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是个小城,虽然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也是江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但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盛名之下,无锡的存在很容易被忽视。我也不例外,印象中的无锡,就是灵山大佛的代名词。
直到新冠疫情束缚了自由往外飞的欲望,我开始把目光转向江浙沪周边的短途游。去年年底趁着苏州景区的一波“一元门票”神操作,几乎逛遍了老城区的那些苏州园林。今年继续开发出了无锡这块宝藏之地,不去不知道,一去不得了,别看小城小,故事可不少。继苏州之后,我想我又爱上了无锡。
先来说说春游的故事。春天的无锡,最靓丽的名片是鼋头渚的樱花天堂。
鼋头渚是横卧于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鼋头渚三面环水,由宝界山、鹿顶山、南犊山及其附近的中犊山和三山岛等组成,形状好似浮鼋翘首。
明代以前,鼋头渚已为人们所向往。茂林修竹、悬崖峭壁、摩崖石刻,同太湖水辉映成趣,被认为是无锡境内的“桃花源”。自1918年起,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附近营造私家花园和别墅。始建于1918年的鼋头渚公园,曾是蒋介石的私家园林,堪称“无锡第一胜景”,形成鼋头渚风景区的雏形。
鼋头渚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向南望,太湖有着青岛海滨的气概;向北望,太湖又有着杭州西湖的明媚风光。在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辅之以别具匠心的人工点缀,使之成为观赏太湖最为理想的游览胜地。1958年诗人郭沫若畅游太湖之后,作出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评价。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的无边风月,以及早中晚、晴雨阴景致各异的神奇变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时胜景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和无数中外游人。
鼋头渚不仅是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更素有“太湖第一名胜,中华赏樱胜地”的美誉。作为“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鼋头渚樱花谷内有3万多株、上百个品种的樱花树。樱花节期间,樱花如云似霞、满树烂漫,春风轻拂、落樱飞舞,美不胜收。樱花盛开的日子,不必再远赴日本,樱花天堂其实近在咫尺。
最佳赏花时间:依樱花的开花时序,分为早樱、晚樱。鼋头渚的早樱一般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开花,多为单瓣或半重瓣。早樱的类别多,花期(从初开、盛开到花落)5-7天,晚樱花期可有7—10天,受升温速度影响,早晚花期有5-12天的间隔,期间是一些杂交品种的樱花开放。一般3月中下旬的时候染井吉野进入盛花期,也就是最佳观赏期。
最佳赏花地点:长春花漪、樱花谷、赏樱楼
长春桥位于涵万轩和绛雪轩的一泓水池中,桥的前后筑有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桥呈拱形,仿佛颐和园中的玉带桥,桥洞映日成浑圆形。湖堤上在建园之初即引种日本名贵品种樱花,已有近百年历史。每当盛放期,花开如云,淡红粉白相间,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娆,“长春花漪”由此得名。
樱花谷位于鼋头渚景区鹿顶山北麓,与中日樱花友谊林毗邻,又融为一体,占地20万平方米,植有68个品种的樱花3万余株,是国内最大的樱花专类园。樱花谷内有赏樱楼、蹑云阁、繁英轩、簇春桥等建筑,是人们踏青赏樱的好地方。
赏樱楼位于鼋头渚樱花林核心地带,是樱花林内标志性建筑景观,登临赏樱阁,居高临下,眺目四望,漫山遍野尽是樱花花海,是鼋头渚的最佳赏樱胜地。
看完这些介绍,我早已按捺不住对樱花的向往,3月中旬就赶往无锡看早樱了。结果好巧不巧,恰恰赶上了早晚花期之间的那5-12天的断档间隔,早樱已谢,晚樱未开,青黄不接,只有零零星星的几小朵挂在枝头。
来都来了,只能强行挽尊:
樱花不够,桃花来凑:
假装看到了满树樱花:
看不到漫天樱花,倒是寻到一处吃素斋的好地方——广福寺,位于戊辰亭上坡,峭壁绝岩间有山路可通。路旁有泉名“一勺”,是以“有源之水聚而为一勺,散而为三万六千顷”而命名。峭壁顶端,就是广福寺。1924年,杨翰西将一勺泉上山地一亩多,捐赠给量如和尚。量如原系军人,脱下戎装,削发为僧。他将后山的广福寺(又名峭岩寺)迁到这里。原庙虽小,却建于萧梁。广福寺建成于1925年,寺名含“广土众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寺院立于幽谷绿树丛中,有深山古寺之风。
樱花未到盛放期,唯有素斋聊以慰藉:
由于门票包含了游船,为了物尽其用,我们乘船去了太湖仙岛。
太湖仙岛是鼋头渚景区内一组湖中小岛,总面积约2平方千米,周长约2.5千米。该岛如神龟静伏水面,恍如“蓬莱仙岛”。岛上玉宇琼楼,石窟灵洞,林木苍翠,猕猴戏耍,处处美轮美奂,不啻一清旷疏朗,超凡脱俗的仙境胜地。
坐船去仙岛的途中,会有很多红嘴鸥围绕盘旋,场面甚是壮观。
这趟无锡之行没能满足赏樱的目的,我岂能甘心?于是,两个星期后,我又踏上了鼋头渚,这回风光大不相同,来看看before & after:
原本游人寥寥的长春桥一下子人头攒动,本就不宽的桥面上人挤人、人挨人,真怕一不小心掉到水里。我们没去桥上轧闹猛,就在和上次同一角度的地方又拍了一张。
原本空无一人的赏樱阁也一下子人满为患,上下楼梯都是同一通道,潮水般地涌上去,又潮水般地涌下来,真怕一不小心发生踩踏事件。好不容易挤到楼上,每个边边角角都挤满了举着相机的游人,海拔不够高还真的很难抢到好的角度。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到处花团锦簇,粉妆玉砌:
游人如织,倒还是能寻到清静之处:
第二次无锡行终于如愿以偿看到烂漫樱花,满足了。
到了快年底的时候,年假还没用完,于是又开始动无锡的脑筋了。偶然看到无锡市区还有个5A景区惠山古镇,貌似很不错的亚子,于是乎10月底再向无锡行。
惠山古镇景区由原锡惠公园(锡惠名胜区)和惠山历史文化街区合并而成,从区域功能上划分为文物古迹区、锡惠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山林保护区四个游览区。景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其核心区域为1平方公里。景区距市中心仅2.5公里,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而过,大运河的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这里正是无锡地名“无锡锡山山无锡”的发源地。
其中锡惠公园(原锡惠名胜区)是国家重点公园,又称锡惠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惠山历史文化街区是无锡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惠山老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惠山祠堂群更是名列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惠山古镇景区文物古迹众多,山水林泉俱佳,有风景名胜景点200多处,有古街、古园、古寺、古泉、古书院、古诗社、古祠堂等多种传统文化资源,时跨数千年历史。所谓“唐宋元明清,自古说到今”,用于形容惠山古镇景区,再贴切不过了。
景区自古以江南第一山、锡山晴云、胜地名泉而闻名于世,风景资源独特灿烂。历代文人雅士来惠山品泉凭吊,寻古探幽;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七巡惠山,留下了无数瑰丽诗篇和轶事佳话。苏轼名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和乾隆帝亲笔题写的“惟惠山幽雅闲静”可以说是这个景区最精华的推介词和文化名片。
“花开四朵,各表一枝”,接下来就按景区划分的四大游览区分别来表一表:
一、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地处锡、惠山麓,江南运河之畔,由绣嶂街、秦园街和寺塘泾河两侧的上、下河塘围合而成,傍及听松坊街区,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布为特色,是无锡唯一保存完好的老街坊风貌街区。
这里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被誉为集中展示江南吴地文化的“露天历史博物馆”。明代有歌谣云:“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满鞋香。”惠山自古就是风景佳绝、钟灵毓秀之地,具有山麓水乡古镇的淳朴风貌。悠久历史可上溯到南北朝时期,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以比邻而筑、数量百余、明清以来的祠堂建筑群和花园而著称,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
惠山古镇已发现11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汇集了自唐代(公元8世纪)至民国时期(1949年)约1200余年间的80个姓氏,180位历史名人,涵盖了十大类共22种祠堂类型的完整系列,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所罕见。祠堂建筑的形制,多数以江南民居建筑常见的硬山式为主,粉墙黛瓦、不重雕镂、质朴无华,也有一些形制较高的歇山式厅堂。
彰显礼义廉耻、贤良忠节的祠堂人物,发源于此的国家级非遗惠山泥人,省级非遗惠山庙会、惠山油酥等文化名片,任尔穿越历史烟尘,流连寻常巷陌;感受乡风民俗,品读小镇故事。
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顾洞阳祠、王武愍公祠、陆宣公祠、杨藕芳祠等十座祠堂为全国文物保护重点祠堂建筑。
二、文物古迹区
紧邻历史文化街区,包括惠山寺庙园林、天下第二泉及庭院、寄畅园、二泉书院、碧山吟社、华孝子祠、愚公谷等景点群,荟萃唐宋元明清至今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展示寺庙文化、茶泉文化、古典园林、书院文化、祠堂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是文人雅士、帝王将相流连忘返的胜地,也是惠山古镇景区的核心和精华。
三、锡惠名胜区
与文物古迹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相邻,包括锡山、映山湖、中国杜鹃园、阿炳墓园、吴文化福寿天地、九龙壁、锡山先民遗址、龙光寺、龙光塔等景点和游乐休闲设施,大片的疏林草坪点缀于山林间,让人在休闲中放松心情,领略自然之美。
四、山林保护区
主要景点包括春申涧、春申君饮马处、春申涧牌坊、卧云石、南泉、云泉亭、绣璋亭、东坡题刻、棋盘石、仙人脚印、头茅峰、索道览月观光平台等景点,拥有大片的山林、奇石及流泉。登上山顶,可俯瞰无锡都市风光,眺望太湖烟波,体验林壑之美,感悟苏轼“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的意境和神韵。
10月底去的时候,正赶上桂花盛放。今年的天气把桂花给整不会了,开(天气没冷到位),还是不开(节气已经到了),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直到10月下旬一波冷空气来袭,桂花争相暴(躁)怒(放),唯恐再迟就要被梅花抢了风头。
“忽如一夜寒风来,千树万树桂花开”,这晚于往年的桂花香倒是让我们赶个正着,惠山景区里不管是祠堂还是寺院、园林,到处栽着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有些还有上百年的历史,就这样,桂花的幽香让我们一路吸了个饱吸了个爽。
10月底那次是第一次去惠山,景区面积又超大,我们又要赶着当天来回,只把惠山寺、寄畅园重点逛了逛,祠堂群只逛了一小部分,锡惠公园也只匆匆游过。等到彩叶季来了,想起惠山寺的那棵古银杏该黄了,寄畅园的枫叶该红了,看到惠山景区公众号推送说锡惠公园里的中国杜鹃园其实秋景也美得不要不要的,心里就忍不住又蠢蠢欲动起来。于是,11月底再游惠山景区,又去惠山寺、寄畅园好好转了转,又被迷得不要不要的,再去杜鹃园里寻寻觅觅了一番,果然如公众号所说,秋色美如画,又是一阵狂拍,结果把原本想好好补逛一下祠堂群的愿望又落空了。我还是不甘心,12月初第三次踏足无锡,把祠堂群几乎一个挨一个地逛过来,果然发现之前遗漏了最重要的李公祠,然后还意外地发掘了另一个宝藏景点——薛福成故居,总算心满意足了。
其实,就这样还只是游了惠山景区四大游览区之三,还有个山林保护区实在没空去了,还有中国髹金漆博物馆也没来得及去,想想还是值得再跑一趟的。可惜这个时候疫情又有所抬头,无锡行只能暂停了,留待以后再有机会补上吧。
以下所记内容就不区分第一次还是第二、第三次了,直接合并同类项,把同一景点去过几次的合在一起记录,要是各位看官看到背景有桂花的,那就是10月底那次,要是有枫叶、银杏的,那就是11月底,祠堂群和薛福成故居主要是12月初那次拍得比较完整。
惠山寺
惠山寺庙园林位于惠山古镇绣嶂街西端,惠山东麓,南邻天下第二泉、华孝子祠,北毗寄畅园、二泉书院。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而位列无锡十大园林之首。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惠山寺庙园林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得到修缮和保护,包括“国保”唐宋石经幢、“省保”宋代金莲桥、明洪武古银杏、唐代听松石床、御碑亭等。
惠山寺礼佛始于1500多年前的南朝,为现存无锡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作为著名的禅宗道场,历史上这里香火旺盛,高僧众多,诵经鸣钟,盛极一时,也是帝王们参禅的福地。
惠山寺石经幢
在惠山寺古华山门内两侧,立有两幢石经幢,南侧为唐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高6.26米,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年),幢身为八棱形石柱,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北侧的经幢高6.22米,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称为“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幢”。两经幢相距10米,都系青石质,唐、宋并立,幢身高大、形体华丽、雕刻精美、保存完好,为江苏诸寺之最,在全国也属罕见,也是现今无锡地区保存最为完好且年代最为久远的佛教石刻艺术遗珍。
金莲桥
建于北宋末年,有800多年历史,全长约11米,宽3.4米,桥身东西向架于池上,是目前无锡地区最为古老的三孔石梁桥,因池内种满金莲花而得名。
御碑亭
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清乾隆六次南巡,途经无锡,每次都写下游历惠山景物的诗章,御碑东西南北分别刻有乾隆1751、1757、1762、1780年下江南游惠山寺时所题御书诗篇。
古银杏
听松亭南侧有棵古银杏,这棵保护编号为“无锡古树名木002”的雄性银杏树相传为惠山寺住持性海植于明洪武初年(1368),目前为无锡市区树龄最长的寿星树,见证了惠山的历史沧桑。树高21米,树干直径近2米,腰围需4人合抱。清朝诗人秦琳有诗为证:“大同殿下绿苔滋,银杏浓阴覆石墀。笑指树头新结子,青青多在寄生枝。”树之北侧台壁镶有石刻“俯察仰观”,系道光年间邵涵初篆题,取《兰亭序》意,昭示树之古老雄伟。
天下第二泉
惠山泉原名漪澜泉, 相传它是唐朝大历末年 (公元779年) ,由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泉水来自天上,经降雨至山上后,在乌桐砂岩石隙中流动过滤,经松根浸淫,千岩涤滤,得日月精气,含矿物质多,水色清纯,甘冽可口。唐代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誉四海,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二泉”泉水随山势自西向东分为上、中、下三池。三池中下池最大,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构成“螭吻飞泉”胜景。
千百年来,二泉为文人所激赏,唐代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无锡籍著名诗人李绅曾竭力赞誉惠泉水,称其为“人间灵液”;宋徽宗曾将二泉水列为贡品;苏东坡慕名品泉,吟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佳句;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一曲《二泉映月》,更使二泉妙不可言,名闻天下。
寄畅园
在江南的众多园林中,或许寄畅园不是最有名的,但绝对是最有故事的一个。
一切还要从它的最初说起,早在元朝时它曾被惠山寺的僧人作为起居所,一来方便,二来风水实数上佳。随后不久这块低调的风水宝地就被无锡的秦氏家族看上了,于是很快便成了秦氏家族的囊中之物。要说这个家族在无锡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明清时期秦氏家族就出了34名进士、70多名举人、十多名翰林,在当地是绝对的名门望族。
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弘治六年进士,曾任五部尚书(南京礼部、北京户部、南京户部、北京工部、南京兵部)的秦金购得这块宝地后,在原先僧舍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园林,名曰“凤谷行窝”。因为秦金号凤山,而园子又建在惠山的山谷中,凤谷包含了人名和地名,行窝区别于皇帝的行宫,仅仅是以山林野趣为主,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个名字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是一座凤山先生建在惠山山谷里的富有野趣的别墅园林,想来也是非常的低调奢华有内涵了。
在这之后的明万历年间,时任湖广巡抚的秦耀被解职后,心情不佳,回到无锡遂将原来的“凤谷行窝”改名成了“寄畅园”,而“寄畅”两字正是取自王羲之《答许椽》中的“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后经不断的修善和扩建有了如今这个规模的寄畅园,因为园子经由秦氏打理已有上百年历史,所以寄畅园也被当地人俗称为“秦园”。
当然,其实真正让寄畅园名闻天下的,主要还是因为有两位大BOSS加持,那就是清朝最有名的两位皇帝康熙和乾隆。康乾执政期间先后十二次下江南,就有十八次踏入寄畅园的大门,这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喜爱,简直就是偏爱,而后更是写了百余首关于寄畅园的诗词,乾隆甚至还在当时的清漪园(今颐和园)中高仿了一个园林名为“惠山园”(今谐趣园),意在将寄畅园的美景收录心中。
小小地归纳总结一下:寄畅园初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江南著名的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也是无锡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寄畅园以高超的借景,洗炼的迭山、理水手法,苍郁满目的古木巨柯,创造出自然和谐、灵动飞扬的山林野趣。乾隆留有评说“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
寄一缕幽思,畅一份情怀,圆一段旧梦,是为“寄畅园”。
寄畅园现有景点包括康熙、乾隆御题“山色溪光”、“玉戛金摐”遗迹、凤谷行窝、秉礼堂、九狮台、八音涧、涵碧亭、七星桥、锦汇漪、知鱼槛、凌虚阁、美人石等28景,碑刻244方,百年以上挂牌古树名木12棵。整个古园气机贯通,阴阳相谐,充满雅致。
一进大门,就看到天井的墙壁上镶嵌有两块刻石,右边是康熙帝题的“山色溪光”,概括了寄畅园的绝美景色;左边是乾隆帝写的“玉戛金摐”,出自“摐金戛玉,水乐琅然”,是指敲击金属和玉石做的乐器,发出悦耳的声音,以此赞美园内八音涧的泉声。
园内曲径通幽,构建曲涧,引名扬天下的“二泉”伏流注于其中,潺湲有声,世称“八音涧”。清顺治时期,秦氏后裔秦松龄聘请造园名家张南垣的高徒侄子张轼设计改建,在园内精心叠石,引入惠山泉。“挖开原来的山体,形成一道山谷,将泉流引至谷底,缩窄水道,既容易引水也好控制水量。同时,避开山间树木,用黄石砌筑谷避,人行谷底,泉流脚下。”这便是改筑后的八音涧,上有茂林,下流清泉,西高东低,总长36米。泉水在涧中会跌落三次,故又名“三叠泉”。水流婉转跌宕,经曲潭轻泻,水声悦耳,在假山中犹如空谷回音,好似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合奏出“高山流水”的天然乐章,故名“八音涧”。八音涧的叠石艺术,够得上中国古典园林中黄石假山的翘楚。
凌虚阁旁边有一美人石,为太湖石,三米多高,颇如婷婷美人,故名“美人石”。美人石前有个长方形的池塘,名“镜池”。美人石倚墙而立,似窈窕淑女在镜池前对镜理妆,妩媚有姿。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至此,看到美人石,认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气魄,遂将它改名为“介如峰”。由此可见,各花入各眼,不同的人眼中的景物也截然不同。
位于寄畅园中心的锦汇漪,因汇集了园内的绵绣景点而得名。寄畅园的景色围绕这一泓池水而展开,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汇此中。
锦汇漪南北长,东西狭,长约八十米,宽约二十米,形似葫芦(葫芦在古时亦有福禄的谐意),面积仅有2.5亩,却显得开阔明朗。东面是临水亭廊,西面地势高处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桥,使水面成为不规则的巨大镜面。沿着池水的鹤步滩(池西的假山气势相连犹如白鹤漫步)和知鱼槛(池东边中部有一座九脊飞檐的方亭)就充当了收腰的作用,这样无论是从先月榭望水,还是嘉树堂观景,都能取得最好的视觉效果。
池北的嘉树堂为明代硬山式建筑风格,游客站在堂前,由远而近的锡山风光与园中的知鱼槛、郁盘亭等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小中见大的建园风格。池北土山,乔柯灌木,与惠山山峰连成一气;而站在嘉树堂前向东看,可见山峦叠嶂,湖光塔影,将远处锡山之巅的龙光塔借入园中,这种借景手法在拙政园中的梧竹幽居也曾出现过,也是现存的江南古典园林中叠山理水的典范。池边景致多样,假山秀石、小径通幽结合得天衣无缝,编织出了一幅“锦汇漪塔影摇曳”的清秀风光。
惠山祠堂群
惠山祠堂群内完整地保存着自唐代(公元8世纪)的华孝子祠至1949年在建中的秦周氏贞节祠为止,时间跨度长达1200余年的惠山祠堂群发生、发展过程的历史年轮。祠堂群依托太湖风景,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重要的名山胜地。惠山祠堂群与江南名刹惠山古寺、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和古典园林寄畅园毗邻,使祠堂群具有寺中有祠、祠中有寺、园中有祠、祠中有园的特色,各种类型的祠堂沿河临街、依山就势地密集分布于此,呈现“出郭楼台三四里,游人不得见山容”的祠堂庙宇林立的盛况。
由于祠堂太过众多,无法一一介绍,就挑以下三座最具代表性的重点浏览一下。
1. 李公祠
祭主是清末名臣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李鹤章(1825~1880),安徽合肥人,李鸿章的三弟。其人“性沉毅而开朗,中怀伟略,意量宏远。用兵善审地形,规大势,临敌制胜,智勇天发,指挥从容,常若有余”,被曾国藩称为“将才”,谓其“战争之才超越时贤”。清同治元年(1862)随李鸿章至江苏战太平军,在镇压无锡的太平军时,俘获潮王王子隆,后李鹤章因此升官至甘肃甘凉道,但未赴任。因病归原籍而亡,因为清廷效命有功,在惠山建有专祠。
李公祠为真版徽派老祠堂,祠宇宽畅明朗,气势轩赫。祠前临惠山浜,祠门为清水砖大石库门,石柱、栋梁外露,高大非凡。前立石狮,上悬“李公祠”金字大匾。祠内正面三间大厅,中为天井,大石铺地,四周设落水水沟。三面廊屋立十根石柱,上托徽派粗柱大梁,栋、枋、斗拱、隔扇等均刻有“狮子滚绣球”、“万象更新”、“八仙过海”、“丹凤朝阳”等木雕,构思巧妙,寓意深刻,雕工细腻,异常精美。
李公祠的精华在于其后花园,园中有长廊、水池、花草树木及亭阁等,为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及江南园林式布局。从热闹的惠山古镇步入后花园之中,瞬间没有了游客的喧嚣,给人的感觉非常幽静。园内还复植了名贵树木,香樟、银杏、枫、罗汉松、合欢、桂花等,树干粗壮,树形好看。整个花园以借锡山秀色取胜,与龙光塔相呼应,既保留原园的古朴典雅风貌,又与古街的传统历史文化神韵气脉相通,品位甚高。
虽然历经历史沧桑、几度变迁,李公祠原有建筑几乎全毁,如今看到的只是在原址上复建的后花园、祠堂乃从安徽移建而来的“四水归堂”徽式建筑,但丝毫不减大家风范,仍气度非凡、器宇轩昂。
2. 范文正公祠
主祀北宋副相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64岁时病死于江苏徐州,被谥号为“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这座坐落于惠山直街中段的祠堂,占地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采用宋代的建筑风格,庭院式厅堂布局,假山池塘,水榭花园,十分典型的江南园林格局。
祠堂的第一进为门厅,门厅的左右两边树着六块石碑,上面刻有范仲淹的生平以及范氏家属世系图,还有范文正公祠的历史沿革和建祠经过。第二进为“敦叙堂”,内有范仲淹像。出敦叙堂,长方形水池石板桥后是“后乐堂”。后乐堂西侧靠西墙并延伸到北的是长廊,转折处有“先忧亭”,堂东甬道沿东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行书砖雕。小巧的后花园里一洼清泉,两座亭台,还有曲折长廊,显露出江南古典园林的精致。
3. 杨藕芳祠
1911年建,祀主杨宗瀚,字藕芳,金匮(今无锡)人,系杨延俊三子。
1885年,杨藕芳受台湾巡抚刘铭传数次之邀赴台相助,被委任为总办商业洋务,兼办台湾开埠事宜。受命之后,亲自勘探地势,策划基本建设,开发矿产资源,并开发、建设了从基隆到新竹全长106.7公里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条铁路。杨藕芳在台期间,还设立专管卫生的机构,为孤寡老人开办养老院,设立学校提高台民文化,教授农业等,在百姓中有较高口碑。
杨藕芳还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创始人,1890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厂,1895年与兄杨艺芳在无锡创办业勤纱厂,为无锡近代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
杨藕芳祠最特别的是具有洋为中用的风格,清水墙做法,用中国的建材,营造西洋式的建筑,又用传统的风格外包装相关立面,与祠群建筑整体协调,为惠山近代祠堂建筑保存完好的经典。
中国杜鹃园隐藏在锡惠公园内,位于惠山东麓阿炳墓之侧,建成于1981年,是一座以观赏杜鹃花为主的专类花园。这里是中国杜鹃花品种资源基因库,也是国内重要的杜鹃花繁育基地和展览中心,收集、保留有杜鹃花原生种50多个,园艺栽培品种450余个。
园内得景随形,巧于因借,以杜鹃饰山,以建筑和山涧映带景物,有踯躅廊、沁红坡、心芳涧等景致,曾获国家设计奖。
不要以为杜鹃园里只有杜鹃花可欣赏,春花烂漫之后还隐了个秋光无限好:踯躅廊两侧以墨绿为底色,间或红的红,黄的黄,加上长廊的古色古香,仿佛穿越进了古装戏的场景;照影亭面向一泓池水,岸边枫叶如火如荼,给亭子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若时间充裕,真想再多留连片刻。
惠山景区里还有一座国内唯一的中国髹金漆博物馆,只是遗憾未能入内一观。据说馆藏的明代、清代大漆家具一百余件,其品质之精、文物价值之高在国内外都甚为罕见。馆内有古代髹金漆佛龛、屏风、橱柜、桌案、床具、古家具、髹金漆艺术七个系列,展出有苏作、京作、晋作、闽作、广作等不同地域风格的代表作品。
漆器在华夏大地上兴盛了千年岁月,它化身过战国的酒器、汉朝的杯碗,东晋的曲水流觞漂浮的是它,唐朝的杨贵妃弹奏的琵琶上涂绘的也是它。现今最广为人知的一件漆器——髹金漆云龙纹宝座,就位于故宫太和殿中央的须弥座平台上,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是紫禁城里保存下来唯一的明代宝座。
“髹”指把漆涂在器物上,“金漆”是将优质色浅的熟净漆精滤后兑入熟桐油,酌加藤黄,呈金红透明色,故称“金漆”。金漆镶嵌髹饰技艺需选用上好的木材,主要可分为四大工序:造型设计、制作木胎、髹饰漆胎、装饰漆胎。最后一道装饰漆胎又分为镶嵌、立体镶嵌、彩绘、雕填、刻灰、断纹、虎皮漆等多种工艺。
金漆镶嵌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艺种类繁多,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一件产品可以只采用一种工艺制作,也可以将多种工艺综合运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化万千。或穆然古朴,或典雅清新,或鲜活艳丽,或金碧辉煌。二是题材广泛。有历史典故、文学名著、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山水人物、龙凤花鸟、名人字画、民俗民风等,几乎涵盖了各个文化领域。同时还有现代题材和外国题材,大多有繁荣昌盛,前程锦绣、福禄寿喜、吉祥如意之寓意。金漆镶嵌髹饰技艺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光看介绍就觉得这门技艺实在了不起,若以后再有机会去无锡,髹金漆博物馆一定不可错过。
洋洋洒洒写到这里,惠山景区已经介绍得七七八八了。再补充一下景区票价,历史文化街区也就是祠堂建筑群是全免费的,无论哪个祠堂都可以免费参观;文物古迹区主要是惠山寺和寄畅园,还有锡惠名胜区也就是锡惠公园是需要门票的,联票70元(携程上可优惠至61元);位于锡惠公园里的中国杜鹃园需要另外买门票10元;惠山景区里还有三个收费的博物馆,分别是中国泥人博物馆(30元)、无锡非遗文化展览馆(30元)和髹金漆博物馆(40元),可分别单独买门票,或者购买三个博物馆的联票50元。
其实,就算什么景点都不去,在古镇上随意逛逛,就很酥胡。特别是冬日午后,在河浜边上随便选一家茶馆,坐在临河岸边的藤椅上,喝喝茶、嗑磕瓜子,像慵懒的喵星人一样孵孵太阳,就能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乐了。
12月初的那次,除了把镇上的祠堂群细细地拜访了一遍,还有幸参观了另一个小众景点——薛福成故居。距离惠山景区大约一刻钟左右的车程,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基本上都是无锡本地人用月卡或者老人卡进出的。游客门票25元,很是物超所值,且听我细细道来。
先来认识一下薛福成何许人也?薛福成(1838--1894),曾国藩的门徒、李鸿章的幕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继承了魏源、林则徐等人的“经以致用”的观点,并将这一思想发展为早期维新思想“经世实学”,后成为曾国藩、李鸿章领导的洋务派的思想大旗和理论指导。薛福成的改良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康梁变法也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因此他是我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位思想家,在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不仅如此,薛福成还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勇于实践,在清政府内政外交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此,清朝政府特赐“钦使第”一座以褒奖薛福成的历史功绩,但其实朝廷所赐钦使府第只是开了张“空头支票”,并未给薛家下拨建造府第的费用,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府第是薛家自筹资金建造的。
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建成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被誉为“江南第一豪宅”。故居建筑群规模宏大,体量惊人,占地超过2.1万平方米。现今保存下来的建筑有160余间,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整组建筑气势雄伟、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厅堂高阔、明亮舒适,砖雕木刻,颇为讲究,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和适合社会交往的园林式开放格局,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的江南大型官僚宅第,填补了我国建筑史上的空白。
钦使第是薛福成在出使英、法、意、比之前,自己亲自设计构画草图,交其长子薛南溟负责建造。钦使第平面布局规整、功能划分严谨,宅院分中、东、西三条轴线,前窄后宽。中轴线上由门厅、轿厅、正厅、后堂、转盘楼、后花园组成;东轴线上由西式弹子房、薛仓厅、对照厅、枇杷园、吟风轩、戏台组成;西轴线由传经楼、西花园、佛堂、杂房组成。中轴线前四进面阔均为九开间,第五进、第六进的转盘楼更是面阔十一开间,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转盘楼,有“中华第一转盘楼”之称。
远涉重洋的薛福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宅第也呈现出明显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主体建筑基本上沿用清代中晚期的规制,细微处的雕刻装饰巧夺天工,体现了中式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准。而转盘楼栏杆、弹子房等处则显示出以中式为主,伴有西式做法的时代特征。
薛福成在建造他的宅第时,官衔为正三品,赏加二品顶戴,按照朝廷规定,他的住宅厅堂面阔不可以超过五开间,然而他的宅第已远远超过了标准。为此薛家在建造宅第时,在最引人注目的轿厅和正厅采用了独特的对剖双排柱,把九开间变成相对独立的三个三开间。正厅则用考究的正六边形蜂窝式砖细墙和已有西方居室装饰风格的移门来分隔,这种做法在无锡地区绝无仅有,在全国来说至今也未见过有第二例。正厅是整个宅第中最主要也是最豪华的一个厅堂,它的雕梁画栋保存完整,雕刻精美。依稀可见的飞金灯饰和朱漆彩绘的包袱锦无不显示出豪华气派,正厅的砖雕、木刻之多之精是故居内其它建筑无法比拟的。
薛宅呈现为庭院式开放格局,以近代民居建筑与江南造园艺术相结合,中轴线上每进厅堂之间有庭院点缀,景色各异。宅内独立的后花园、西花园廊桥、楼阁、乔柯、山石和谐搭配,环境典雅灵秀;东花园的花厅、戏台更是自成院落,为一处难得的看戏观鱼、品茗娱乐之处,其水榭式戏台最具特色,国内罕见。
接下来一一领略一下宅内各个建筑的妙处:
将军门
由两扇“和合”大门组成,东侧门框为门当,西侧门框为户对,意为“门当户对”。抬头仰视将军门门额,就会看到一块镂花金边、蓝底金字的竖匾——由光绪皇帝御笔亲题的“钦使第”。钦使第意为钦命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钦差大使之府第。
天井
薛福成故居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能够完美地把园林小景与故居建筑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在故居每两进之间都配有天井,两侧则有相对称的庭院景致点缀其中。不仅如此,在故居内还有独立的东花园、后花园和西花园,使整个故居成为园林式宅第,因此老无锡人都习惯称薛府为薛家花园。
轿厅
中轴线上的第二进主体建筑。轿厅,顾名思义就是停放轿子的地方,相当于现代的私人车库。正中间三间名为“西轺堂”,轺是古代使官所乘的马车,“西轺堂”喻意着主人薛福成出使西方四国。轿厅从东到西,细数共有房屋九间,着实让人感受到“钦使第”的规模宏大。
务本堂
务本堂是薛府的正厅,其建筑结构与轿厅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三个三开间组成,大梁及脊檩两端饰有山雾云纹,雕刻精细。主厅正中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匾上三个字“务本堂”是薛福成的上司和恩师曾国藩所书,“务本”是以农为本之意。主张洋务的薛福成告诫子孙在实业报国的同时,不能忘记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务本堂是主人用来接见重要客人,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
东面三间为“博古厅”,陈列有诸多古玩字画,是主人自赏或与客人共赏藏品的所在,厅内悬“纯粹超迈”匾额。西面三间为“议事厅”,是主人接待重要来访者的地方,厅内悬“志力宏毅”匾额。
这第三进的九间屋宇是整座宅第中工艺最为考究的建筑,彩绘、雕刻和各种木作无不精湛,真可谓是无石不镂,无木不雕。
惠然堂
一条东西走向的内围墙,把整个宅第的前院和后宅前后分开,这道内围墙在此起到“内外有别”的作用。从这道围墙往后,就进入了后院,属于私密空间,来访客人一般是不能跨过这道门槛的。
后堂是整个宅第的第四进,正中三间为“惠然堂”。“惠然”二字取自《诗经》中“惠然肯来”之意。堂匾下由六块楠木拼成的太师壁壁面上刻有94个字形各不相同的篆书“寿”字,是谓“百寿图”。
惠然堂是薛家女主人会见亲友、处理家庭事务的场所,也是薛家老少聚会的地方。后堂的建筑结构较前面的轿厅和正厅要简单的多,这里的梁架大多数采用“圆做”手法,没有雕梁画栋,屋面也少有轩顶的层次变化,九开间的隔断采用的也只是杉木屏门,屏门可以拆卸,如遇在此举办重大聚会活动时,屏门可以卸下,使活动的空间变得更大。
转盘楼
转盘楼是钦使第中轴线上最后两进——第五进、第六进。该楼高两层,纯木结构,面阔十一开间,硬山顶,山墙上有五垛式封火墙,楼的两端各有厢楼连接,平面组成了“回”字型,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这个天井是整个宅第中最大的天井,天井地面上铺满花砖。因这两进楼房楼上楼下的走廊皆内向天井一面,通过厢楼内的楼梯,上下前后都能走通,楼上楼下,回环相连,互相呼应,故俗称“转盘楼”,这是江南大户人家常见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
而薛家的转盘楼与国内现存的转盘楼相比有两个不同之处,一是其规模宏大,面阔十一开间。前四进九开间已属超出规定制度,到了转盘楼更是犯了“弥天大罪”,谨慎的薛福成还是通过断脊的建筑艺术将转盘楼分成了三、五、三开间。这样一来,这幢建筑并未超过薛福成官职所允许的五开间。二是表现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上。可以看到二楼走廊的栏杆,其造型系采用先进的车床加工工艺制成。这与一般的雕刻不同,不仅美观、独特,而且富有欧式风格,令人眼前一亮。
后花园
两座转盘楼北,即是后花园。在后花园的东西两端还有两座与后花园相连的花园,因建造于不同时期,分别称东花园和西花园。这三座名为三园实为一园的花园以水景为主,大致呈倒“凹”形,从东、北、西三面将宅第的北半部分裹住,使大部分居宅被小桥流水、绿树繁花所环抱。薛福成这座宅第就面积而言,花园部分和住宅部分的面积基本相当,在同类官宅中非常少见,称之为“薛家花园”可谓是名副其实。
西花园相对而言比东花园更大,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后花园。从后花园和转盘楼都可以直通西花园,水域面积大,建筑错落有致,由怀顾堂、滴翠轩、听雨舫等组成,亭台水榭、石舫曲桥,错落有致。
可惜现今后花园周围高楼林立,举目四望时甚感违和。
传经楼
顺着花园东侧的小路,穿过水池上的廊桥亭榭,就是传经楼了。传经楼地处后花园的西北角,面阔六间,高两层,四周有回廊。这是薛福成特意仿照宁波“天一阁”形制建造的藏书楼,“传经楼”三个字是清末战功赫赫的左宗棠手迹,意为藏书万卷,传之后世。可惜我去的时候,传经楼正在维修养护,未能一见真容。
花厅戏台
东花园的花厅、水榭戏台,是薛家举行喜庆活动,接待亲朋好友或洽谈业务之后看戏娱乐、品茗观鱼的场所。它由三间主厅、两间偏厅、一座戏台、两条回廊、五间辅房、一泓清池、一座曲桥组成,自成院落,具有江南园林典型特色。戏台建于水池之上,坐南朝北,与主厅隔水相望,是无锡现存最精致、最完整的家庭古戏台。
戏台的设计非常符合声学原理,采用的是穹隆形屋顶,后置隔音屏风,声音通过屋顶和屏风的反射,与池塘水面产生共振。回廊、主厅、偏厅回合的院落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共音箱,可以把声音传送很远,因此在这座戏台上表演无须扩音设备,就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声响效果。
花厅坐北朝南,是男宾品茗观戏的地方。看戏的时候,花厅的十八扇长窗都要卸下,避免阻挡视线。主厅与戏台一水之隔,隔水观戏,有一种临水听音的悠远感觉。
这里原来是薛南溟为庆祝薛福成六十大寿所建,可惜薛福成盛年早逝。后来薛南溟的夫人吴氏六十大寿时,延请了锡沪名伶在这里献演数日。
弹子房
弹子房为故居中唯一西式建筑,采用西式花窗和彩色玻璃。因薛南溟曾东渡扶桑,西游英伦,从国外带回英式球桌置于此室,常与亲朋好友在此游乐。
大爱深宅大院里,光与影的嬉戏:
虽然这组建筑名为薛福成故居,但其实薛福成本人并没有在这里住过。因为钦使第是在薛福成出使西方四国之前设计的,薛南溟还没有建造完成之前,薛福成就已经出使四国。而从四国出使期满归来,薛福成就于上海染病逝世。可惜这座他亲自设计构图的豪宅,最终连一天都没有居住,只能说天妒英才。
最后走马观花了一下钱钟书故居和东林书院,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