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寻游梓路寺】徽州黄山宏村塔川边的冷门小众古寺庙。

【寻游梓路寺】徽州黄山宏村塔川边的冷门小众古寺庙。

精心制作的视频

自己专门为这段旅程做了一段短视频,这里面融入了个人主观的心境。视频由iPhone和大疆御2拍摄,自己后期剪辑完成。

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我们将尽快解决,建议使用Chrome或FireFox浏览器查看

缘起

城市充满繁华、喧嚣,似乎拥有无尽的物质和无限的梦想。生活快速运转着 ,好像什么都不缺。可是在安静下来独处的时候 ,心里又像藏了一个黑洞——这是城市灯光永远无法照入的区域。

那到底是什么?

我想这是一个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很难有一个精准的答案。就像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列特一样。那个心底最真实的部分,需要每个人自己往心底最深处去寻找。

 有多少人多久没有抬头好好看看星空;感受清风吹过皮肤的质感;葛优躺般的沐浴在阳光里。大人都觉得孩子的时候最开心:一根跳绳,一个弹珠,一堆沙子都可以自娱自乐的玩一整天。

 自己小时候曾经对着一窝蚂蚁一下午,就这么心无旁骛的看着它们忙忙碌碌的搬食。那个下午的小快乐,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再出现了。后来的我拥有了手机、电脑 ,也随时可以约一堆朋友出去玩乐。就怎么再也找不到那时候的简单快乐了呢?


梓路寺


梓路寺


梓路寺

于是想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静静呆着, 远离爆炸式的信息。毫无目的地虚度时光!

 并没有对这个地方有过多的了解和期待,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了那里。也许那是深藏于内心的渴望宁静,让我对寺庙有种本能的吸引力。

梓路寺位于宏村景区奇墅边,宏村阿菊的附近。它躲在深深山谷之中,人烟极其稀少。梓路寺原建于唐,曾经香火旺盛,后失修倒塌。现在的寺庙是原址重建,按照唐中期的建筑风格设计。没有正统的佛教寺庙的香火,更像一个隐居的地方。

虽然只呆了短短两天,仍被这里的建筑美和人文美深深吸引。就为这段旅程精心记录下这份缘分!

寺庙的建筑美

刚买了大疆无人机,第一次飞行就在梓路寺。操作不娴熟,差点炸机。神奇的是飞机最后自动迫降在一条偏僻的泥巴小路上。仅差一两米就掉入了树林中,那我就再也没办法找到了。冥冥之中,好像有神灵保佑我能拿到这些照片 。先上部分建筑照片吧!

可以看到整个寺庙遵循中式对称的美学理念建造,沿袭了唐代中期的建筑风格。整体建筑颜色只有灰白棕三色,极其简约,没有任何装饰性壁画。比起平时看到的那种金碧辉煌的寺庙 ,显得特别朴素,不施粉黛。

本人不是正统的佛教徒,对于传统寺庙内各种描画并不了解具体宗教内涵。这种“无一物”的设计理念,似乎更接近佛教“无”的哲学理念。

到此地之前,我总觉得最好的修身养性的寺庙必须具备三点:1古寺 2出名 3安静。而实际情况却是出名的古寺极难拥有安静的特质,香火旺盛的另一面就是非常嘈杂。梓路寺虽然不是古寺,也不出名,我呆着的那两天香火几乎是没有,却拥有最难得的“静”

“佛 ”的书面意思就是“领悟”二字。“静能生慧”—— 一座寺庙最重要的特质应该是能够让人心静 。

因为常年居住 徽州地区,对于古典建筑非常敏感,一眼就发现寺庙并不是传统的木式结构。确实,对于这一点遗憾,第一意识是介意的。而慢慢的,就忽略了此点。

这也是我后来顿悟到的非常重要的部分:不要因为形式而忽略了本真。木架结构也罢,古老的包浆也罢 ,本质上都只有一种形式。只要能让人静心的地方,就值得好好感受!

此塔应该名叫罗汉塔(呆的时间太短,名称可能混淆 ),自己并没有登塔上去。这样造型的塔,原以为只有在日本才能见到。到了这里,强烈感受到,所谓的古典日式,其实就是中式!

现在好多人所崇拜的 日本建筑美,也不过是自己丢失的东西罢了。我们中国的建筑美学,才是最渊源、深厚、无价的!

一个民族真正的崛起,应该从尊重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开始。

无论国家物质条件多发达,都无法替代精神上的强大。

越接触中国传统文化,越发现为之仰慕的日本文化,大部分都是自己老祖宗的东西。除了酷爱战争外,我想日本真的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买家秀。中国人要有自己的底气,捡起历史,回归传统,才能有一天比日本更加强大!

 

寺庙的人文美

寺内只有和尚三两个,我到的那天刚好这里的住持不在,只遇到了一个和尚师傅。在这里不管空间区域,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变得没有隔离。没有人催你买香,任何角落随意可逛。

这是一种奇特的体验,一切事物都不再标有价格。

 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和小师傅一起坐下来喝茶聊天。师傅年纪看上去并不大,感觉上还带着腼腆气。在这里,绝对可以打破你根深蒂固对出家和尚的老式想法。

虽然师傅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出家,不可娶妻生子,平时也都习惯吃素。但是师傅不仅使用手机,上互联网,用的还是苹果手机。这里住持不仅上网,还运营了公众号,用现代的方法弘扬佛教思想。

平常师傅也不天天都念经,却需要日日打禅冥想。大部分时候师傅接待客人,打扫卫生 ,饲养庙里收留的小动物。这里的和尚比起出家反而更像隐居。好像这里的修行主旨不再停留于念经本身,而是融入到了日常生活。

开始很不理解为什么不规定日日念经,却要日日打坐放空。后来想也许“定心 ”:由自己内心的感悟出发,是更好的修行吧 。

师傅带我去寺庙旁边的小山坡上砍竹子,他说老的竹子不砍掉,新的就没有地方可以生长。砍掉的竹子又可以制作成竹炭,他们取暖用的炭都是自己烧制的。

他自己砍了几根,突然把刀给我叫我试着砍砍。我下意识的回答:“我不会,从来没有做过。”  师傅笑眯眯的说:“有谁天生就会的。”  此生第一次拿起来砍刀砍断了一根竹子,就已经累得不行了。有些事情不尝试还真的不知道有多吃力。

初次见面,大家就可以像会老友一样聊聊天。师傅也不说经论道,就像普通人一样,和你唠唠家常。

“师傅,在这里久了,会无聊么?”

“当然会无聊,都是普通人,又不是神。”

“出了家,你怎么处理和父母的关系?”

“ 关系是处理出来的么?” 

给我的感觉,对于出家和父母的传统期望,师傅并没有真正找到和解的方式。修行不是就这样么,解决一个又一个生活途中遇到的困惑,谁又不是还在路上。

 和师傅一起生炭、煮茶、嗑瓜子、吃饼干 、烤红薯 。他还弄了一个苹果烤着吃,烤热了的苹果还会冒出泡泡,挺有趣的,味道也还不错。烤到后面,还煮了小米粥,用炭烤的方法出来的粥,真的特别香。我都吃饱了,他还煮了萝卜水,说是吃了那么多烤的东西,降降火,真是养生啊。

吃到饭点,师傅直接问我要不要一起去食堂吃饭,都是素菜。虽然已经很饱并不打算去,还是被这样陌生人之间如此没有隔阂的交流方法惊讶到了。师傅事先没有谈任何价格,已经拿出这么多东西招待,现在居然还邀请去吃饭。

实在忍不住疑惑,我直截了当的问道 “需要多少钱吃饭?”

“随喜乐捐。”

“什么,多少?” 我以为自己没听清楚数字。

“意思就是随便你自己,没有规定。”

“随自己?这和外面不一样啊!” 

“是不是感觉一下子很像传销什么的,以前有人是和我这么说的 。”师傅幽默的说。

“但其实从前的寺庙都这样的,依赖众多施主的捐赠运行下去,这里也是。”

突然之间,我为自己市场体制下久了的思维惯性感到羞愧。确实,有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不需要金钱去衡量, 比如善心。

 这么大一个机构,选择用这样古老朴实的模式生存,饱含了佛教的真谛。只有相信人性本善才能做到如此这般

在这里长住的,除了几个和尚师傅,还有几个义工。他们帮忙打理寺庙的日常简单工作,寺庙免费供他们吃住。

这里的义工,其实也像极了修行。除了白天日常的工作,空闲的时候或画画、或写字、或弹琴、或逗猫弄狗 。晚上睡前还一起围坐炭炉喝茶聊天。每天简简单单的日子过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寺庙内收养了两只猫咪。

一只是断腿的土猫,受伤的猫被人捡到送到庙内收养。也许是因为受过创伤,这只猫胆子特别的小,总是躲在角落里。

另一只就是黑白猫,毛发浓密,看着像宠物猫,也爱和人互动。据说因为此猫得了抑郁症,原来住在高层里,天天想着跳楼自杀,后被主人送到这里生活。

看的出,两只猫咪受到了精心照料,非常的干净。这么小的细节之处,还是感受到了这里充满爱心的氛围。

梓路寺每个月都会组织安排一次止语禅修活动,具体的禅修内容和要求可以网络上查到。因为个人的原因,并没有参加,待有机会准备去感受下。

从义工那里听到,禅修期间不可以使用手机和书籍,意在隔离过多的信息,平静心灵。每天都需要打坐冥想,帮寺庙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用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形式,感受佛教的真谛。禅修的学员也没有规定需要上缴的金钱,仍然是随喜乐捐的形式。

夜晚的梓路寺,隐去了白墙黑瓦。

只剩建筑的简约线条,融于天地之间。

从另一个角度 ,展现出了中式的建筑之魂。

这样的美,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建筑设计之美。

深刻感受到了人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永恒孤独。

结束语

 最后引用梓路寺公众号内住持的话作为结束语:

好的弘法者,最好不用语言,更不能用伶牙俐齿,也不要用绝对的思辨跟人滔滔不绝的辩论。

这些都不是佛法的弘法者的优点,这些最多是在无奈的情况下不得已偶一为之的窘境。

一个恬淡的微笑,一个无求的关爱的眼神,一只温暖的手,一袭无所牵挂随风飘飘的长衫。

让人彻底放松的放下和信任,才是弘法的极致。

这席话也是我个人到此地最大的真实感受!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