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剩下的几天假期,去青岛旅游了一趟。之前夏天去过青岛,这次是春游。
从广州出发的时候,气温是20度,穿长袖的衣服还会觉得热,下火车时,青岛的气温是零下7度,犹如进入了一个大冰箱一样。但是快要下火车的时候,心中却一阵兴奋——从来没有在这么冷的气温下生活过,今天终于尝尝“零下”的味道了。于是在呵气成雾,冷风呼呼的夜晚,在车站等一辆迟迟不来的公交车,心里竟然还是热呼呼的。
我们住的地方,是在青岛旅游网()上找到的一套两房一厅,带阳台,洗手间,厨房的家庭租房。地处青岛新区中心,附近有家乐福和吉之岛。Jusco在青岛的译名是“佳士克”,同行的傻瓜甲说,这真是一个非常难听的名字。呵呵,翻译的方言不一样。我跟青岛旅游网来接我们的人说,我已经来过一次青岛,我觉得青岛非常漂亮。他笑了笑说,青岛的漂亮都是政府的门面功夫,青岛里面一样有很多不漂亮的地方,只是作为旅游者,不会往里面跑而已。放下行李,我们就跑到云霄路那里吃夜宵。上次来青岛时候的导游,还有这一次来接我们去住地的人都说云霄路是吃海鲜的好去处。但在以后几天的比较之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其实云霄路只是青岛新区里面,一个做海鲜比较正规的地方而已。
洗完澡以后,就把衣服晾出阳台。这个阳台是封闭式的,可以关窗。我把窗打开了,好让风吹进来。睡觉前去看衣服,发现已经变硬了,如果再不收回来,看来就要结冰了。为自己的经验不足笑了好久,傻瓜甲就抱怨我把毛巾都弄得硬硬的。呵呵。
第二天天气非常好,蓝色的天空上,一朵白云也没有。阳光照在身上,不会觉得刺眼,只是一阵懒洋洋的感觉。青岛人少,新区人更少,马路宽阔,非常宁静。在树脚下,花叶上,还有几天前来不及融化的积雪,在经过升温再降温的折腾中,已经变成了霜,带上几天的灰尘,有点不够雪白的感觉。即使是这样的“雪”,也引起了傻瓜甲的兴奋。是的,对于我们这些在南方长大,从来没有见过雪的人来说,初次见到雪,的确是很希罕的。
从我们的住地走过几个宁静的街区,就到了青岛新区的标志性建筑——五四广场。6月份的时候,五四广场里满是人,这回就非常的安静。我们在海边听了一阵海浪声,冥想了一会,照了几张相,坐车去八大关。八大关是以八个关口去命名的,现在是政府官员的居住地。但是八大关的别墅在青岛旅游网上同样可以出租。但当时考虑到一间房子和一套房子的差别,所以还是选择了家庭租房。青岛就像一个公园城市,加上人少,在里面闲逛的感觉非常舒服。6月份来青岛的时候没有进花石楼,只是在外面瞻仰了一下。这次自己来,就一定要进去看看了。原来这座建筑,蒋介石住过,陈毅也住过。在外面看,觉得这座楼房很漂亮,从里面看,更是让人觉得当有钱人好。上到顶楼,八大关全景尽收眼底,海滨浴场也一览无遗。在苏州园林里的感觉又回来了——有钱人可以把美景都搬到自家园子里了。当然,我心里觉得,再美丽的景色,每天都见到,就会开始麻木,还不如我现在这样到处走走,领略一下不同的风情,把最美好的东西留在记忆里。
从八大关出来,本来是打算先去栈桥(青岛老区的标志)的,但是因为傻瓜甲说肚子饿,所以我们决定先去长春路的“老船长手拉手”店吃海鲜。“老船长”是从别人的游记里看到的,说网评很好。于是顺着地图找去,发现青岛的车站名好讨厌,站名总不是所在的路名,而是隔壁的路。所以长春路的这个站,名叫威海路,而实际的威海路,是下车以后再转两个弯才到。我们很庆幸相当容易找到“老船长”的时候,推门进去,服务生跟我们说,今天不营业……那天是初七,看来员工福利不错。很明显的,长春路这一带是青岛的老区了,马路看起来没那么开阔,路面也没有那么平坦,甚至不会觉得很干净,人比新区要多,人气比较旺,但是和广州比起来还是很少。想来,这里应该是青岛老区的市中心附近。后来证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台东区的步行街离那里很近,台东区很热闹,在我的感觉中,人气旺盛的地方,才能算是真正的市中心。我们在“老船长”附近的一家店里吃晚餐,这里的服务态度比较差,筷子和纸巾是硬性要买的。纸巾还可以不买,筷子不买怎么行呢?虽然不贵,但是觉得这种待客之道是非常没有礼貌的。
晚餐过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坐车过去栈桥。几天下来,发现青岛人对于他们自己的公交车,好像都很陌生,很难问出个之所以然来,所以地图是非常重要的,肯多跑几个车站去看站牌也是关键。
夜晚的栈桥不漂亮,如果用珠江两岸的夜景跟栈桥的夜景来比较,那栈桥实在不值得一去。夜晚的栈桥人也不多,但是有一个地方围了四、五个人,对着海里指指点点,一个警察在打电话。向黑漆漆的海里望去,见到一个东西在水里浮浮沉沉,有点像个投水的女人。心里顿时有种寒意。但是近视又没带眼镜的傻瓜甲坚持说那是一件衣服。结果是什么不想等待看下去,也算是给当天的旅途一个小小的刺激罢了。
坐车回家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一天已经走过了很远的路程,经过家乐福的时候,傻瓜甲说要去买饺子或者馄饨当夜宵和早餐,于是我们在jusco站下了车。看到jusco里的菜,感觉像回到广州一样,但是价钱比广州的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买了湾仔码头的水饺,傻瓜甲说,天气冷的好处就是可以不用冰箱。我们把水饺放在阳台的洗衣机上。但是后来我担心深夜会冷,于是把阳台的窗关掉,到第二天早上,饺子还是有点融掉的感觉。
第二天我们启程去崂山。6月份的时候去过崂山,觉得进山去的路一直沿海走,一级棒。但是山中的景点却非常一般。出门之前,看到外地人网评崂山的口碑也很差。我们坐公车,三块钱。还没正式进入崂山风景区,就有的士司机冲上车问有没有人上崂山的。感觉就是他们勾结起来,所以对此不予理睬。本来我们坐304,终点站是垭口,但是刚到崂山的旅游团售票口,乘务员就叫我们下车,说终点站到了。看到全车人都下了,我们也下了。结果发现,还有好多站才到垭口,而这里只是流清河。一下车,那些的士搭客的就围过来,跟我们说,离崂山售票点还有8公里的路,一块钱一个人拉我们过去。想想2块钱8公里的亏本生意居然有人抢着做,感觉后面大有文章,所以坚决不上。他们也一直跟着我们,直到我说,我们只是想在山路上走走,不打算上山的时候,他们才放弃了。
两个傻瓜就是这样在山路上走,后面有的士经过都会停下来问我们要不要上山。后来终于有一个漏了口风,原来,搭我们上去,可以拿到一人五元的回扣。但其实我们并没有打算要给钱上崂山。我们沿着上山公路一直走,在一个有路可以出去海边岩石的地方出去坐了一会,安静的冥想了一阵子,感觉好满足。然后就往回走了。呵呵。也许,冬天的崂山还不如白云山青绿,但是它毕竟是一座在海上的山,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当地人虽然明白这一点,但是开发的方向好像有点错了,以至于崂山的网评那么差。其实,单看进山的这一段路,我觉得崂山是很美丽的。
下来以后,发现天空开始有点白色的雪花飘下来,很小的,不敢确定是尘还是雪。回程还是坐304。这次的乘务员姐姐人很好,虽然不算得是漂亮,但是态度很好。因为网上推荐石老人附近去吃海鲜好,她还很热心的告诉我们在哪里下车。上次跟种草君去炳胜吃过清蒸的蟹,当时觉得还不如老爸炒得好吃。觉得蟹不应该用来清蒸。但是这次吃到粉新鲜的海蟹,清蒸的味道非常鲜美,果然与广州的出品不同。傻瓜甲很喜欢吃海鲜,所以,不吝啬钱去吃,我们这顿居然是吃海鲜吃饱的……出来的时候,我们更兴奋了,因为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路面上已经铺了一层薄薄的积雪。看车站牌已经看不到了,因为雪铺在站牌上面,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凭印象想有什么车可以坐回家。坐车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为了雪景而兴奋,当地人都看惯了雪,幸好他们听不懂我的语言,否则恐怕会觉得我很白痴。呵呵。下车以后,我们去了家乐福,沿途抄起一把雪压扁了互相扔来扔去,终于明白了打雪仗原来是很好玩的。
当天的夜晚雪就停了,接着气温也上升了。然后麻烦就来了。第三天的时候,天气还是阴暗的,所以下的不是雪,而是“雨夹雪”。路面的积雪也开始融化,整个路面就像一个大酱缸一样,又湿又滑。我的鞋子是布面的,所以后来全湿了。冰冷的水一直在我的脚趾间荡漾着。但是还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堆了一个小小的雪人。虽然,这个雪人又小又丑,但毕竟是我第一次堆过的雪人,虽然很可能当天这个雪人就已经化掉了,但是这种美好的记忆已经留在我心里,我已经觉得很满足了。以后,等我去哈尔滨,积雪很深的时候,再堆一个大大的雪人吧。不过,在这里就拿了两个经验教训,第一,融雪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即使出门,都要穿一双防水又防滑的鞋子。第二,堆雪人一定要戴手套,因为堆雪人,真的很冷(这也是我们堆的雪人为什么那么小的原因之一)。但是打雪仗就不用戴手套。
最后一天的行程比较松散和无所事事。加上天气不好,我们两个都有点互相埋怨的情绪,就不如头两天那么兴奋了。但是最后还是到了“老船长”那里吃东西,感觉不错,比石老人那里要便宜,海鲜还是很新鲜的。总算给这不愉快的一天划上一个愉快的省略号了。
坐上飞机,想到可以回家了,心里又有另外一种高兴。上飞机的之前,我们还穿着厚厚的衣服,下飞机,感觉就像走进夏天一样。在中国冬天乘坐飞机,没有时差,但是有温差——这是我下飞机以后说的一句话。呵呵。
青岛,是个美丽的地方,2009年再去一次吧。
(八大关)
(崂山所见)
(下雪了,从住的地方望出去)
(干净而又美丽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