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广富林文化遗址
广富林文化遗址位于松江区的广富林路上,那是一座集水下博物馆和地面文化展示的综合公园。
广富林的正门叫朱雀门,青砖砌就的门垛似有残缺,仿佛是考古遗址留下的痕迹。
迎门有座钟楼,称作金钟台,源于广富林河藏有金钟的故事。如今的金钟台高高耸立,是广富林文化遗产的一道景观。
金钟台北侧有座小桥,站在桥上,临河的建筑很有特色。走过桥去,路两侧的建筑鳞次栉比,那都是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筑。
检票入内,跨过小河上的拱桥,迎面有一座“集贤坊”的牌坊。是明朝正德年间官府为表彰曹时和、曹时中二兄弟双双中进士而建造的,原坊已毁,现为新建。
穿过牌坊,北侧是一个青石铺就的小广场,广场往北,一面青砖影壁竖立在那里。穿过圆拱门,有一座带美人靠的风雨亭,四周被水渠围护着。
再靠北,有一座青砖牌楼,三门并列,檐角高挑,砖雕细腻,美轮美奂。
广场两侧是江南民居,一色的白墙灰瓦。大树葱茏,绿竹摇曳,爬山虎沿着墙上行,描绘出一幅幅图画来。
沿着园内的大路西行,路中间有一根花岗岩石柱,顶上雕有麒麟,称作天牛柱,传说是栓牛的柱子。
天牛柱北侧的水面称作天牛塘,天牛塘上有一座十九孔的石拱桥,叫作天牛桥。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每一次进去都会拍摄不少片子。
天牛桥的西边是民俗文化展示区,在湖的南岸是一条石板铺就的街巷,两边的建筑雕梁画栋,红色的格栅门十分醒目。
巷子西侧有一个石牌坊,牌坊西边,有一条长长的风雨廊,连着湖西边的那排红色建筑,沿着外走廊往北走,那也是出片子的地方。
湖北边的西侧是一座城隍庙,东边紧邻着关帝庙,砖墙红柱,连廊环绕,两个院落之间有门相通,是一个洋溢着道家文化的地方。
从关帝庙的后门出去,就是天牛塘的北侧,那里是烧制陶器的遗址,可惜一直没有开放,只有遗址上的圆顶建筑排列在那里。
沿路北行,路西边有一水塘,芦苇摇曳,水鸟轻鸣。隔着水面有一片奇特的建筑,仿佛是挑高了屋脊的茅草屋,很有点日本“合掌造”的样子,那就是合掌度假村。
继续北行,就是公园的北门,在北门的东边,有几座造型独特的建筑,仿佛是半埋在泥土中的陶罐,那就是考古研究展示馆。
展示馆分设一个正厅和三个独立展厅,通过实物展示和电子动画介绍,系统介绍了广富林考古发现的历程。
跨过展示馆南侧小河上的木桥,那里是遗址保护区,大片的农田覆盖在上面,四季轮作着不同的农作物和花卉,既保护了遗址,又美化了环境。眼下,有机水稻一片金黄,到了收获的季节。
稻田的南边是骨针广场,一根放大的骨针竖立在那里。周围有不少仿建的“文物”,一一罗列在广场四周。
从遗址保护区往东,跨过马路,就是儒道佛文化展示区。紧挨西边的是知也禅寺,据说是唐朝一位来自洛阳的高僧“大致”建立的,文革被毁,现为重建。
东边有一座三元宫,供奉的尧、舜、禹古称天官、地官和水官,是道教创立时最早的信仰之一。看它的构架,似乎算是仿唐的建筑,里外全是素色,全然没有知也禅寺里大雄宝殿的颜色艳丽。
在知也禅寺和三元宫之间,竖立着一座仿唐的三重檐塔,叫富林塔。富林塔前有一方水池,那是我经常拍摄倒影的地方。
从富林塔的北边跨过一条小河,又是一片江南建筑群,白墙灰瓦,小巷通幽,那是人们喜欢游览拍照的地方。
从这里往东,就是硕大的富林湖,靠西岸的地方,水面上漂浮着三组独具特色的建筑,依次为文化展示馆、文化演艺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目前开放的只有广富林文化展示馆。
我们从圆形大厅走入展厅,逐渐步入水下。展馆以“上海之根,海派之源”为主题,展示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与发展,揭示了上海从一个原始村落到广富林古镇,从松江府直至大上海的巨变过程。
富林湖的南侧有座小岛,在岛的入口处有座石牌坊,上书“卧子坊”三个大字。广富林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陈子龙的家乡,陈子龙字“卧子”,岛上是他长眠的地方。
岛上环湖有一条长廊,白墙灰瓦,十分洁净。院子里是陈子龙的墓地和纪念馆。当年清军入侵,他在江南组织抗清义军,事泄在苏州吴江被捕,在押送南京途中,从船上投水殉难,年仅四十岁。
从岛上出来,过富林桥,沿着湖畔的九曲栈道前行,湖边竖立着一座貌似烽火台的建筑,居高临下,陈子龙纪念馆就在下边。
难得有这么一个观景台,整座富林湖就在脚下,连远处的富林塔也清楚可及。
过富林桥的这一区域叫做“富林印象”,一堵墙竖立在青砖铺砌的大地上,上书“广富林-上海历史文化之根”,在蓝天白云下格外醒目。
出富林门,沿着南侧的围墙东行,就转到了富林湖的东侧。湖水浩渺,那一排建筑象漂浮在水面上的大屋顶,富林塔则居中挺立,傲视群雄。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广富林沐浴在霞光里,倒映在水面上,那是它最美的时候。
广富林,那是一个值得去探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