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源是黄山北麓九龙峰与五老峰之间的一道峡谷,纵深15余公里,集山水、竹海、飞瀑、碧潭为一体,又一处黄山脚下的“芙蓉谷”。
导航输入“金珠源”或“幽篁里”,皆找不到此地名(即便有同名的,也不是所去之处)。还是输入沟村吧,那里原先就属于沟村的位置,只是最近才开发成景区,百度地图的更新怕是跟不上旅游开发的步伐。经过沟村继续顺路向东,三五分钟之后便可看到一处路牌,景区大门在望。
半小时车程,入园看竹海、峡谷,目前只开发一期,游览时间一小时。
山路不徒,徒步距离也不长,可以带孩子老人前往。
有水的地方还是建议夏天较好,或是选择雨后,水丰时前往,景色更可观。
金珠源,对于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听说,一处“新景点”。
一如前一年新开发的泾县的“宝峰岩”,还有不久前去过的正准备开发成景点的“百丈崖”,原先都不出名,甚至连个象样的名字都没有,或在黄山余脉,或身处九华后山,一处幽静之所,不为人知的存在。
想来,谷:泉出通川为谷,两山闲流水之道也。这连绵起伏的山峦中,有多少股清泉,夹山之势顺流而下,成谷,成溪,成就一副自然画境。
当有人偶然前往,看到美景,拍照存下地址,再推荐给好友前往;也有人欣赏美景的同时看到了商机,圈地、开发,打造,命名,成为今日之“金珠源”。
说来此行,是因同伴近十年前,跟一帮户外玩跳水游泳的朋友偶然来到此地,看到一处深潭,潭水清澈,不大不小,潜水下去探入池底,水深近十米,正是一处跳水的好去处,便在夏季常到此戏水游泳。
地界属镇里的毛竹林场,车一直开到路边,再步入竹林,沿溪水溯河而上,便来到潭水边—今天景区内挂着牌子写着“龙眼”二字的所在。
但这一次再来,“龙眼”圈入墙内,多了个景区大门,车泊在停车场,再购票入内。
开辟成景区,作了规划,修了路,齐整了,围有栏杆,更安全了。
仍然划归林场,虽开发成景区,但毛竹依然,竹林倒成了园区的一大特色。
一边是万亩毛竹,一边是清泉奔腾,一泻而下,流至山脚下的沟村。
不时在林间看到有标牌,“毛竹鞭笋采收技术示范基地”的字样。
冬笋可以随意挖,但到了初春,春笋出来时,不再允许采挖。
冬季前来,可以顺路到沟村农家买这儿的冬笋带回去,当是不错的。
除了竹,笋,借着竹林“做文章”,幽篁迷宫,轩辕长廊,增添人文景观,多点乐趣。
竹成长三五年之后再砍伐运走,穿行在林间,起先还从竹竿上标识的字迹分辩是几年生的毛竹,待看的多了,便很容易地看出竹的年龄。
不仅有竹,还有高大粗壮的乔木,立在竹林边,长在河岸上,尽力向空中伸展,树与竹在地面上争着阳光,想像着在地下的根茎不知做着怎么的纠缠。
顺着游览路线,先到下游,看过“龙眼”,再溯流向上,最高处是一汪浅浅的水滩。
鹅卵石清晰可见,岸边修有几层台阶,已入冬,水自是冷的,若在夏天,赤了脚踏进水里,想想也是舒坦。
再往上,一道铁栏杆密密地围住,栏杆的另侧是景区的二期工程,在建,不让过去。
一期属镇政府的地界,与镇里的旅游部门谈妥即可,再过去属黄山风景区,由此上山可以一直走到黄山,也许不过多年,这儿也会开发出一条上黄山的徒步路线。
隔着栏杆放眼远眺,又遐想开了,从熟知的黄山风景区,到黄山余脉,从三大峰到36小峰,再到这些不知名的山峰,座座皆黄山,处处都是景。
开发的,未开发的,有名的,没名的,有路的,没路的,走过的,没走过的,相比已开发成景点的,更多的是不为人知的存在......
离开金珠源,步行五分钟,走进幽篁里艺术村。
依照原样,将皖南民居的徽派建筑异地重现,有餐饮、茶室、住宿、艺术展示等,玩过山水走进徽州人家,另一番体验。
下一期,行走皖南—幽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