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华孝子祠,百善孝为先。

华孝子祠,百善孝为先。

★旅游地点:无锡锡惠名胜之华孝子祠

惠山寺内侧有华孝子祠,祀东晋时期无锡的孝子华宝。南齐建元三年,齐高帝赐华宝故宅“孝子”匾额。

华宝年幼时丧母,与父亲华豪相依为命。东晋义熙末年,华宝八岁,华豪跟随大将刘裕北伐,临别时嘱咐儿子,“须待我驻防期满回家,再为你行成年礼和娶亲。”不料长安失陷,华豪赴难,而华宝因为父亲的这句话,终身不冠不娶。七十岁时,以弟弟华宽的儿子为嗣,于是以孝闻名于世。这个故事在现代人看来颇有些不能理解,毕竟事过境迁,当时华豪没有料到自己会身死异乡,既然情况发生了变化,当事人理应从权,而不该一昧愚孝。不过在封建时代,华宝却因为这一孝行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并被文人墨客赞叹不已。古代还有一说,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华宝一生未娶,末了只能嗣弟弟的儿子……反正我是不能理解这种“孝行”的。不过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有着沉甸甸的分量。统治阶级的褒奖,也是为了把孝这个美德代代相传下去。

祠门前立着四面牌坊,俗称无顶亭,木石结构,呈正方形,是华氏宗族旌表忠孝节义及科第的纪念建筑物,建于清乾隆十三年。

牌坊式的大门庑殿顶,两侧墙向前推,形成了一小扇形。屋顶看着很厚实,屋脊雕着精致的花纹。虽然是深秋,可是攀援植物还是郁郁苍苍地爬了半墙。

走进去第一进是永锡堂,《诗经》中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之语,永锡二字自然也是颂扬孝行的。始建于明成化年间,2004年大修重建,平屋三楹。堂壁置巨幅镜画五件,展示复制的华氏三祖像,孝祖东晋孝子华宝世居惠山,孝祖二十一世孙华原泉随宋军南渡,复归无锡隆亭的始祖,华原泉九世孙华贞固,是无锡鹅镇、荡口华氏始迁祖。

廊在祠北侧,是近年重修时候增建的,陈列历代记事巨碑十块,除了一块是重修记述,另外九块都是根据古拓本重镌的,其中元块一块、明代六块、清代二块。从碑文中,可以看出华孝子祠的历史演变。

庭院中有八角形的石砌鼋池,池里有两两只龙头,吐纳着二泉水,所以又名双龙池。看起来,水质还是挺清冽的。池边的砖头缝里,已经长出了青青草。

享堂是孝子祠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乾隆年间翻修,是明朝的式样,歇山顶,楠木结构,制作精良。原来还有彩绘,不过现在已经看不出来了,但整体给人的感觉还是很古雅的。

堂中供奉着华宝的铜像,原来供奉的是泥塑像,铜像是根据《华氏三祖像》画像铸成铜像的。上面的匾额“孝为行首”,还是颂扬华宝的孝行。神龛镌着唐相魏征所撰的《孝子华公像赞》,堂壁嵌碑刻三十四方,其中《纺织督课图》是明代的原碑。

内堂庭院里有很多碑刻,有的字迹已经被磨得看不清,不过大部分还是完好的。不说内容,碑刻的字体很丰富,喜欢书法的游客,倒是有眼福了。

成志楼始建于明代弘治甲子,华孝子三十五世孙燠等继承先父之志,捐田捐资,奉报朝廷批准,修复华孝子祠,在祠后建楼屋三楹,高27尺,作为纪念克成父志之举,故而得名成志楼。以前这里用于供奉主祀及配享的神位、贮藏祭器、祭祖、宴集等。民国时期,孝子四十七世孙华绎之重建两屋楼,不过后来被毁了。2005年,华绎之哲嗣仲厚、叔和、季平兄弟再承父志,捐资重建,始有今日的规模。

天下第二泉就在旁边,从成志楼出来几分钟就到了。这个景点是锡惠景区的著名景点,是外地游客必须来打卡的,所以每次游客都挺多。

二泉旁边是古色古香的万卷楼,也称尤文简公祠,主祀南宋礼部尚书尤袤。原祠几经兴废,早已经不知道旧址在哪里了。尤褒,绍兴十八年进士,历官泰兴县令、台州(浙江临海)知州、江西转运使兼隆兴府知府(今南昌)、枢密检正兼左谕德、太常少卿、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直言敢谏,恪尽守职。

尤袤晚年告老还乡,在锡山和惠山之间的秦王坞结屋锡麓书堂作为读书处。乾隆年间重建三楹,由尤氏后裔修建,堂屋三间,在垂虹廊之上。在石洞上方的横梁上,还镌着“锡麓书堂”四个字。他晚年以抄书为乐,积至三万卷,藏于万卷楼,万卷楼也因此得名。“万卷楼”这三个字,是尤褒的二十六世孙尤桐所书。

现在的万卷楼出门洞是一条长廊,用作喝茶的地方。看收费,似乎也不算贵。楼内和楼外在菊展期间,也会摆放盆菊。

二泉对面有竹庐山房,始建于明朝末年,清光绪年间重建,原来贮放惠山寺竹茶炉。乾隆皇帝幸临惠山,曾在这里酌泉品茗,题字赋诗,现在还留下御书诗碑,展示在室内。

关于作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