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书台公园,昭明太子读书台。

书台公园,昭明太子读书台。

★旅游地点:苏州常熟书台公园

因为想抄个近路,所以挑了一条小路,本来还以为走不通呢,没想到意外发现石梅小学旁边还有一个被忽略了的景点书台公园。

书台公园又称读书台,位于虞山东南麓的石梅广场附近,毗邻常熟市书画院和常熟博物馆,建于1977年。公园很小,门楣也不起眼,但园内却有着梁朝昭明太子的读书台和焦尾泉等古迹。

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对花岗岩的石狮,是原来老城隍庙的旧物。入口处是常熟籍书画家钱持云所书的“读书台”匾额。“书台积雪”是虞山十八景之一,可见书台公园的最佳游览时间是冬天落雪时。可惜江南雪薄,很难得能看到积起来的雪。

走进公园,是一个月洞门,上方写着“寻天然趣”,由此可以猜测公园以天然景色为主,人工斧凿的痕迹应该不浓。

公园占地1.2公顷,可能是把虞山的一部分划入了公园的范围。尽管建成的时间不长,但山麓原有古木已成参天大树,蜡梅在山脚点缀其间,再加上不是什么热门景点,所以很是清幽。

第一景当然是读书台,以山泥夯筑,高3.54米,南北长14.6米,东西宽12.8米。我以为山上的那座亭子就是读书台,后来才发现原来所谓的读书台,其实就是整个这座小土山。亭子是半封闭式的长方形,单间卷棚顶,高3.65米,宽4.6米,进深5.16米。亭中有大石台,镌刻着清朝道光年间倪良耀书写的《虞麓园记》。原来的碑在十年浩劫中被毁,断成两截,1978年由虞山镇公管所出资复制,亭两侧挂着的对联“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是1995年由翁瘦苍书写,胡君复题刻的。原来,这里还是纳凉的好去处呢!

一侧的墙壁间嵌砌着昭明太子像、《读书台铭》和明佥都御史陈察撰写的《重建昭明太子读书台记》等碑刻。山下四周,还有几百年前栽下的榆树、朴树、柏树等古树,大约有二十来株。

下读书台,一侧有长方形的拱门,上书“朝晖沐塔”,可能这里原先还有一处景点,类似于一座塔之类的。

沿着长廊往上走有一组建筑,这就是巫公祠了。旧时祀商相巫咸和他的儿子巫贤,父子俩的名字音同字不同,不过在江南方言里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不同的。据邑志记载,宋庆元间有人在虞山的青龙岗掘土发现了一块古碑,上面写着“商相巫咸冢”五个古字,于是县令孙应时建其祠于言子祠的夹室。后来几经兴废,光绪二十九年重建于后山,建国后又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由园林管理处重建的。不过现在并没有什么古迹留存,只是作为老年人喝茶聊天的地方。

走了一圈才发现焦尾泉在下面,于是又绕回去寻找,其实就是个很小的泉。古代常熟县署前后有七条溪水横列,如同古琴的七根弦。其西有一溪通于山脚,就像是琴尾。东汉时蔡邕有名琴焦尾,因此就起名焦尾泉了。明代成化年间收浚,在万历时成为一景。现在原溪已经没有了,泉穴就成了浅浅的池,据说水质甘冽。旁边有个石洞,是天然形成的,苔藓低伏,洞口的乔木很高大青翠,即使冬天也不见凋敝。焦尾轩也是因泉而建的,看起来也像是现代复建的,不过焦尾泉和焦尾轩的匾额竟是由叶圣陶题写的。焦尾轩原来叫仓圣祠,1977的建设公园的时候才因泉而更为现名。

对面是山水楼,不过下面并不开放,于是继续上行,是一条山路,走上来除了我们也没有看到其他人,估计游客一般不会走到这里来,平常上来喝茶聊天的老伯们,也已经过了他们登山的时间。

山上有很多石刻,都是一些古字,可能还是原来的遗存,毕竟石头这东西,要风化起来是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

走过巫咸亭是雅集亭,是明朝弘治年间知县杨子器所建。继任知县计宗道和 吴门名流杨循古等十九人相约在亭中觞咏,分别由计宗道撰写《虞山雅集亭记》,沈周绘《虞山雅集图》,合各家诗文刻石嵌砌于 亭壁中,一时传为文坛盛事。后来亭子被毁,至清朝嘉庆十九年泰安县令邑人蒋因培重修。石匾“雅集亭”由吴县状元石韫玉隶书,泰州画家朱鹤年重绘《雅集亭图》。不过建国后此亭又被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85年重建的,坐北朝南,花岗石构筑,歇山顶正方形,面宽3米,高5米,现在的碑也是复制品,原来的碑已经被毁,部分拓本藏于常熟市博物馆。

再往上还有小路,大概可以通往虞山。不过我们还有行程安排,只能原路返回了。

关于作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