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这座山安葬着一位总统和一位皇帝 古往今来仅此一处。

这座山安葬着一位总统和一位皇帝 古往今来仅此一处。

中国有座名山,山里安葬着一位总统和一位皇帝,古往今来仅此一处。这座山就是钟山,位于南京市的玄武区。长眠在这里的总统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孙中山,安卧在这里的皇帝是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朱元璋。

钟山又名紫金山,因山顶常有紫云萦绕而得。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中山陵就位于紫金山南麓的钟山风景区内。

细雨霏霏的深秋,阴冷的雾幔挡不住人们前来拜谒英灵的脚步和热情,博爱是中山先生一生热烈追求的崇高理想。中山陵的牌坊就称博爱坊,是墓道南端的入口,牌坊中门的横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二字。

陵门,建筑在中山陵中轴线上的正中,正门的上方,刻着“天下为公”四个镏金大字。这也是中山先生的手书,中山先生为之奋斗了一生。

碑亭,建筑在天下为公陵门后面,以花岗石建造,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仿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高17米,宽12.2米。碑亭里的大石碑正面自右至左竖刻三行鎏金碑文: “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碑文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书。

祭堂,中山陵主体建筑,位于海拔高度158米的山顶。建筑的色彩没有追求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

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象征当时全中国的3亿9千200万人;从碑亭到祭堂,共有石阶339级,象征当时国民党参众二院议员为339人,寓意每人作为一个台阶,要将中山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祭堂门楣上分刻着“民族”、“民生”、“民权”字样,是由另一位国民党元老张静江书写的六个鎏金篆字,中门上则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四个鎏金大字。

祭堂中央供奉着孙中山先生高4.6米的坐像,祭堂内的墓室里安放着孙中山汉白玉卧像,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祭堂内严禁拍照,下面是借用百度上的两张照片。)

中山陵西侧不远,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地明孝陵。因马皇后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朱元璋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后人有评价说:明孝陵继承了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因为阴雨天气黄昏时分,天空已昏暗下来,没有时间按序行走文化内涵丰富的神道,直接走向了文武方门。

文武方门是孝陵的正门,1999年重复。黄瓦、朱门、红墙,正门上方悬挂长方形门额,竖书“文武方门”4个鎏金大字。正门东侧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此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所立,以六国文字书写,警示保护孝陵的注意事项。

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后被毁,清朝时进行了改建。碑殿中,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鎏金大字,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为清康熙皇帝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御题。康熙帝之所以如此诏示天下,一方面表达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另一方面则是想以此笼络人心,缓和满汉矛盾,加强统治,展示了帝王的雄才大略。

孝陵的主要建筑孝陵殿,也就是享殿,位于碑殿之后。原有的孝陵殿已经毁于战火,尚存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通高3.03米,台基上有大型柱础64个。

现存享殿地表建筑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两次重建的三小间享殿,殿内是“明孝陵史料陈列室”。

享殿继续向北,越过升仙桥,即到了明孝陵内现存的最大建筑方城。

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均用巨型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

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宝鼎南墙上的刻字说明此处埋葬着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

方城之上是明楼,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可登上明楼。明楼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每扇门上面的门钉为9行,每行9颗,以显示九五之尊。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

朱元璋虽贵为九五之尊,其身后陵园的地面建筑也几经焚毁几经重修,几无真正原物,令人唏嘘。好在的是,据历史考证,明孝陵虽几经劫掠,但地宫没有一次被汪洋大盗们盗掘成功,至今保存完好,不知其中的玄机何在,乃不幸中的万幸。

关于作者: 扁舟听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