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映山湖,连接锡山和惠山。

映山湖,连接锡山和惠山。

★旅游地点:无锡锡惠名胜之映山湖

从锡山下到一半,就看到了熟悉的映山湖石牌楼。每次路过映山湖,我都会驻足流连,虽然比不上寄畅园的精巧,却自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山林野趣。

正如坡下一块石壁上刻着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湖坊位于锡山西麓,映山湖的东岸,正面面向的是映山湖和惠山,东立则面向锡山,也是映山湖的标志性建筑。坊为金山石质,高六米,三间四柱五楼式,双坡顶斗结构,镂空雕刻着如意、八宝、花鸟、云水等吉祥图案。这座坊并非为映册湖而建,原来是秦氏的贞节牌坊,建于清代末年。1928年挖湖之后,移建到了这里,重刻坊名。王峻崖书“映山湖”三字,成为无锡历史人文景观之一。

原来的锡惠公园就是由惠山、锡山和映山湖组成,映山湖开凿于1958年,连接了锡山和惠山,仿佛是两山之间的山谷凹地,只是太宽阔了些。

作为一个人工湖泊,映山湖面积并不大,只有区区1.4平方公里而已。但因为处于两山之间,隔湖远眺惠山,湖畔古树枝丫横斜,带着黄绿的叶子便映了一湖。另一边则是锡山,龙光塔、山峰、古典的亭子倒映在湖面,连两座山都似乎秀丽了不少,真正是既有山色,亦有湖光。

秋色已染十分,映山湖畔的树叶红绿相间,黄绿相杂,显得色彩斑斓。倒映在湖里,那色彩就显得更丰富了。一层层的颜色,仿佛是用颜料刷出来似的。都说红花也要绿叶配,在这里,绿叶只需要配红叶就可以了。湖畔有一丛八角金盘开得颇好,不过很快就被飘落到花上的两片红色枫叶给抢了镜。这红,如血如火,偏生又掉落在青翠的八角金盘上,就显得更绚烂了。

映山湖的湖岸线很有特色,并非按照弧线修饰出来的,而是有着许多突出或凹进,越发显得变化多端。

无锡蠡园以假山真水闻名于世,而映山湖的存在,则让锡惠名胜成为真山假水。锡山和惠山都是无锡的名山,天然存在。而映山湖,却是一个人工湖。

湖边还有一方隔出来的小池,池边堆砌着石块,做成瀑布的样式。不过秋冬季江南少雨,水量不够丰沛,所以本来就不高的瀑布更只有细细的水流。倒是这一带的环境十分清幽,就连散步的市民都少有走到这里的。

湖面上还有索道经过,这是通往惠山山颠的,索道站位于锡山山麓。也就是说,索道连接了锡山和惠山。不过我认为惠山的海拔不过三百来米,真心没有必要乘坐索道。

湖中央还有两只天鹅的图像,应该是为灯会准备的。到晚上亮起灯来,才会觉得漂亮。好在天鹅的颜色是透明的,倒没有破坏映山湖整体的美感。

映山湖的南端是中国杜鹃园,不过秋冬季节,没有什么可看的。虽然人家没有闭馆,我们也没有购票入内。

旁边还有一方小池,池倒真心不大,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湖畔的那株枫树,经霜红得似乎要滴出血来,艳丽非凡。

旁还有人工摆设出来的农家小院,很古朴的样子,可能是还原先民们的居所。不过看起来有些新,更像是解放后的江南农村。

走着走着就到了青山门附近的九龙壁,这座九龙壁在没有过北京之前,我还很兴致勃勃地在其前留影。去过北京,看过了北海和故宫,对九龙壁的兴趣也就没那么大了。

倒是壁前的广场上菊花还没有撤下,虽然品种菊不多,但是小翠菊和黄野菊挑起了大梁,还是为萧瑟的深秋添上了一抹亮色。

映山湖的西侧有泰伯殿,这位因为三让王位而被奉为至德的吴王先祖,在无锡是作为一张名片存在的。又称至德祠,是纪念吴国和吴氏始祖泰伯的祠庙。

殿并不大,毕竟泰伯长居梅里,那里倒是把泰伯的文化做到了极处。泰伯庙的规模也不少,有不少旧物。

泰伯,商末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周太王)嫡长子,有让国之贤德。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因为有孔夫子的推崇,泰伯在后世也倍受尊崇。

句吴国建立后,泰伯却一直不肯称王,只让人们称“伯”,所以泰伯又称“吴太伯”,因“太伯邑”临湖而筑,太湖即因此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勾吴即春秋时期的吴国,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关于作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