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苏州太平禅寺的银杏树,800年来坚守着一份宁静。

苏州太平禅寺的银杏树,800年来坚守着一份宁静。

秋末冬初,江南大地上还是枫叶红了,银杏叶黄了的景象,赏枫赏银杏,是这个时段的热门。在江南地区,几乎每一座城市里,都有着几棵古银杏,或上千年,或者数百年,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市,就有一棵树龄超过800岁的“银杏王”。

苏州相城区,临近著名的阳澄湖,在这片河湖港汊遍布的地方,有一座宁静的古镇“太平镇”。太平,古称“荻溪”,因为在镇南有一条叫“荻溪“的河流贯通,以此而名。从前,太平镇上最热闹的地方,叫做“太平老街”,老街建于南宋时期,而在老街的沿河,建了一座寺庙,现取名为“太平禅寺”。寺庙的门前,就挺立着那棵800多岁的古银杏。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太尉王皋护送南逃江南的宋高宗驻跸苏州平江府。路过太平的荻溪,认为这里的风水甚好,便把家属安顿在荻溪。王皋一生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去临近的昆山,三儿子逃去了隔壁的无锡,只有二儿子留在了他身边,在荻溪生活。因为姓王,荻溪先后被外界叫做:王巷、王家巷等。

现今人们所见到的太平禅寺,最早为王皋次子建造的家祠,明朝时被改作“庵”,当地人称“永里庵”,太平禅寺的名称,是在本世纪初才最后更改而来的。当年,王皋的次子还在自家的宗祠门口,亲手种植了两棵银杏树苗,民间传说其中一棵长大后枯死了,而另一棵却枝叶茂盛,年年深秋时焕发最醒目的黄色,为王家的宗祠坚守了八百多年。

原先的太平老街,沿着王家宗祠门前的“济民塘”而建,“塘”,在江南地区是小河的代名词。这里的沿河,均是二三层楼的江南民居,而这棵800多岁的银杏王,却长到了五六层楼房那么高,鹤立鸡群,挺拔于一片民居宅院的上空。所以即便你找不到掩映于民居内的太平禅寺,只要能望见这棵大树,禅寺便在树下了。

老街的百姓,至今还传说着这样的故事:抗战时期,日军飞机来轰炸,觉得这棵高大的银杏树挡视线,就投下了一枚炸弹。谁知炸弹却落到了银杏树旁边的济民塘里,只溅起了一片水花,禅寺与银杏树均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

济民塘的河道并不宽敞,目测一下也就有个十米左右。河面上架有一座钢筋水泥预制的“利民桥”,桥面与河道的水面平行,一字型的桥面笔直平坦,横跨于济民塘赏。桥坡建有共村民上下十几级台阶,无法通车。利民桥刚好面对着银杏王和太平禅寺,所以站在桥上赏银杏,可以看到银杏树周边的屋顶上,铺满了黄叶。

银杏王树下,现在被半人高的围栏把树围起来了,围栏周边的空地,呈长方形,面积不大,约有个五六十平米,利民桥的北坡,刚好延伸到树下。因为是落叶的季节,空地上铺满了黄黄的叶子,一些闻讯赶来的游客,就坐在地上拍照。也许是知道这棵苏州银杏王的人并不多,因而前来赏银杏的游客甚少。

银杏树的后面,便是原先王家的宗祠,现在的太平禅寺。宗祠依旧保留着原先的房屋结构,门小,仅左右两扇木门。从木门进入禅寺,过两间小屋,可以通达新建的大雄宝殿等建筑。只是光从王家宗祠的大门看,这座寺庙远不如其它寺庙那么辉煌,甚至有点破旧。

银杏王所在的地方,说是“太平老街”,其实现今已看不出多少老街的印记,几乎没有商业业态,仅存一条寺庙与民居间的一条胡同,和济民塘河沿上的一排民房。桥的南面有荻溪文史馆和王皋故居,不过看上去也是近年里新翻新的。

老街上唯一的店面,是树下有一家做“萝卜丝饼”小店。萝卜丝饼,是江南地区冬季常见的小吃,把萝卜切成丝状,外面裹上面糊,然后放入油锅中煎炸。当把萝卜丝饼从油锅中取出来时,外表呈金黄色,而里面却是白色的萝卜丝馅,吃到嘴里干脆清香。这里的萝卜丝饼5元两只,来赏银杏王的游客,几乎都会购买着尝一尝,生意不错。

去太平禅寺赏银杏王,是不需要门票的,包括参观禅寺的内部,以及文史馆等老宅。据说很多人是看了网上的图片,才知道苏州还有棵银杏王,所来来太平禅寺赏银杏的,基本都是慕名而来,因为周边也没有其它景点,所以来的游客不算多,很清净。

一棵古银杏,一座古寺,风雨相伴八百多年,寺院钟声配上银杏落叶,怎么脑补都是绝美的,更何况还有那带有家乡风味的“萝卜丝饼”。喜欢拍摄文艺片的,推荐去看看,估计最多还有一周的观赏时间。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关于作者: 陆建华摄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