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无锡影都之民国街
从南门出来,旁边就是一座品啦明星馆,占地三千多平方米,是一幢临水的洋楼,门口摆放着一台看着就十分有年代感的小型飞机,不过今天好像没有一蔟,据说里面有好几个主题区域,运用国际尖端3D打印技术建造了全比例影视明星差不多近百个。不过,对于我这种不追星的人来说,进去逛逛固然不错,看不到倒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门口的人物是卓别林,应该是他在《摩登时代》里的经典造型。查理·卓别林出生于伦敦,是英国影视男演员、导演、编剧,在默片时代,可谓是一颗最闪耀的巨星。即使没有台词,但是并不妨碍人们了解剧情,尤其是对于一些喜剧和批判的情节,既能让观众捧腹大笑,也能让人们泪流满面。他也拍过有声电影,例如《大独裁者》,辛辣地讽刺了希特勒。还有《舞台声涯》《凡尔杜先生》,也都是相当精彩的影片。
邻近的民国街我还是很有兴趣的,谁让民国剧一度很流行呢?虽然事实上我也没有看过几部,但一部《花样年华》就足够让我对中国服饰中的旗袍倾倒了。虽然我自己购买的两件旗袍并没有什么机会穿,再一蹉跎,似乎就没有了把它们穿上身的欲望,不过并不妨碍我想像穿着旗袍的年轻女子走在民国风的街巷中。
民国街不长,顶多两百米的样子。不过正应了那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俗语,短短的街道上浓缩了旧上海黄金时代的盛景,有歌舞厅、百货商店、洋行、银行、麻雀馆、照相馆、水果行、小吃店、老公馆等诸多我们在民国片里看到过的场景。
里面的别墅只要不拍摄,是可以入内参观的。我看了一下门口的牌子,还真有几部剧在拍摄期内,有的没看到剧组的动静,有的门口写着谢绝参观。不过剧组不可能征用所有的建筑,所以大部分的建筑还是可以参观的。
走上楼梯,要说别墅的面积,也算不上很大吧,现在我们现代化的欧式别墅也有不小的,不过整体的装潢让人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那个年代。倚在二楼的栏杆上,我微微低头,仿佛看到楼下宽敞的大厅里衣香鬓影。
我参观了两幢别墅,一幢是浓郁的中国风格,木质的家具很有质感,连雕花也没有敷衍,走廊很幽深,听着自己的脚步声,感觉心里有点小毛毛的。
一幢则是比较欧化,可能是当时比较开明的民族资本家的宅第。别墅的风格不像中式那样沉,颜色很淡雅,再加上复古的吊灯,整栋别墅都显得很明亮。
除了这些复古的建筑,街边还有摩托车、黄包车、老爷车等交通工具,这些在小说里描述过的,在影视剧里呈现过的,一样样地出现在眼前,还是觉得挺亲切。不知道这些道具能不能真正驾驶,也可能只是放在这里给游客合影留念的吧。
旁边还有小商小贩,卖酒啊点心啥的,有的还带着蓬子,特意做旧了的,除了酒缸油光锃亮,其他的道具倒还真有些年代感。
虽说这条街不算太长,不过布局可真是密集,确实是上海滩寸土寸金的地方,错落有致,把人们吃喝玩乐都整齐全了。墙壁上的画片,也是那个年代的演员形象,女演员们是明眸皓齿的天然美女,男演员们则如陌上公子儒雅端庄,一颦一笑仿佛像要从画片中走下来似的。
出门有一座民国火车站,这是按照民国时期北京永定门火车站为原型进行设计建造的,火车是一九八一年铁道部唐山机车车辆工厂制造的蒸汽火车头。虽然这辆火车很新,看来保养得真不错。
关于民国的火车站,曾经谱写过多少悲欢离合啊,很多情侣的送别戏,都选择在火车站,赚得了观众一行又一行的泪。以前的交通工具中,火车称得上是比较便捷的一种了。有钱的坐包厢,没钱的坐在人满为患的车厢里。朱自清的《背影》中,那个翻越了车站为儿子买一袋桔子的父亲,曾让多少人为之感动,这是真正的父爱如山。不过居然有人以违反交通法规为名把这篇散文从教材上删除,只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要知道,民国时期,一天统共才多少趟车啊?再说,那会儿人家也没有出台什么交通法规,用现在的法规去规束当年的行为,这也实在太说不过去了吧。我们读这篇散文的时候,只是感受到了父亲沉甸甸的爱,谁会吹毛求疵去查阅父亲买桔子那段违反了如今交通法的哪一条哪一款啊?
我沿着火车站看了一遍,地名居然是高邮、上海,估计最近还真有剧组在拍这个火车站。
旁边还有一个影视互动体验区,不过今天也没有开放,大概不是节假日的缘故,没有游客,开放也挺不值得的。所以,我格外感慨那个只有我一个游客入内参观体验的科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