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4日,早上,我参观完毕吴敬梓纪念馆,继续向前走,没有具体的目标,只是随便转转。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古都,可供游玩的地方确实很多。不经意间,你就能看到一处风景,不经意间,你就能感知到一段历史的厚重。我刚刚走了几十米,无意间看到了一处美景,就马上走过去细细品味起来,这就是著名的东水关遗址。
东水关是南京明城墙的两座明代京城水关之一,与西水关相对,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龙蟠中路通济门大桥西侧,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东水关曾经是古秦淮重要的交通枢纽,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也是南京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是古代南京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大的水关,因此东水关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十里秦淮的“龙头”。杨吴太和四年(932年)金陵府尹徐知诰下令扩建金陵城,金陵府城成为\"高坚甲于天下\"的一座大城,东水关就是在这次扩建中建成的。
东水关旧称上水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可上溯到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在此处开挖,用于引水入城的水渠。六朝时期,东水关是通向浙江、苏州方向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齐集东水关,在此经商交易,非常繁华,也是名门望族的聚居之地。宽阔的水面,提供了舟楫之便。杨吴筑城时期,东水头始建,旧称上水门。杨吴太和四年(932年)金陵府尹徐知诰下令扩建金陵城,金陵府城成为“高坚甲于天下”的一座大城,东水关就是在这次扩建中建成的。现在看到的东水关,是明朝初年所建。明太祖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时,在原有基础上,为了控制秦淮河的水位,经过精心设置,修建了带有大闸门的水关,被称为“通心水坝”。
朱元璋当年坚持要修建水关的用意有二:一是引水入城,供城中军民饮用与洗涤,二是为了防止水患。因为南京历史上是个多水患的城市。自261年到533年的不到三百年间,南京城竟被淹过四十三次。明代南京的水患依旧,有一次,洪水竟淹到了皇家禁地明孝陵,并把那里严禁百姓采伐的万余株树木连根拔起冲走。所以东水关在明代曾经历过数次大修,为其能工作至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千年流淌的秦淮河,东水关实际上是一座兼用来调节秦淮河水的水城门。秦淮河水流到这里便一分为二,一股顺城墙外侧流,成为护城河,也就是外秦淮河;一股穿过东水关西行入城,是为人称“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的内秦淮河。因此,老南京人又把东水关称为“东关头”或“上水关”。千百年来,流经这里的秦淮河既抚育了南北两岸的芸芸众生,又流淌出五彩缤纷的十里秦淮文化。而古朴厚重的东水关,既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和龙头,又是风光旖旎的十里秦淮的第一胜境。
“东水关遗址”五个大字镶嵌在断壁残垣之上,南京东水关遗址继续往上走,沿着断头的明城墙拾级而上,残存城墙雄伟壮观。东水关将水关建筑与城墙建筑融为一体,在中国建筑史上鲜为一见,堪称一绝。整体建筑由水闸、桥道、藏兵洞、城墙四部分组成,为砖石结构,高大巍峨。水关内侧分三层,每层墙体上都建有11个半月形洞券,共33券,券又被称为“偃月洞”。东水关的三十三个券洞比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堡“中华门”城堡还要多六个,可见其规模之大。
在古代的时候,上面二层安置守城的将士和储藏物资。由于下层11券没入水中,目前只能看见中层的11券,上层已经倾圮,但遗迹尚存。现中下两层二十二券尚存,并依旧保持着六百多年前的磅礴气势。下层十一券没入深深的秦淮水中,关前十一道闸门将百里秦淮分隔成内外两河,关后十一道闸墙如同十一根中流砥柱。中层十一券为明城墙下巨大石块砌成的拱形门洞,门洞伸入墙内,洞内深不可测,洞门铁将军把门。
东水关的建成意义重大,除了改善城里居民的生活供水,对防止水患也起到重要作用,至今还在发挥作用。如今的东水关虽已不见往日的繁华、往日的人声鼎沸,但是却以其雄的气势屹立于十里内秦淮河的东端。拾级而上,可登上东水关城墙。在残缺之中依晰可见“偃月洞”之排列,一侧尚存一劵完整,还有石框门的石件遗留。站立东水关的城墙上,向城内俯瞰,清清的秦淮河水,彩船画舫穿行游曵,河岸边绿树成荫,粉墙黛瓦的民居隐现,“十里秦淮风光带”由此开始,河水流向繁华的夫子庙去了,那里是“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兼有十代繁华之地。
东水关得名于其位于城东,不乏浑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孕育了十里秦淮繁华的内秦淮河就是从东水关开始的。此河经东水关,流淌过了历朝历代,也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与历史典故,这一切又无不丰富着南京古城的历史。河边两尊塑像是朱自清和俞平伯游秦淮时的情景,他们身着长衫,在秦淮桨声灯影之中,侃侃而谈,若有所思的眼神如梦如幻。
东水关内秦淮河边建有一座名为“放船亭”的小亭,亭前有一株老槐树,雕像下的河边就是他们当年下船歇脚的码头,这一切,无不让人自然联想到那篇著名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与友人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时所作的散文。
东水关遗址公园占地面积4.15公顷,其中陆地面积2.6公顷,水域面积1.55公顷。建筑遗迹由水闸、桥道、藏兵洞、明城墙四部分组成,修复工程充分体现了秦淮的古都特色。东水关距南京夫子庙仅半里之距,却丝毫没有喧嚣的市井之噪。这里有的是平静的老槐;古朴的《秦淮胜境》牌坊,其上镌有朱元璋与岳晨曦所撰楹联;余怀草亭立在东水关侧,亭中有明末文化韵味浓郁的石刻长卷《秦淮灯船歌》,其大段的华彩文字将秦淮夜景刻画得让人顿生身临其境之感。东水关遗址公园集“古”寓于一体,具有“古桥、古河、古墙、古闸”四古之称。
东水关遗址北面,有一座巨大碑廊,碑廊长约十米,高约三米,厚约0.5米,筒瓦小檐,石质墙体,碑廊北侧墙体上镌刻着“风雅秦淮”四个大字,南侧墙体上镌刻着清朝康熙年间著名诗人汪懋麟的石刻长卷《秦淮灯船歌》。该长诗把秦淮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描写得惟妙惟肖,其华彩的文字将秦淮夜景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中“老南京话”的韵脚更是令人忍俊不禁,让人在深深领略浓郁的明末清初文化韵味的同时,也深有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之感,真是难得一见的千古绝唱。“秦淮五月水气薄,榴花乍红柳花落。新荷半舒菡萏高,对面人家卷帘幕。晚来列炬何喧阗,鼓吹中流一时作。火龙一道灯船来,众响啁嘈判清浊。一人揭鼓扬双锤,宫声坎坎两虎搏。一人按拍秉乐句,裂帛时闻坠秋箨。一人小击云锣清,仿佛湘娥曳珠络。横笛短箫兼玉笙,芦管呜呜似南龠。两旁列坐八九人,急羽繁商不相若。或涩如调素女弦,或溜如啭早春雀;或缓如咽松下泉,或激如挑战场槊。有时回帆作数弄,月白沙明叫饥鹤。
六船盘旋系一缆,万点琉璃光灼灼。牛渚燃犀群怪惊,昆明习战老鱼跃。众人互奏时一呼,如听宫中上元乐。吁嗟此声何自来,万历年间逞欢谑。中山开平盛甲第,富贵熏天凌卫霍。谢公巷口开画楼,江令宅旁起朱阁。传闻宴客端阳前,妙舞轻歌进金凿。青溪之南桃叶东,院里名娼好梳掠。一笑直欲三年留,倒心回肠爱眉角。珠玉如泥卖歌笑,酒肉成山委溪壑。流传直到南渡时,万事荒淫付杯杓。作赋尚留才子名,盘游苦恨宰臣恶。此时灯船知最奇,此时兵戈已交错。天心杀运不可回,三十年来莽萧索。余年童稚不及逢,白头老人说如昨。今年来游恍梦寐,烽火暗天浑不觉。纷纷荡子登酒船,岸岸河房动芳酌。此地有湖名莫愁,我欲言愁恐惊愕。世人忽忽无远忧,悲歌拔剑地空斫。嗟我旅人行且归,醉眼迷离石城脚。”
“古桥”指的是古九龙桥,九龙桥建于明朝初期,桥长84米,宽13米,高5.7米,古时是从通济门进行南京城的咽喉要道。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明朝和繁荣明朝的经济,在从通济门进入南京城的要道上建造了一座桥,因其地处内、外秦淮河的交汇处,朱元璋为“锁”住大明朝的“风水”,给此桥起名为\"九龙桥\",希望以此永保大明朝的宏伟基业代代的相传下去。清朝时期,康熙、乾隆巡访江南时,均从九龙桥进入南京城。1937年抗日战争中桥被日军飞机炸毁一段,直到解放后,才重新修复,特别保留了九龙桥的基础,并在桥面上重新铺上了大块的青石,在桥的两端安装了4个雕花石鼓,在桥的两边镶嵌了80个莲花彩云雕石栏杆,整座桥用石料近4000吨,而桥的基础丝毫未动,由此可见古人造桥技术是何等精湛。
“古河”指的是秦淮河,它记录了南京城千年的世事沧桑,见证了历史朝代的变迁,物尽人移,只有秦淮河水依旧流淌着。东水关是内、外秦淮河的交汇之处,东水关的一大作用就是保持内秦淮河的水位高于外秦淮河。
“古墙”指的是南京明城墙,其距今已有了六、七百年的历史,站在东水关遗址城墙的最高处,鸟瞰水关全景,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东水关雄伟壮丽的景色尽收眼底,远眺南京城今日的繁华与东水关磅礴的气势相映成趣。
“古闸”指的是上首闸与下首闸,下首闸建于清朝,主要是用于调节内外秦淮河的水位差,到了民国,为了便于楫运输,又建了上首闸。上首闸建于民国,主要为了便于舟楫运输。现时的古闸,虽然已没有船只往来,但两座城墙式的白色闸门,仍以其独特的景致矗立于内外秦淮河的交汇之处,给人以异样的怀旧感和厚重的文化感。
我沿着城墙外行走,抬头望上去,城墙高耸陡直,在这边看东水关更高大。东水关的一大作用就是保持内秦淮河的水位高于外秦淮河。城外所见东水关,流向武定门、中华门方向的护城河,即外秦淮河。
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千百年来,秦淮河哺育着古城南京,成为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至通济门外九龙桥,又分成内、外两支。其正流称内秦淮,从东水关入城,西水关出城,称内秦淮。内秦淮全长5公里,号称“十里秦淮”,是秦淮风光带精华之所在。外秦淮河过九龙桥向南武定门方向在折向西,经长干桥,西至赛虹桥北折,经觅渡桥与内秦淮合流,北沿石头城至三汊河入长江;外秦淮为古都南京的护城河。东水关是古代南京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大的水关,是一座重要的水利设施,和同时建造的位于玄武湖南侧的武庙闸一样,如今还在发挥著作用。东水关由古老的明城砖砌就,每块城砖上都铭刻着发生于成就它的那个时代的气息。
东水关遗址公园是一座以彰显水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形成“既源于历史,又高于历史”的新景观。公园彰显秦淮古都特色,形成了一幅由秦淮水景、临水平台、船闸遗址、亭阁碑廊组成的美丽画卷,展现了秦淮园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十里秦淮又添景色,让人流连忘返。东水关遗址公园内,淮水边更是绿树成荫、芳草萋萋,争奇斗艳,河岸边\"一柳一桃一桂\"的景致,让游人充分享受幽雅和清净。园内的亭台建筑,为游客提供更多休息和娱乐的场所,接受阳光的沐浴。人们可以在这里吹、拉、弹、唱,放声高歌,娱乐心情,动静相宜,各得其所。历经多少历史风云,如今苍劲的东水关,坚固的明城墙,今依旧雄伟壮观,成为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生态景观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