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姑苏已是绿肥红瘦,到穹窿山吃下这碗乌米饭,就到夏天了。

姑苏已是绿肥红瘦,到穹窿山吃下这碗乌米饭,就到夏天了。

谷雨过后,南烛叶嫩芽舒展,含着晚春的晨露,褪去淡淡的粉,黄绿黄绿的,宛若卸下稚气的少女,娉婷于黛山清风之间。

正是做乌米饭的时节。从现在开始直至立夏,一碗黑中泛青的米饭顶着一勺白砂糖,是苏州这座城市特有的美食印记。

南烛叶是主角,虽然野生的产量不多,各家姆妈们却总有办法从这山寻到那山,为家人制作一份入夏之前的美味。

城西的穹窿山是苏州的中药材宝库,生长着数百种珍稀药材,南烛叶自然也不落后。

南烛叶是一味中药,叶中所含槲皮素、Q-亚麻酸,不仅能降低血管的脆性和血脂,还可抗药毒、抗氧自由基、抗肿瘤,能补肝肾、强筋骨、固精去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为它专门留了笔墨,“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

制作乌米饭的第一步,就是要采到最新鲜的南烛树嫩叶。实在寻不到鲜叶的主妇,也会去市场购买山民挑进城里兜售的“乌饭汁”。

将南烛叶洗净、沥干水分后,放入石臼捣烂,再用纱布包裹挤出汁水来备用。

将淘洗后的糯米倒进汁水中浸泡,然后静静等待时间带来的奇迹。这将关系到乌米饭最后蒸出来的口感与色泽。一般以一个晚上为宜。

蒸熟后的乌米饭,一粒粒米饭黑中泛青,青中透黑,晶莹透亮。

在食用时,除了蘸着白砂糖吃,讲究的人家还会撒几粒枸杞,或是红绿丝,既养眼又增添了味觉的享受。

一勺热乎乎的乌米饭入口,南烛叶独有的清甜,松松糯糯地占据着味蕾,仿佛一口吃下了整个盎然的春天。

在江南很多地区,四月初八浴佛节那天,一些寺庙会制作乌米饭供佛,供后散发给弟子及信众食用。

但在苏州,吃过一碗乌米饭就意味着进入了夏天,所以多选在立夏这天。

乌米饭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始于战国时期。这是有典故的,与兵圣孙武的后代孙膑有关联。

相传战国时期,孙膑与魏国大将庞涓一起进山向鬼谷子学习兵法。鬼谷子将兵法精华传授给谦虚好学的孙膑。庞涓妒忌贤才,设计将孙膑骗来,割去了他的膑骨,并将他关进马厩,不给吃不给喝逼他交出兵书。

善良的狱卒非常同情孙膑,瞒过庞涓手下,在米饭中拌入南烛叶的汁水,捏成小团子给孙膑食用。因其形状、颜色与马粪差不多,庞涓始终没有发现其中的秘密。

若干年后,孙膑获救并报了仇,而曾经让他活下命来的乌米饭,也由此流传开来。而恰恰孙膑第一次吃到乌米饭的时间,就在立夏当日。

有关乌米饭的传说众多,有人将乌米饭称作孝子饭,这源于改编版的佛教故事“目连救母”。

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相当吝啬贪婪,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死后进入了饿鬼道,总是被饿鬼狱卒抢去食物,终日饥肠辘辘。

修炼成道的目连用神通力看见母亲受苦,于是采集南烛叶将米饭染黑,送与母亲食用,饿鬼狱卒们见到黑不溜秋的米饭也就无心抢食,青提夫人也终于吃上了饱饭,重新转入人世为狗。目连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道。

但最朴素也最为现实的说法是,因为南烛叶是一味有着强筋益体功效的草药,食用乌米饭的时节恰好也是打田栽秧的季节,所以为了农忙时节壮劳力们身强体健、百病不生,家家户户为此都要吃香喷喷的乌米饭。

为了一样美食,各地的人们编造了众多的传说与借口,到底也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福。但无论什么样的传说,入夏之前食用乌米饭的习俗,早已烙印在苏州这座城市的传统里。

于是,乌米饭成了美食,也成了乡愁,更成为了万千游子对故乡的记忆。

关于作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