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秋天有点长,北方都下雪了,可江南还在漫长的秋景里徘徊,赏枫赏银杏依旧是出游的高潮。看了那么多的银杏,江苏境内一棵最美的银杏树在哪里呢?它就在宜兴的周铁镇。传说这棵银杏树种植于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算起来至今已有1800余年了。
周铁镇,位于无锡宜兴市的东北部,太湖的岸边。早在2700多年前的周朝,这里因为被朝廷设置了“铁官”,隶属“阳羡(今江苏宜兴)”,所以得名周铁。在古代时,从内河进入太湖,周铁便是陆路上的一个重要支点。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15岁的孙权,被其兄长孙策封为“阳羡长”,负责管理现今的宜兴地区。民间传说,当年孙权的母亲为了纪念儿子当官,特意在周铁的太湖岸边,亲手种植了一棵银杏树。银杏巨大的生命力,使之一直存活至今。
四年之后,孙策遇害,孙权继承兄长的大业,建立江东六郡,成为东吴大帝,后来也就有了家喻户晓的三国故事。只是那棵母亲大人亲手种下的银杏树,始终留在了周铁的大地上。直到明朝元年,这棵银杏树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那一年,朱元璋下令敕建“周铁城隍庙”,选址就在那棵银杏树的边上。
有一种说法,当年的城隍庙规模颇大,那棵银杏树就在城隍庙的院子里。所以后来的周铁,便有了银杏树配城隍庙的风景。只是如今的城隍庙,已经是个“压缩版”了,总共建筑面积才“三进深”,跟庙前高大的银杏树相比,显得有点渺小。
周铁这棵古银杏,树高有23米之多,树干根部的直径达1.4米。这棵银杏树长的奇特,树干部分下面细、上面粗,有点类似立式花瓶,有着胖胖的肚子。粗的部分,其实是银杏树干上长出来的“树瘤”,据说只有在五百年以上的大树,才会在树干上长出树瘤来。
当地的百姓,对这棵银杏树非常崇拜,流传下来的“家训”,便是不能砍伐银杏树的树枝,谁砍树谁就会遭“霉运”。而且当地人会告诉你,每年夏天的傍晚时分,银杏树的树冠上会冒出“白烟”,以至于后人还总结出了周铁古银杏的“五大奇观”。
传说中孙权母亲栽种下的银杏,有好几棵。在南京溧水区石湫镇,有一棵古银杏树,树的附近,还有一口名叫“孙钟井”的古井。孙钟,为孙权的祖父。另外像江苏昆山的淀山湖镇永新村、宜兴丁蜀镇洑东村兰右自然村、宜兴新庄镇洪巷村,均有树龄在1800年左右的古银杏,而且均传说为孙权母亲种植。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孙权的母亲一定是“植树模范”了。
说周铁镇的古银杏为孙权母亲亲手栽种,主要依据为宜兴福胜禅寺里珍藏的《三国碑·祥瑞记》的碑文,以及西晋大臣、宜兴人周处编撰的《阳羡风物考》等史料的记载。周处,便是那个著名的“除三害”的人物,他生活的年代离开孙权的三国时期,不到一百年,加上有文字记载,可信度还是高的。
据植物学家的测量,周铁这棵银杏树的实际树龄,确实已有1700多年了。2016年在江苏的邳州举办的“中国银杏节”上,周铁古银杏还被评为“江苏最美的银杏树”。可以说,这样的荣誉,把具有二千多年人文历史的周铁,与银杏树相结合,确实是实至名归。
周铁古银杏和城隍庙,以及一河之隔的周铁老街,是免费对游客开放的,无需购票。看完古银杏,可以去转转周铁老街。周铁老街呈十字形,分成东南西北四条街,青砖加黄石板铺成的小巷,明清风味的老式民宅,犹如上世界五六十年代“老电影”中的场景,古朴又不失真诚。
周铁老街上,还有很多原著居民,初冬的时候,晒太阳的老人,搬着板凳聊家常的邻居,在老街上随处可见。香烛店、铁器店、杂货铺等几家老店依旧开门营业,只是略显冷清,游客也不多。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