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荡口古镇,仁义之乡源远流长(9)。

荡口古镇,仁义之乡源远流长(9)。

★旅游地点:无锡荡口古镇之仓河北街

从华衡芳故居出来,走不多远又到了花笑池。这时候雨已经停了,转完一圈看过来,湖面平静如镜,这一带越发的清静,倒映在湖面的民居倒影也更加清晰。

我们当然不甘心就这样出去,于是又沿着北新河往东走。这里的小巷子纵横交错,有时候走着就迷糊了。关帝庙的后门附近,有一座桥非常有意思,居然中间会开岔的。虽然只是一座桥,却可以通往三个方向。这种桥在梅村也有一座,不过规模比这里的大。

有一间屋子敞开着门,里面空荡荡的,几根木柱子孤单地站着,看来还没有完全修缮好,不知道原来是做什么用的。旁边也没有挂指标牌或说明牌之类的东西,兴许是别人的家宅,也兴许是改造成客栈吧。

巷子里有一处建筑,大概有三进的样子,每进之间的天井也不小,给人一种庭院深深的感觉。我正想跨进去,朋友拉了我一把,指了指旁边的牌子:“物业管理部”。既然是人家的物业,自然是不能进去造访的了。不过这些工作人员在老房子里办公,可真够幸福的。

北新河与北仓河之间的部分,有一处比较开阔的广场,靠北有戏台。戏台是古典的样子,檐角翘得很高,但看着像是后来复建的。

不远处有一间不怎么太起眼的房子,门口有一对石狮子看着门,倒有些庄严的意思。原来这里是望亭巡检司,这个机构是明清时期县级衙门下属的基层组织,以军事功能为主,也行使一些行政权力,设有通判等官职。既然是“望亭”,说明原本是不在这里的,但也不是现代整体移建,而是乾隆三年移过来的。

走进屋内,外面看着灰朴朴的,里面倒是很亮堂。正中是“明镜高悬”的匾额,正中是一轮红日图画,周围的着色也是很亮的颜色。两侧有一副对联:“法重如山一衙三管,心平似水雨造兼听”。这大概就是通判审案子的事情了,估计也不会审什么大案要案,就是邻里乡亲间鸡毛蒜蒜皮的事儿。

墙上有一些碑刻,是当时的法律条文,很简洁扼要:“诬告加三等”“越讼杖五十”……就跟现在基层人民法院、中院和高院似的,你不能越过基层直接跑高院去。

荡口书香世家的大门很古典,重檐翘角,还有砖雕。这是一个连锁的客栈,基本上都建在古镇。虽说外观很古色古香,但内部装饰却很现代化,是古镇客栈里的高端品牌。

传芳桥是一座单孔拱桥,桥栏很矮,估计桥下的水也不太深。水位有些浅,大约是因为冬季枯水期的关系。

江南古镇的桥向来很多,而且桥形各式各样,有平的有拱的,有单孔的有三孔的。河道长些,桥便雄伟些。河道窄些,桥便袖珍些。有的桥甚至只两步就可以跨过去,那是因为河道浓缩成了小溪的宽度。

我们对桥没有什么研究,只是看到有些旧模样的,便格外留意一些。比例有一座桥虽然没什么形状,但石块上有些坑坑洼洼的痕迹,我们也很有兴致地走了两遭。

无锡名人蜡像馆看起来规模不算小,两层楼,面阔三间,下层是白墙,上层是木结构。虽然牌子已经挂上去了,但里面还空荡荡的,仍在建设中。

荡口民俗博物馆面阔三间,也是两层楼,楼上的窗户还打开着,只是下面的大门紧紧地关闭着,不知道陈列些什么内容。

方少青书画馆看起来像是工作室,是比较常见的民居,不像富贵人家的大宅先来个门厅的,前面是座院子。书画馆的主人应该是位画家和书法家,墙面上的黑气已经几乎把原本的白色给覆盖了。

我们沿着北新河走了一圈,有一座桥原本可以通往两岸,但中途被封住了。这座桥看起来不像是很古的桥,大概也是近现代建造的,方便两岸居民出行吧。

六妙书院只一间屋的样子,在仓河北街我们还看到过六妙精舍,不知道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奇妙的联系。听起来,六妙颇有些禅意,佛家有“六妙”法门之说。所谓的六妙法门,指的是天台宗的修持方法,又称数息观,也称持息念,分为数息、随息、止息、观息、还息、净息,听起来像是禅定的一种方法。

六妙也是白茶的一个品牌,但是跟无锡荡口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虽说鸿山也有茶园,但也没听说荡口产茶,大概这里的“六妙”,是从佛家里面来的。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