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上海人自家的角,开发以来也走过门口收费到不收费的路程,结果还是目前的不收费吸引了了少中外游客,尤其17号地铁开通后人气更旺,日前相约了摄友光顾了久违的熟悉地,依然新鲜,一顿农家新鲜疏菜及特色水鲜自然是不会放过,团伙聚拍也自然而成,匆匆一日很快就风风火火逝过,带着各自的记忆录成数码根据,愉愉快快地回家,相约不久的将来再游。现在看看有趣的片片犹如在眼前游弋:比如举着网络闲语自拍的女孩,时尚女对街边雕塑的兴趣,两个光头的同框出现,只不过一个后脑勺,一个脸朝天,独享美景留影还是女性游客的专利,放生桥上的算命婆怎么能聊事如神?骗骗广场舞大妈还是游刃有余吧,朱家角的特产肉粽也是电视台的宠儿,不断的评比,拿到奖项便是最好的广告,清洁工扫街间隙自然对手机的八卦信息感兴趣,学校门口的一矛一盾哼哈两将,不知道真的有用?摆摆谱还是蛮有意思的,祖孙两代对镜头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
朱家角变化成市民百姓非常喜欢去的网红打卡地,不仅是双双对对的情侣打卡,也是闺蜜的双飞,更是父母携儿带女的风水宝地,双休日或者节假日常常是人流拥挤堵得水泻不通。
在朱家角游玩的人往往是淡淡的毫不起眼,相同的是对古镇都有怀旧之念,尽管有孩子还不懂事,但是吃起古老的传统食品依然津津有味,游客累了或蹲或坐,专注的是自己的手机,吸引老外兴趣的地方也是用手机解决,鼻烟壸的绘画技艺代代相传成为了非物质遗产,后继有人承传可喜。店小二在无人光临时专注的也是手机,以致我镜头直对还不察觉,吃客的乐趣是边吃边走,到了镜头前的懵圈相当可爱,人物素描是没有摆布的痕迹,点点滴滴都是生活业态,留存在数据里变成记忆才显珍贵,摄影的功能正是这样恰到好处如实慨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