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灵岩山,古镇旁的古山古寺。

灵岩山,古镇旁的古山古寺。

★旅游地点:苏州木渎灵岩山

第一次来木渎的时候是下午时分,又赶着去上海的行程,所以只是在古镇转了转,没有去隔壁的灵岩山。这次趁着父母逛街的间隙,带着小伙伴锻炼身体去。

走进大门,就看到草坪上栽种着的木芙蓉开得真是既娇艳又妩媚,有红的、粉的、白的,在一株木芙蓉上就可以找到三种颜色。不过我们没有花过多的时间赏花,毕竟我们的目标是登山,即使这座山其实算不得高。

灵岩山多奇石,状如灵芝,因此得名。因为从远处看山势右旋,似巨象回顾,所以也称象山。又因为西麓出产的板岩是苏州著名工艺品藏书灵岩山石砚等石雕产品的料石,所以又称砚石山。山南峭壁如城,故又名石城山。还因为山南有石射堋、石鼓,也被称为石鼓山。数一数,灵岩山的别名还真不少。这些别名,或因其形,或因其出产,都有可取之处。灵岩,我觉得这个名字最响亮,灵字本身就不是一般山可以取的名,岩也是其山体特色。

我们找了一条登山道开始登山,沿路有石阶,并不陡峭,所以对体力的要求不高。不过我们并没有预料太多的时间,毕竟还有两位老人在山下的古镇里逛着呢。所以即使在山道上不时看到小松鼠们“哧溜”一下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也没有停下脚步。

一路上行,几乎没有什么岔道,即使偶尔偏离了既定的路线,很快也会在前面与小伙伴汇合。直到登临山顶,是灵岩山寺。有一队跑步上山的团队速度很快,沿途还是饮用水的供给点。

站在寺前,可以看到木渎镇,这里的地势相对来说还算是高的。不过城市风景,也没有什么可看的。

与父母电话联系了一下,估摸着还有时间去灵岩山寺转一圈,我们购买了门票。这门票真是江南少见的便宜,才一元钱每位,等于不要门票呗!估计这门票的售卖,也是为了统计游客量?反正从经济价值来看,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实用性。

灵岩山寺是我国佛教净土宗道场之一,又名崇报寺,梁朝的时候名秀峰寺,唐代始称灵岩山寺,沿用至今。这座寺庙始建于西晋,算来也有一千六百余年历史了。明朝弘治年间遭毁,清朝康熙时期重建,然后咸丰时又毁于战火,现在我们看到的殿宇主要是印光法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重建的。

寺庙有三重宫殿,第一进天王殿供奉天冠弥勒,后面是持杵的韦驮坐像,两旁四大天王像是彩塑的,均高四米有余。我们在一般寺庙里看到的韦驮像大多是站着的,这里的坐像倒是颇有些不同。

沿着石桥往前走,就是大雄宝殿,高二十五米,宽二十米,比较奇特的是人家都挂“大雄宝殿”,这里挂的却是“大雄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高六米,两旁是迦叶和阿难两大弟子像,据说这组塑像是以香樟木雕刻而成的。两旁的罗汉居然不是十八位,而是十六罗汉。后壁是南海观音像,善财和龙立侍立,这是泥塑像。

念佛堂是最后一进,这是僧人念佛修持的场所,正门悬挂着“净土道场”四个字,这是印光法师的手书。堂内供奉的是弥陀、观音、势至西方三圣像,周围是禅凳。楼上作藏经阁,但是游客不能登楼。据说这里珍藏着清刻版的《龙藏》,有七千多册,忍不住让人咋舌,这书册啥时候才能念完啊?更遑论还有藏经和历代的佛经,总共得有四万七千多册呢!

东部有多宝塔,应该算是灵岩山寺的标志性建筑了,又称灵岩塔,是寺内最有特色的古建筑。塔高三十四米,七级八面,楼阁式,始建于梁,历代屡遭火灾。南宁绍兴十七年重建,塔内空心,塔身全用砖砌,每层窗口有石佛。明朝万历年间塔遭雷击,仅存砖塔塔身。一九八九年,对塔进行了全面修复,参照宋代的营造法则,恢复了塔基、平台和塔檐,这座塔看起来确实很新。

要说灵岩山寺更早一些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年吴王夫差建的馆娃宫就在这里,也是越国献西施的地方。现在园内还有吴王遗迹和古迹,比如吴王井、玩花池、玩月池等。清朝康熙和乾隆南巡的时候,还在这里建了行宫,不过咸丰年间被毁于战火。

因为时间不多,我们也来不及一一赏玩,只能看个大概,混个脸熟,然后原路返回,下山汇合了父母,结束苏州之行的旅程。

关于作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