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要塞司令部旧址,海军在这里组建(上)。

要塞司令部旧址,海军在这里组建(上)。

★旅游地点: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

不知道是不是天气炎热的缘故,还是因为进入旧址需要登记,虽然我是在周日造访的,但走进故居还是显得十分冷清。

走进去发现里面的布展内容和我上次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门厅墙上挂着“军事沿革”,主要是江阴要塞的历史。

左右展室是“实业兴国”的展室,第一展室展示的是吴家的兴起。要塞司令部旧址本来就是吴氏故居,自然要把主人家介绍一下的。

从吴氏的世系图上,我很惊讶地发现,吴汀鹭的长子居然过继给了堂兄吴增镒。一般来说,把长子出继的,似乎并不多见。

吴氏的先祖是春秋时期的吴季札,吴家算得上是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朝的监生,精通医术,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到了民国时期,吴家人才辈出,声名鹊起,比肩于当时江阴城内的陈、章、沙、祝四大家族。

对于吴家的实业兴国自然不用多说,真正让我记得吴汀鹭的,还是辅延小学。要知道,当时江阴城区就一所礼延小学,而且由于种种原因面临开不下去的局面。吴汀路借栖霞巷开办了辅延小学,意思是辅助礼延而推广的意思。后来,又捐资创办了通惠义务小学、征存中学。

第二展厅展示了江阴近代的实业先驱,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原来江阴近代的实业家还真不少。据说在民国时期,但凡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办纺织厂,都要到江阴聘请熟练工人,当时有“无江不成厂”的说法,可见江阴的纺织业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处于相当优势的地位。

当然,其他工业门类也很齐全,例如民国二十四年时候,全县的碾米厂就发展到了五十五家,江阴北国民丰新面粉厂规模最大的面粉厂。

颜料大王薛宝润,江阴马镇北渚人,先后在无锡、上海、郑州等地经营颜料、纺织厂、金融业等,是上海银钱业三大金融支柱之一的“江阴帮”中坚。另外两根支柱分别是宁绍帮、南浔帮。他投资设立的河南郑州豫丰纱厂,是当时中国民族资本家兴办的最大纱厂。除了办实业,他还捐银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和倡办江阴征存学院。

葛凤池,江阴青阳人,先后在无锡、徐州、合肥、蚌埠、南京等地开设分号,热心于教育和卫生事业,出资创办青阳体仁小学,组建红十字会青阳分会救护队。他在上海租界孟德兰路购置了洋楼,还把这条路改名为“江阴路”。

橡胶工业奠基人薛福基,青阳塘头桥人,在上海创办大中华橡胶厂,是中国橡胶工业和生产汽车轮胎的先驱。

橡胶大王刘永康,一九二七后开设了义昌橡皮物品制造厂,也就是后来的正泰信记橡胶厂的前身,创立了“回力”牌商标。回力篮球鞋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篮球鞋之一,像姚明、大郅等世界级的球星,少年时都曾穿过回力片球鞋哦。

祝丹卿出身于江阴城内望族,致力于兴办地方实业和文教事业,还是江阴最著名的中学南菁中学的校董。

叶钟廷一生致力于生产国货,抵制洋货。他和弟弟开设茂昌工业社,生产檀香粉、纸袋牙粉等化妆品,工厂规模还挺大。

邓仲和,江阴北门人,在上海创办了七家大中型独资企业,是当时的工商业巨子,生产的“英雄”牌绒线打破了英国品牌在上海市场的垄断地位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飞黄腾达的典型”。

吴文政,江阴峭歧人,在上海创办大中纺织厂,后来又到香港创业生产的“红双喜”“金鱼”“双猫”等品牌的棉纱和布匹享誉全港,远销海外。他在江阴实验小学建“吴文政图书馆”,江阴还有一条文政路,就位于峭歧镇。

前院的两侧开设的临展厅,展出的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没有实物,都是图文资料。吃的有豆渣饼、草鞋底、凤凰包鸡、粉盐豆、过桥鳝、马蹄酥、爊鸡、面拖蟹、鳝丝烩面等。

草鞋底这种零食在江南很多古镇都有,豆渣饼在其他地方都并不多见。以豆渣饼为原料的扎泥头,也有叫扎腻头的,那真是江阴本土的老味道,现在还是很多江阴人的最爱。至于凤凰包鸡,这个地域性比较强,只在顾山一带比较出名。

过桥鳝我一直以为是无锡的特产,年少的时候我尤其钟爱这道菜,每次去无锡都要去吃这道菜,有时候也作为面的浇头。马蹄酥是真正的江阴特产,很多人都喜欢它的味道,但是我总觉得太甜,打小就不好这一口。后来夏港有家店推出了椒盐味的,但觉得也一般般。

爊鸡就让我很懵了,这道菜家里人都比较喜欢,但每次都是从常熟沙家浜大老远捎回来的,江阴也有这道菜吗?回去后赶紧查了一下,原来这是一道盛行于华士一带的名菜,当时用的是华士酱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这道菜在江阴基本上见不到了。

面拖蟹也是我钟爱的一道菜,年少时候吃的蟹是长江里的,那叫一个鲜美。大一点的蟹或蒸或煮,小点的蟹则做面拖蟹。里面加一点面浆和毛豆子,我可以直接省略米饭,只这一道菜就可以打发一顿饭,吃得不要太饱哦。

用的有木作家具、虎头鞋、剪纸、麦秆画、竹篾、芦花靴等。江阴的长泾剪纸还是小有名气的,以前人们贴在窗户上,过年的气氛就被烘托出来了。芦花靴我小时候还曾经穿过一双,虽然看着笨笨重重的,但是还别说,倒是挺暖和,也很轻便。

娱乐活动有锡剧、河蚌舞、九狮舞等。锡剧是无锡地区的地方剧种,唱腔婉转,虽然没有越剧的名气大,但也很好听,开始的时候是一旦一生的对子戏,后来才发展成为行当齐全、完整的地方剧种。

九狮舞倒是知道,虽然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是九头狮子。河蚌舞以前听都没听说过,居然是江阴的特色舞蹈?根据介绍,这种舞还流传于江阴农村各地,可是在我的记忆里,怎么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舞蹈?

医药方面则有致和堂膏滋药、周氏妇科、朱氏内科等,直到现在,一到冬天,很多江阴人还有去致和堂开膏方的习惯。周氏妇科起源于清咸丰年间,创始人周学诗享誉沪苏锡常一带,与朱少鸿、陈鹏飞齐名,当时并称江阴三大名医。朱氏是峭岐人,长于治疗伤寒、湿温和调理肝胃。

除了以上这些比较出名的,江阴居然还有很多非遗,例如江南丝竹、二胡艺术、段龙舞、茶花担舞、渔篮虾鼓舞……看得我一脸懵。我也算是土生土长的江阴人,为那几种舞蹈咋从来没看过?

 

江阴要塞风云会,渡得长江第一船。

中国海军呈胜迹,暨城百姓始安然。

——七绝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