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江阴高城墩遗址
虽说几次去常州的时候都看到高城墩的牌子,但是因为每次有着明确的目的的,竟然始终没能成行。这次趁着十月长假,在假期的第一天就专程前往遗址。
门口的停车场不大,但还有空的车位。这里地处乡镇,只要不妨碍别人的交通,其实也不会有城管或交警来贴罚单。我们停车的位置,正好在“天下第一墩”石块的前面,这下子想不注意到它都难。
一直在各大博物馆里见到高城墩的名字,但还真不知道它居然还有着第一墩的美誉,这个“第一”,那可真正是难得的。于是,我们对于这个遗址便更期待了起来。毕竟,如果规模不够或者文物不多,那也称不上第一。
不过走进去还是略略让人失望,门脸儿挺普通,内部虽然围了起来,不至于像祁头山遗址那样成了被零碎瓜分的菜地,但栽种的绿植也多少有些敷衍,看着像是并没有好好打理的样子。
往里走有一块坡地,其实也只是比平地稍稍高出了那么一点儿,上面是高城墩遗址陈列馆,这个“第一墩”居然没有建成博物馆,看来文物已经被移送到南京、无锡等地的博物馆馆藏了。陈列馆的规模看着也不大,只是几间平房,看着构造也颇简单的样子。卷帘门关着,当我们失望地离开时,倒是走过来一个妇女,问及我们想进去看看,就拿着钥匙来替我们开门。原来,这个陈列馆但凡没有人来,都是关闭着的,平时客人也极稀少,今天倒还来了两拨人,有一拨人刚刚离开。
我们欣然入内,妇女帮我们打开了灯,嘱咐我们看完了自行离开就好,她会再来关门的。我们没有意见,感谢她特意为我们开门,她笑呵呵地去了。
高城墩遗址是良渚时期一处规模大,有着严谨布局规划和严格建筑方法的高台墓地,已发掘面积一千平方米,发掘清理了十四座大中型的良渚文化早中斯墓葬,出土琮、璧、钺、锥形器、珠、管等玉器155件(组)以及石器、陶器等。
良渚文化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代表遗址就是杭州余杭区的良渚遗址,那里的博物馆建设得很高大上。当然啦,人家那里的规模很大,整整一座古城呢。江阴的良渚文化遗址以高城墩等级最高,是江阴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被评为一九九九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高城墩遗址的发现,可能表明苏南地区是良渚文化与宁镇地区、上海福泉山一带地位相若的另一个中心。
在目前已经清理的墓地范围内,墓葬呈人字形向西北和东北方向排列,大都有棺椁类葬具。其中,十三号墓是迄今为止良渚文化发现的墓坑最大且葬具结构保存较好的一座大墓,其规模和随葬品表明墓主人的地位应该比较高,随葬玉器等级比较高但数量并不我。
玻璃展台上陈列着几件玉器,不知道是不是复制品,想来这么简陋的展出条件,大概是不会放真品的吧。我们对文物也没有什么研究,看看实物的模样而已,倒不必去较真了。看了窗玻璃里的说明牌,括号里果然印着“复制品”三个字。
玉琮是一种祭祀的礼,良渚时代的巫师用来贯通天地,是神权的象征,外方内圆的造型和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理念很契合。良渚的玉琮一般都很精美,有雕刻的神人兽面纹等纹饰。
玉璧是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是我国传统的玉礼品之一,也是“六瑞”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和氏璧,就是一块玉璧。
玉器上的神徽一般雕刻很精细,神人面兽纹是良渚时代比较常见的纹饰,有浅浮雕、阴刻、透雕等不同的技法,一般上部是头戴羽冠的人物形象,中间是圆眼獠牙的猛兽面目,下面是飞禽的利爪。
神人的图案大致有几个特点:弓形的“介”字形冠冕、放射形羽毛、风字形帽、倒梯形脸框、带眼角的重圈小眼、悬蒜状的鼻和两侧的鼻翼、扁圆形口、延伸平举肘部向里弯折的双臂、平伸的十指和上翘的拇指、上臂外缘的臂章状突起等。
神兽的图案则是椭圆形重圈大眼、月牙形耳朵、膝部的臂章状突起、尖锐獠牙的阔嘴、向里弯曲的双腿、鸟形的趾爪。
钺由斧演变而来,象征权力与威严,是贵族的象征,军权的代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王”字,就是由钺演变而来的象形字。展台上陈列的钺有玉钺和石钺,其实玉本身也是石的一种,材质差别不是太大。
穿缀饰是穿、佩、串戴以及缝缀在皮革或丝麻等衣物上的各类玉件,包括玉镯、玉环、管珠串、带钩、牌饰等,这些饰物的出现,说明良渚人的审美观已经相当高。
除了玉器,良渚文化的陶器也相当精美,高城墩共出土隐器六十三件,有豆鼎、双熔化鼻壶杯、罐、甑等。有一件鼎甑合一器很别致,由盖、甑、鼎三部分组成,是分体式的结构,和现代炊具中的蒸锅颇为相似。可见我们现在的有些发明,中国古代人早就玩过了。
高城墩还出土了二十三件石器,基本上是武器用具类,一般放在身体腹部偏左、右两侧,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陈列馆规模不大,展品基本上都是复制品。我们虽然不赶时间,但一圈看下来也没有花费太久的时间。走出陈列馆后又在周边转了一圈,绿植长得虽然好,但修剪大概并不勤快,一串红和美人蕉开得倒还不错。
风曛浓夏人慵懒,寂寞蹒跚遗址边。
昔日文明多灿烂,今朝苍郁看桑田。
——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