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6日,我与夫人从明孝陵景区出来,本来是计划直接去美龄宫的,不经意看到了路旁的明孝陵博物馆,于是,我们决定先去博物馆参观一下。明孝陵博物馆是一栋掩映在茂密丛林中的白墙灰瓦的明清风格建筑,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建筑由原南京手表厂旧厂房改造而成,建筑外墙上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沈鹏先生亲笔题写“明孝陵博物馆”六个大字。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明孝陵博物馆,为了全面展示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及其所代表的明文化,博物馆由明孝陵文史展示区,观朴明式家具艺术馆、360度环幕影院、休闲书馆、文化产品超市、临时展厅、大明生活馆(含明代织锦馆、洪武大明贡茶茶艺馆)等七大部分组成,主要通过历史场景再现、文物陈列、数字多媒体展示等对明孝陵和明文化进行主题演绎,展现明孝陵的独特文化魅力,阐释明文化的深厚内涵。
明孝陵博物馆位于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专题展馆,博物馆外观采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白墙、灰瓦、雕花木门、坡顶屋面、马头墙、花格窗等典型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体建筑与周边明孝陵遗存的大金门、四方城等文化遗址和草木葱郁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这也与600多年前明孝陵“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不谋而合。门头的横匾是由蒋宏坤市长题写。
明孝陵博物馆的大门就如同一座“城门”,穿越“城门”,就进入了“序厅”。《大明孝陵》主题展厅由孝陵雄姿、传奇帝王、选址建陵、创新规制、历史地位、孝陵沧桑六个部分组成。主要为三个版块:序厅与第一章节“孝陵雄姿”为“明”版块,风格上追求大气,大尺度。突出明代的简约风格。序厅正立面创作双层式主题浮雕,前景以朱元璋为首,形成立体式群雕,表现其雄才大略的英雄气概,后景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与钟山全景相融合,综合叙述传奇人生。
“孝陵雄姿”以大尺度漆画为主体,表现明孝陵的整体全景,两侧以明宫墙为装饰空间语言,这是中国传统“借景”的表现手法。配合这博物馆整体富有古风的氛围,漆画地图不仅起着指导说明的作用,更配合这王者的奢华和磅礴。而周围的空墙上也不闲着,挂着的是这位传奇帝王的种种简介和辉煌的历史,因为自然采光不足,这部分基本使用的都是人工采光,虽然有点浪费,但满足了帝王陵的神秘,深远和幽暗,所以也无伤大雅。
第二版块重点写人,讲述传奇皇帝朱元璋,亮点在于空间的处理。在表现“扫平群雄,肇基大明”的章节上,设计营造出逐步抬升的阶梯,模仿皇家宫廷的气势,朱元璋从底层被压迫者,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登上皇帝宝座的历程,完成了从平民到天子的进化。此处以登基场景为终点,设计95厘米高度的基台,隐含九五之尊的创意。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台阶逐级向上的设计,完全是保留了原钟表厂的台阶设计。节约成本的同时,营造出一种呼之欲出的霸气。
当然再拾级而上的时候,台阶旁边的橱窗中展示着各式各样的展品,其中有明朝开国战争中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的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明代的火器可是很厉害的,于谦靠之打败也先保卫北京,万历时也靠这个击退入侵朝鲜的倭寇。
第三版块讲述明孝陵的选址、营建、规制与地位,全方位阐述陵寝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用下马坊、大明神功圣德碑作为构造元素,营造大尺度空间。
紧接着与前面登高版块形成节奏上跳跃,利用空间高度,反向下沉,设计以墓道形式过度到地宫。从开阔的空间转入紧张的甬道,观众心理被引导着步步深入探索发现之旅。地宫造型参考明定陵的地宫格局,墙面由仿墓室砖体垒砌,前后对应配有金刚墙、中心墓室门洞造型,并将投影投射其中,形成虚拟真实之感。从甬道而出,进入明孝陵的历史地位部分。此部分已回归建筑原有地平面。空间上力求大而高,是整个展馆尺度最大的空间。
博物馆内专门仿建了一个“明孝陵地宫”,南京明孝陵地宫的位置和形制一直是个待解之谜,那这个“模拟地宫”以何为蓝本呢?因为考虑到明代帝陵的规格和建筑结构相差不多,因此,这个地宫将依照北京十三陵的形制来建造,十三陵的地宫大都分三进,由于空间限制,新馆将仿制第一进,其余两进采用投影的方式表现。
由于“模拟地宫”采用了反向下沉的设计,游客可以沿着向下的石梯进入一座由青砖砌成的“地下宫殿”,墙壁中的射灯发出的微光,让模拟地宫又添了一份神秘感。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博物馆里有一组明孝陵的建筑模型,明孝陵的地面木构建筑在清末太平天国战争中几乎全部毁掉,只有砖石建筑保存了下来。这副模型如今为我们完整地再现了600多年前明孝陵陵宫区建筑的辉煌。明孝陵陵宫区建筑模型以大理石为基座,在龙形雕刻的基座之上,复原了当年明孝陵的陵宫建筑,陵宫分为三个院落,南面院落东西分布着御厨和具服殿,两殿前面各一个座井亭,中间的院落正中是建在三层台基上的享殿,用于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神位,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配殿,用于供奉殉葬妃子的神位。享殿以北是内红门,也称为阴阳门,这道门是生和死分界线,它将陵宫建筑分为前后两区,后面是墓主灵魂所住的地方,这就是明孝陵建立的“前朝后寝”陵宫布局。过了内红门就是升仙桥,桥的另一端是方城,方城上建有明楼,方城明楼也是明孝陵首创的建筑。方城后是宝顶,宝顶下就是至今完好未被盗过的地宫。 如果从后面看陵宫,最前面的是方城,方城上是明楼,方城中有一通道,穿过通道可由方城两侧的阶梯到达明楼,另外方城也是陵宫区域内两种形状围墙的分界处,从陵宫门至方城的围墙是方型的,方城至宝顶的围墙则是圆型的,这就是“前方后圆”格局。
朱元璋出生佃农,自幼饥寒交迫,历尽人间苦难,后浴血奋战,建功立业,从士卒渐至将军、元帅,直至称王称帝,走出一道极具传奇色彩的历程。天历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朱元璋在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故名朱重八。家境贫寒,小小年纪的他只能为地主放牛,当一名地地道道的放牛娃。而幼时一起玩耍的有长两岁的汤和,有小四岁的徐达,还有一群年龄相近的小伙伴。这些儿时玩伴长大后,跟随他南征北战,成为著名的“淮西二十四将”。
至正四年(1344年),濠州发生灾害,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和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邻居刘继祖的土地上。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投奔了皇觉寺的和尚,剃度为僧做了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等等。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出去云食。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四处流浪。这是不幸的,云食过程中差点活活饿死。但这次云食是朱元璋后来取得胜利的关键起点,他四年走遍了淮西豫南各地的村庄,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山形地貌,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为他后来的南征北战奠定了基础。
至正十三年(1353年),二十五岁的朱元璋在汤和的推荐下,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即后来的马皇后。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初一,朱元璋带上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个人离开濠州,奔赴定远,开创新天地。之后,采纳李善长的建议: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他带领的军队纪律严明,军容肃整,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朱元璋还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
朱元璋发展迅速,但尽管拥有十万兵力,占有的地盘却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敌。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张士诚盐商出生,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他。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在吞并了陈友谅后,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失败被俘后,自缢而死。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朱元璋从一无所有到坐拥天下,从芸芸众生中毫不起眼的一员到九五至尊,身份变化有多大,获得的成就有多辉煌,所付出的努力就有多大,期间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就有多大,而这些无疑让朱元璋成为一位值得称赞、值得佩服的传奇帝王。
博物馆除了展示明孝陵附近出土的文物和建筑构件外,还仿建了很多明孝陵的代表性建筑,如下马坊、四方城等。四方城的驮碑石龟,也就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由于石碑太高,游客看不清上面朱棣为明太祖朱元璋歌功颂德的文字,于是仿建了一个缩小版的驮碑石龟,把文字原样刻上去,游客可以一览无遗。
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位于明孝陵陵区的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内,是明清皇家陵寝中同类型建筑体量最大的一例。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太祖一生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驮碑的龟趺高2.08米。碑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碑刻。碑上主要详述六部分内容。第一讲述朱元璋生于凤阳,为句容大族;第二他为民请愿,发迹定远;第三,定都南京,年号洪武;其四,废除旧制,选贤唯能;其五,分封诸侯平定天下;其六铭刻朱氏贵族百人。
至于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立这块“功德碑”呢?这话说来就与朱棣如何夺取皇位的一段历史有关了。朱元璋太子朱标,早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病死了,只好册立只有16岁的皇太孙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建文皇帝。其时身在北京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兵南下。经历了四年的“靖难之役”,攻下南京,夺取了政权,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永乐大帝。所以朱棣大书特书朱元璋功德的背后,实在是大树特树自己的权威。为此,朱棣原先曾在南京东郊的阳山派了万民工开凿了一块巨碑,其碑帽、碑身、碑座加起来高达72米,但因为实在太大无力搬运,加之民心已顺,天下太平,于是也就弃之不用了。后来另找了一块,这就是现在这块功德碑。可是,阳山碑材,至今犹在,堪称“吉尼斯世界纪录”,已成为明代遗迹一大景观。
碑文:“仰惟皇考,备大圣之德,当亨嘉之运,受上天之成命,正中夏文明之统,开子孙万亿世隆平之基,予小子棣恭承鸿业,夙夜靡宁,图效显扬,思惟罔极。乃永乐元年六月戊午,合臣庶之辞,奉册宝,上尊谥。复命儒臣,纂修实录,编类宝训,以纪成烈。载惟皇考,稽古创制,树石皇祖考英陵,刻辞垂训,予尝伏读,为之感激。矧自诗书所载,彝鼎所铭,皆古先圣王,称颂祖考之德,用垂无穷。是亦继志述事之大者,不可以缓。谨颂述功德,勒之贞石,表揭于孝陵,以示子孙臣庶,永永元极。序日:皇考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句容大族也。皇曾祖,熙祖裕皇帝,居泗州。皇祖、仁祖淳皇帝。居濠州。皇考生焉,聪明天纵,德业久崇,至考纯诚,动与天应,龙髯长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及天下乱,豪杰相率来归。乃焚香祝天,为民请命。发迹定远。遂至滁州,进保和州,率众渡江,由采石驻师太平,人居建康,亲取宁国,下婺州,保境息民,以待天命。伪汉来寇,亲击败之,复亲征之,取江州,江西诸郡悉归附。已而伪汉主围龙兴,自将往救,大败之鄱阳,伪汉主死。进攻武昌,其子以城降,封归德侯,湖湘底平,继取姑苏,执伪吴主浙西。用靖命大将军下山东,清中原,分兵取闽广,一军由口口,一军由庆元入闽,一军入苍梧,放乎南海,疆宇日广,威德日盛,臣民劝迸,凡三让乃许。
岁戊申春正月乙亥,告祀天地,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纪元洪武,建社稷宗庙,追尊四代考妣为帝后,册中宫,建皇太子,追封同姓。是岁八闽肃清,广海奠服,山东就降,河南顺附。大将军师次通州,元君夜遁,其下举城降,诸将逐收山西。自龙门济河长安,父老迎降,关陇悉定,元亡将屡为边患,败之定西,逐出塞外。复命将攻应昌,获元君之孙,群臣请献俘于庙,不许,封崇礼侯。已而礼遣之归,漠北元宗室及吐蕃皆降。命将征蜀,伪夏主降,封归义侯。蜀平。元将以辽东降,因而任之。吐蕃别部寇边,命将逐之,至昆仑山而还。西南夷作乱,命将征之,廓云南地数千里,悉为郡县。元主乘间寇边,命将征之,度大岭之北,元主走死,余众皆降。其命将出师也,必丁宁告戒,以不杀为务。率授成笄,举无遗策,而恒归功于下。由是群雄殄灭,武功告成,天下归一。至于崇君道、修人纪、革胡元弊习,以复先王之旧者,其谟烈为尤盛。渡江首辟礼贤馆,聘致贤士,与讨论治道,虽祁寒盛暑不废,书古经训于殿廊,出入省观为监戒。采古明堂遗意,合祀天地,岁一享之,宗庙时享,至诚至敬。复建奉先殿于禁中,朝夕荐献,每四鼓而兴,昧爽临朝,日晏忘餐,晡复听政。日常居外,盗贼小警,终夕不寐。边防武备,尤注意。臣庶有所陈奏,无间疏贱,皆得接见,虚心清问,从善若决江河。谕告臣民,动引古道。自为诏敕,不待构思,洞达:幽隐,性节俭,服御朴素,遇靡异奇巧之物,辄弃毁之。食不用乐,间设麦饭野蔬,四方异味,不许入贡。非宴群臣,不设盛馔。无行宫别殿,苑囿池台,不事游猎。有司不得奏祥瑞。恒做天戒,以修庶政。遇灾伤辄宽刑罚。尤重农事,语及稼穑艰难,或至出涕,亲耕籍田,命守令劝课农桑,教民树艺,修陂池堤防,以备旱涝,屡赐民田租,驰坑冶之利,罢淘金网珠诸产;珍怪洞穴,塞而禁之。分天下为十三道,考古封建之制,册诸子为王,以固藩屏。罢中书省,内升六部,分理庶务。析五军都督府,以掌兵政。置都察院,以司纠察。外置布政司统郡邑,都司统军卫;而以按察司监临之。外戚不予政,宦寺服扫除而已。自居建康,即有事于学宫,天下既定,乃建国学,亲祀孔子,数视学讲经。郡邑咸建庙学。春秋释奠,下及里社,皆立学,分遣国子生教,北方郡县,赐以经籍。诏天下文体,务崇古雅,毋泥声律对偶。海外蕃国,皆遣子入学,太学生常数千人。召名儒,修五礼。作九韶之乐,咏歌祖德,勒之金石。审天象,作地志,演绎经传,定法律。亲为祖训,以示子孙。翊戴功臣,咸锡封爵铁券,殁祀于庙。有军功者,皆世其禄。古帝王忠臣义士,在祀典者,陵庙皆为修治禁防。正山川百神封号,废天下淫祠。元臣以死殉国第二篇龙角葬当致天子者,咸命列祀典。诏天下置旌善甲明亭,行乡饮酒礼。凡先王所以教民成俗者,举行无遗。维护户口滋殖,年谷屡登,盗贼屏息,边境晏然。东极海隅,西越流沙,南逾丹徼,北尽朔漠,重译来朝者,无虚岁。声教所及,罔不率服。
初,皇祖妣淳皇后,梦神馈药如丸,烨烨有光,吞之,既觉异香袭体,遂娠皇考,及诞之夕,有光烛天。长游定远,道中遇疾,有紫衣两人,饮食之,与共卧起。疾愈,莫知所之。尝夜隐麻湖中,遇群童称迎乘舆,叱之不见。渡军采石,上有云气如龙文,贯牛渚矶。亲征婺州,五色云如盖,覆其军,皇考皆不恃为祥,而临事之际,恒存儆戒。皇考年廿五起率师。三十有四为吴国公,三十九即吴王位,四十有一即皇帝位,在位三十一年,岁戊寅闰五月乙酉,崩于西宫,寿七十一。皇妣孝慈昭宪至仁艾德承天顺圣高皇后马氏,宋太保默之后,追封徐王,马公之子,坤厚含弘,同勤开创,化家为国,功德并隆,涂山有妾,古今一揆。壬戌八月丙戌崩,寿五十一,合葬孝陵。陵予作于钟山之阳,因山为坟,遗命不藏金玉,器用陶瓦。万方哀悼,若丧考妣。皇子,男二十有四,女十四。男:懿文皇太子标,秦愍王棱,晋恭王榈,予小子棣,自燕藩人继大统,周王橚,楚王桢,庶人樽,潭王梓,鲁荒王檀,蜀王椿,湘献王柏,代王桂,肃王模,辽王植,庆王椭,宁王权,岷王椴,谷王穗,韩宪王松,沈王模,安王楹,唐王柽,郢王楝,伊王棒。女:临安公王,宁国长公主,崇宁公主,安庆公主,汝宁公主,怀庆长公主,大名长公主,福清公主,寿春公主,南康长公主,永嘉长公主,含山长公主,汝阳长公主,宝庆公主。孙:建文君允炆,皇太子高炽,秦隐王尚炳,嗣晋王济煊,汉王高煦,赵王高燧,周世子有墩,楚世子孟烷,嗣鲁王肇辉,蜀悼庄世子悦蠊,代世子逊瑞,宁世子磐斌,岷世子徽炫,谷世子赋灼,嗣韩王冲域,余悉封郡王。曾孙男瞻基,嗣秦王志垣,晋世子美圭,余以次册封。于戏!皇考皇帝,除暴救民,实有难于汤武者。自商周之后,享国长久称汉唐宋。然不阶一旅而得天下者,惟汉高帝,我皇考迹与之同,而功业过之。盖元氏入主中夏,将及百年,衣冠之俗,变为左衽,彝伦羁坏,恬不为怪,上天厌之,遂至大乱。皇考起徒步而靖之,修复口口,甄陶六合,重昏沈痼,一旦昭苏,大功大德,在天地,在生民,固不待予小子之赞扬。然使后世有所凭借,仪式以上继英口石刻之意,有不可已者。
谨拜于稽首而陈颂日:天命皇考,肇基大明,口口口口,万世理平。天命皇考,诞降发祥,有光烛天,渊潜濠梁。皇考神圣,与天同运,龙飞云从,百神协顺。人之奔赴,如寒就温,麾之益附,避之益亲。乃整师徒,东渡大江,仰观俯察,绥靖寇攘。天锡铺翼,多士祁祁,合而施之,大小具宜。畴咨口口,相臣将臣,非庸拓地,惟仁保民,义旗所指,襁负来属,浙左江西,俾藩俾牧。伪汉来侵,往覆其穴,宥而弗诛,俾自惩刷。顽不革心。蝓噬江西,皇考秉钺,以讫天诛。天休诱掖,庆阙攸徂,爰定荆楚,爰服三吴,孰闽而守,孰海之逋,孰居岭表,以沫自濡,以吊以伐,于武弗究,旱望云霖,迓降恐后,茫茫中原,关河陇蜀,德威所临,奔走府伏。不汗寸兵,农田贾肆,响怀义师,如饥之食。天历在躬,天眷日隆,四方劝进,弗谋佥同。皇登大宝,圣作物靓,元主炳几,退代其所。天兵徐驱,不震不劬,不剪不屠,朔漠为墟。乾坤定位,日月重辉,岂伊智力,天命人归,巍巍成功,本乎峻德,神武睿文,通明信塞。贱货贵德,不为游畋,既绝旨酒,亦拜善言。雍雍肃肃,顾泥天明,不以微隐,如临大廷,一民寒饥,谓己致之,乾乾夕惕,至于耄期。允俭允勤,允孝允诚,礼乐文章,焕如日星。庙祀有严,神天歆格,学教修明,化恰蛮貊。生齿日繁,年谷屡丰,民不知力,吏不言功。视其法度,周官仪礼,相厥民风,关睢麟趾。舆图之广,亘古所无,功侔开辟,式应贞符,洪河载清,海不扬波,穷发编户,鼓舞讴歌。诸福毕至,不盈而惧,惟日罔德,弗恃祥瑞。极天所覆,极地所载,太和铟绵,贲若万汇。功成上宾,陟降帝所,式我子孙,惟福是祜。思齐皇妣,贞顺柔嘉,坤厚承天,徽音孔遐。含章内美,以相以翼,民戴考妣,覆焘无极。瓜瓞绵绵,螽斯诜诜,保我子孙,为王为君。天作钟山,永奠玄宫,世万世亿,福禄攸同。永乐十一年九月十八日孝子嗣皇帝棣谨述。”
明孝陵博物馆表现了朱元璋宏大的帝王气魄和独特的陵寝建造理念,闪耀着和谐的魅力。明孝陵的所在地独龙阜背靠钟山三峰,左右两山护卫,前有梅花山为案,是一个极品的风水至宝,朱元璋有诗云:鳌足立四极,钟山蟠一龙。诸葛亮也曾登石城遥望钟山惊叹曰:“钟山龙蟠,石城虎踞,诚帝王之宅也。”帝陵的风水明堂开阔,龙虎怀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后有靠山,前有水流,左右有山体相护,龙气不散,此诚帝王之“宅”也。朱元璋当皇帝后,还为子孙后代取好了名字。他是按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规律来取的。他自己是属水,就按这个规律依次往后取,如他的儿子“朱标”、“朱棣”。
朱元璋这位传奇帝王,他出生佃农,自幼饥寒交迫,历尽人间苦难,后浴血奋战,建功立业,从士卒渐至将军、元帅,直至称王称帝,走出一道极具传奇色彩的历程。朱元璋死后葬在明孝陵,600年沧桑,孝陵雄姿似散而实聚,似断而实续,形若缺而骨脉伏地。可谓山常青,石常存,墓常在。真可谓是:“一寺一塔,都展示着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繁盛;一砖一瓦,都讲述着潮打空城寂寞回的变迁;一江一河,都透漏着凤去台空江自流的不息;一草一木,都表现着无情最是台城柳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