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1日,下午,我与夫人游览完毕黎阳老街,坐车前往徽州文化博物馆参观。等我们在博物馆门前下车的时候,天已经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赶紧直接进馆了。徽州文化博物馆位于黄山市屯溪迎宾大道50号,沿革于黄山市博物馆,新馆2008年1月8日正式开馆。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极为丰富,截至2015年,收藏有陶瓷、砚台、徽墨、书画、徽州三雕、青铜器、玉器、杂项、古籍图书、徽州文书等各种文物近10万余件(册),其中其中一级文物34件,二级文物144件,三级文物3913件,古籍书近50000册,契约文书近30000份。馆藏的歙砚、徽墨、新安书画、徽州文献、徽州三雕是馆内的特色藏品,其中宋墓出土的“文府墨”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徽墨。馆藏的徽州文书成为研究徽学这一国际性显学的重要资料,也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徽学专家的关注。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是安徽省第二大综合性博物馆,中国唯一能全面体现徽州文化主题的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二批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157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展出面积6000平方米,库房面积2000平方米,产业园区3000平方米,辅助功能区面积3000平方米。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徽州人与徽州文化》,分为:走进徽州、天下徽商、礼仪徽州、徽州建筑、徽州艺术、徽州科技六个部分;展示内容有:新安大好山水、徽州与徽州人、明清徽商、徽州女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徽州宗族、新安医学、科技之星、文房瑰宝、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村落、徽州民居、徽州三雕等,是一座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博物馆。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建筑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以徽州文化为基本内容、徽州地理山水为背景、徽州建筑风格为基调的一组多功能综合建筑及徽派风景园林。馆舍外观为殿宇式三层建筑,钢筋水泥结构融徽派建筑风格。由陈列区、收藏区、文化产业区、办公区组成。馆舍地域开阔,周围龙山平缓环绕,高低层次错落有致。草木葱茏,环境优美,水景小品,点缀其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我们参观的第一部分是“走进徽州”。徽州,不仅以绮丽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更以灿烂的历史文化享誉全国。千百年来,以其悠久的历史沉淀、丰富的文化蕴藏,厚重的民风民俗、古朴的生活方式,吸引着无数对其魂牵梦绕、充满兴趣、渴求知识的人们。展馆通过徽州优美自然山水环境的全景式展示,让前来参观的人获得“徽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好的地方,是人居的理想之地,是休闲旅游的胜地”的感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徽州山水秀美,资源丰富,不仅有享誉世界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和新安江山水画廊,还有齐云山道教圣地景区,太平湖风景名胜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桃花源里人家景区……无怪乎梁武帝盛赞“新安大好山水”。
展厅通过文字与文物,介绍了徽州人的由来、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形成,以及徽文化形成的基本脉络,旨在让观众获得对徽州历史发展的总体概念。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徽州人的祖先就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商周时期,这里的土著先民——“越人”已相当活跃。秦朝,于此地始置黟(黝)、歙二县。汉建安十三年(208)始设郡级行政建置——新都郡。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新安郡。延至唐大历五年(770),徽州“一府六县”格局的形成,州领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六县。北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易名“徽州”,元为徽州路,明清时期为徽州府。徽州是个移民之地,其居民主要由汉以后南迁的中原移民和本地山越人组成。故其文化也由本土固有的越文化和汉以后南迁的中原文化融合而成。徽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地理概念,包括古徽州 “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
元代龙泉窑刻花盖罐,通高32厘米,口径25.2厘米,底径19厘米,腹围102厘米。罐身圆润,胎体厚重,胎质灰白,色泽明亮,制作规整。此罐造型别致,口沿、底足露胎处有火石红,外施梅子青釉,短颈、圆肩、鼓腹,腹部刻缠枝莲花以及“美酒清香”四字,盖中央隆起,有瓜蒂形钮,边沿平缓起伏成荷叶卷曲状。龙泉窑荷叶盖罐虽承宋风,而又有新意,从造型和纹饰都体现一种时代风格。此件藏品保存完好,曾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馆藏一级文物。
我们参观的第二部分是“天下徽商”。徽商是中国明清两代最具势力和最有影响的商帮,曾经在中国商界叱咤风云300余年。他们敢为天下先,突破几千年来重农抑商的封建藩篱,勇敢地驰骋商海。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甚至涉及海外。徽商崇文好儒的文化态度,使其对当时中国商业以外的文化创造、艺术革新、社会风尚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徽商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徽州社会历史全面高度发展的重要支点,是徽文化崛起和繁荣的坚实基础。他们对乾嘉学术、刻书版画、科技教育、新安医学、建筑书画以及戏曲的众多创新与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徽州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本部分主要向观众介绍曾经创造盛及百年、富甲天下,左右国家经济命脉300年的明清徽商及其“无徽不成镇”奇迹,并起到宣传徽商的创业精神,启示后人再创辉煌的作用。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它是指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是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之一。徽商,崛起于皖南山区,兴盛于明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冲破封建藩篱,打破抑商禁锢,崇奉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贾道儒行,驰骋商海,在盐业领域开创了独执牛耳的局面,并在茶业、木业、典当业等贸易方面也取得不凡的业绩。
鼎盛时期徽商的活动范围东抵淮海,西达滇黔和关陇,北至燕辽,南到闽粤,甚至远至日本、东南亚及葡萄牙。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徽商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商业奇迹。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以及辐射力和影响力之大,都是当时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他们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每一个徽商的背后都有一个徽州女人的故事。徽州男人漂泊异乡,归无定期,女人们为了他们的成功,默默在站在男人的身后,为他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无怨无悔,从一而终。她们的勤劳、贤淑、聪慧和牺牲成就了徽商的辉煌岁月,她们的远见卓识孕育了文化大开的风气,她们的克己奉献铸成了一座座无言的丰碑。在徽州,女人是水,默默地延续着家族的繁衍不息;在徽州,女人更是山,坚忍地扶持着飘泊异乡的男人们。徽州女人是中国古代妇女中特殊的一个群体,她们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温良贤惠,外柔内刚。当徽商长年在外漂泊打拼的同时,留守故土的她们尽着女人的本分,坚强地挑起了赡养老人、照顾孩子的家庭重担。夫妻间的聚少离多,白墙黑瓦下的默默守候和苦苦等待,留给我们对徽州女人的钦佩、敬畏,以及隐隐的哀婉。每一个成功的徽商背后,都有一位得力的商妇。徽商的辉煌,离不开站在他们身后的徽州女人的支撑和牺牲;徽文化的鼎盛,徽州女人功不可没。
明代法华三彩荷叶形瓷枕,瓷枕造型格外别致、生动。分两部分,上部呈荷叶状,底座长方形,荷叶由两山石支撑,间以荷花装饰。胎体厚重,有裂纹,通体施黄绿紫釉法华三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们参观的第三部分是“礼仪徽州”。展厅主要展示徽州在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在文化、教育、学术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旨在告诉观众明清徽州是我国重要的人文昌盛之地,被誉为“东南邹鲁”,不仅社会风气崇文好儒,文教昌盛,文化发达,而且英才辈出。“邹鲁”原指春秋时期的邹国和鲁国,因孟子生于邹,孔子生于鲁,故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受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徽州社会风气历来崇文好儒,百姓尊奉“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宋室南迁以后,这里文教昌盛,书院私塾遍布城乡,“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书”。
徽州文风的昌盛造就了徽州科举的赫赫成就,明清新科状元数,徽州位列全国前茅,成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英杰辈出之地,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学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可谓群贤荟萃,众星闪烁。崛起于南宋,终于清初,历经7个世纪的新安理学,由尊奉祖籍徽州婺源的南宋理学大家朱熹为开山宗师的一批徽州籍理学家为主干所组成。新安理学的实质是阐述儒家纲常伦理的合理性,它对12世纪以后中国哲学和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徽州是我国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宗族社会的典型代表,即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管理制度。徽州氏族大姓基本上都由北方中原迁入,大多数均为同宗、同族派衍而出。移居徽州这个比较封闭的地理单元后,他们依然保存了原来严密的宗族传统。受新安理学的深刻影响,徽州人宗族观念很强。他们往往聚族而居,累世同居;崇尚孝道,尊祖敬宗;讲究名分门第,严格主仆界限。此所谓“千年之冢、不动一拓,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世不改。”徽州宗族制度对凝聚同宗势力,加强社会伦理道德教化,激励后代发奋图强,以及维护和谋求本宗族的社会地位和特权曾经起到了的重要作用。
我们参观的第四部分是“徽州建筑”。徽州建筑是指明清时期徽州府辖区内一种以强化儒家伦理道德秩序为主要精神特征,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乡土建筑。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及其附属构件砖、石、木雕上。特别是其村落民居,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儒家伦理和地域美饰倾向。徽州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集建筑、书画和雕刻艺术于一身,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和审美价值。徽州建筑的勃兴,功在徽商。徽州建筑是徽商“富而显贵”的表达方式,是徽商雄厚实力的象征。
皖南古村落的选址模式、古村落的规划布局、古村落的水系等,都反映了古徽州人追求和谐的人居环境观。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在清末以前形成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亭阁及水口等建筑群。皖南古村落——徽派民居是以明清时期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族观念为社会基础,在皖南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和\"徽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催生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皖南古村落及其民居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以及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西递和宏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表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所用,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理解和想法,促使徽派建筑从布局与结构到造型和色彩等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格调和风貌,逐渐构建起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柱子、梁架、匾额、斗拱、栏板、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上几乎遍布砖、石、木雕刻,常称为“徽州三雕”。“徽州三雕”除了在建筑上发挥实际的功用外,还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传说故事、民情风名人逸事、宗教画像、戏剧人物、生活境况和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及各种图案。在构图上注意变化和透视效果,内容上则注重整体性和情景性。“徽州三雕”丰裕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徽州建筑的艺术魅力,而且丰富了当地村居生活的内容,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情趣,扩大了他们的审美领域。
我们参观的第五部分是“徽州艺术”。充满儒学的人文氛围和精致儒雅的生活孕育出徽州享誉全国的儒雅艺术和工艺品,如文房瑰宝、新安画派、徽派版画、篆刻艺术等。这些艺术和工艺品不仅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审美价值。徽墨和歙砚历来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中的佳品,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同时,它们也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品。徽墨生产于唐末,由著名墨工奚超、奚廷王圭父子创制,因质高受到南唐李煜赏识,封奚廷王圭为墨务官,并赐国姓李。徽墨使用动物胆、纯皮胶、植物油烟、纯金银箔、突然麝香、大梅片、公丁香等十几种贵重药材精制而成,整个生产过程有十余道工序。徽墨“坚如玉,纹如犀,色如漆”。书画家们公认徽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
宋代“文府墨”是于1978年出土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茶科所基建工地宋代墓葬中,由安徽省考古所组织发掘。由于墓葬区地下水丰沛,被发现时该墨已浸泡在积水中,出土时上端已残,剩余部断为两截,残部整体呈扁长条状,两侧弧边。残存部分长8.15厘米,宽2.75厘米,厚约0.9厘米,重18.2克。考古人员根据墨面的字迹勾描,正面残留为楷书“文、府”二字,反面残留为楷书“制”字。故定名“文府墨”。馆藏一级文物。“文府墨”出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唐宋之交,中国制墨技艺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填补这一时期徽墨实物的空白。
歙砚因主要生产制作地在歙县而称歙砚。早在汉、晋时期,已有歙砚名品问世。至唐代,歙砚名声日盛。唐末,被作为御制品,并在歙州设“砚务”。宋以后,歙砚品种增多,制造更精。其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 徽墨和歙砚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保存曾经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制做工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代三松款《荷蟹图》竹雕笔筒,口径12.7厘米,底足12.7厘米,高14.8厘米。为一段竹节雕成,呈圆筒状,平口,直壁。外表皮壳色似栗皮、光润。筒壁上以浅浮雕手法刻出荷叶、荷花、水鸟、螃蟹等图案。作品布局巧妙,层次丰富,刀法简练,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构图技巧和审美功力,款镌“三松”。馆藏一级文物。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之际,一批大明遗民画家以黄山、白岳及徽州山水为创作题材而形成的一个绘画流派。翻开中国绘画史,新安画派作为重要一脉被浓墨重彩。歙县人渐江首开新安画风,与汪之瑞、孙逸、查士标号称“海阳四家”。其技法崇尚元四家,尤推倪瓒为宗师,以师法自然为归。笔墨枯涩简淡,构图清高悲古,作品均体现出一种超尘拔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意境深邃,是明清文人画的正统继承者。新安画派在画坛独树一帜,追随者众多,数百年不衰。近代黄宾虹浑厚华滋,生气盎然,又创一颠峰。徽派篆刻作为新安画派的分支,亦名家辈出,独树一帜。
“徽派版画”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是徽籍画家、木刻艺人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见长,所刊年画、画报、画谱、笺谱之类,以及戏曲、小说插图,在技巧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构图之完美,形象之准确,线条之纤丽为同时代其它流派所不及,在海内独步一时,并且其产量之多、种类之富、艺术性之高都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我们参观的第六部分是“徽州科技”。兴学重教的社会风气,经世致用的观念,徽州人的创新精神以及徽商的积极推动,使得徽州科技在宋元时期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徽州科技蓬勃发展,在全国独树一帜,在医学、数学、地理学、物理学、农学、生物学等众多科技领域都有领先全国的杰出成就。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儒家思想,以及山水奇幽和盛产中药材的客观条件,决定了新安医学的兴起。新安医学源远流长,自宋而下,久盛不衰,代不乏贤。特别是明清时期,不仅形成了独立的医学流派,而且涉及领域广泛,从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从方书、本草到医案、丛书,从通论到各科,从研究到普及,均能业有所成。新安医学名医之众,成就之卓越,医籍之丰富,学术特色之浓,影响之大,均居全国地域医学之前列。不仅为杏林瞩目,而且蜚声华夏。
明清时期,徽州科技进入空前发展的阶段,人才济济,群星辈出,涌现出了以程大位、汪机、孙一奎、方有执、汪昂、汪灏、詹希元、胡正言、江永、戴震、汪莱、郑梅涧、郑复光、黄履庄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名流和能工巧匠,科技著作猛增,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农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领先全国的科技成果。
最后,我们从主馆出来,冒雨穿过博物馆的后花园,走到主馆后面的一幢房子,去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这里的展品不多,但还是有几件属于精品。所谓的非遗馆,就是很多手工作坊的集合,按照博物馆的规划,本来这里是想办个百人百技的园区,将徽州地区的老艺人都请到这里来,为大家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却没有老艺人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跑到这么一个地方来演示绝活儿,所以这里也就没有什么人气了,馆内现在有一个规模不大的歙砚卖场。
陶行知说:世界上只有瑞士能与家乡徽州相比。胡适则更自信:没有徽州人,那里只会是一个村落。在这方土地上,古宅群落,文明奇葩,如梦如幻,随意走进一个个村落, 就会翻动一页页历史。随处踩动块石板,就会触动一个朝代。徽者,美好之谓也。徽州,即是美好的地方。她的先民在这里创造并留下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宋以来徽州社会即追求民主,崇尚法治,讲究公平,主张正义,诚信为本,友爱相处,乡邦安定,社会有序,求索开拓,充满活力,此般为筑造彼时安康社会的种种努力,无疑为现在提供了宝贵的启迪和有益的借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地理单元,古徽州府域(含一府六县)有着水墨画般的灵山秀水、田园风光,更诞生了“程朱理学”“新安画派”等文化源流,在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开一代风气之先。从建筑、科技、教育到徽商、贤达,浓缩了农耕文明精华的徽州文化,正日益成为国人的精神原乡。参观徽州文化博物馆,就仿佛是在翻动和体味一部厚重的历史文化教科书,相信洗去的是铅华,增添的是凝重,蕴蓄的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