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下午,我在游览无锡太湖鼋头渚景区的时候,无意中邂逅了这座隐藏在景区深山密林内的广福禅寺。明代之前鼋头渚就是许多人所向往的地方,被称为“无锡的桃花源”,明初及之后,许多文人骚客来到鼋头渚游历并赋诗赞誉,还留下了不少的摩崖石刻。广福寺位于“鼋渚春涛”和 “万浪卷雪”的交界处,坐北朝南,这里不仅能看见大山,而且还有湖泊相依偎,周边树木长势高大粗壮,广福寺掩映于树林之中,四周非常的幽静,每天可以静观三万六千顷太湖的风光,每天可以目送夕阳沉入湖面,不失为一处风水宝地。
广福寺是鼋头渚最早的见证者,距今已经1500多年历史,当时名曰“峭岩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是无锡最古老的千年古刹之一。对于这座寺庙的记载,虽然没有多少,但是根据地方志中记载的信息来看,在南朝萧梁时期,在鼋头渚后山上就能看到一座庙宇也就是广福庵。由于地处峭壁上面,所以又被命名为峭岩庵。古寺高林,履有废兴。“峭岩庵”的命运,跟其它寺庙相同,几经兴衰,直到废弃。清朝时期,一位诗人在他的诗序中写道:泉在鼋头渚绝顶南百步外,泉边有废庵故址。这里的“泉”,是指原“峭岩庵”门前的“一勺泉”。可以看出,大致在清朝时期,当年“峭岩庵”的泉水还在,然而庵却早已成为了遗迹。
历史上的“峭岩庵”早就没了踪影,如今所看见的广福寺即是“峭岩庵”搬迁至此修建而成的。广福寺位于鼋头渚充山,戊辰亭的东上坡。1924年,无锡当地的乡绅杨翰西,花重金购得一勺泉上的一亩多山地,并把它捐赠给僧人量如和尚,量如和尚原系军人,脱下戎装,削发为僧。量如和尚再经募捐,並得到王昆仑之父王心如的捐赠,将后山一座破残的广福庵迁移至此,在原址重建寺院,1925年秋建成。“广福” 是据佛教“广土众民,同登福地洞天” 而名。其立于幽谷之中,具有深山古寺之风。当年的广福寺面积不算大,共两进,前进为寺院山门,后进为佛殿,然而广福寺还是在江浙地区走红了,香火鼎盛。1966年文革开始,广福寺房舍被占用,佛像、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寺内原有张謇、林森、吴稚晖等名人书写的匾额,几乎全毁,一切佛教活动停止。
直到1980年,广福寺扩建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钵缘堂、华雨轩、华严精舍等殿宇,重塑四大天王、弥勒佛和观音、地藏菩萨等,又从北京请来十八罗汉。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大圆满觉”匾额至今依然在大殿中悬挂,整个殿堂装修的富丽堂皇,尉天池书“广福寺”额,恢复了宗教活动。
广福寺复建之后,寺内原有僧房“华严精舍”改为三圣阁,里面收藏有三件“宝物”,分别为非洲的鸵鸟蛋、北宋古画《百鸟图》和清初义士杨紫渊使用过的两根铁鞭。杨紫渊为无锡本地人,武功高强,曾屡次歼灭湖匪,他使用过的铁鞭,在民间作为“镇邪”之宝。
另有蔡缄三的“退庐”五间,改为玉佛殿,前壁嵌有唐文治写的《蔡缄三传略》。蔡缄三(1868~1937)实业家。名文鑫,缄三为其字,又字兼三,无锡人。先世业儒,父官至浙江盐运副使。幼读经史,院试未中,赠捐监生,后终生从事实业。光绪十六年(1892)起经营复生堆栈,合资开办茧行、丝行,並在沪合资开设繅丝、永源生米行等。光绪三十一年,锡金商会成立,主办庶务(总务)。次年应周舜卿之邀,赴日考察工商业及儲蓄银行。回国后,协助周氏创建上海信成商业儲蓄银行,1907年仼无锡分行经理。1909年协助创办耀明电灯公司。同年又与唐保谦合资于蓉湖庄创办九丰面粉厂。1918年再与唐合资于周山浜创办庆丰纱厂。从此蔡唐二家始终合作,成为无锡地区著名实业家之一。
玉佛殿供缅甸玉佛一尊,高一米多,神龛盘龙,金碧辉煌。玉佛由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无锡人王昆仑所捐赠。玉佛前有陆修伯于1991年所书的一副佚名联:“法云广荫无遮会;慧日高悬有相天。”“法云” 谓佛法如云,覆盖一切。“无遮会” 即无遮大会。是佛教布施僧俗的大斋会。无遮即无所遮拦,谓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一律平等看待。“慧日” 为佛教用语。谓佛之智慧犹如太阳普照世间。“有相天” 亦为佛教用语。相,对“ 性” 而言。佛教把一切事物外观的形象状态,称之谓“相” 。
广福寺依山势而建,虽然占地面积不是很多,但是其中的布局显得极其合理。建筑相对来说比较紧凑,以至于两座房屋之间的檐角相互交融在一起,但其飞檐翘角、黄墙灰瓦的建筑风格依然是这座古寺的真实写照。广福寺的建筑格局与大多数寺庙类似,为寺院传统模式的布局,分别有钟鼓楼、天王殿、圆通宝殿等,配以陶朱阁、钵缘堂、华雨轩、华严精舍、退庐等辅助建筑。虽只二十余间,但建筑错落有致,寺庙隐藏在深山密林内,所以这里的环境很是清幽,可以放眼太湖,独占湖山佳处,不失为绝佳之地。
掩映于鼋头渚青翠林木间的广福寺,外墙是黄色,因而在景区内显得格外醒目。太湖佳绝处的地方,广福寺独占鳌头,广福寺,为三拱券的古朴山门,旁立钟鼓楼,中门砖刻“广福寺” ,由南京尉天池书额。天王殿塑弥勒佛、四大金刚。中间天井,两厢供观音、地藏。大殿塑释迦牟尼,两旁立迦叶、阿难。佛像由惠山泥人研究所于1979年重塑,颇具惠山泥人风格,故不同于传统。两侧十八罗汉是从北京移来,古朴生动,有历史文物价值。殿正中悬赵朴初所书的“大圆满觉” 匾额。
再往后走为“药师殿”,殿内供奉着东方三圣,这里是祈求身体健康的地方,在房屋四周墙壁上可看到许多的佛像,皆为来这里祈求的人所供奉。
穿过药师殿,眼圈豁然开朗起来,药师殿与圆通宝殿之间由长廊及院落相隔,并有一块匾额为“曲径通幽”,走出去可看到一条长廊,长廊左侧是一个并不大的院落,右侧为这里的僧舍。
在院子中有凉亭、石桌、石椅、古木及假山辅水,凉亭为“观月亭”,整个院子的布置精致优雅,与江南园林布局非常相似,如果仅仅是观察这处院子,完全不会感觉到此刻身在寺院之中,可见这里的僧人生活的多么的惬意,诗和远方此刻就在眼前。
我沿着长廊继续往后走,到尽头后左侧可看到一座雄伟壮观的大殿,为“圆通宝殿”,是整个古寺中最为雄壮的一座建筑。圆通宝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而大雄宝殿则供奉的是释迦摩尼佛。观音大士,悉号圆通。观世音菩萨有宏愿,苦海度众生,闻声救苦,“圆通”实际上就是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心态。
凡是来过广福寺的游客都觉得,这里俨然就是一座小型江南园林,园林里面不仅包括蜿蜒曲折的长廊,而且还能看见亭台阁榭。这些都让人倍感惊奇。这里跟那些知名度较高的景点对比,环境很是清净,不愧是一个僻静之所。
广福寺的东面,为竹林掩映的“小南海”,僧普善募建,是观音大士的道场。其内的素面素馔,名闻遐迩。近年来,广福寺旁边的“素面”成为了“网红”,不少游客会慕名前来品尝广福寺的“罗汉面”。在江南地区,素面一直是民众喜爱的食物,更何况这道“罗汉面”出自于广福寺。素面的面汤不含荤油成分,面浇头也是用香菇、笋、面筋、木耳等辅料,入口十分清香。
鼋渚灯塔旁,有高 2 米余的景名刻石,以黄石之古拙衬托书法之遒劲雅致。主石正面镌刻“鼋头渚”三个大字,为光绪间无锡举人秦敦世所书。该石背面的“鼋渚春涛”,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所写,毁于“十年动乱”,后集唐驼为“花神庙”所书联句“春色斗燕支,天教万紫千红,都归主宰;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合住神仙”中的“鼋渚春涛”四字,补刻于石上。
在繁华都市生活的人们,偶尔也会出现厌烦的时候,不知从何时开始,古寺庙竟然变成了人们在这里寻觅古代气息,通过古代遗留的建筑物,以此来感受古人智慧的结晶,同时还可以了解过往。在广福寺的大殿内有刘铁平篆书的一副佚名联:“参透声闻,翠竹黄花皆佛性;破除尘妄,青松白石见禅心。”“声闻” 是佛教三乘之一,又称声闻乘。指“小根器人” 从佛闻法,悟四谛理,证阿罗汉果。“尘妄” 指世俗的妄念。现在的广福寺是旧貌换新颜,在此游览时,看到眼前的一切,会让人突然觉得内心是那样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