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苏州七里山塘街,最能体验苏式生活的地方。

苏州七里山塘街,最能体验苏式生活的地方。

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古城苏州,民间曾流传过这样的歌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歌词里的“山塘”,就是现今人们所见到的“七里山塘街”,它东起苏州阊门,西至虎丘,全长约有3600米,合七华里。

唐宝历元年五月(公元825年),著名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也许是有了在杭州西湖修堤蓄积湖水的经验,一上任,白居易就主持苏州城外西北河道的疏浚,把挖出来的泥土填堆成长堤,绵延七里,并把河道取名为“山塘河”。这为后来依托水运的姑苏城,带来了繁荣的有利条件。

其实早在白居易之前的春秋战国时,当年的吴王夫差为在苏州西南的灵岩山上修建“馆娃宫”,也曾利用灵岩山下的一条天然河道做运输,这条河也被称之为“山塘河”,因为它确确实实是在灵岩山的脚下。河道两岸,也曾形成繁忙的街市“山塘街”,这是苏州的第一条山塘河,苏州的第一条山塘街。

历史的发展就是这么诡异。当白居易新开凿了山塘河之后,就再也没人记得苏州的第一条山塘河。再后来,第一条山塘河被称之“香溪河”,第一条山塘街也成了现在的木渎古镇。而七里山塘的名声却越来越响,就连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第一回中也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是一处江南水乡,而山塘河和它两岸的老街,也就成为“水巷”。沿河建造的民居,大多为枕河而居,加上岸边的绿树成荫,七里山塘,自然也就化身为最具江南韵味的地方。唐代诗人杜荀鹤就曾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七里山塘街,最受游客追捧的,就是那条全长约不到400米的山塘老街。老街从阊门城楼起,到彩云桥(也称“半塘桥”)为止,也就是山塘街的东段。这段老街浓缩了整个七里山塘的韵味,古老的石拱桥、窄窄的河道、枕河的民居,以及粉墙黛瓦的明清建筑,当然还有不少古迹、百年老字号等。

老街的开头有一座“御碑亭”,这座碑亭为2003年修复山塘街的时候新建的,然而亭子里的石碑上,倒是刻有清朝乾隆皇帝的手迹“山塘寻胜”。它来自于乾隆的一首七律诗:“阊门西转历山塘,寻胜云岩春载阳”。乾隆皇帝于1762年第二次下江南时,留下了这首赞美七里山塘的诗句,石碑上的刻字,就是选用了“山塘”和“寻胜”四字组成的。

据史料记载,整个七里山塘街拥有二百多处历史遗迹,至今尚遗存下来的就有四十多处,让游人到山塘街“寻胜”,也算十分贴切。比如横跨山塘河上的拱形环洞石板桥“通贵桥”,就建于明朝的弘治初年,它是山塘河上自东向西的第三座桥。桥的外形宛如弯月,桥洞和水中的倒影能连成了一个规则的圆,是游人到山塘老街上必须打卡的一个点。

通贵桥的西侧,就是占地三百多平米的古戏台,它也是2003年翻修时从苏州安庙搬迁而来的。坐北朝南的戏台,黛瓦结顶加飞檐翘角,戏台下方的空地是用花岗岩石板铺设而成。几乎每一位来山塘街的游客,都会以古戏台为背景,留下一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当然节假日时,来这里看一场苏州评弹的演出,听一听软绵绵的苏州话,会对姑苏城留下更深的印象。

古戏台的前方,有一处游船码头。在这里乘坐游船,可以下到山塘街的最西端虎丘,沿途还能细细品味苏州的枕河人家景象,以及穿越各种临河而架的桥梁。整个山塘河上共有15座桥梁,当地人用“横七竖八”来形容,就是横跨山塘河的桥有七座,架设于山塘河支流上的桥梁有八座,这八座桥,基本跟山塘河平行。

山塘老街也跟国内很多古镇一样,行走其间,浓浓的商业氛围扑面而来。商铺、小吃、茶舍、酒吧、客栈等店面应有尽有,来这里,其实也就来到了一处消费场所,只不过它带上了姑苏城那种原有的精致、玲珑。好在山塘街(不含虎丘景区)是免费对游客开放的,要是你有时间,确实值得去体验一下“苏式生活”。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关于作者: 陆建华摄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