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江阴祝塘世纪公园
闲来无事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在附近的公园转一转。虽然离得稍远,但屈指算来,在晚饭前来回也足够,于是就招呼着小伙伴一起去祝塘世纪公园。谁知道车到半途,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想着车里还有一把伞,兴许一会儿的雨会小下来,也就咬着牙坚持地奔赴目的地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祈祷起了作用,汽车停泊在世纪公园的门口时,雨真的小多了。看来,老天爷也很给我们面子呢!
世纪公园位于集镇中心,也幸好今天大树如瀑,一路开过来车辆都寥寥无几。否则,这里也算得上是祝塘镇的热闹地带了。
公园占地八十余母,是由祝塘镇企业家陆文昌捐资三百万元建造的。它的名字虽然很气派,但是年龄却还很小,2000年千禧年的时候才对外开放,所以就取了“世纪公园”的名称。
走进大门,是一座很大的广场,非常空旷。两侧有整面石头的浮雕,虽然算不上有多么精美,不过放在这里也是很大气的,又有点类似于屏风的功能。
“屏风”后是一方瘦长形的湖泊,名叫祝塘春湖。想来春天的时候,应该会更美的。湖畔则是十来根柱子,上方拱形相接,一座优美的拱桥静静地卧在湖上,沐浴着夏雨。
我们沿着湖的右侧前行,公园里少不了健身器材,看起来似乎使用的频率不会太低。我猜测,这座公园应该是附近居民最喜欢的散步休闲之地。
往前走是古镇遗存,这里就算是世纪公园最大的亮点了。很多雕塑已经残缺,应该更多的是明代的建筑。就这样风吹日晒,我怎么替它们心疼呢?
书写着“古镇遗存”字样的牌坊,本身也是一件明代或明代以前的旧物。石柱呈四方形,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得还不算太厉害。
青石柱建于明代,以整块青石制成。上端已经残缺,仍能看出精良的制作工艺。下面是四方形,五分之三倒四角使其成为了八角形,这样的处理让石柱不那么刻板,多了一点变化。
磉石与石鼓墩都建于明代,原料同样是青石。磉石被置放在北面,呈四方形,中国高出数并呈倒角八角形。这件磉石出于大宅里徐府坟地,当年是作为墓地石牌坊柱础的构件。南面的一件则是平面正方形,正中配着鼓墩石,是木结构房屋木柱的基础,同样也是徐府的旧物。
一对门墩看着可有些沧桑了,是明代的旧物,看起来不是很高大,个体也不大,看起来不像是徐府的,应该是一般人家或者比较富裕人家的东西。
小磨手磨则是近现代的东西,原料是花岗石,用来磨豆浆或豆沙的。这种手磨不需要两个人操作,一个人就可以搞定。在当时,应该说算是创新的工具了,毕竟以前的磨需要两个人合作的。不过电子产品出现,破壁机啥的挺好用,这种原始工具自然也只能成为文化的遗产了。
石拱桥拱券年代更早,是江南宋元时期的牌坊、石桥用料,大致推断为宋末遗存。拱券不长,但用材厚实,制作考究。
无字碑是明代早期遗存,青石质地,祝塘似乎没听说出产青石,不知道是该地大户人家比较青睐这种石材,还是周边运送比较方便,多数遗存的质地都是这样的。遗存的碑不大,下部和底座也已断损,但推测出的总高度应该在2.5米以上,比一般的碑可就大得多了。
有两副磨盘只遗存上半部分,时间也不算久远,是清末民初的物件,用整块花岗岩石雕琢而成的。一般的磨盘并不雕刻纹饰,而这对磨盘却刻着如意纹饰,还是比较少见的。
走过古镇贵存,是一组人物半身雕塑,每一尊雕像下面都有着正方形的座基,上面刻着该人物的生平与成就。我粗粗扫了一眼,都是古代的清官,有包拯、海瑞等人。
过了悟滕桥,沿河一带就没有什么可看性了。如果是春天的话,站在桥上看两侧的河岸,应该是春花烂漫的美丽春景。
我们从桥上折返回来,刚看到一片荷塘,雨势就大了起来。那雨连绵不绝,一把伞根本无法保证两个人不被打湿。在看到前面一座亭子的时候,我们急忙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去,谁知道发现这亭子的质量实在堪忧。外面下着大雨,里面还下着小雨,地上的雨水早淌了一地。
好容易等到雨势略小,我们才离开公园,发现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大雨已经在地上积了一层。
诗以记之:
霜风一夜吹云皱,烟雨江南百色憔。
不忍柳衰花坠跌,西窗剪烛醉秋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