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古意幽情总撩人。

古意幽情总撩人。

谢却海棠尽飞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农历四月的云烟, 悠悠荡荡, 弥弥漫漫, 挤走了料峭的暮春, 携进了明煦的初夏。

蜿蜒的国道, 坦坦荡荡, 温婉展延。绿树、农田、池塘、水井、家禽、人影,罗缀相望, 让人赏心悦目。农家楼舍,林林众众, 恰似上苍妙手弈出的一枚枚棋子, 隽婉地镶嵌在“菜花香杂豆花香”的青葱田野间, 显得疏疏落落, 玲珑有致。

江南的四月天, 褪去了乍寒还暖的羞涩, 已袒露出杏花春雨的妩媚。江南烟雨, 妩媚婉约, 清丽雅致, 千年依然; 江南风韵, 无雨而润,无烟而晕, 亘古未变。

已有多年未去吴江古镇同里,想念其青灰砖瓦,石板幽巷; 更留恋其河畔闻茶,夜间听橹。而国内首座现代私家园林--静思园, 咫尺同里, 难免殷勤探看。

静思园有皇家园林之恢弘,兼及江南园林之精巧。园林精心缀之以安徽灵壁远古时代的奇岩怪石。园内雕樑画栋, 楼榭亭台, 无时不在凸现其博大恢弘; 长廊曲折, 小桥流水, 无处不在彰显其玲珑雅趣。尤其是那淌漾其间的一泓湖水,净净澈澈,水中不时有鱼儿游过,三三两两,追来逐去,更使湖水灵灵动动,妙妙曼曼。

姑苏狮子林, 杭州三潭印月以及扬州瘦西湖等风流印迹,均可在静思园中清晰可辨。园中几乎所有的建筑, 其用料无一不是从各地拆迁之处寻觅而来, 有的甚至整座楼房迁移而至, 原味原汁, 古意森然, 传承了当时的岁月流金, 留住了那时的年代芬芳。而那些灵岩奇石也是形状迥异, 或雄鹰展翅, 或佳人回眸, 或金猴望月, 或松柏迎客, 栩栩如生, 维肖维妙。

园内镇山之宝“庆云蜂”, 高至数丈,重达万钧,系一块五亿年前洪荒时代的巨型灵石, 威风凛凛。灵石通体皱透瘦长, 相貌奇特。漫漫岁月,于其间浓缩、沉淀; 荧荧星光;在其里吞吐、过滤,那洪荒时代的幽峭和冷峻,依然不绝如缕。

那远古的幽意与冷峭, 如丝如缕, 在千年古镇同里的熙攘中, 消散得无踪无影。午后的阳光,明明亮亮地洒在古镇的角角落落。游人三五成群,散散漫漫,徜徉在河畔小径,漫步于房屋幽巷。喧闹聒噪,不绝于耳。同里古镇似乎精力充沛,迎合着投怀送抱的嘈杂喧哗而乐此不疲,惟有偏安一隅的退思园,才涵泳着相对的恬静和安谧。

左传》中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道尽了退思园主人任兰生建园的初衷。与静思园相比,退思园设计和布局可谓是匠心独具,巧夺天工。在占地不到十亩的天地里,殚精竭滤地将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琴、棋、书、画等融为一体,毫无牵强呆板之感。贴水而筑的“九曲回廊”, 高高低低,蜿蜿蜒蜒;临水而建的厅榭楼台,玲玲珑珑,亮亮堂堂,仿佛漂浮水上,平添一分动感,几许雅趣。

尤其是“闹红一舸”的石舫,突兀水中,船底与水亲密无间。水穿石隙,潺流不绝,好似舟行水中,激水拍浪。而船头红鱼游来游去,摆尾摇头,又徒增了几分勃勃生机和盎然野趣。

同里镇迷人之处,不止于退思园,还在于其历史沉淀的绵绵悠长。古镇河道纵横,舟行便捷,三步两桥,静卧其上。两旁明清楼舍鳞次,古宅雅园栉比。家家户户依水而筑,彼此为邻,真可谓“人家尽枕河”。

那些历史遗址,诸如崇本嘉荫耕乐三堂松石悟园陈去病故居等,零零落落,安安静静,隐没于鳞萃比栉的房舍之中。那一条条指向上述故址的窄道幽巷, 曲曲弯弯, 似乎呢喃着有关的传说。

同里镇的古河中泛舟,可尽览沿途两岸风情。河道弯弯,舟行缓缓,夕晖洒落在平静的河面,和风悠扬起,一时河水粼粼。古河两岸的民居、茶馆、酒肆、墙阙、僻巷、幽径、石桥、绿树、残阳,以及或走、或立、或坐的游人,构织成一幅民俗风情长卷,生动而谐然。

月上柳梢,华灯初上。同里古镇散尽了白昼的喧哗和聒噪,渐渐复归祥和与安谧。红灯高挂于古镇的寻常巷陌,大小弄巷。此时灯火昏暗,人影稀疏,而玉兔皎洁,孤悬夜空。

透过绿树枝叶的罅隙,月光撒落在古镇的冷径幽巷,斑斑点点,徒增几许幽意;轻风里, 隐约传来的橹声,断断续续,不经意划破静谧,平添古镇几分野趣。

夜色浓了。青砖灰瓦的曲房深户里,尚有几丝灯火闪烁,而冷峻厚实的石板拱桥上,早已人迹难觅。一弯残月,浸润在温润的河水中,微风乍起,荡起一阵涟漪,吹皱了水中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从可俯瞰河弯的窗口,凝眸此景,恍若时光的倒流,一时间迷失了自己,竟然分不清身处何时,己为何人。

2006.08.03

关于作者: 玉文麟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