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南京,人山人海的秦淮河夫子庙都是要去挤一挤的,不过这次,被安利了一个新的景点:老门东。是不是觉得名字有点奇怪有点拗口?这是因为,老门东地处南京城的南门,即中华门以东,所以称为“门东”,也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值五一,暮春,正是蔷薇花开的季节,老门东到处都可见到它们的影子,有的甚至攀满了整面墙,搭配着民国范的建筑,真是感觉穿越到了一个世纪之前。
老门东是南京传统民居聚集地,自古就是江南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因此走在其中,华丽的大宅,老宅,也是随处可见。当然了,这些老宅子,现在大都改头换面成了商铺店面,各有特色。
主街并不长,大概百十米,两边建筑鳞次栉比,主街两边,是几条小巷子,走进去,会发现大有乾坤。
这是一家店的煤气表水表之类的,外面却围了一层象棋做的珠串,看上去,登时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一家亲子餐厅,一只布朗熊在柱子后面躲着,露出半个脸,格外逗趣。
富春是扬州早茶的名牌,也开到了老门东,走进去,长长的水牌依次挂着,烫干丝,汤包,桂花糖藕,恍惚中,好像置身扬州城里了。
看到被碧绿的爬山虎覆盖得严严实实的整面墙,不禁心生欢喜,走进去,原来是家叫“隐南门东”的低调却考究的酒店。
每个小院都自成一体,中式木格的门和窗,桂花树葳蕤,屋檐下,还有小盆的铜钱草和青草滋长。在这样的房间里住一晚,就睡进了繁华的金陵旧梦里。
庭院中间,还有个游泳池。躺在池边的长椅上,不用抬头,四面就是江南翘起的、青灰的飞檐。
整个老门东,都是这样风格的建筑,大都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老房子,有少部分后来修缮的,在外观上也尽量融合进原有的风格氛围,所以走在老门东,感觉是走在民国电影里。
小吃一条街。民以食为天,美食永远是人们最关注的点,而这里,各种小吃聚集,南京本地的,外地的,江南的,江北的,甜的,辣的……五花八门。
又是间藏在小巷深处的别致店面,骏惠书屋。
这是旧时安徽考生到南京赶考时休息读书的地方,在书屋修葺的过程中,参考了以前的徽派会馆的式样,所以走进去,古色古香。
这是门头,雕刻工艺,都是徽派木雕。
书架从地上一直到天花板,四面都被书包围,特别有满足感。想起读书时,每逢周末,总喜欢去书城,自己带瓶水,带个面包,地板上一坐就是一天,捧着书,看得头都舍不得抬。
在书香里,过一个长长的下午。
一面斑驳的老墙,一边一盏老式的宫灯,门半掩着,看得到里面温润的木格雕花的门和窗,以及小小四方的庭院,引人一探究竟。
原来这也是家酒店,名字叫花迹,大门却如此隐秘不显, 就好像某个大户人家的后门,要轻轻扣动门环,才会有人笑脸相迎。
院子里,有一方古井,两只小木马,矮矮的摆着多肉植物的小木桌,和满墙绿色的藤蔓。
繁花三世,相遇老门东。
各种颜色的月季开着,在墙上,在门边,在屋后。
巷子里,一扇大开的长窗,不经意扭头一看,却是个精致的,静美的,古典的小小天井。一棵晚开的不知道什么花树,挂满了粉色的花朵。绕到正面一看,却是个服装工作室。
老门东里,有很多这样的店面。
芥子园,是明末清初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李渔的私人宅院。他在这里组建家庭戏班,开设芥子园书铺,并在这里完成了《无声戏》,《闲情偶寄》等著作,度过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爸就给我买了一套厚厚的三本《芥子园画传》,让我临摹学习。原来芥子园,就在这里啊!
芥子园不大。所谓“不足营三窟,惟堪置一丘”,李渔说:“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所以取名芥子园。但经李渔精心规划,园子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虽小,却达到“壶中有天地”的意境。中国老式的文人,在思想上,是一定有个家园的,芥子园,大概就是各种翘楚了。
转出巷子,忽然看到这面花墙。粉色的蔷薇开成了瀑布般,花下的一间小小的店面里,透出的暖调的灯光,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起来。不时有人经过这里,驻足拍照。
老门东的民国风,也是凹造型的好地方。看,这是一对年轻人正在拍婚纱。
老房子灰色的墙,和墙外盛开的红蔷薇,成了一幅画。
和秦淮河夫子庙比起来,这里真的是太安静了,即使是周末,主街上人也不算很多。等转进小巷,那就更清静了。布置得美美的文艺的茶座,咖啡店到处都是,随时都可以坐下来,喝上一杯。
又无意中,转进一家店,这里都是售卖来自西藏的特产,一进门,就是高达巍峨的布达拉宫的大幅画和两个萌萌哒的藏族少年像,雪域高原的味道,扑面而来。
各种宝石,虫草,羊毛毯子……琳琅满目,不过我最喜欢的,却是这只憨态可掬的卡通小牦牛了!
饿了,来碗南京的鸭血粉丝汤,鲜香的味道吃下去,整个行程都完美了!
小长假来了,不用去远方人挤人,这里就和诗和闲情,约上闺蜜,带上女友,汉服也好,古风也好,民国风也好,来老门东走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