(陶行知少年在此就学)现辟为陶行知纪念馆,宋庆龄先生题“万世师表”。馆内陈有陶行知遗物。
县城墙(复建)及陶行知塑像
岳飞曾经统帅兵马南下洞庭湖剿灭钟相、杨么起义,路经歙县,后来被误传为岳飞剿杀了方腊起义,是徽州的仇人。方腊(1078-1121年)北宋歙州(今安徽歙县)人。
岳飞饮马槽
县城北僻静处有一条细窄小巷,没有店铺,没有餐馆,更没有小商小贩,窄巷两侧都是高墙大院,这就是斗山街,建于明清时期,全长300余米,因街巷如北斗星而得名。
小巷清一色手工打磨的石板路铺就,其奢华非官宦巨贾之家所不能。明清时期居住在斗山街的基本上都是官宦、巨商,是真正的“富人区”。
两侧马头高墙让狭窄的街巷更显幽深,曲径通幽。古街、民居、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浓缩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色。曾经的豪门富宅,时空流转已经变成陋室空堂。
练江从县城西流过。河面上十六联拱石桥名为太平桥,别名万年桥、河西桥,竣工于(清)咸丰2年(1850年),历有维修,为我国著名的联拱长桥之一,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造桥技术。
过了太平桥,就到了太白楼。唐代诗仙李白曾经慕隐士许宣平(歙县人)之名,来到歙县寻访,不料许宣平出游去了。李白只好独自一人在练江边酒肆饮酒题诗,后人为纪念李白,特将酒肆改名为“太白楼”。现存为清代重修的两进重楼,前半部为过街楼,后半部为厅堂,登楼可欣赏古城山水。
太白楼后是新安碑园。碑园依照徽州明清私家花园格局构筑。背靠披云峰,凭太白楼,借练江水,临太平桥,依山傍水显得幽深而奇巧。它因陈列了两套著名帖刻《余清斋》和《清鉴堂》而驰名。
徽州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已经不存在了,热心徽州复名者又以歙县人居多,只是无可奈何花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